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饲养方式和性别对肌肉极性和中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将 12 0头汉普夏杂交猪分成两组 ,一组散养于可自由接触牧草的牧场内 ,一组舍饲于 12 0 m2的大圈舍内。散养使中性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 ,但影响较小。在极性脂质中 ,饲养方式的影响与性别相关。与舍饲小母猪、舍饲去势公猪和散养去势公猪相比 ,散养小母猪的 C1 8∶ 2 n- 6的水平较高。小母猪肌肉极性脂质中 C≥ 2 0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分别为 16 .75和 14 .6 0 ) ,而与饲养条件无关。因此 ,去势公猪和小母猪之间极性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可能受饲养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生长肥育阶段公、母分群饲养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日龄、体重(40.80±0.10)kg、健康的生长肥育猪256头,按照相同性别随机分成母猪自由采食组、母猪限饲组、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和去势公猪限饲组,母猪限饲组喂料量是母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去势公猪限饲组喂料量是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试验于188日龄时结束,分别于90,125,170,188日龄测定各试验组猪只生产性能、眼肌面积及背膘厚度。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选取10头猪只进行屠宰并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母猪限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最低;限饲组料重比均比其相应自由采食组低;去势公猪限饲组生产性能与母猪自由采食组接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在各阶段背膘厚度均为最高;母猪限饲组背膘厚度在试验各阶段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去势公猪限饲组在188日龄时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母猪自由采食组和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去势公猪自由采集组屠宰率和瘦肉率最低,板油最多,母猪限饲组瘦肉率最高,板油最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肉色亮度在屠宰后1 h显著高于去势公猪限饲组(P0.05),接近PSE肉的亮度;母猪限饲组肉色红度最高,去势公猪限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低于母猪和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说明自由采食的公、母猪增重最好,但料重比及肉质性状差于限饲的公母猪。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应用小公猪睾丸组织作为生物刺激素的可能性,我们在某农场进行了两个试验。在两个试验中,均设三个试验猪组和一个对照猪组。在第一个试验中(28头),每组8~9个月令的去势肥育公猪5头和母猪2头。在第二个试验中(32头),每组有3~4个月令的去势小公猪3头和小母猪5头。  相似文献   

4.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四所大学同时分别作了小母猪及去势公猪的饲养试验。试验用了三种蛋白质水平不同的口粮(含12%、14%和16%),试验期从活重35公斤至102公斤。去势公猪试验结果,粗蛋白含量为12%的一组日增重平均690克,14%的一组日增重798克,16%的一组日增重762克,饲料转换率分别为3.65、3.37和3.29,胴体瘦肉率分别为50.2%,51.9%和51.9%。  相似文献   

6.
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商品仔猪6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头)以常规法饲养,试验组(30头)饲养在发酵床圈舍,饲养体重达到110 kg左右后出栏.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达到110 kg出栏体重的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缩短10d,试验组头均日增重高出对照组0.045 kg(P< 0.01);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0.29(P< 0.05).  相似文献   

7.
1988年和1990年我们猪场试图改善品种,加强饲养管理,调整饲粮结构,选择最佳的屠宰日龄等方式来提高商品猪瘦肉率,因而做了如下三个试验。1988年5月我厂从哈尔滨香坊试验农场引进哈白瘦肉系母猪,于6月开始进行杂交效果试验,试验分三组,试验一组长白公与哈白瘦肉系母猪杂交,试验二组是用原哈白公猪与哈白瘦内系母猪杂交,对照组用原哈白公猪与哈白母猪交配(无血缘关系)。每组选杂交仔猪10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6个月屠宰测瘦肉率。第二个试验在1990年的哈白公猪与哈白瘦肉系母猪产生的肥猪饲养到体重111.5千克、133千克、152千克三个阶段分别屠宰2头,测试其瘦肉率。第三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次数与育肥猪增重的关系,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饲料消耗,于1987年进行本试验,现报告如下:一、试材与方法 1.试材选择:试验仔猪是从1987年春产仔仔猪中,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日龄体重接近的2元杂种双月断奶仔猪90头参加试验。2.饲养管理:试验在工厂化封闭式猪舍内进行,饲养在同一栋舍,自由饮水;仔猪20日龄进行猪瘟疫苗注射,50日龄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付伤寒疫苗防疫注射;60日龄断奶,断奶前完成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按体重均匀程度、公母混合分栏饲养,每栏6头,舍内温度20—26℃,湿度40—70%,采取生湿料型(料水比例1∶1),自由采食,少给  相似文献   

9.
我场长期以来主要饲养纯种丹麦长白猪和比利时施格猪。但近年来为适应种猪市场的需要,引进大白猪公猪与长白母猪杂交,向社会提供大×长杂种母猪。为摸索大×长猪的适宜饲养水平,特进行本试验。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从1993年秋季生产的大×长杂种仔猪中挑选断奶时间相近,体重相似的仔猪32头(公母各半,公猪已去势),均分两组饲养。试  相似文献   

10.
<正> 试验共进行58天,用22~24日龄断奶的小母猪和去势小公猪(德国长白猪)各72头,随机划分5组。前30天仔猪饲喂的主要是全价乳或脱脂乳清,然后饲喂生长期的配合饲料(28天),其中不含乳和脱脂乳清。在配合饲料中补充不同量的酶剂处理:750毫克/公斤酶剂,Fc_1、或 Fc_2,其酶剂成分为中性蛋白酶、α-直链淀粉酶和β-解糖酶。补充 Fc_2酶剂促进了仔猪获得最大的日平均增重(408克)和最好的饲料报酬1.77(1:1.77)。  相似文献   

11.
杂交改良的材料和方法1 1 我们有目的地选择种公猪和本地母猪作为父本和母本 根据本地母猪的生长优势而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生长发育以及繁殖性能良好的烟塘本地母猪作为母本。因此我们在双岸自然村选择了 36头本地母猪作为母本 ,同时也选择了引进优良的 4头肉用盘克公猪和 3头本地公猪作为父本。用其后代分为二组 (即杂交第一代一组和本地父母本后代仔猪一组 )进行饲养试验比较。1 2 配种方法 利用 2 0mL的玻璃注射器以及输精管把盘克种公猪的精液 (经过稀释后的精液 )对 2 0头本地母猪进行人工授精配种 ,使其完全怀孕 ,同时用 3…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当猪能够从3种不同成分的颗粒料中作出采食选择时其是否能采食其所需的最佳日粮,特利用单独圈养的生长猪进行了一次试验。试验选用40头杂交猪(20头阉公猪,20头小母猪),其初始体重为22.0±2.1kg,在4周试验期中分成对照日粮组(C组)和选择性采食日粮组(CF组)。C组试验猪饲喂单一的全价料颗粒料,CF组试验猪能自由地从高能量颗粒料(E)、高蛋白颗粒料(P)和预混料/其它成分颗粒料(P/R)3种不同成分的颗粒料中挑选其所需的日粮。CF组试验猪利用一个分成3个隔间可同时供应3种颗粒料(每个隔间供应一种颗粒料)的长形料槽供料。所有日粮均自由采食。在采取选择性采食的方式中,小母猪所选择的高蛋白颗粒料要多于去势公猪,两者分别为222和193g/kgDM。而C组试验猪(无论小母猪还是去势公猪)均饲喂粗蛋白含量相同的日粮(即204g/kgDM;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不存在其他处理与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照组猪的净能摄入量高于试验,分别为13.8和10.3Mj/d(P<0.001)。小母猪的净能摄入量往往低于去势公猪,分别为12.6Mj/d和11.4Mj/d。CF组试验猪预混料/其它成分颗粒料的摄入量非常少(15g/d;13g/kgDM)。CF组仔猪日增重明显低于C组(779g/d和541g/d;P<0.001)。结果显示,当3种颗粒化的日粮配料被分别加入长料槽3个隔间中的其中一个时,仔猪不能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一种日粮配料。至于试验仔猪不能选择一种最适合其需要的日粮配料是否是由于特殊的器官感觉(如口味、风味或颗粒的物理性状)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弄清了这一原因,人们就能利用此方法去研究日粮成分(如次级配合料)或不同饲料处理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25~55公斤生长猪日粮中理想的蛋白质含量试验采用公猪、阉公猪和母猪3种性别和8种日粮赖氨酸水平的交叉试验设计。供试猪只120头,选自40窝仔猪,每窝选公猪、阉公猪和母猪各一头,试验的8种日粮赖氨酸水平的含量为7.5~14.5克/公斤;日粮赖氨酸含量增加,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也相应增加,以保证形成理想的蛋白质水平,各日粮的消化能值相同(13.65兆焦耳)。供试猪均采用限制饲养,每日饲喂一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赖氨酸含量的增加,猪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有一段线性变化范围,然后趋于稳定。公猪、阉公猪和母猪的生长性能从线性变化到稳定阶段的转折点日粮,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1.1、10.2和10.9克/公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全同胞(杜X大)杂种肥育猪6头(其中4头去势公猪,2头去势母猪),按照配对试验设计,进行了饲粮添加咬乙醉(50ppm)和不添加的饲养对比试验和消化试验,为期1个月,基础饲粮含消化能3o78kcal/kg,粗蛋白质17.4%,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4日,江西省吉安县某生猪生产基地,饲养生产母猪2300头(其中怀孕1132头)、后备母猪200头、公猪300头,哺乳仔猪23456头、保育仔猪12465头、育肥猪893头,共计39614头,全猪群发生一种以水样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伴有粪血、绿色稀粪,初期保育猪先发病,陆续哺乳仔猪、哺乳母猪、怀孕母猪、后备母猪及公猪、肥育猪依次发病.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性别对关中黑猪胴体性状、肉品质以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选用10头体重为(6.34±0.14)kg的关中黑猪,公、母各半,公猪在7日龄阉割,使用商品日粮分栏饲养至100 kg左右屠宰,试验历时8个月。结果表明:去势公猪的平均背膘厚和胴体肥肉率显著高于母猪,而胴体瘦肉率、皮率和骨率极显著低于母猪;去势公猪的pH24、亮度、红度、黄度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母猪,大理石花纹显著优于母猪;去势公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细胞面积极显著低于母猪,而皮下脂肪细胞面积极显著大于母猪;去势公猪成脂基因PPARγ、aP2和SC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母猪,而脂解基因ATGL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母猪。以上结果表明,关中黑猪去势公猪的肉品质优于母猪,但胴体品质低于母猪,去势公猪脂肪含量高于母猪与其成脂能力强和脂解能力弱有关。  相似文献   

17.
1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实践证明,对种公猪进行规范与正确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提高种公猪与母猪的交配率,才能使猪群有高的生产率(每年每头母猪生产20头或更多仔猪),对种公猪进行正确管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有些学者认为,公畜能使母畜早成熟,受精率高,分娩期和产后期(月子期)短。作者是在缺乏足够运动场、无充分太阳辐射和没有公猪接触的工业化养猪综合体条件下、将后备母猪和公猪饲养在一起,研究公猪对后备母猪的生长、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试验组(40)头从2.5月龄到6月龄与公猪饲养在一起。每个栏圈饲养12~13头小母猪,并配备3头结扎输精管的或阴茎歪曲的公猪或阉猪;对照组饲养在没有公猪的猪舍。两组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 6月龄时将公猪和小母猪隔开。将之关养在相邻猪舍内。隔天将公猪放入小母猪猪舍内1.5小时,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6):27-32
试验选用40头新生仔公猪,由5头健康母猪哺乳,每头母猪哺乳去势和完整仔公猪各4头。保育期开始分别饲养,记录全程的采食量和各阶段体重;分别于20、38、85、135和185日龄采集每头猪的粪便和血液样品,用于测定粪臭素和吲哚的含量;并分析血清中雄烯二酮、睾酮(T)、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末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结果显示,去势对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完整公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低于去势公猪(P<0.05);完整公猪脂肪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高于去势公猪(P<0.05)。185日龄时,完整公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公猪(P<0.05)。各个日龄完整公猪血清中睾酮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结论:去势并不显著影响公猪的生长速率,但显著增加了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完整公猪脂肪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优泰维100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饲养条件良好和免疫程序健全的条件下,在罗牛山南吕原种猪场开展优泰维100产品试验,1)将140头试验母猪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试验组(n=70头),另一组为对照组(n=70头),试验组母猪从产前1周开始添加优泰维100,添加量为500 g/t;对照组母猪从产前1周开始添加与优泰维100同类产品,添加量为1 000 g/t,母猪断奶时停止添加。2)与1)对应,将2组母猪所产仔猪分为2组,试验组母猪所产仔猪对应为试验组仔猪(n=877头),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对应为对照组仔猪(n=850头)。统计2组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发病率、死淘率,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优泰维100后,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分别提高17 g和85.5 g,降低仔猪发病率和死淘率,796头仔猪增加经济效益10 109.7元,头均增效12.7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