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对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解全球畜间布病流行及分布情况,完善我国布病防控策略,收集了近几年国内外畜间布病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了畜间布病的流行特点。研究发现畜间布病病例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畜间病例在多省份被发现且流行率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在参考国际布病净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布病防控策略,如加强监测及经费投入、养殖管理和引种检疫、宣传引导和防控培训、疫苗接种及阳性动物扑杀、布病净化等方面的工作,以期为我国畜间布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州区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监测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1995-2008年,甘州区对9个新老疫区乡(镇)和13个非疫区乡(镇)的牛、羊、猪及全区奶牛进行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应用血清学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反应共监测牲畜40811头(只),其中:牛18884头(含奶牛7205头)、羊19871只、猪2056头,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11%;应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培养流产犊、流产羔等病料346份,未检出布鲁氏杆菌。结果表明:畜间布病的阳性检出率在"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稳中有降,正在逐步向净化和消灭的目标挺进。 相似文献
3.
对沙坡头区1950—1980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概述,资料记载表明,沙坡头区50~70年代畜间布病流行较为严重。为此,多年来经过采取检疫、免疫、淘汰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后,有效的控制了布病的发生和流行。1990—2010年,采取了以监测为主的防制措施,并结合采取无害化扑杀和免疫预防的方法。21年的监测数据表明,羊和猪布病在部分年份内检出阳性感染畜;黄牛无阳性畜检出;奶牛在部分年份内检出阳性感染畜,阳性率较高,且检出的阳性畜均为调入奶牛。监测结果提示,对调入动物的布病防制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肃南县是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二类区,为分析县内局部地方畜间布病反弹的原因,县乡两级畜牧兽医部门专题开展了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源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初步摸清了布鲁氏菌病反弹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开展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16个地(市),开展了畜间布病血清学调查,共调查家畜38480头(只),阳性323头(只)。通过调查基本摸清全省畜间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总结回顾了青海省开展畜间布病防控工作的历史及取得的成效,并对防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就全面做好青海省布病防控工作,从压实防控责任、严格检疫监管、加强监测排查、推进布病净化、强化联防联控和加强宣传引导等6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近年来,我国畜间布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度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只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转而成为我国畜牧行业最凶猛的人畜共患病。20世纪50~70年代,北方大部分省区疫情相当严重,家畜布病阳性率最高可达60%~70%。之后我国牧区采取了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曾经这些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上世纪80年代畜间布病疫情大幅下降,阳性率一度维持在0.09%~0.28%。但据近年我区牛羊布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检测阳性率高达1.27%,同比上升了99~118个百分点。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动物的贸易流通,我国布病疫情开始反弹并持续上升,布病疫情已从我国传统的西北部延伸到南方和西南方,由最初的少数几个省扩散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带动作用.为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好各类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疾病重之重,布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更是实际防控当中的重点.在本文中,将就影响畜间布病净化工作的因素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