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地理群体为一组,丽文蛤为另一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70%、17.04%、13.82%和10.40%,累计贡献率为67.95%。第一主成分主要受楯面长/壳长、小月面长/壳长的影响。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显著(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95.18%,综合判别率为82.80%。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大连(DL)、莱州湾(LZ)、海州湾(HZ)和象山湾(XS)海区的4个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地理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雌、雄间的差异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小,象山群体(XS)与莱州湾群体(LZ)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前5个主成分差异贡献主要集中在大螯相关指标和甲长,累积贡献率为74.021%,群体间的差异受大螯和甲长的相关参数影响最大,而雄蟹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212%,群体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侧齿和第一步足方面,主成分散点图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4%,其中以大连群体(DL)最低(64%),象山湾群体(XS)最高(100%);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70%,其中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的判别率最低(56%),象山湾群体(XS)的最高(10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日本蟳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本研究旨在为日本蟳不同地理种群的识别、亲缘关系的比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河川沙塘鳢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15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射阳群体(SY)和太湖群体(DXS)的形态最接近,与当涂群体(DT)、建德群体(JD)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5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8.070%、16.717%、11.374%、9.504%、7.182%,累积贡献率为62.84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河川沙塘鳢群体在形态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体长、头长、眼后头长、体高和体厚这5个形态性状上。判别分析中采用8个不同的变量,分别建立了河川沙塘鳢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62.0%~100.0%,判别准确率P2为62.0%~98.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7.0%。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6个花鲈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东港、绥中、秦皇岛、青岛、舟山以及珠海等6个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地理群体的8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花鲈群体可被分为两支:来自黄海、渤海海域的东港、秦皇岛、绥中和青岛群体为一支(北方群体);东海海域的舟山群体和南海海域的珠海群体为另一支(南方群体)。南北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和舟山群体相比,珠海群体和北方群体的亲缘关系更近。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1.726%、27.744%和14.075%,累计贡献率为73.545%。利用8个变量构建的6个地理种群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63.6%~84.4%之间,综合判别准确率72.7%。本研究结果为花鲈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评价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高晓蕾  许然  张志新  郑小东 《水产学报》2019,43(7):1593-1602
中国海域跨度大,生态环境差别显著,栖息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长蛸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逐步判别分析的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沿海长蛸11个自然群体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群体判别函数。结果显示,长蛸腕式为1234,腕间膜式为ABCDE。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6.067%。主成分1主要包括胴宽/体长、头宽/体长、漏斗后部长/体长3个参数,累计贡献率达36.979%;主成分2主要包括体质量/体长、胴背长/体长、漏斗前部长/体长3个参数,累计贡献率达29.088%。基于主成分散点图可以清晰区分澎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依据判别函数,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0.4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腕吸盘数目在澎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显示,11个群体中北方5个群体与宜兰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嵊泗、南麂岛、连江3个南方群体聚成一支,之后与澎湖群体聚成一支,泉港群体单独聚成一支。研究表明,北方5个群体间形态相似度较大,且与南方群体差异显著;澎湖和泉港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中国沿海11个长蛸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地域差异性,形态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地理群体凡纳滨对虾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显示广东和厦门的群体形态较为接近,而与浙江,海南三亚(盐度10‰、70‰)的差异程度较大,渤海湾捕捞的野生凡纳滨对虾与另外5个群体欧氏距离最远;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8.96%,主成分2:18.22%,主成分3:14.89%,主成分4:10.51%,累计贡献率72.58%;判别分析结果,判别准确率P1为76.7%-96.6%,判别准确率P2为82.3%-1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8.33%。虽然6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在形态上已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均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7.
7个不同翘嘴红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聚为另一支,而浮桥河群体则相对独立为一支。三个分支中浮桥河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主成分分析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等31项形态特征中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其中,太湖、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间的差异最为显著。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7个不同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90%。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7个不同群体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应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可以将各群体有效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对2013年采自连云港、大丰、崇明、舟山、宁德、厦门和温州的7个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群体共238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3项可量性状以及20项框架参数进行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理群体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3.131%、9.328%、4.249%和3.406%,累积贡献率为70.113%,躯干部最能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理种群;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7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在形态上不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化现象;通过判别分析得到14个比例变量并构建判别函数,将7个群体的数据代入函数,得到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85.3%,判别准确率P1为62.5%~96.7%(群体判别正确的尾数/群体的实际尾数),P2为78.1%~90.6%(判别正确的尾数/判入该群体的尾数),舟山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判别准确率较低(P1=62.5%,P2=78.1%)。本研究为棘头梅童鱼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的形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和比较北海市和钦州市中国鲎群体的体质量(Y)和全长(X1)、头胸部长(X2)、头胸部宽(X3)、腹部长(X4)、腹部宽(X5)、剑尾长(X6)等7个可量性状,研究两者形态差异,并对北海群体进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分析。t检验结果显示,2组群体仅X6/X1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1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为50.16%。对北海群体的5项比例性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3个比例性状构建的判别方程对该群体的2组群体识别的正确率达73.3%。指出,北海市群体雌性个体体型大,X2和X6均大于雄性,但X4小于雄性。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中华鳖地方群体形态差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以我国华东地区绍兴、南京、巢湖和青岛四个地方群体的幼鳖和成鳖的15个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京群体同巢湖群体形态上无显著差异,绍兴群体同他们形态差异较大,青岛群体同以上三者的形态差异最大;雄鳖同雌鳖,成鳖同幼鳖都存在着形态差异。判别分析中华鳖群体来源的结果表明,对幼鳖的判别率在80%以上,对成鳖的判别率较差,对判别分析贡献较大的  相似文献   

11.
大菱鲆4个引进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4个引进地理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A)为2~10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3,有效等住基因数(M)为1.6~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7,各位点的杂合度观测值(Ho)为0.000 0~0.562 5,杂合度期望值(He)为0.382 3~0.841 6.各群体之间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由小到大依次为丹麦群体、英国群体、法国群体、挪威群体,运用SPSS软件对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其结果(H=4.438,df=3,P-0.218)表明,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z)为0.111 7,各群体之问存在中度遗传分化.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4个群体聚为两类,挪威群体和丹麦群体聚为一类,法国群体和英国群体聚为一类.结合Hardy-Weinberg平衡和遗传偏离指数(d),4个群体都不同程度的偏离平衡.4个群体具有一定的遗传分化、较好的遗传多样性,适合作为大规模家系选育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12.
双列杂交法分析2个大菱鲆养殖群体的杂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2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群体:西班牙群体(S)和英国群体(E)进行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得到了S(♂)×S(♀)、E(♂)×E(♀)、S(♂)×E(♀)和E(♂)×S(♀)4个组合的子一代。对各交配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畸形率、30日龄和70日龄稚鱼的体长、体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受精率、孵化率及畸形率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杂交组30日龄稚鱼和70日龄稚鱼的体长、体质量与自繁组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S(♂)×E(♀)组30日龄稚鱼的体长杂种优势达到5.43%,E(♂)×S(♀)组70日龄稚鱼体质量杂种优势达到25.00%。实验初步显示,不同养殖群体间的杂交有可能是大菱鲆遗传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菱鲆4个不同地理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选取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个不同群体的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进行了1年生长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在3、6、9和12月龄,群体间体长和体重的差异均较大,在每一个生长时期各群体体长和体重的差异排序相同。4个群体的大菱鲆体长以线性速度生长,体重以指数形式生长。综合0~3月龄、0~12月龄的绝对增重率和3~6、6~9、9~12月龄的绝对增重率和瞬时增重率,在生长速度上依次为法国、英国、丹麦和挪威群体,在生长差异上丹麦和挪威及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丹麦、挪威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大。大菱鲆各群体在3、6、9和12月龄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22.84%~33.48%、21.36%~30.30%、19.64%~26.97%和21.06%~35.07%,认为这4个群体的大菱鲆均可作为选育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14.
杜佳垠 《河北渔业》2005,(4):33-35,42
大菱鲆现已成为包括西班牙、法国、挪威、葡萄牙、爱尔兰、英国、智利和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重要海水养殖鱼类(杜佳垠,2001)。仅西班牙近年大菱鲆养殖产量即高达4600t(Toranzo et a1.,2004)。  相似文献   

15.
大菱鲆胚胎玻璃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神经期胚对6种抗冻剂的毒性进行检测,发现其毒性排列为1,2-丙二醇(PG)<甲醇(MeOH)<甘油(Gly)<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EG)<二甲亚砜(DMSO).以DMF为主因子配制和筛选出11种玻璃化程度较好的玻璃化液,并用大菱鲆肌节期胚对其中5种玻璃化程度最好的玻璃化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4(DMSO 20%+DMF 25%)、A7(DMSO 25%+DMF 20%)较适合于大菱鲆胚胎的平衡处理,利用A4和A7平衡处理神经期胚、肌节期胚、心跳期胚、出膜前期胚,结果显示大菱鲆神经胚和肌节胚对玻璃化液的适应能力较强.实验测试出不同时期胚胎在两种玻璃化液中的成活率,为大菱鲆各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的平衡处理提供了依据.利用大菱鲆肌节胚对不同的平衡步骤进行了筛选,发现五步法的平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Glucose tolerance in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ighty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average weight 61 g)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exactly 1 g glucose per kg body weight. There was a peak in plasma glucose 3 h post injection. Thereafter a gradual decrease to basal levels was seen within 24 h. Plasma triacylglycerol concentrations showed a rapid decline during the first 24 h, and thereafter stable values. Blood haematocrit values decreased from 20% before injection to 16% 72 h after injection. Liver glycogen concentrations showed an initial decrease from 8 to 5 g 100 g?1 (w.w) during the first 12 h, and thereafter stable values, while muscle glycoge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during the first 12 h, and thereafter showed a gradual decline until 72 h. This response was most probably caused by secondary changes upon handl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irect response to a glucose load. Thus turbot was able to restore alterations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efficiently within 24 h.  相似文献   

17.
使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比较了法国、西班牙、丹麦3个引进亲鱼群体和国内莱州、海阳、日照3个累代繁养大菱鲆亲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法国与日照群体形态具有较大差异,日照群体同海阳群体形态趋同,丹麦群体具高体型特征。主成分分析的第一、二、三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7.07%、28.10%、15.45%,三者累积贡献率为90.62%;6个群体整体上形态差异显著,但不存在无交集的隔离。聚类分析表明,莱州群体与海阳群体形态最为接近,二者与法国群体聚为一类;日照耐高温群体与西班牙群体聚为一类。这两类聚为一大类。丹麦群体与另外5个群体形态差异最大。引进群体的形态学多样性总体高于国内累代繁养群体。  相似文献   

18.
Variations in respiratory and acid-base status were studied in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during progressive severe hypoxia followed by recovery under normoxic conditions. The first behavioural strategy of turbot under hypoxia was an increase in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ventilation. Consequently, standard O2 consumption remained unchanged over a broad range of O2 tensions, until a low critical level of 30 mmHg. The hyperventilation induced a moderate blood alkalosis, compensated by a lactic acidosis. The fact that blood pH did not decrease below control value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retention in white muscle of most of the lactate produced and by a high capacity for H+ excretion.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the marked increase in O2 uptake corresponding to an oxygen debt repayment, was partly related to the lactate elimination. When total energy contributions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were assessed in terms of ATP, the anaerobic contribution, estimated at the deepest hypoxia level, was higher than 20% of the total energy budget and appeared to totally compensate for the decline in aerobic metabolism. Moreover, the high value of O2 tension in arterial blood in normoxia and during recovery from hypoxia showed high diffusing capacity of gills in turbot. Our results explain the high tolerance of turbot for O2 deficient waters.  相似文献   

19.
大菱鲆鳔器官发育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0—63日龄的大菱鲆(Sxophthalmus maximus L.)进行固定并显微组织切片观察。根据观察结果特大菱鲆鳔器官发育周期分为形成、充气、退化和消失4个阶段。在水温15—16℃下,初孵仔鱼的鳔原基末出现;孵化后第2天,鳔原基形成;孵化后第5天,气腺形成并首次充气;孵化后第8天,鳔腔中充满气体。到第19天大部分仔鱼的鳔腔中充满气体,气腺最发达。仔鱼的变态发育和鳔器官的退化几乎同步进行。孵化后第25天,鳔前端的气腺上皮首先退化,只余腹部的气腺上皮;至第31天,整个气腺完全退化,开始变态为幼鱼;至第63天鳔完全消失。过度膨胀的鳔器官内腔被来自内壁增生和肥大的上皮细胞占据。末充气的鳔器官较小,鳔腔内有中等程度的炎症。本实验目的旨为大菱鲆人工育苗中提高鳔的充气率从而提高其成活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菱鲆源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腹水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G1,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G1为引发大菱鲆腹水病的致病菌,且半致死浓度为LD50=1.21×105 CFU·g-1。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G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1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的同源性达10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G1与杀鱼爱德华氏菌分支聚为一支,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G1为杀鱼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菌株G1对头孢曲松、环丙氟哌酸、左氧氟沙星等8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