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峡谷石漠化地区红椿、任豆、紫穗槐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巫山峡谷石漠化地区选用红椿、任豆、紫穗槐容器苗进行造林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结果表明:(1)紫穗槐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表现良好;(2)生根粉处理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对地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但对苗高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移栽灵处理对成活率、苗高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苗木的地径生长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4)地表覆盖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明显,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对覆盖方式的反应不一致,地膜覆盖方式有效促进苗木高生长,石块覆盖方式明显提高苗木的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对苗木生长具明显的促进作用。樟子松施用硝酸稀土拌种出苗率提高12—15%,保存率提高47—52%;氮化稀土出苗率提高2—9%,保存率提高49—58%。侧柏根施碳化稀土对苗木的生长优于氮化稀土。落叶松根施氮化稀土对苗木的生长又明显优于碳化稀土。  相似文献   

3.
杨树林带施肥效应及其收获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杨树林带中进行同价值不同种类肥料施肥试验,对其林带生长历时13年跟踪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其胸径、树高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收获量及木材等级明显提高,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利用三十烷醇、固氮蓝藻、月光花、骆驼蓬等植物提取液对农作物进行浸种和喷雾,可使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等促进种子发育和生长,发芽率明显提高,生长加快。宽叶独行莱是生长在高原的  相似文献   

5.
对竹叶榕育苗进行不同光照条件、基肥品种和育苗方式的比较试验,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遮阴育苗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和显著促进苗高生长;遮阴的苗木地径生长比不遮阴的生长稍差,但差异不显著。使用羊粪肥(有机肥)5kg·m-2作基肥对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促进苗高、地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明显。扦插育苗分布比较均匀,除产苗量比播种育苗有所提高外,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无明显差异。在竹叶榕育苗实践中,遮阴是比较好的育苗技术措施之一,可以借鉴推广;基肥选择、扦插或播种应视来源、成本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低、造林成活率低、生长慢的现状 ,研究了两种集水面积和多种不同用量的肥料配比对油松、侧柏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较大的集水面积可以明显提高植树带内的土壤含水量 ,对油松、侧柏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适宜的施肥量配比能以最经济的施肥量获得最大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以梯田堰边老龄低产花椒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修剪试验。发现刻芽、中截、重截、疏枝修剪处理均能促进新梢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花椒单株产量、穗重,增加花椒出皮率。以疏枝处理对花椒新梢生长、果实产量品质影响最显著。平茬更新处理的花椒树的叶色浓绿、叶片肥厚、生长壮旺,果实产量和枝量明显高于对照树,复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迦姆丰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生长结果情况的影响 ,在苹果树生长季节进行其不同浓度的应用。结果表明 ,喷施 10 0 0倍液可以明显提高单叶重、单叶面积 ,增加果实着色 ,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漆树营养液的研制及其在生漆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生漆的产量和质量,就漆树生长的营养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配制了含有磷、钾、硼、铜、镁等矿质元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漆树营养液;在此基础上,以毛坝漆树为试验对象,采用配制的漆树营养液进行了不同浓度处理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漆树比对照组的生长茂盛,其树皮增厚,漆树落叶时间延长半个月左右,且无毒副作用,生漆产量明显提高,生漆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杨树施肥的种类、数量与其收获量的关系,在杨树林带中进行了5个同价值不同种类肥料定量施肥试验,对其林带生长历时13 a跟踪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其胸径、树高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收获量及木材等级明显提高,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沙漠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绿化试验中,使用Frisol产品可加速植物的生长,使紫穗槐当年高生长量约提高40 cm,沙打旺约28 cm之多;并能促进植株迅速分枝而提早达到一定的郁蔽效果,由此植物在外观特征上表现出嫩绿而茂密的景观效应而达到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粤北10种乡土阔叶树种生长及根际养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在始兴县进行10种粤北乡土阔叶树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造林3年后幼树的成活率均达到95%;平均树高生长最快的是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火力楠M ichelia macclurei和金叶含笑M icheliafoveolata,平均树高为4.5~5.5 m;樟树C innamomum camphora和深山含笑M ichelia maudiae生长较慢,树高生长不足3 m。冠幅生长最快的是红荷木、枫香Diquidambar formosana、金叶含笑和火力楠,平均为2.5~2.8 m;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木荷Schima superba、深山含笑和樟树的冠幅生长较慢,平均冠幅仅1.6~1.8 m。生长最佳的前5名树种依次是红荷木>火力楠>金叶含笑>枫香>山杜英。土壤根际土速效N、P、K养分含量较高的前5名树种依次是樟树>红荷木>石栎>火力楠>深山含笑,木荷和山杜英根际土速效养分较低。研究结果揭示了红荷木、火力楠和金叶含笑在粤北地区生长较快,保持水肥能力较强,适于在粤北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苗圃地土壤肥力评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年生湿地松、马褂木苗木出圃前,根据苗木不同生长状况,随机选定10块样地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经统计学处理,了解土壤肥力与苗木生长的相关性,探讨圃地土壤肥力特征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土壤属性,初步探讨如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等级评定。由于该地土壤类型为水稻土,故对水稻土育苗提出一些见解。其研究结果将对培育壮苗,提高苗圃土壤管理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竹纯林长期经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竹木混交林和改为毛竹纯林处于不同经营时期的林地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土壤的自然肥力均高于相近地段上相同立地条件的毛竹纯林。毛竹纯林随经营的期延长,其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下降趋势,这是毛竹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经营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历时4年,研究结果显示,营造蓝桉纯林会引起林地土壤肥力明显降低,有机质、全N、有效N、P、K、交换性Ca2+、Mg2+等7项指标均直接受影响。蓝桉人工林,经造林初期林地施肥能提高其生长量,但不能阻止林地土壤肥力下降。由于施肥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故也加强了对土壤肥力的消耗。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在广西柳州市对5年生油茶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处理Ⅱ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直接施入油茶林地最有利于营养生长,而处理CK(不施肥)各项生长指标的增长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得出土壤综合肥力的高低顺序,其中处理Ⅲ(即无纺布包装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后对油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最显著,其次为处理Ⅰ(即有机栽培肥料),不施肥处理CK的土壤综合肥力则显著降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山区核桃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河北省山区核桃分布区17个县内不同立地条件下,调查了698块标准地,在综合分析影响核桃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选择了7个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构建了河北省山区核桃地力指数模型,编制了河北省山区核桃地力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达到了精度要求。利用这一模型可对河北省山区核桃立地质量进行数量化评价,为河北省山区核桃的栽培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工林的地力下降问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栽培生长迅速和对土壤肥力要求高的树种, 有导致地力下降的趋势。早期欧洲, 近期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南方杉木林区, 都有人工林地力下降的报道。从林业技术措施来说。促进人工林地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有轮伐期短、全树采伐利用、火烧清理采伐剩余物和强度整地等。栽培固氮植物和肥土植物, 可显著改善土壤肥力。在造林中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避免同一树种的大面积集中连片, 也有助于地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19.
Reforestation of degraded tropical sites is often hampered by soils of high acidity, high aluminum saturation, and low fertility.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cultivating Acacia species on such soils, a study was conducted at Waiawa, HI, to test growth under conditions of (1) high acidity (primarily aluminum) and nutrient stress, and (2) no acidity stress and high nutrient availability. Twelve Acacia species, including the important native Hawaiian species Acacia koa, were established on a Ustic Kanhaplohumult soil.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split plot with two fertility treatments as the main plots and the 12 Acacia species as subplots. The treatments were: low fertility (F0; 143 kg ha−1 14-14-14 plus micronutrients) and high fertility (F1; 8 Mg ha−1 lime, 143 kg ha−1 14-14-14 plus micronutrients, 200 kg P ha−1, and 77 kg K ha−1). Acacia angustissima, Acacia aulacocarpa, Acacia auriculiformis, Acacia cincinnata, Acacia crassicarpa, Acacia implexa, Acacia koa, and Acacia mangium grew significantly faster under the high fertility treatment. Three species, A. cincinnata, A. crassicarpa, and A. mangium, are recommended for planting on infertile acid soils. The volume of A. koa was increased ten-fold by the high fertility treatment. Additional study on koa's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is suggest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nutrients contributing to this increased growth.  相似文献   

20.
秃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秃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秃杉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