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付集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16-19818
分析了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表明陕西省经济增长速度快且稳定性良好;GDP总额和固定资产投入持续增长。根据1978~2008年陕西省31年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投入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推动陕西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本和劳动投入,即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陕西省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6.9%和33.1%,投资是陕西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2000-2013年旅游业总收入和经济增长GDP14年的历史数据为依据,采用贡献率分析、弹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定量分析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以点带面,昭示了随着"一带一路"宏伟规划与愿景的逐步展开,旅游业赢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旅游业的发展,必定推动国民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大力提升.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估模型优点和仍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3.
依据陕西省安康市2006—2018年旅游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出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业需求收入弹性、旅游业的社会就业贡献和旅游业创汇贡献6个指标,分析了安康市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提出安康市旅游发展建议,即发展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业自身发展,强化安康市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闻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陕西1985-2005年样本区间内中等职业教育投资与陕西省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对陕西省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Kaya恒等扩展式和LMDI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陕西省2000~2011年人口、人均GDP、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5方面的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最大的因素,其次是能源消费强度;人口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较微弱的拉动作用;产业结构效应对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产生负作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以抑制碳排放量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陕西省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促进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陕西省2001—2018年废水排放数据,分析陕西省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及人均GDP的变化趋势,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分别建立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分析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内,陕西省废水排放总量整体上小幅波动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持续上升但增长缓慢;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镇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EKC模型拟合曲线分别呈正"U"形和倒"U"形。【结论】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导致的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水环境污染情况仍然严峻。应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及水污染防治政策、提高工业生产工艺、改进污水处理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疆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本文选取2002~2011年间新疆地区的主要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别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1)2002~2011年间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65、0.961,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912 2、0.851 7,呈现极高度正相关,并且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的关联度高于其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2)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2002~2011年,新疆旅游总收入对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极其显著,并且新疆旅游总收入对带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强于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与(1)结论一致。(3)进一步做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变量间有较为明显的互动效应,体现新疆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会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同时,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也推进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选取14个环境污染指标、9个生态环境指标和人均GDP,对陕西省1986-2012年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得出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选取8个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影响环境指标和陕西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3种环境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除经济增长外,人口数量、城市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素质、技术水平、污染治理投资是影响陕西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重要解释意义。该研究为陕西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对西部其他省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陕西省土地利用中能源消耗与碳足迹之间的情况,收集陕西省2009—2016年国土资源公报提供的土地利用数据、陕西省统计年鉴提供的2009—2016年经济数据和能源平衡表中各类产业中不同能源的数据消耗。利用以上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对陕西省8a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将得出的碳足迹与经济数据进行脱钩指数计算。得出以下结论:陕西省土地利用的能源消费在2014年之前,碳排放量逐年增长; 2014年之后,碳排放总量逐渐下降,主要集中于居民点以及工矿用地,碳足迹大,并且占比逐年上升。陕西省碳足迹暂时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并没有造成生态赤字,但是发展方向不理想。从脱钩指数来看,碳足迹与GDP指数的脱钩越发明显,说明2009年以来,陕西省土地利用正向高GDP产出类型土地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省各市1989-2009年的人口总量、GDP总量和人均GDP等数据的收集整理,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了这二十年间陕西省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并对比分析二者的动态转移轨迹。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方向一致,均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人口重心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偏离均有增大趋势,表明陕西省的区域差距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和2012年安徽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对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相对值、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等进行测定,运用SPSS19.0相关性分析法和空间错位分析法实证分析安徽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空间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呈弱负相关;旅游资源优势度等级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存在空间错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保障旅游经济稳定发展;把握空间错位规律,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威  赵宁曦  周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70-10872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和乡村旅游区。从旅游摄影的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了摄影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摄影的乡村旅游景观类别;乡村旅游摄影的功能;乡村旅游摄影与乡村景观意境。并分析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观察与思考成果的重要性。同时从乡村旅游摄影的角度对乡村旅游开发与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角度出发,将都市圈旅游资源看作是具有活力的生命体,模拟生物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运用生态学中的相应原理与模型,对哈尔滨都市圈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共选取了都市圈内55个旅游资源,分别从旅游生态位、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为都市圈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意见。利用相关生态学原理评价区域旅游资源能客观、正确地反应各个旅游资源之间的生态竞争关系,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4.
旅游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扶贫效率是衡量旅游扶贫工作的核心指标,旅游经济强度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彼此关联性对于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11至2017年各县(区)旅游扶贫效率,并通过修正传统引力模型,构建各县(区)旅游强度关系矩阵,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6个县(区)2017年旅游经济强度空间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0.776),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县(区)之间旅游联系强度较弱,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密度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格局,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连接密度较低,联系不够紧密,旅游经济联系地域空间格局分为东南,西北和中部三个主要派系。旅游扶贫效率与旅游经济强度呈现负相关性,边缘区旅游扶贫效率远比核心区旅游扶贫效率高,具体呈现高效率高强度、高效率低强度、低效率低强度、低效率高强度四种模式。提高旅游扶贫效率,优化旅游扶贫和旅游发展之间内生关系是当务之急,从改进旅游扶贫手段,优化扶贫管理模式;科学把握旅游规模,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经济联系,提升旅游扶贫效率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互存互促关系。以海口周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为依据,探讨该地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提出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文化促进和民生服务等多重功能发挥,通过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制定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等,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陆相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21-3722
以1993~2003年中国旅游业支柱产业数据为投入指标值,以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为产出指标值,在对各变量进行两两相关(皮尔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旅游业支柱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投入-产出各分变量的关联作用程度及影响,确定了中国旅游业发展投入-产出的决定性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旅游发展与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近年来困扰诸多地方政府施政的一个重要阻碍,如何实现两方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旅游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问卷方式对南岳古镇旅游地居民就旅游影响态度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分层聚类法将旅游地居民划分为矛盾憎恨者、中立者与理性支持者3种类型并详细分析了这3类居民的特点。并就如何处理旅游发展与社区内的利益分配问题,减少矛盾憎恨者与发展旅游经济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小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28-10929
介绍山东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运用灰色理论深入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东旅游业与三大产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旅游业与三大产业的相关度差别不大,总体发展比较协调;在三大产业中,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相关度最大。同时,阐明了第三产业在带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0-2013年河北省旅游及经济数据,排除价格水平变动等因素对研究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外汇收入(TRR)、旅游收入(TR)与地区生产总值(GDP)呈线性正相关,且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的线性正相关更为显著;预测结果为旅游收入每增加1%,地区GDP约增长1.65%;旅游经济的增长对地区GDP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河北旅游品牌、"一带三区"布局、关注网络信息,促进入境旅游、整合旅游企业等建议,以期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闽台入境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虽然福建省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均大于台湾地区,但历年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却明显少于台湾,只是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目前,闽台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国分别以美国和日本居首位。虽然历年入境旅游收入福建省远低于台湾地区,但其占GDP的比重二者渐趋一致。闽台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差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台湾入境旅游发展较早,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具有重要影响;两地旅游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轨迹不同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