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3年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5种经营方式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以及各种经营模式土壤不同层次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种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升高。各种银杏复合经营和纯种桑树模式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高于纯种农作物(R+S)。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差异较大,5种经营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G+M(0.973)G+W+S(0.424)M(0.388)G+R+S(0.255)R+S(0.233)。因此,银杏复合经营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2.
3.
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旗的6种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调查,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治理模式下综合效益最大的种植模式。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沙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对6种治理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沙棘—苦参治理模式在经济效益方面纯收益最大,投资回收期最短;生态效益方面,化肥使用量最低,服务价值大;社会效益方面,人均纯收入最高,收益稳定,农户易理解接受;综合效益方面,通过计算相对贴近度,大小依次为沙棘—苦参模式(0.697 9)>塞外红模式(0.593 1)>沙果模式(0.493 6)>元宝枫—万寿菊模式(0.490 4)>火炬树—万寿菊模式(0.425 1)>樟子松—万寿菊模式(0.319 9)。  相似文献   

4.
银杏、柑桔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舰 《经济林研究》2006,24(2):32-34
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对(A)银杏、柑桔、西瓜;(B)银杏、柑桔、黄豆;(C)银杏、柑桔、薏萌;(D)银杏、柑桔共4种复合经营模式中银杏和柑桔(符合经营目的)的生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杏-柑桔-西瓜复合经营模式对银杏、柑桔的生长最为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建水县碳汇林试验基地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造林模式(云南松纯林、加勒比松纯林、车桑子纯林等)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构建评价模型,分4层进行评价.通过确定指标体系、判断矩阵及权重等步骤,认为几种造林模式中,加勒比松纯林的综合效益最大,云南松纯林其次,最小的是墨西哥柏+车桑子混交林及车桑子纯林.  相似文献   

6.
银杏-黄花梨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目标决策对银杏-黄花梨-花生、银杏-黄花梨-黄豆、银杏-黄花梨-薏苡、银杏-黄花梨4种复合经济模式中的生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可-黄花-花生、复合经营模式时银杏和黄花梨的生长最为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鄂西南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鄂西南6种退耕还林经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由高至低为厚朴+箬竹模式(密植茶园模式(杉木+毛竹模式(杉木+桤木模式(香椿纯林模式(日本落叶松纯林模式;混交模式比纯林模式的生态功能发挥更好。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灰色理论对辽西北3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内的代表性因子进行了综合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综合等权指标δ1和侧重生态效益变权指标δ2,侧重经济效益变权指标δ3所得到的评判结果一致,即3种农林复合模式中,大扁杏—花生—玉米的改良效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好,樟子松—花生相对较好,大扁杏—麻英草次之。大扁杏—花生—玉米农林复合模式是辽西北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及发展种植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林农复合经营的功能性,从生物效益、环境友好、经济效益、科技发展、就业水平和生活水平6个方面构建了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指标体系具有多层次、模糊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有效解决了指标间相互关联的评价问题。以此对江苏省泗阳县典型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优化选择了该区域适宜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进行桉-草-牧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初步筛选出桉(2 m×3 m)+象草+涠洲黄牛、桉(2 m×3 m)+象草+波尔山羊和桉(2 m×6 m)+象草+涠洲黄牛、桉(2 m×6 m)+象草+波尔山羊4种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复合经营模式,其综合效益关联度分别为0.904 0、0.885 0、0.882 0和0.863 7,比桉树纯林提高了46.52%以上。同时经过评价指标的分析,最终选择确定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土壤全K、桉树树高、桉树胸径、桉树种植年均投入、桉树种植年均收入、牧草营养养分和林农接受程度等12个指标,可应用于构建评价指标的最小数据集,并反映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建园立地条件、苗木选择、整地、栽植、嫁接、栽后管理、人工授粉、人工疏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丰产产量指标以及采收、贮藏和包装等各环节概述了银杏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4个银杏主要产区的银杏花粉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银杏主产区百年银杏雄树花粉为材料,分别测定了花粉中黄酮、内酯、VC、VB1、VB2、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大产区的银杏花粉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总黄酮、内酯、VC、VB1、VB2、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8.760 1 mg/g、5.159 6 mg/g、14.955 6 mg/100g、12.948 3 mg/100g、65.071 5 mg/100g、23.649 4 g/100g,泰兴和南雄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20.446 5 mg/g和19.579 9 mg/g;南雄地区的内酯含量最高,为7.822 0 mg/g,郯城地区的最少,为2.899 5 mg/g;泰兴的花粉VC含量最高,为27.219 8 mg/100g,桂林地区的含量最少,为6.365 4 mg/100g;桂林地区的VB1含量最多,为22.391 9 mg/100g,泰兴地区的最少,为7.234 7 mg/100g;桂林地区的花粉VB2含量最多,为93.6442 mg/100g,郯城地区的最少,为49.655 0 mg/100g。总体来看,银杏花粉的品质比较优秀,但开发应因地而异,结合营养元素含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3.
银杏是古生代乔木 ,以“活化石”著称于世 ,是我国特有的多功能树种。银杏树体高大 ,树干通直 ,姿态优美 ,材质好 ,果、叶均可食用或药用 ,可谓全身是宝。银杏分布在我国 2 0多个省 (区、市 ) ,自然生长的银杏树需几十年才能结果。所以 ,本文拟就银杏的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造林地选择银杏适宜在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带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因为银杏树均以果叶两用为目的 ,还应考虑交通方便、坡度不宜太大 ,对坡度大的地方应筑成阶梯形后再栽植 ,对地势过于平坦的 ,在雨季一定要注意排水 ,以防积水过多 ,影响幼…  相似文献   

14.
采取提前健芽、高密度播种培育银杏实生苗,能使幼苗在高温干旱到来之前就已半水质化,此时苗木叶片已封行,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床面温度,改善了小气候,有效地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加大地上部分生长量,提高了苗木级别;通过黑网遮荫能防止或减轻苗木颈癌病、叶桔病的发生,提高了成苗率;同时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劳力与农药肥料的用量,从而降低苗木成本。  相似文献   

15.
强光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抑制及其防御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探讨强光对银杏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对银杏叶片进行强光 (1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胁迫 5h ,通过分析叶绿素a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组分研究了强光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抑制以及相关的光破坏防御机制。强光胁迫过程中 ,银杏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 Fm)明显下降 ,胁迫结束时 ,Fv Fm 接近 0 3。而初始荧光(Fo)则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上升趋势。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ФPSⅡ)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均大幅度下降 ,而非光化学猝灭 (NPQ)和天线热耗散 (HDR)明显上升 ,叶黄素循环关键组分玉米黄质 (Z)的相对含量则随着强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由处理前的 3%上升到胁迫结束时的 6 6 %。结果表明 ,强光胁迫过程中 ,银杏叶片发生了严重的光抑制 ,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光化学猝灭和天线热耗散起到了有效耗散过剩光能的作用 ,但是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是银杏叶片Fv Fm 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银杏人工用材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营造银杏人工用材林的有关技术:包括造林地的选择、造林苗木规格、造林密度、整地规格、经营管理等。其目的为培育人工银杏用材林基地建设提供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叶用银杏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叶用银杏的栽培技术及一整套管理方法,这对叶用银杏资源的扩大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银杏生长特性和用材林培育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营造银杏人工用材林基本技术数据。营造银杏人工用材林宜选用2~3a生的大苗,苗木规格为:地径≥0.8cm,苗高≥80cm;植苗穴规格为80cm×80cm×80cm时,成活率最高,可达到96.0%;初植株行距以2.0m×2.0m或2.0m×3.0m为宜,15a生的适宜密度为1000株.hm-2,30a生的适宜密度为5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银杏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银杏的育苗技术,1993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集腾冲县界头大白果进行布袋干藏和河沙湿藏试验;1994年2月上旬进行不同方法的催芽处理试验,芽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沙藏处理能提高种胚发育率;催芽种子比对照种子萌芽早而快;移栽芽苗能使出苗整齐。  相似文献   

20.
银杏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杏 (Ginkgo biloba L.) ,俗称白果树 ,是我国特产的著名经济树种 ,集果用、叶用、材用、观赏及生态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由于白果大量出口创汇 ,尤其是银杏叶的药用、保健价值的开发利用 ,全国形成了发展银杏的热潮。经过近 10年的发展 ,银杏由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