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林院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解读,指出农民是发展新农村的主体和关键。分析了农林院校图书馆在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看农林院校学科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部两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来看,涉农主干学科的优势集中在“4+1”五所高校,即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所重点农林院校和浙江大学1所综合性大学。单从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的视角来看,农林院校出现了”三方阵”分层现象;大批非农院校参与了农林主干学科竞争,其总数达到农林院校的2倍之多,且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实力,农林院校的主干学科优势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农林院校参与非农学科竞争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总体来看,其非农特色与学科优势还很脆弱。  相似文献   

3.
成锋良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1):102-104,115
就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方向,指出农民问题是其关键所在,解决根本的三农问题需要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农林院校图书馆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并从其优势、不足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等的四项具体措施,最后指出农林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者之间须有机的互促互补,最终服务于全社会。  相似文献   

4.
构建农类、非农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体系是农林院校转型期发展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学科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科文化建设能克服学科制度建设客观和主观上的局限,推动学科自觉融通与创新。必须建立"大学科"文化理念,构筑一条从文化溯源、文化扬弃到文化体认与内化的学科文化建设逻辑链。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践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与扩招后高等农林院校大量学生实习基地难找的矛盾同时并存。高等农林院校"实习支教,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践模式,恰好整合了两者的优势资源,以期对改善农村师资和解决农林院校的实习基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农林院校工科专业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就必须办出特色。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研究、制定了农林院校工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33-13534
在介绍高等农林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农林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的偏差,提出了促进高等农林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农村建设对农林类人才的需求巨大,农科大学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双向互赢、互动发展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广大农林院校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对农科人才的需求巨大,农科大学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农村建设双向互赢、互动发展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因素。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广大农林院校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农林院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蓬勃发展之际,其师资建设如何适应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思索了解决问题的六个方面,并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稳定与流动、培养和引进、职责与待遇这三个关系;由此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将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着专业设置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高等农业院校需调整专业布局、加强质量监控、创新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在高等农林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林院校在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归纳演绎等方法,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状况,分析当前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体育发展的举措。认为要发展农村体育,改变我国农村体育落后的面貌,应与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明确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科技的强有力支撑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业科技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同时兼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缺乏系统的管理体制、政府统筹力度不够、经费短缺、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农村成人教育内容单一等5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从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功能、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体制、确保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优化农村成人教育结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快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青年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家园,理所当然要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职责与使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高校只有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才能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一股合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出成效。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性作用出发,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政府重视和现实状况的冲突、政策运行的机制性制约、文化传统的惯性、外来文化的强劲冲击及文化消费的当前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前瞻性之间的矛盾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新农村发展要着重从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和制度文化层面作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从体系构建、师生参与机制等方面,探讨农业院校构建多元化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