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立枯病是苗圃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地影响落叶松幼苗成活率,特别是立枯病中的芽腐和猝倒病,在播种后至幼苗出土40天左右危害严重,病菌浸染种子或幼芽,使种芽组织腐烂,不能出土,减少出苗数量;对于刚出土的幼苗,病菌浸染后成片倒伏死亡。为了培育优质壮苗,提高幼苗成活率,防止立枯病的发生或蔓延,根据林业厅营林局1987  相似文献   

2.
<正>猝倒病也称立枯病,在我国各地苗圃普遍发生,幼苗死亡率很高,严重的达50%以上,是许多针阔叶树幼苗的主要病害。1症状病害多在4~6月间发生,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出现四种症状类型。(1)种腐型:播种后,土壤潮湿板结,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破坏种芽的组织,未出土就引起腐烂,地面表现为缺苗。  相似文献   

3.
杉苗猝倒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苗猝倒病是杉木苗期最严重的苗圃病害。病原引起杉苗猝倒病的原因有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类。非浸染性病原主要是由于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表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引起。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由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和腐霉菌,偶尔也由交链孢菌引起。镰孢菌喜高温多湿,以危害根部、根茎部为主,芽梢次之;丝核菌,喜低温多湿,以危害根茎部为主,根部、种芽、芽梢次之;腐霉菌、喜低温多湿,侵害根部,根茎部和种芽;交链孢菌,喜低温多湿,多危害芽梢。症状以杉木种子播入土中至幼苗各生长发育期,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1.种芽腐烂型。种子或种芽出土前腐烂。表现为地面缺苗,出苗率低。主要是因为播种不及时,覆土过深,整地粗放,土壤潮湿板结,种子迟迟不能发芽,种芽组织因病菌侵入而被破坏,引起腐烂。2.茎叶腐烂型。幼苗在出土期,茎叶粘结,子叶着生部分凋萎、腐烂。表现为顶腐、钩头死亡。主要是因为湿度过大或播种量多,苗木密集,或揭除覆盖物过迟。3.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的扎根时期,接近土表处的根茎初作水渍状,后为褐色缢缩,苗株地上部分倒伏床面,随后干枯。表现为幼苗迅速倒伏。主要是因为苗木幼嫩,茎部未木质化,外表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抗病性低...  相似文献   

4.
防止松苗立枯病要严把“三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苗立枯病是针叶树苗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六盘山区主要危害油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树种的幼苗。由于危害的树种和幼苗生长期不同,其症状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种芽腐烂。播种后,籽粒吸水膨胀,幼芽萌发出土前,若土壤潮湿板结,种苗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2、  相似文献   

5.
王有香 《中国林业》2009,(11):45-45
一、发病症状 猝倒病又称立枯病,是新播种育苗的第一大病害,尤以云杉、落叶松发病最多。病害多在4~7月间发生,因发病时间不同,可出现茎叶腐烂、种芽腐烂、幼苗猝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苗圃病虫灾害的损失往往较大,病虫害防治显得更为重要。我省苗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病虫灾害。一、苗木猝倒病。也叫立枯病。主要危害衫属松属落叶属等针叶树幼苗。也危害香椿、臭椿、榆树、银杏、桑树、刺槐等阔叶树幼苗。幼苗多在4~6月份发病,表现症状各不相同,一般分为种芽腐烂型、茎叶腐烂型、幼苗猝倒型、苗木立枯型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7.
松、杉立枯病,又称猝倒病,主要危害针叶树幼苗。苗木遭病后,短期内会大量死亡。其死而不倒者称为立枯,倒而枯死者称为猝倒。其病害多发生于4~6月。 苗木受害后,其症状常为以下4种类型: 1.种芽腐烂。种苗在土中被病菌侵染,造成种芽组织被破坏,引起腐烂。 2.茎叶腐烂。苗木幼叶嫩茎感病,枯萎腐烂,病菌不断向下发展,茎叶上常有灰白色蛛网状的菌丝体。 3.幼苗猝倒。幼苗扎根时期,茎部未充分木质化,病菌从根颈处侵入,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呈水渍状,苗颈组织被破坏,造成腐烂、缢缩,使苗木迅速倒伏。 4.苗木立枯…  相似文献   

8.
苗木猝倒病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木猝倒病是1种危害针叶树和阔叶树发芽种子和幼苗的病害,能引起幼嫩组织的腐烂、萎蔫和种苗死亡。笔者就苗木猝倒病的分布和寄主、病原、症状、病害发展、管理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松苗猝倒病是我省松杉类树种苗木上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病害,是松杉育苗工作中最大的障碍。根据历年来各地的调查,幼苗被害率一般达30—60%,个别严重地区发病率高达70—90%,甚至全部毁灭。如1971年江宁县陶吴公社等地,所育杉苗重者死亡率达90%。猝倒病除为害柏类以外的各种针叶树,还为害桑树、刺槐、海棠、臭椿、银杏、榆、枫杨、枫香、石楠、紫荆等阔叶树种,以及瓜菜和各种农作物,为害范围极其广泛。 一、松苗猝倒病症状类型 1.种芽腐烂型:种子未发芽前即可受害,使种子腐烂,或种子胚芽刚外露时受害,使胚芽腐烂,直至胚芽达2—3厘米长,并伸出地面后还可受害而腐烂。 2.猝倒型:苗木揭草后即可看到,先在茎基部发生水渍状病班,后缢缩而倒伏;  相似文献   

10.
朱凡 《湖南林业》2004,(5):23-23
一、常见苗木病虫害。1.苗木猝倒病 以危害各种苗木幼苗为主,严重时可导致苗术死亡。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  相似文献   

11.
5406和退菌特对青海云杉幼苗猝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ria Kom)幼苗猝倒病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祁连山一带的森林中均有蔓延,常常给育苗工作造成很大的威胁。病害严重时,致使苗圃中的幼苗成片死亡。据统计,在病害蔓延严重时,播种后的种子成活率只有8.3%左右。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播种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在樟子松播种苗培育过程中,危害苗木生长的一种重要病害--立枯病.立枯病表现为4种症状:种芽腐烂型、茎叶腐烂型、幼苗猝倒型、苗木立枯型.引起立枯病的侵染性病原为:镰孢霉、丝核茵和腐霉,偶尔也可由交链孢菌引起.同时论述了立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重点介绍了从多环节、多角度进行立枯病立体防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海口林场中心街苗圃和白塔村苗圃的杉木、华山松幼苗期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尤其是在幼苗出土后1—2月内,受害更为突出。其发病症状为猝倒型和立枯型,由于发病时间和危害部位的不同,其病害类型则不同,中心街苗圃杉木苗上,兼有猝倒型及立枯型,以猝倒型为主;白塔村苗圃华山松苗上以立枯型为主,兼有猝倒型。杉木苗于二月二十八日播种,三月十二日开始出苗,三月二十二日开始发病,到四月中旬发病比较普遍,五月中旬为发  相似文献   

14.
立枯病又名猝倒病、萎倒病、根腐病。它不仅危害杉苗,而且也危害松树、杜仲、柑桔等树苗。我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我们从1960年起,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一、发病规律杉苗立枯病有三种类型,即芽腐型、猝倒型、立枯型。在不同时期危害症状不同:幼苗出土前为芽腐型;幼苗出土后到茎部木质化前为猝倒型;幼苗基部木质化后为立枯型。我区杉苗立枯病多在3—6月间发生,在  相似文献   

15.
《湖南林业》2006,(12):27-27
苗木猝倒病,主要危害松、杉幼苗,使幼苗种芽或嫩梢腐烂,嫩茎坏死倒伏或直立枯死,须加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感染猝倒病的苗木,常表现出幼苗倒伏,根茎或种芽腐烂等症状。在生产中一般根据这些症状判断其发生并进行防治,但具有这些症状的苗木均已不能正常生长。现介绍一种早期确定落叶松苗木猝倒病的方法,供参考。 正常生长的苗木,在木质化以前地下部分是白色的,如果苗木染上了猝倒病,染病前期根茎下0-1.5cm处出现暗灰色圆圈,据此可早  相似文献   

17.
一、松、杉苗猝倒病猝倒病又名立枯病,是森林苗圃中常见的重要病害。除为害松、杉等针叶树苗外,阔叶树苗中的洋槐、桑、臭椿及毛竹实生苗也常受害。猝倒病以幼苗出土后,嫩茎木质化前约一  相似文献   

18.
九台县苗圃的松苗立枯病,连年有所发生,近年来又趋向严重,现将我们对这种病的观察与防治的初步结果,整理报告如下。一、病害症状及危害程度立枯病是危害根、茎、叶的病害,严重时能引起全株的死亡。在我圃发生的症状大多为猝倒型,而种芽腐烂型及立枯病(根腐型)则较少。发生时间多在五月初至六月  相似文献   

19.
一、落叶松幼苗病害的防治 (一)立枯病落叶松立枯病是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持续时间较长,症状随着幼苗生长而变化,主要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针叶树苗圃病害调查与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针叶树苗期病害的种类和苗期病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树苗期病害有8种,其中侵染性病害有6种,生理性病害有2种。猝倒病是针叶树苗期主要的病害,表现为3种症状类型。日灼型猝倒是气象性病害的主要形式,由丝核菌Rhizoctonia和镰刀菌Fusarium引起的生物猝倒型和立枯型病害是针叶树育苗的主要病害,其发生与育苗地所处的环境、营养土基质有关,同时提出了对针叶树苗期病害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