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茶讯     
《茶世界》2017,(5)
<正>英国近来英国绿茶和抹茶销售看涨,Pure Chimp公司希望新推出的抹茶能得到大众喜爱。该公司创始人说:"市场上有不少抹茶。纯正抹茶价格昂贵,不少人望而止步,舍不得尝试。我们努力研发质优价廉的抹茶产品以吸引初尝者。"印度近期,印度茶业局对全国1421个注册茶园进行定级,从其质量农业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
抹茶的生产加工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去日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大多人对日本层出不穷的抹茶食品喜爱有加!在国内也特别受到了中国80、90后年轻一代的追捧。同时随着中国抹茶生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抹茶的市场需求量呈现出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大家对"抹茶"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百度"上搜索来的碎片化认识阶段,甚至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抹茶源自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及吃茶传统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形成历史断代。  相似文献   

3.
胡仪  董俊杰  陈奕仰  高静 《茶叶》2020,(4):209-212
文章综述了茶叶的感官审评方法进展、常见的抹茶感官审评方法和新型抹茶标准风味测试,探讨了探索新型抹茶感官审评方式的意义。文章认为从色(视觉)、香(嗅觉)、味(感知)和感受(体验)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与描述抹茶品质,制作抹茶MST(Matcha Sensory Test)风味轮,能够为消费者展现抹茶的综合品质,培养消费者的抹茶认知能力与辨识能力,帮助企业探索抹茶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国家标准为基础并参考日本国家食品标准对抹茶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抹茶的技术本质就是优质茶粉,并没有什么超脱出茶粉基本特性的殊异之处。"抹茶"一词源于日文,"抹茶"的实质是"末茶",但日语汉字"抹"却没有直接释为"末"的义项,日语"抹茶"一词的来源仍有待探讨。从魏晋士人对茶叶冲泡过程"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汤花之美的欣赏和认识看,将茶叶碾细后冲饮从汉魏早期即已成习,基于抹茶是一种茶粉或粉末茶的认识,可以认为抹茶的源起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从唐人诗歌、茶器、生活纪事考察,点茶法在唐代已经形成,唐人饮茶基本以茶粉为型,茶粉冲泡击拂产生的汤花为文人所重。  相似文献   

5.
抹茶因其独特风味和保健功能,被作为营养强化剂和天然色素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日化品等诸多行业。随着抹茶应用领域的扩大,现代抹茶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和应用技术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梳理和总结抹茶生产技术的演变、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等产业现状,对比不同的抹茶标准,提出抹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要素,以期为抹茶产业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晨曦  任晓萌  胡潇  黄艳 《中国茶叶》2020,(4):19-23,35
抹茶,起源于中国,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茶文化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简要介绍抹茶的定义、抹茶的保健功效、历史沿革,以及我国抹茶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研究利用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抹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9月6日,首届"中国抹茶应用"沙龙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会议由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无锡太阳绿宝科技有限公司和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旨在促进中国抹茶创新发展,深入探讨抹茶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增强抹茶生产和应用信息交流。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姜仁华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和多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武义县抹茶产业发展历程、效益分析和发展优势等方面阐述武义县抹茶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当前产业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展望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17,(3)
<正>抹茶粉与绿茶粉乍看相似,但其实正统抹茶从栽种、杀菁到研磨,制法与绿茶仍有些不同之处。美丽的错误:多种茶叶来源调合才叫「抹茶」?为何说这是美丽的错误?美丽是商人贩售话术的花言巧语,错误则是茶叶原料来源多元,目标并不是为了提升风味。抹茶制造商将邻近产区、数个茶农生产的茶菁收购,一并制成粗茶干后,当成原料来拼配,目的是让产品「稳定性增加」、「供货稳定」。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目前浙江省抹茶产业发展现状,介绍了抹茶茶园的管理措施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展望抹茶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抹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抹茶奶茶固体饮料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抹茶原料进行了筛选;以抹茶、全脂乳粉、白砂糖和瓜尔胶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其配方并对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抹茶3.0%,白砂糖40.0%,全脂乳粉35.0%,瓜尔胶1.0%,植脂末20.4%,香兰素0.6%时,抹茶奶茶口感、色泽俱佳,饮料稳定性良好。其茶多酚含量为2950mg/kg,蛋白含量为10.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中国与日本不同品牌抹茶中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性,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16种贵州抹茶及6种日本抹茶中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Statistics19和Origin 8.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制作指纹图谱,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抹茶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在0.60%~2.58%,水解氨基酸总量在20.31%~25.75%,整体含量较日本抹茶偏低,个别品种接近日本抹茶,但茶氨酸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日本抹茶。不同来源的抹茶,其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也有明显不同。说明游离氨基酸和酸水解氨基酸指纹图谱可以作为抹茶特征识别的依据之一,并为抹茶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抹茶是一种纯天然超细微粉体绿茶,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绿茶的天然绿色以及营养、药理有效成分,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介绍了抹茶的起源、现状及生产与加工技术,并从适制茶树品种创新、茶园管理模式创新、加工与制粉技术创新、品质安全与应用创新等方面展望我国抹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色泽是衡量抹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抹茶初制加工中的蒸汽、热风等杀青技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而干燥过程中的高温会导致色素氧化和叶绿素脱镁,从而使抹茶绿度损失,所以干燥方式的创新是提升抹茶绿度的关键。本试验选取3种茶树鲜叶,经蒸汽、热风杀青后随机取样作为冻干原料,取同品种用传统干燥方式加工的碾茶混样作为试验对照,采用冷冻干燥技术所得的冻干抹茶,较传统烘干加热干燥的抹茶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绿度值提升了13%~25%,且氨基酸和茶多酚等内含物含量变化不明显。通过审评发现冻干抹茶略带青味,但后续研究发现可通过再次短时烘干和拼配的方式加以改良。冻干抹茶无食品安全风险,而且于5℃保存1年后在绿度、内含物、微生物方面均基本保持稳定。所以,相较于传统生产模式,冷冻干燥技术加工的抹茶产品绿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抹茶品质与鲜叶原料有密切关系,文章就茶树品种以及覆盖遮阴、施肥技术这3个影响抹茶原料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提升抹茶质量的研究方向,为我国抹茶园田间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讯     
正绍兴抹茶打开欧盟市场近日,浙江绍兴一批重600公斤、货值达1.5万美元的抹茶顺利出口西班牙,这也意味着作为茶叶深加工产品,今年以来绍兴抹茶开始全面打开欧盟市场。这家出口企业是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据了解,这批抹茶出口价格达到每公斤25美元,是绍兴市传统茶叶珠茶出口价格的10倍左右。今年以来,抹茶成为绍兴市茶叶出口新的增长点。据统计,今年1至5月,绍兴共出口抹茶3.2吨,货值6.8万美  相似文献   

17.
抹茶是以特殊覆盖栽培的茶叶制成的蒸青绿茶为原料,经研磨而成的超微细粉。本文简述抹茶与绿茶粉的区别,介绍了抹茶原料茶园的品种选择与建设管理,抹茶加工工艺和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抹茶及其在食品和日化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抹茶是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诉求的增多,促进了抹茶产品的快速发展,抹茶在食品、饮料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抹茶的工艺流程与感官、理化指标及其营养、保健方面的价值,简述了抹茶在食品、饮料及日化品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抹茶烘焙食品广受消费者青睐,对抹茶烘焙食品贮藏品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文以抹茶蛋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品保质期加速测试法,研究其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过氧化值、酸价和色差的变化,并基于Arrhenius模型构建抹茶蛋卷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抹茶蛋卷在贮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水分含量、色差L值和b值较为稳定,色差a值呈上升趋势,过氧化值逐渐增加,酸价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色差a值作为主要品质劣变指标,进行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建立抹茶蛋卷货架期预测模型,25℃条件下预测货架期为325.39 d。  相似文献   

20.
浙江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抹茶起源于魏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南宋。近年来,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新式抹茶饮品、食品和日用品流行于市,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本文详细介绍了浙江抹茶的产业现状和生产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为下一阶段的抹茶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