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植被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括性地论述了植被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植被恢复程度前景及急需研究探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云南干热河谷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电站建设能够促进当地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土地资源浪费、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总结了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对气候、土壤和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归纳了当前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后的主要植被恢复模式,分析了光伏电站生态恢复的难点。基于干热河谷区特殊的气候、植被特征,建议在干热河谷区建设光伏电站时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微地形改造,种植乡土草类,并结合集水保水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增加生物多样性,快速恢复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衡阳盆地紫色土丘岗地由于长期遭受破坏,以致出现光山秃岭,植被很难恢复,本研究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采取人工促进自然演替的方法,在试验地上先种草,栽灌,后植树,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5年试验结果表明,植被得以初步恢复,盖度由原来的10%提高到目前的91%,植物种类由原来的30种增加到现在的71种。 相似文献
4.
5.
公路建设工程是线性建设项目,对原地形地貌存在巨大扰动,破坏了原路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因此,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就日显重要。通过对国内外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技术的综述,系统阐述了各国对该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和技术特点。如何处理好公路边坡综合防护问题,使公路边坡与生态环境能够协调发展,是今后公路建设工程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促使我国公路工程常用坡面及场地植被技术开始向现代化转变,目前常用的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技术大体可分为回填(或换填)客土技术、喷播技术和植生袋技术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6.
7.
8.
辽东山区植被恢复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植被恢复是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在充分考虑辽东山区植被破坏原因、植被恢复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植被恢复的生态学原理,从生态自我修复的角度出发,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采取了封禁保护、舍饲圈养、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调整能源结构、推广节柴技术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强人工辅助措施,加速自然植被的原生演替。 相似文献
9.
关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学依据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黄土高原建造植被,应当遵循植被区划、立地条件类型、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相结合、造林与种划相结合、采用传统造林树种与发掘当地野生树种相结合等基本的生态学原则。这一地区长期造林效果不佳。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违了植被恢复必须遵循的以上生态原则。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翟明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1):60-63
在分析植被建设工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西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工程的植被建设中需遵循8项原则:统一规划与协调一致的原则;建设多类型植被,以地带性植被为主的原则;建设手段采用人工与天然相结合,以天然为主的原则;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以免灌溉植被为主的原则;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的原则;多种繁殖材料相结合,以种子繁殖和天然“克隆”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合编制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例,对山西省输电线路工程的征占地、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分区及主体工程功能分别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500kV输电线路征占地中,永久占地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为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和弃渣点占地,二者比例约为1:9;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部位为施工道路,一般会占总流失量的40%~70%,是防治和监测的重点部位;输电线路可以按平原与山丘分为两个一级分区,在此基础上又可分为塔基区、施工场地区、施工道路区和弃渣点区等4个二级分区;通过分析主体工程功能,主体工程对塔基区的工程措施设计比较全面合理,而对临时占地范围内没有进行设计,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注重此方面的综合防护。 相似文献
15.
试论矿区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而人为盲目开采矿产资源又使环境进一步恶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破坏经济的持续发展。本阐述了当前矿业生产存在的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讨论矿区开采后的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6.
矿山采空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空区植被的废弃裸露加剧了生态破坏,导致土壤基质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结构被破坏、抗冲抗蚀性降低,土壤侵蚀加快,周边区域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矿山采空区植被恢复方面研究资料,阐述了此方向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恢复措施的优势及劣势,为今后此类研究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开挖面岩石裸露,植被恢复难度较大。浙江省上虞市小越镇新宅村裸露岩石采用“裸露岩体栽植复绿种植基及复绿方法”进行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达到99.0%以上,生态效益显著,景观价值高。该方法就地取材,适应性强,施工工艺简单,栽植复绿效果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齐仲飞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1989,(2):52-56
在美国北部的大平原上,由于较粗放的露天采矿,造成了必须将大量的表土回填到原来区域的问题,而且回填过程中覆盖表土的厚度和地面覆盖的方法,对植被恢复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确定最适宜植被生长的覆盖表土厚度和地面覆盖方法,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沙山土壤养分特征与植被恢复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鄱阳湖沙山不同沙化程度下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土壤全钾(2.03%±0.28%)含量较高外,有机质(0.99%±0.42%)、全氮(0.036%±0.022%)、全磷(0.018%±0.007%)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随沙化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重度、中度及轻度沙化区存在显著差异(P<0.01)。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随沙化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均处于十分缺乏的水平。地表植被覆盖低及土壤质地粗是导致沙山养分匮乏的主要原因。养分与水分是鄱阳湖沙山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沙山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所筛选的物种及所构建的群落结构能够保障新生植物能适应养分、水分匮乏的生态条件并迅速扩展其生态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