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云南省大理市苍山东坡云南松人工次生林林分结构,测量和分析其物种组成、直径结构、树高分布、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中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各树种低度混交,伴生树种株数稀少。(2)不同径阶直径和不同树高距的树高均呈偏左分布,林分树高有向正态分布演替的趋势(呈现单峰曲线)。(3)林分角尺度均值为0.4804,整体呈随机分布,林木生长处于中庸状态■,各树种呈现极弱度混交状态■,林木稀疏■。(4)角尺度对大小比、混交度与密集度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在林中空旷地块补植乡土树种,改善林窗环境,提高光照利用率,促进向顶级植被演化进程。研究结果将为云南大理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分直径结构是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它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林分结构。了解林分的直径结构,也就对单木生长以及林分竞争所产生的结果有了清楚的认识;探讨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更是有利于揭示林分发展规律的实质[1]。本研究以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林内胸径大于3cm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并使用Forstat2.1统计软件对主要树种直径结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各树种处于中间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小径阶林木较少,林分更新较差;综观拟合效果,正态分布、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二项分布以及泊松分布更能反映出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结构特征和不同空间结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改善其林分结构。以广西金秀县的9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直径构成,计算林分及林木的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制作二元分布图,探讨两两之间的关系,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结果显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特征为左偏单峰尖峰山状分布,80.22%的林木直径集中在6~14 cm径阶范围;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不均匀的团状分布,树种隔离程度较好,中度混交;林分中处于随机分布、劣势木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占比较多。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分树种隔离程度较好,林木大小分化程度较为均匀,但林分空间分布格局不均匀,应采用去劣留优、补植优良乡土树种等方法,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天然更新,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林分直径结构反映了各径级林木的株数分布。通过对陕西省华州区秦岭南麓天然次生松栎混交林典型林分设置的4个样地进行每木调查,采用Meyer方程对样地林木以及林分主要树种锐齿栎、油松、华山松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结合Liocourt提出的q值比率。结果表明:样地总体林木株数按径阶分布呈倒J状,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422,锐齿栎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441,油松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206,华山松直径分布呈近似截尾正态分布。林分林木直径结构总体合理,作为林分主要树种的锐齿栎、油松具有异龄林林木径阶结构特征,而华山松具有同龄林林木径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库区无干扰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和天然更新状况,并选择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直径分布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尾松群落物种数量丰富,共出现维管束植物117种,林下天然更新状况良好,共有树种24种,数量达5 221株·hm-2,其中高度小于100 cm的幼苗占48.9%。林分随着直径增大,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呈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8,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0,整体处于中度以上混交;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0,大部分林木个体分化程度较高,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林木个体数量基本相等。优势树种马尾松属轻度聚集分布,接近中度混交,且60.2%的个体处于竞争优势或亚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量化黄河故道刺槐人工林结构多样性,为黄河故道森林结构精细调控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对2块50 m×100 m黄河故道刺槐人工林固定样地进行每木定位和调查,采用径阶-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二元分布同时量化描述林木空间和大小结构特征,并采用α多样性指数量化描述不同空间结构状态下林木大小多样性。[结果]刺槐人工林林分A和B中6~36 cm径阶随机分布林木分别占56.2%和52.2%,且随机分布林木具有更高的大小多样性(HA=2.73、HB=2.75)和较差的均匀性。不同优劣等级林木径阶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且林木越粗壮越占竞争优势,但林分B中不同优劣等级林木具有更高的大小多样性。林分A和B中分别有85.1%和80.5%的林木混交较差,较集中分布于8~30 cm和14~34 cm,林分B中不同混交度等级林木具有更高的大小多样性。林分A中非常稀疏林木径阶分布呈右偏正态分布,其6~30 cm占到37.2%,而林分B非常密集林木径阶分布呈双峰型,其6~8 cm和22~40 cm的株数比例分别为8.7%和22.5%。[结论]黄河故道刺槐人工林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胸径和树高的一元、二元分布特征,揭示脆弱地带森林群落的林木大小分布特征。[方法]在大兴安岭呼中林场设置3种不同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固定样地,利用整体和分层的方法,对样地林分胸径和树高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类-落叶松林直径分布为单峰分布,其他2块样地为双峰分布; 3块样地林木直径分布均呈左偏。杜鹃-落叶松林树高分布为多峰分布,其他2块地均为单峰分布; 3块样地林木树高分布均呈右偏。(2) 3块样地上、下层林木的直径分布均为单峰分布,上层木直径分布均呈左偏,下层木直径分布草类-落叶松林右偏,杜鹃-落叶松林左偏,杜香-落叶松林为近似正态。杜鹃-落叶松林的树高上、下层分布为双峰,其他2块样地均为单峰,3块样地上层木树高分布均左偏,而下层木树高分布均右偏。(3)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小径阶林木株数占绝大多数。3块样地林分中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在小径阶林木中明显大于大径级林木。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上层木中小径阶林木株数所占比例稍大,杜香-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下层木中大径阶林木株数比例稍大,但3块样地上层和下层木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在大小径阶林木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密度的杜鹃-落叶松林平均树高要高于低密度的杜香-落叶松林和草类-落叶松林平均树高,而平均胸径无明显差异。3块样地林分中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小径阶林木中明显大于大径级林木,但其差异在上层和下层林分中均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北京八达岭油松人工林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3参数来分析北京八达岭林场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8油松1槲树1山梨 暴马丁香,林分密度为1 325 株/hm2.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478,林分立木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混交度为0.433,不同树种间呈现中度混交,种间隔离程度较小.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为0.389,平均树高大小比为0.464,说明处于优势地位的株数较多,林分分化明显,且林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胸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在反映各树种参照树与相邻木之间的生长优势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牛姆林米槠天然林主要树种直径分布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5种分布函数模型对永春牛姆林米槠天然林主要树种的胸径和地径进行拟合,以筛选出拟合效果较好的分布函数模型,探索其林分直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米槠林分直径分布结构应用正态分布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峭度、偏度和变动系数等特征值可用于描述天然林的生长特点;(3)正态分布参数可通过较易获取的林分直径实测值来预估,进而预测林分各径阶林木株数、蓄积量及其动态变化,为米槠天然林合理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沟岭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林分空间结构一般包括树种混交、林木竞争和林分中林木分布格局等三个方面,对它们一般分别采用竞争指数中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及角尺度来进行描述。在纳板河流域不同群落类型林分中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竞争中的混交度方面看,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山地雨林林木主要集中在极强度混交之中,只有少许树种会出现强度混交和中度混交,几乎不出现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稳定性较高;而落叶阔叶林的稳定性由于样地位置不一而表现较大差距,有较稳定的,也有稳定性较差的。从大小比数看,保护区主要林分内树种大小分化较大,优势程度从优势至劣势都有不均等的分布。各林分的角尺度为0.22~0.34,说明样地林木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
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选取面积为100 m×100 m的杨桦次生林样地,以每株林木树高、胸径和坐标为基础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杨桦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中山杨Populus davidi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株数和断面积比例上占优势,为林分内优势树种;(2)林分各混交类型的比例相差不大,林分整体呈中度混交状态;(3)林分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相对较多,基于胸径、树高得到的平均大小比数结果基本一致,均能客观反映林分的分化规律;(4)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4,属于随机分布,林下伴生树种以集聚分布为主,但优势树种的随机分布趋势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荥经县12个天然林固定样地3次(10年)的调查数据,选取林分密度、平均直径、生长率、各树种(组)重要值、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等参数,研究天然林林分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林分平均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平均直径、平均综合净生长率呈增大趋势;高大乔木树种(组)重要值逐渐减小,中小乔木重要值逐渐增大;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差值较小,总体呈下降趋势。林木处于随机分布,各树种种内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天然林林分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华桑中幼林直径和树高结构规律,给营林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在龙山县砂子坡国有林场跑马坪分场华桑10年生人工林中设置3块20 m×30 m的样地,调查样地内乔木树种的直径、树高等因子。结果表明:该林分是以华桑为优势树种、6个树种伴生而成的针阔混交林,结构合理;华桑顶端具有双主梢生长特性,需在前期进行修枝整形;林分直径分布呈左偏的近似正态分布曲线,为典型的同龄林直径结构特征,林分处于中幼林阶段,需加强培育管理,直径分布服从Weibull分布和一元正态分布;林分树高分布呈左偏的近似正态分布曲线,树高分布服从Weibull分布和一元正态分布;树高与径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林分树高随着径阶的增加而增加,树高-径阶曲线可用y=2.729+0.659 d-0.017 d2+0.000 3 d3表示。该林分为较为理想的中幼林林分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华桑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鄂西南鹤峰县鹅掌楸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空间结构(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和林分非空间结构 (径级结构、树高结构、重要值)的研究与分析,直观地反映其林分结构的特征,查清该区鹅掌楸种群的发展现状,为鹅掌楸 天然林的合理保护与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在鹅掌楸天然林集中生长的代表性地段建立 17个 20mx20m调查样地,进行 每木定位与检尺调查,应用 Excel2019、Winkelmas2.0软件对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鹅掌楸 天然林中共 73个树种,鹅掌楸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生长处优势地位( =0.17),种群整体呈轻微聚集分布(为 0.56),同 时该种群在林分中呈现极强度混交状态( =0.85):种群整体径级、树高分布都呈右偏正态分布,小径级林木株数很少, 种群整体呈现稳定型一衰退型 。FSI均值为 0.82,FSD 均值为 0.30,林分空间结构为接近于理想状态(41.18%)或达 到理想状态(58.82%)。鹅掌楸天然林处于演替后期,林分结构整体上较为理想,可对处于聚集分布的林木进行适当调整, 辅以 一定人为促进更新的措施,促使鹅掌楸林分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以吉林汪清林区臭松次生林为对象,分析了臭松次生林的树种组成和直径结构规律。采用威布尔分布(Weibull)、伽马(Gamma)及对数正态分布(logarithmic normal)进行直径拟合并进行卡方检验,研究表明:臭松林分平均直径为15.1cm,最小直径为5.1cm,最大直径为47.1cm,6—28径阶的林木株数所占比重最多,达75.8%,3种分布函数中,威布尔分布的R2为0.997,卡方(χ2)为6.35,拟合效果最好,伽马分布次之,对数正态分布最差,但前两者的差异不大,故威布尔分布和伽马分布适用于臭松林直径结构预测,可为臭松次生林直径结构和林分密度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秦岭旬阳坝林场和火地塘林区分别选择了油松林和锐齿栎林两种主要林型进行抚育间伐,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就森林抚育对林分径阶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的林分树种组成更加合理;林分株数在各径阶上的分布由正态分布变为顶峰偏左的曲线分布;林分林木在各径阶上的平均树高基本无变化;林分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林内健康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2016年6月,对引种于景宁县草鱼塘林场中山区的35年生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obtusa,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pisifera和日本香柏Thujastandishii3个树种纯林林分直径进行调查,分析其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树种纯林径阶多集中分布在16~26cm径阶,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日本香柏;大径木比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本花柏日本香柏日本扁柏;林木总断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日本香柏(69.79 m~2·hm~(-2))日本花柏(58.29 m~2·hm~(-2))日本扁柏(42.16 m~2·hm~(-2));3个树种偏度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分别为日本香柏(0.47)日本扁柏(0.39)日本花柏(0.03)。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和Γ分布函数分别对3个林分进行直径分布拟合和卡方检验,日本扁柏、日本花柏林分直径均符合正态分布函数,其中日本扁柏还服从Γ分布函数。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林分生长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林分经营过程中,可选用正态分布函数作为日本扁柏、日本花柏等树种的株数分布预测函数指导林分间伐,使林木直径结构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小陇山麻沿林场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幼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设置1 000m×30m样带,在样带内随机布置了12个20 m×20 m标准地,按株数设计3种(15%、25%、35%)间伐强度,0.0%为对照,3次重复;运用SVMS软件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特征和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3种强度间伐后,油松在树种组成中的比例下降,一些阔叶更新树种在树种组成中的比例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25%强度间伐后林分中漆树分布株数是对照的2.5倍,35%强度间伐后林分中锐齿栎分布株数是对照的3.5倍;除15%间伐强度平均林层数高于对照外,25%和35%间伐强度平均林层数低于对照,间伐后上层分布树种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多;15%强度间伐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变化,25%和35%强度间伐后林分水平分布从随机分布转变为聚集分布状态;3种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8%、31.86%和58.10%,表示林木个体竞争大小的大小比数分别为0.497 8、0.4914、0.490 0,比对照(0.498 5)减小了,表示林木生长空间大小的开敞度分别是0.323 0、0.327 0、0.367 0,高于对照(0.2730);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混交度增加,从零度混交变为弱度混交,林木个体间竞争减弱,林木生长空间扩大,从不足到基本充足。间伐1a后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分别是对照的6.0、12.5、13.1倍,间伐增加了天然更新能力,增强了林分活力。3种间伐强度中,15%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证明,小陇山林区中幼龄期的油松人工林宜采用25%到35%间伐强度能有效改善林分结构、调整树种组成,增加林分活力;通过多次合理间伐强度措施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林分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演替,为油松中幼龄人工林结构化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11年生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优良无性系造林密度试验林连续10 a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造林密度对落叶松无性系林分结构的影响,为人工落叶松林的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11年生期间,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的胸径、单株材积和树高在中等密度B下林木个体间分化加剧,树高在高密度C下林木个体间分化最低,造林初期胸径、单株材积在高密度C下林木个体间分化最低,随林龄增大在低密度A下最低。落叶松无性系在中等及以上径级株数率随密度减小而增大,而在较小径阶株数率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的分布规律,密度A、B林分直径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在3种密度处理中,最大树高株数率高度级均为14 m,在中等偏上(14 m)高度级密度A林分树高株数率最大,在中等偏下(12 m)高度级密度B、C林分树高株数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