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标准化距平、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信宜市1962~2006年间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月总降水量、月日照时数以及早稻单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的上升对早稻单产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早稻成熟期降水的波动趋势与早稻单产的波动趋势比较类似,目前,降水和水稻单产处于下降的趋势;早稻生长季均出现暖干、日照减少趋势,导致早稻出现增产缓慢或小幅度的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6-619
利用朝阳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134个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1953—2017年降水、气温、日照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农作物生长季气候及农业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大风、高温和暴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温偏高,日照略少,降水总量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多发。播种期、苗期热量充足,降水偏少,春季干旱严重,播种偏晚;抽雄至灌浆期,降水充沛,农业气象条件适宜,作物生长状况良好;成熟期气温偏高,作物灌浆顺利,籽粒饱满。综合分析,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影响利大于弊,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3.
近49年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安娟  陈玉光  徐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39-10441
[目的]分析近49年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趋势模拟、滑动平均等方法,将标准化后的1961~2009年辽阳市玉米播种期、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49年玉米生长季各个时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增温明显;降水在播种期变化不大,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呈减少趋势;日照在整个生长季均呈减少趋势。无论在哪个生长时期,气温的升高对玉米产量的增加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降水和日照的减少是造成近4年玉米小幅减产或增产缓慢的原因。[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领导科学安排指挥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及准确预报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诸城市2013年春季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评价。[方法]利用诸城市2013年3~5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与常年、2012年对比,采用柱形图、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诸城市春季平均气温12.3℃,较常年偏低0.3℃,较2012年偏低1.1℃;降水量145.6 mm,较常年偏多33.0 mm,比2012年偏多81.9 mm;日照时数744.4 h,较常年偏多52.5 h,比2012年偏多28.4 h。主要气象灾害有雾、霾、大风、扬沙、雨夹雪、干热风、冰雹、暴雨,对农业和交通造成一定影响。[结论]通过分析春季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做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5.
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大气干旱指数4个方面对2016年菏泽市气候概况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四季气候特点。2016年全市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平均年降水量比历年偏少,日照比历年偏多;四季的气温、降水、日照与往年相比增减不一。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奉贤区2020年的年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少,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月、季变化大,冬季气温异常偏暖、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梅雨期偏长,春季和深秋天气偏旱。经分析,2020年奉贤区出现的暖冬、超长梅雨期等异常气候,对当地水稻、果蔬的生长和田间管理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丽  李岚  唐亚平  王艳丽  孙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95-19596,19614
利用辽宁省1960~2009年4~9月辽中、开原、大洼、东港、庄河5个站气温、积温、降水、日照、冻土、无霜期等常规气象资料,对辽宁省水稻产区生长季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近50年水稻产区生长季平均气温、无霜期日数、积温在波动中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生长季降水量、日照时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六盘水市3个县气象观测站和225个区域自动站2016年10月—2017年8月逐日气象资料,分析气候条件对2017年粮油作物生长季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10月—2017年8月六盘水市平均气温13.1~15.2℃、降水量1082.5~1173.7 mm、日照时数962.1~1505.8 h;与常年同期相比,气温除南部地区略偏低外,其余地区比常年同期偏高0.9℃;降水除北部地区偏多13%外,其余地区偏少11%~16%;日照除南部地区偏多1%外,其余地区偏少3%~5%.在作物生育期内,热量充足,光照较适中,降水较充足,阶段性气象灾害较重,但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但6月中旬—7月中旬的多雨寡照,有利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菏泽市为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和蔬菜种植基地,为评价2020年当地农业生产的气候环境条件,利用菏泽市气象站2020年与1980—2010年观测数据,比较菏泽市2020年全年及各季的气温、降水、日照与1980—2010年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20年菏泽市全年平均气温15.8℃,比历年偏高;降水量524.3mm,比历年偏少;日照时数2 644.1h,比历年偏多。春季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夏季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秋季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少;冬季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少。总体上,全年气象条件良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同市8个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3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平均年降水偏多,气温略偏高,日照略偏少;无霜期偏短,大风沙尘天气偏少;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偏多;2013年极端气候事件涉及7类气象记录,累计38站次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灾害较多,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对全市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2013年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对2013年农业生产丰收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连市7个观测站197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2010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全市平均年降水量显著偏多,气温偏低,日照异常偏少,相对湿度和雷暴日正常,大风日偏少,大雾日偏多,无霜期偏长。气象灾害较多,年内发生持续低温、雪灾、海冰、冰雹、大雾、暴雨、大风、雷电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给农业、林业、水资源、水产养殖业、交通和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且低温寡照,农业收成正常,气候上属于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50年(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安庆市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和雨、热搭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庆市气温在稳步上升,呈现暖化趋势;全年降水量也有增多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夏、秋季降水增多所致;气温与同期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莱阳市1951—2015年夏玉米生育期(6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产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积分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莱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光、温、水的气候倾向率,以及夏玉米生育期各旬光、温、水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并确定夏玉米的适宜播种时期。结果表明,1983—2013年是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段,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少;气象要素与夏玉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1980—2015年因雨水减少,大部分年份气象要素不能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夏玉米最适播种时期是6月7—13日。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6—2015年阜阳市逐日降水、气温、日照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并以当地主要农作物冬小麦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针对其不利影响提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结果表明,近30年来阜阳地区热量资源有所增加,但在增温的同时,降水及日照时数却略有下降。降水时期分布不均,特别是拔节孕穗期降水量的多寡是冬小麦产量的限制因子;越冬期≥10℃积温的提高,有助于冬小麦的安全越冬,但也造成虫口密度增加,导致病虫害危害加剧以及杂草蔓延。应从调整种植制度、加强新品种选育、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6年临沂市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6年临沂市农业市气候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临沂气候资源丰富且配置较好;日照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热量条件好,积温多,日较差大,无霜期长;降水量丰富,雨热同季,绝大部分的降水量在生长季,对作物生长有利。不利方面,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对长日照作物生长和设施农业生产不利;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暖冬现象严重,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春霜冻灾害加剧;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旱涝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气候条件对奈曼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不利的影响提供决策和服务依据。[方法]在奈曼旗玉米气象产量计算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玉米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和蒸发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奈曼玉米气象产量变化范围主要在-750~750 kg/hm2,气候条件的减产效应比增产效应更加明显。奈曼旗玉米生长热量资源和光照资源丰富,能够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产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高温和干旱;日照和蒸发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以间接归结为降水或温度对奈曼旗玉米产量的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奈曼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气象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杨仕贤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6):184-186,190
通过对河南宜阳朝天椒大田生产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选取宜阳近5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和相对湿度4个对朝天椒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析其变化特点,并对朝天椒所需适宜气候特征做了相似性分析,得出气候变暖和日照增加向有利于朝天椒种植的方向发展,但降雨量减少会影响朝天椒的生产,由此提出了采用温棚育苗、提早播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做好人工增雨和蓄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吉林市气象台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时间序列,采用数理统计、趋势相关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对吉林的气温、降水和日照年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吉林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突变事实。结果表明,近57年来因气候变暖,吉林市冬季温度升高,气候要素变化稳定性较差。冬季气温升高、日照减少、降水量增加、连续阴雨天数增多等气象要素不稳定变化是吉林冬季气候特点,这种气候特点对设施农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侯马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10年5—10月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侯马市葡萄各物候期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侯马市无霜期较长,热量条件完全能满足各品种葡萄种植;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对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积累也非常有利;但3、4月份易出现寒潮、大风等不利气候因素,应注意预防;降水资源明显不足,成为制约葡萄发展的因素。侯马市应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在葡萄生长需水期适时灌溉,尽量种植中晚熟品种,使果实成熟期避开降水较多的7、8月份,避免果实开裂腐烂等,从而获得稳定的产量和较高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