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年生的高原红柳枝条为试验材料,就根多壮和福生活力两种新型植物生根剂对红柳插穗的生根效应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红柳扦插育苗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红柳具有很强的产生不定根的能力,不同生根剂处理对促进红柳插穗生根具有明显的效果,其中以0.01g/L根多壮溶液处理的效果最好.采用生根剂处理后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当年即可出圃移栽,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6年生张掖种源祁连圆柏2年生枝作为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研究,采用生长调节剂ZTP、ABT1和ABT2号生根粉浸泡插穗,待苗木停止生长后调查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各处理因素间差异显著;影响插穗生根最大的是质量分数为100 mg/kg的ABT1号生根粉浸泡2 h;影响插穗主根生根长度、生长量最大的是质量分数为100 mg/kg的ABT1号生根粉浸泡2 h。通过极差分析可知,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因素最大的为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分数次之,浸泡时间较弱;对插穗生根量和生根长度的影响因素最大的为生长调节剂种类,浸泡时间次之,质量分数较弱。  相似文献   

3.
生根剂在高原红柳枝扦插育苗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的高原红柳枝条为试验材料,就根多壮和福生活力两种新型植物生根剂对红柳插穗的生根效应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红柳扦插育苗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红柳具有很强的产生不定根的能力,不同生根剂处理对促进红柳插穗生根具有明显的效果,其中以0.01g/L根多壮溶液处理的效果最好。采用生根剂处理后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当年即可出圃移栽,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1.剪制插穗后的生根处理插穗剪制后或扦插前,常常采用温水浸泡、植物激素处理等方法促进其生根,提高育苗成活率。1.1植物激素处理插穗生根处理的植物激素常用的有ABT生根粉、萘乙酸、吲哚乙酸、2,4-D、吲哚丁酸、维生素B2等。市场上出售的植物激素一般都不溶于水,使用前需要先用少量的酒精或70℃热水溶解,然后对水酿成处理溶液。应用生长激素处理插穗的方法有溶液浸泡和粉剂处理两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发根力弱的当家品种湖桑32号剪梢枝条为插穗,通过扦插生根规律研究和采用温床捆插(每捆20株,每平方米扦插2000株左右)、加温(床温27~28℃,气温11~13℃)催根、床内炼苗、大田移栽等措施,湖桑扦插有了突破。即使不用激素处理,插穗发根率达95%左右,移栽成活率60~70%。扦插1株所花成本0.015元左右。试验还表明:春伐枝条的中下部作插穗,经NHM生根剂处理,在温床内可使发根率由58%提高到95%。插穗充实粗壮(直径1.2厘米左右),发根苗移栽成活率高,扦插适期苏州地区三月十日前后,留床38天左右移入大田,插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5%和76%。  相似文献   

6.
3种生根剂对假俭草插穗成活生根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用萘乙酸 (NAA)、生根粉 (ABT)、吲哚丁酸 (IBA)等 3种生根剂对假俭草插穗进行处理后 ,通过观测插穗的外观变化和对株平均生根数、株平均生根根长的测定及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初步确定质量分数为 10 0× 10 - 6的NAA、80× 10 - 6的ABT、(4 0~ 6 0 )× 10 - 6的IBA都能用于假俭草扦插繁殖时的插穗处理 ,以提高生根数量 ,为生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生根剂对电热温床培养无核紫葡萄的扦插效应。结果表明,萘乙酸(NAA,300 mg/L)、国光生根粉(100 mg/L)、阳光生根胶囊(300 mg/L)均可促进葡萄插穗地下部分形成愈伤组织和生根。插穗生长20 d时,3个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87.5%、77.5%、82.5%,比清水对照(60%)提高了27.5、17.5、22.5个百分点;生根率分别为75%、65%、55%,比对照(15%)提高60、50、40个百分点。插穗生长20 d时,3个处理的萌芽率分别为45%、50%、57.5%,比对照(75%)降低了30、20、17.5个百分点;插穗生长40 d时,各处理均可提高葡萄插穗成活率,3个处理的成活率分别为82.5%、92.5%、87.5%,分别比对照(77.5%)提高了5.0、15.0、10.0个百分点。NAA有利于促进插穗生根,而国光生根粉更利于插穗成活。插穗生长40 d时,与对照相比,3种生根剂均对新梢长度和叶片数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阳光生根胶囊和萘乙酸对新梢长度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生根粉的作用使苗木根系生长迅速,成苗时苗木质量较高,建议在无核紫葡萄苗木生产中采用国光生根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及苗木长势。  相似文献   

8.
罗子和 《广西蚕业》1994,31(2):52-53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于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广谱、高效、复合型植物生根促进剂,已广泛应用于植物插穗、种子、根系及叶面等处理,能显地促进插穗、种子和苗术早生根多生根,从而起到提高植物扦插成活率,增强抗逆性和挺高产量、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技术的应用与生根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相关技术,并对不同生根粉和不同直径插穗生根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试验表明:桑树硬枝温床土团扦插育苗技术具有温床内扦插发根率高,土团苗移栽成活率高,当年成苗,当年建园等优点,在进行扦插时要选用桑树专用生根粉,插穗直径应不低于1.1cm。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广食用花卉白花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f.albiflora)优良无性系,以白花美丽胡枝子健壮枝条为试材,研究了扦插育苗中不同萘乙酸浓度、基质、插穗类型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00mg·L~(-1)萘乙酸有利于生根;相对于珍珠岩和草炭,以细沙为基质,扦插效果好,生根率可达62.22%,平均根长为7.53cm,平均单株根数为6.83条,利于后期移栽成活。当以二年生枝条为插穗时,生根率为0,无法生根。以当年生绿枝或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可以获得较好生根效果。5月-9月都可以进行扦插育苗,综合考虑以7月为最佳扦插时间。  相似文献   

11.
桑树扦插生根是一个由外界因素和内源物质共同调控的复杂过程。采用桑品种育711号1年生硬枝为插穗,分别以传统愈伤组织生根技术和新的可诱导皮部生根的技术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愈伤组织生根(Ⅰ型)与皮部生根(Ⅱ型)2种类型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和酚类物质的含量,以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生根类型插穗的上述生理指标呈现出差异性及不同的变化规律。可溶性总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对照组插穗和Ⅰ型插穗生根过程中一直呈下降趋势,在Ⅱ型插穗生根过程中则表现为先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IAAO活性在Ⅱ型插穗生根过程中经过一个短暂的下降后迅速升高,在Ⅰ型插穗生根过程中则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再下降;POD与PPO活性在Ⅰ型和Ⅱ型插穗生根过程中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Ⅱ型插穗中的酶活性较高。酚类物质含量在Ⅱ型插穗生根过程中一直下降,而在Ⅰ型插穗生根过程中则是先下降后上升。试验结果提示,外源因素导致的桑树插穗扦插生根类型不同,可能是由于改变了插穗在生根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类活性的变化规律,即改变了插穗的生理特性所致。  相似文献   

12.
<正>温床土团扦插技术是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增学、陆小平教授研究的成果,其技术核心是通过利用桑树专用生根粉和适宜的温度促使插穗切面受到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在外界条件影响下,部分愈伤组织细胞快速分裂,逐渐肥大形成新根,让新根生长在握制的泥团里,然后带土移栽。笔者在推广该技术过程中,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总结出利用纸钵栽植插穗,温床催根的育苗方法,特别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绿枝扦插立体育苗的方法,研究了桑树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长度、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插穗对绿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供试品种中,育71-1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91.1%,株平均生根数为49.1条,其次为湖桑32号、选792、大10,而湘7920的生根效果最差;育71-1和湖桑32号不同部位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为中部枝条>下部枝条>上部枝条,不同长度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均为15 cm插稳>18 cm插穗>12 cm插穗;主枝做插穗的生根效果明显优于侧枝;育71-1于7月20日和8月10日2次扦插的效果最好,生根率均超过90%,9月1日扦插的生根率也有74.5%,所以使用该方法可在7月至9月连续进行2~3次扦插育苗,扦插时尽量选用主枝的中部枝条剪成15 cm插穗进行扦插.  相似文献   

14.
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对紫花苜蓿扦插繁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异花授粉植物,其有性繁殖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失去原有的遗传完整性。扦插克隆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手段,对苜蓿保优传代、快速获得制种群体和培育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苜蓿雄性不育突变体ms1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及不同栽培基质对苜蓿扦插繁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苜蓿插穗再生性能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生根粉(ABT)最好,萘乙酸(NAA)次之,吲哚丁酸(IBA)最差,且150 mg·L-1 ABT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佳,成活率达88.3%,比对照高71.0%,并具有较高的生根数(3.94条)、根长(8.96 cm)、根系效果指数(0.75)和叶片数量(10.46枚)。不同栽培基质对苜蓿插穗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插穗的生根数、根长、叶片数量和根系效果指数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混合基质优于单一基质,以M4(园土+蛭石+珍珠岩)和M5(园土+河沙+珍珠岩)诱导再生效果最好,而单一园土的扦插繁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以黑果枸杞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生根粉(100、200、300、500、800、1000 mg/L)和清水(对照)处理其插穗,探索不同浓度生根粉对插穗扦插成活率、株高、新生枝数以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均提高了扦插成活率、株高、新生枝数(除1 000 mg/L)以及地下生物量;(2)200 mg/L生根粉处理的枝条成活率最高(65%),是对照组的4.3倍,300 mg/L生根粉处理的枝条株高、新生枝数量、地下生物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3,1.5和4.3倍。综合分析,200 mg/L生根粉溶液处理黑果枸杞插穗8 h能有效提高插穗成活率,生根粉溶液浓度大于300 mg/L抑制插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强桑1号、农桑14号、粤椹大10、台湾大果桑4个桑树品种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在夏季和冬季利用桑树基部、中部、上部3个不同部位枝条,分别用双吉尔GGR6号氨基酸肥料、ABT1号生根粉、根太阳、郑氏生根粉等4种植物生根剂处理,试验大田扦插生根成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个桑品种基部、中部、上部的枝条扦插生根成苗率均为基部中部上部,其中枝条上部生根成苗率均为0;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个桑品种的基部枝条自然扦插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台湾大果桑强桑1号农桑14号粤椹大10,以夏季扦插来看,台湾大果桑为44.0%,强桑1号为37.0%和农桑14号为35.7%,粤椹大10为21.7%;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扦插,4种植物生根剂及清水对照在处理强桑1号、农桑14号、台湾大果桑基部枝条的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太阳GGR6号ABT1号郑氏生根粉清水CK,以台湾大果桑夏季扦插来看,发根成苗率依次为87.6%、84.3%、81.6%、77.4%、44.0%,在处理粤椹大10的基部枝条生根成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太阳ABT1号GGR6号郑氏生根粉清水CK,以夏季扦插来看,发根成苗率依次为64.4%、59.0%、57.2%、53.8%、21.7%,说明ABT1号在处理较难发根的桑品种时效果好于GGR6;枝条夏季扦插比冬季扦插生根成苗率高,且桑苗生长较快,以差异最大的粤椹大10基部枝条经郑氏生根粉处理来看,夏、冬季生根成苗率分别为53.8%、39.4%,相差14.4%;夏、冬季平均根长分别为29.6cm、22.6 cm,相差7.0 cm;夏、冬季平均枝长分别为22.1 cm、17.9 cm,相差4.2 cm。  相似文献   

17.
<正> 为提高湖桑扦插育苗成活率,我们进行了湖桑倒竖催根扦插育苗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桑品种及试验区设置 供试插穗品种为湖桑35号,分设两个处理,即倒竖催根区(试验区)和普通扦插区(对照区),每区50根,重复3次。扦插土壤,为粘性土。  相似文献   

18.
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is)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极具开发潜力的乡土地被植物,存在着有性繁殖材料不易获得且繁殖系数较低的问题。而扦插繁殖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手段,能为莓叶委陵菜的快速繁殖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以莓叶委陵菜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叶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针对不同扦插基质、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莓叶委陵菜叶插生根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莓叶委陵菜插穗在扦插45 d后能够形成根系,不同处理水平的扦插基质、激素种类及其浓度间的交互效应对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 <0.05)。扦插基质是影响莓叶委陵菜叶插生根率的主导因子,而激素种类是影响平均单株生根数、平均单株总根长、最长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的主要因素。以草炭+珍珠岩+蛭石(1:1:1)为基质,扦插前使用300 mg·L-1的IBA对插穗进行处理生根效果最佳,该处理方式下扦插生根率达63.33%,平均单株生根数为6.90条,平均单株总根长为27.98 cm,最长根长13.83 cm,根系效果指数达20.50。本研究结果可为莓叶委陵菜无性系繁殖体系的快速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桑树硬枝扦插生根能力及其生根关联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鲁桑实生苗、大鲁桑和农桑14号为材料,研究了桑树的扦插生根能力、生长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和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鲁桑实生苗的扦插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71.1%,而大鲁桑和农桑14号嫁接苗插条的生根率分别为32.20%、44.43%,属插条难生根型品种;用150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农桑14号,插穗生根率达81.1%,比对照提高了36.67%;桑树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升高,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生根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湖桑硬枝温床扦插“发根容易,移栽难活”的难题,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最近两年以湖桑剪梢枝条作插穗,采用新的生根剂、调节扦插时期、改进扦插方法等,在电热线温床内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直径1量米的剪梢插穗,经100ppm的RHM生根剂处理后,发根时间比前报的NHM生根剂提早6天,扦插时期比前报提前15—20天(2月17日)后,扦插期间平均气温8℃左右,扦插发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达95%以上;尤其平均直径0.8厘米的剪梢插穗,采用土团(内含砂)扦插后,扦插发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与对照区(不带土团扦插)移栽成活率零相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