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论述了广东沿海西施舌的分布、分布区的环境特征和资源变动情况,并对其资源衰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北方沿海西施舌苗种的人工培育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辽宁省沿海首次对西施舌室内人工育苗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西施舌种贝促熟62d,用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亲贝个体排放比例达到60%以上,个体排卵量约为380~420万粒,其受精率为82.0%,孵化率为46.0%。在盐度为25.6~31.0,水温为23.8~25.9℃的条件下,浮游幼虫9~14d进入附着变态期,变态率为12.4%,壳长生长速度为13.9μm/d。变态后的36d内,壳长平均生长速度为76.3μm/d,成活率为80.4%。沙盘单位面积附苗量为波纹板的48.5倍。本次试验利用12m^3水体育出2.5mm的稚贝21.4万枚,单位水体出苗量为1.78万枚/m^3。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1802)人工繁育在日照沿海试验成功.近年来,经过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科研攻关,突破了稚贝中间培育的关键技术,2011年共获受精卵约3亿粒,孵化D型幼虫2.3亿余粒,孵化率近77%.育成壳长3~9 mm以上西施舌苗900余万粒,圆满完成了日照近海海区西施舌的省级增殖放流任务.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人工育苗高产稳产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俗称“海蚌”和“贵妃蚌”,隶属于蛤蜊蝌,腔蛤蜊属的一种大型海产名贵贝类。、本文作者于2002年5月.2003年9月,在广东省汕头市河渡海水种苗中心采取传统的育苗方法,注重水质管理、立体采苗、稚贝强化培育等技术措施,探讨西施舌人工育苗高产途径。本项研究的结果,于2003年7月l8日通过同行专家现场验收,现报道如下,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5个自然西施舌群体等位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沿海的山东胶南(JN)、江苏南通(NT)、浙江台州(TZ)、福建福州(FZ)、广西北海(BH)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对其斧足、外套膜和肝脏组织进行了13种同工酶的比较实验,最后选择肝脏作为西施舌的等位酶研究组织.选取谱带清晰的8种等位酶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7个位点.JN、NT、TZ、FZ、BH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8.82%、70 59%、50.00%、56.25%、41.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550、1.555、1.434、1.602、1.828,平均杂合度观察值(Ho)分别为0.240、0.270、0.239、0.243、0.288.结果表明,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BH>NT>FZ>JN>TZ,中国沿海西施舌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种质资源较好;同时发现除浙江台州(TZ)群体外,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并根据等位酶资料对5个群体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6.
金彬明  方军  曾国权 《水利渔业》2006,26(2):31-31,74
浙江西施舌的人工育苗以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为宜,重视亲贝促熟技术,实行阴干和流水刺激排放精卵,变态期以沙底质上附着为宜。  相似文献   

7.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人工诱导西施舌产卵的研究结果。实验表明:氨海水浸泡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对诱导排放精卵具有明显的作用。NH_4OH的有效当量浓度为1.5×10~(-3)——3×10~(-2)N,其中以7.5×10~(-3)——1.5×10~(-2)N氨海水诱导排放率最高。采用阴干加流水刺激和阴干加升降温刺激,都能促使性成熟的西施舌排放精卵。  相似文献   

8.
西施舌幼贝滤食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8月~2001年7月,在长乐市海蚌研究开发中心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幼贝的摄食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施舌幼贝昼夜滤食有一定节律,白天滤食率略低于夜晚。平均体长24.7~42.6cm的幼贝对扁藻(Playmonos SPP)的滤食量分别为10.55×104~31.94×104cell/(h·个),其6h滤食率为11.42~22.38%。用单细胞藻类为饵料进行人工饲育,满一龄的西施舌体长30.2~51.0mm,体重3.8~21.4g,不同个体间生长差异显著。体重、体宽与体长的直线回归关系为:We=0.91+0.12L,We=0.78+14L。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沿海的山东胶南(JN)、江苏南通(NT)、浙江台州(TZ)、福建福州(FZ)、广西北海(BH)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对其斧足、外套膜和肝脏组织进行了13种同工酶的比较实验,最后选择肝脏作为西施舌的等位酶研究组织。选取谱带清晰的8种等位酶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7个位点。JN、NT、TZ、FZ、BH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8.82%、70.59%、50.00%、56.25%、41.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550、1.555、1.434、1.602、1.828,平均杂合度观察值(Ho)分别为0.240、0.270、0.239、0.243、0.288。结果表明,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BH>NT>FZ>JN>TZ,中国沿海西施舌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种质资源较好;同时发现除浙江台州(TZ)群体外,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并根据等位酶资料对5个群体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0.
西施舌Cyt b基因核苷酸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线粒体DNA水平对我国沿海西施舌进行了遗传差异和系统发育研究,为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西施舌Cyt b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利用MEGA4.1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以文蛤和中华文蛤为外类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394 bp的Cyt b基因片段,其T、C、A、G含量分别为38.4%、16.9%、23.6%、21.1%,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在394 bp比对位点中,有318个保守碱基,76个变异位点.其中,70个简约信息位点.长乐与其他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94~0.209.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长乐群体与3个非长乐群体有7个位点的氨基酸差异,遗传距离为0.053.由此可见长乐群体是一个具有明显分子遗传特征的独立群体.  相似文献   

11.
西施舌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绘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饶小珍 《水产学报》2002,26(2):97-104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西施舌精子的发生和结构,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为精子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精细胞的分化分为6期,主要包括:核形态由扁圆到圆再到椭圆形;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高尔基体分泌的前顶体颗粒聚合发育为前顶体囊,参与顶体的形成;线粒体逐渐融合与发达;中心体的移动及鞭毛的形成,胞质的逐步减小,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顶体圆锥状,高密度的顶体物质集中分布于基部四周,呈灯罩状;亚顶体腔呈尖锥状,内含密度较低的均匀物。细胞核近椭圆形。中段由4个椭圆形的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 2”型结构。  相似文献   

12.
西施舌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西施舌精子的发生和结构 ,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为精子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精细胞的分化分为 6期 ,主要包括 :核形态由扁圆到圆再到椭圆形 ;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 ;高尔基体分泌的前顶体颗粒聚合发育为前顶体囊 ,参与顶体的形成 ;线粒体逐渐融合与发达 ;中心体的移动及鞭毛的形成 ;胞质的逐步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 ,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顶体圆锥状 ,高密度的顶体物质集中分布于基部四周 ,呈灯罩状 ;亚顶体腔呈尖锥状 ,内含密度较低的均匀物。细胞核近椭圆形。中段由 4个椭圆形的线粒体和 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2”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李正华 《水产科学》2006,25(5):263-267
西施舌(Coelom actra an tiqua ta)隶属于软体动物的瓣鳃纲、真瓣鳃目、异齿亚目、蛤蜊科、蛤蜊属,贝壳略呈三角形,壳表光洁,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壳表呈紫红色,壳较薄。西施舌又名沙蛤,在福建俗称“海蚌”,在香港称“贵妃蚌”,其足大如舌,脆嫩鲜美,可与鲍鱼、海参相媲美,为国宴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西施舌精子活力及受精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3.5℃下,采用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下西施舌精子活力的差异,并探讨了盐度对西施舌受精率及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施舌精子在盐度28中呈现最好的活力,快速活动的精子占92.95%;在盐度28~35中,受精率都高达98%以上,而分别在盐度10和45中未发现受精卵;盐度25~30的孵化率都达80%以上,盐度分别为15和40下的受精卵未继续发育而死亡。因此,适宜西施舌受精的最佳盐度范围为25~30。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6年夏季(7~8月)、冬季(11~12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101种,其中底层鱼类52种,中上层鱼类8种,甲壳类33种,头足类8种。辽东湾近岸海域和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总体上JACCARD相似性系数超过50%。优势种分析表明,辽宁省近岸海域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口虾蛄(Oratosguilla oratoria)为辽东湾近岸海域四季共有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为黄海北部近岸海域四季共有种。除夏季外,渔获物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渔获量季节变化上以夏季最高;群落多样性指数(D、H'、J')季节变化上均以秋季最高。与历史数据相比,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种类数变化不明显,但中上层鱼类如黄鲫(Setipinna taty)、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下降,本地性资源如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大泷六线鱼、口虾蛄、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等成为主要渔业生物。两个海区近岸海域2006~2007年各季节渔业生物总平均体质量均小于40 g,各季节的更替指数均大于80。多样性指数、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分析显示,总体上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稳定性较低。平均体质量的结果表明,渔业生物群落主要由小型个体和大中型的低龄群体组成,与历史数据对比,其小型化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与江苏西施舌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栖息在中国福建与江苏沿海的2个野生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群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比较,以相同壳长、相同年龄及其壳长、壳高、壳宽、壳质量、檐面长度与宽度等5个数量性状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应用4种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群体西施舌进行形态差异的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栖息于福建长乐与江苏如东沿海的西施舌5个可量性状均表现出显著与极显著差异。均数差异系数(C、D)检验值超过1.28,差异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7.
西施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野生群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文章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178只西施舌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前缘长(AL)、后缘长(GL)、壳质量(SM)、软体部质量(VM)、活体质量(BM),以壳体性状(SH、SL、SW、AL、G...  相似文献   

18.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闭壳肌、鳃、外套膜、消化腺和足肌5种组织的18种同工酶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并对其中11种同工酶进行了多态性的筛选。结果表明,西施舌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消化腺与肌肉组织中的11种酶(ADH、AK、DIA、EST、GPI、IDH、MDH、PGM、SDH、SOD和XDH)可以得到稳定而清晰的酶谱。在11种酶的17个基因位点中有6个位点(aDH、EST-1、MDH-1、PGM,SOD.J和XDI-1)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35.3%。平均观测杂合度(风)和预期杂合度(见)分别为0.360和0.519,平均等位基因数目(M)为4.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