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八”字是一个数字 ,如果只写了一撇 ,我们得到的信息就很有限———庚辰五月二十五日 (西元2000年6月26日 ) ,《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就》 ,只是“八”字的一“撇”———人类细胞中30亿个碱基对的顺序 ,它们“编写”成数万个人类遗传基因。“八”字的一“捺”比这一“撇”难写得多 ,因为碱基对的顺序用死细胞都有可能测出来 ,可是如果不用活细胞 ,下面这些“捺”的问题就不能解决 :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个碱基对控制一种性状或功能 ?这些碱基对只控制一种性状 (功能 )吗 ?其它的碱基对与这一种性状 (功能 )完全没有关系吗 ?即使把…  相似文献   

2.
安欣 《湖南林业》2006,(10):29-29
“种花,不是用土吗?这不是土吗?那是什么呢,看不出。”确实,现在栽花种草的学问可大着呢,再不是简简单单地用一盆土就凑和了。现在种花也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目标是让他们都能长成一个样:最棒的状态!您也许会问:“这怎么可能呢?地里长的东西它就长成那样了呀!”嘿!不知道了吧,除了控制好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以外,种花的“土”中也大有学问呢!  相似文献   

3.
仍然有效     
患者:“你怎么还给我开这种药”医生:“怎么不对吗?”患者:“你没看到这种药昨天报纸上已经公布停止使用了。”医生:“何必大惊小怪,你的病是在公布以前得的,所以这种药对你仍然有效。”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4.
老人六十岁。老人有一杆火药枪。老人在树林背后搭个简易棚子居住,比棚子还大的一座土坟与他朝夕相处。儿子、媳妇都劝老爷子搬进县城住,他们劝他,护林员都当老了,该享享清福了。老人淡淡一笑,摇颤着胡须拒绝。巡山回来,他便坐在坟前,把锃亮的猎枪擦了又擦。默默卷烟,默默吸烟,袅袅地,一片阴影罩着——山林的傍晚很冷寂。老人心里有一种冷寂。他一有空便擦枪,虽然他已有十多年一枪未放。那条枪,还是他年轻时为大军领路进山剿匪时得的奖,他很珍惜,也练就了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分为退、还、补、管4个环节。“退”是前提,“还”是重点,“补”是关键,“管”是保证。为进一步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李世东同志通过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写出从退耕还林的“退”与“还”到“补”与“管理”的系列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现分3期刊登,以引导广大读者对此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家盖间仓房,明天就要上梁贯椽,可眼下八根边椽还没踪影呢!爱人急得直嘟囔,而我压根儿没往心上放。她唠叨紧了,我若无其事地回她一句:“慌啥?明天一早到林产品经销站拉几根不就是了。”“嗬,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经销站敢情是给你开的……”她仍在絮絮叨叨着“椽子”,我索性用被子把脑袋一蒙,眼睛一闭,管她哩,图个清静。主观上想清静,心里可平静不下来。常言道:娶媳妲盖房,提起来心慌。在我们这儿,象样人家辛辛苦苦筹备上几年,坐着“三座山”(金山、面山、木山),才敢破土动工。即使是盖这不起眼的小仓房,  相似文献   

7.
母亲与草     
“咦,我的白鹭兰花呢?”出差十几天,回家,想看看白鹭兰花是不是开了,却看到花盆里空荡荡的。干涩发白的凹坑,像一只空洞的眼一样对着我。我的心头一拧。“花?什么花?不就是一撮草吗?”母亲凑上来,问。一看她的神情,我就知道,白鹭兰花又是被她拔了。“你一伸手,知道多少钱吗?200多啊!”我没好气地对母亲吼着。母亲尴尬地笑着,两手在围裙上不停地搓着。看到她进退无据的样子,我沉默了。  相似文献   

8.
河池,全国最大的石山地区之一,人均退耕面积0.55亩,是全国25个退耕还林省(区、市)人均退耕面积0.15亩的3.67倍,在全国排名中居前五位。作为典型的大石山地区,退耕还林工作应该怎么“退”、怎么“还”呢?“我们把退耕还林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特色林业,初步形成了‘一县一品’、‘一县几品’的林业...  相似文献   

9.
正儿八经地问他:“在不老神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他笑嘻嘻地回答:“老了,皱纹多了,还多了个老婆,有了个宝贝女儿。”没错,这就是余雷同志,生性开朗乐观,不受束缚。从小听着母亲关于《简爱》中“罗切斯特”的故事长大,记忆中的几张奖状都是写作文得来的,念书时都是坐前排的小男生  相似文献   

10.
碾坊旧事     
几十栋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很艺术地图画在山腰。黎子后山满是密密匝匝的树枝,山脚是转动了几个世纪的碾坊。有人来碾米,守碾老人手提闸开:水坝里清亮亮的活水争先涌入水槽冲动水车,碾磙子便在谷子和碾盘上有韵律地轮回滚动。于是,一种清脆的“咕转咕转”的声音从碾坊传出,仿佛一个百岁老人,向人们讲述着一段永远不老的旧事。碾坊的主人是我的本家,我管他叫五爷。活在我童年记忆中的五爷,总是一杆旱烟不离口,一身家织布衣裳和缠绕在头上的青纱丝帕沾满了永远洗不干净的糠灰。五爷是个怪人。碾米时,五爷很勤快,时而用铁扫帚将蹦跳出…  相似文献   

11.
鸟鸣大院     
<正>“啾啾——”“呱呱呱——”“咕咕——”“呦呦,呦呦——”昨夜,我做了一场美梦:坐在格子间里,我身边是一面硕大的窗户,窗玻璃里装着单位大院里茂密的草坪和高矮不一的乔木、灌木丛。玻璃擦得很亮,不仅阳光透了进来,而且楼下的鸟鸣也如潮水般不断地漫进来,又浅尝辄止地退去。有些胆大的鸟儿会挨着窗子飞过,甚至就停在窗边的标牌上,然后嘴里吐出一连串的乐音,像是孩子们拿着泡泡棒吹出串串的五彩斑斓的肥皂泡。  相似文献   

12.
企盼绿色     
对于关内人来说,是难以体会戈壁人对绿的祈盼心情的。我所在的部队驻地位于天池东北200公里处,是被一片片茫茫的戈壁包围的小城。当从没坐过火车的我经过3天3夜的奔波来到军营时,被眼前的景色怔住了:满目的银装素裹,刺骨的寒风,断了头的老树干在风中呜咽着!天哪,咋是这模样呢!我心里有点后怕了。新兵连紧张的军事训练也没使我忘记这里的萧瑟。训练场上。我小声地问副班长,“这里长草吗?”他笑了,没吱声。我又问班长,“这里的树发芽吗?”班长说:“你等着吧!”当脱下被汗水湿透的绿军装去树干上晾晒时,却被风刮走了;当老树的枝头…  相似文献   

13.
父亲哭喜鹊     
小时候 ,经常跟着祖父屁股转 ,祖父见我哭鼻子就骂 :“哪有那么多个哭法 ,一点也不像你爷老子。”“爷老子”一词是我们的方言 ,也就是父亲。稍大一点 ,我问祖父 :“我爷从未哭过吗?”读四书五经的祖父笑了 :“傻仔 ,人哪有不哭的。你爷小时候不像你 ,随便一点什么事就‘呜呜呜’。”祖父对我讲父亲小时候哭喜鹊的故事———四十年代 ,祖父继承和操劳着祖传下来的几十亩地 ,家境比较富裕 ,父亲便能进乡里一官办初小读书。我家屋后有一大片古树林 ,其中屋后边几棵樟木、枫树最老、也最高大。(父亲后来告诉我说 ,那片树林在五八年大炼钢铁时…  相似文献   

14.
局长的睡眠     
老钟一当局长,就有人向他送了一个大红包,求他帮办事。那人要办的事是合情合理的,老钟很爽快地帮他办了,拒收他的红包。老钟并不富裕,拒绝那份厚礼后,妻子就嘲笑他:“看不出,你还是个焦裕禄呢。可儿子马上要读大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你说怎么办?”读4年大学要几万元,不是个小数目。靠那点死工资,刚够养家糊口,去哪里弄几万元?老钟睡不着觉了,夜里翻来覆去像烙大饼。妻子问:“天快亮了,还不睡?”老钟说:“我在想那个大红包。要是收下来,够儿子的一年学费了。当初怎么竟拒绝了呢?怪心疼的。”妻子说:“别想了,睡吧,以后还有机会。”果然,两个…  相似文献   

15.
笑话     
不知道来福考汽车执照回来,妻子忙问道:怎么样,考过了吗?不知道。来福沮丧地说。怎么不知道呀?你走时主考官怎么说的?他啥也没说,还昏迷着呢。  相似文献   

16.
去年冬天,我携六岁的孩子在农村老家小住几天,适逢天降大雪,雪把整个村庄厚厚地裹了个严实。大雪封门给大人们带来“离群索居”的感觉,却给孩子带来了无比的快乐,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孩子兴奋得不得了,不顾大人的劝说和阻拦,欢呼雀跃地奔向这银色的世界。是啊,孩子难得的快乐!久居于城市钢筋水泥构架中的人们无法亲身感受大自然带给乡村的那份纯真、恬淡和旷远,更何况被“圈养”和“课业”重压的孩子们。想到这些,不免对孩子的天性玩耍多了几分放纵和鼓励。然而抱有老观念的姥姥,总担心外甥在冰天雪“院”里冻着、磕着、碰着、摔着,自然对我…  相似文献   

17.
悠悠寸草心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块钱。”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  相似文献   

18.
你听说过这样的稀罕事吗?您听到过这样的“老冤”事吗?这故事就发生在茫茫黄河故道深处,发生在郁郁苍苍的丛林之中……  相似文献   

19.
她不同意写她。她说:“你别写我,我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螺丝钉。”这话反倒增加了我写她的念头:我们伟大祖国这列飞驰前进的列车,不就是靠一颗颗螺丝钉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吗?正是这可贵的螺丝钉精神,才推动着我们的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完成。她的确很平常,和许多中年妇女一样。她的担子太重、太重了,但她却挑着这沉重的担子走过来了。她担的是教学、家庭两副重担。在家里,她想当个好女儿,六旬老母脑血栓后遗症半个身子不灵活需要她照料;家庭又要她当个好母亲,两个女儿在初中读书,要她给辅导;她还得做个好妻子,丈夫在几十里外的林场当领导,十天半月回不了一趟家。里里外外就靠她这“一把手”。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她肩负重担,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西方有个经典故事叫“公共地悲剧”。说的是 :一个村庄共有一片草地 ,每个牧民可在草地上自由放牧。由于公共资源的“公共性”和牧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驱使着牧民最大限度地繁殖羊群。结果 ,羊群超量 ,草地不堪重负 ,日久天长 ,终致绿茵荒芜 ,群羊饿死。哪个地方没有一些“公共地” ?大到江河湖泊、蓝天白云 ,小到广场、绿地 ,公共设施不都是人所共享、人所共用的资源吗 ?可是 ,公共的悲剧又岂止发生在远古的西方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也经常有此类故事“翻版”吗 ?可记得 ,溯淮河而上 ,沿途曾建有多少处造纸厂、化工厂等污染源 ,一股股乌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