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尔泰山森林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定量分析阿尔泰林场的森林景观稳定性,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阿勒泰林场森林景观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Landsat 8OLI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研究区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Kriging插值分析整个研究区的森林景观稳定性状况。[结果]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是研究区的优势森林景观,分布比较广泛,苗圃地和林业辅助用地景观类型面积较小,但分布比较集中;森林景观呈现出较高的景观异质性;森林景观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苗圃地宜林地疏林地林业生产辅助用地。[结论]2016年森林景观稳定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分布区域差异比较均衡,西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景观结构完整,东部和东北部山区最差,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维持西南部的保护力度,从而促进森林景观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2006年西安市区Quickbird遥感卫星影像为基础,结合西安市林地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将GIS与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对西安市三环以内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区森林资源总量贫乏,分布不平衡,城市森林面积和质量水平较低,布局上不均匀,小型斑块所占比重大,破碎化度高,植物配置不合理,城市森林的总体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3.
秦秋婕  冯磊  苏顺军 《南方农业》2021,(11):110-111
林相是森林的外形特征,包括树冠的层次(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和森林的林木品质及健康状况.实施林相改造,将林地从单一的绿色针叶林向彩色的针阔混交林转变,逐步实现森林色彩化,建设森林彩带,不仅能有效保护森林植被,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巩固森林系统稳定性,提高森林生态效应,调节森林林种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抗灾害能力,而且...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森林景观时空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分析福建省森林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987~1997年全省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由1.727、0.786增至1.884和0.857,而优势度指数由0.470减至0.313。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增趋势,而景观优势度指数则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园景观设施老化、功能退化,急需进行改造提升.2019年衡水市政府提出对衡水市人民公园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在对衡水市的地域文化诸要素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本次改造掌握公园的发展脉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观要素,引用衡水的儒家文化元素,营造出具有典型特征的园林景观氛围,实现了公园的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6.
东固陂小流域森林景观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固陂小流域是严重水土流失区,通过15年的综合治理,生态发生很大变化,改变森林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也改善该小流域社会和经济面貌。  相似文献   

7.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运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构成该区森林景观的6类森林类型(马尾松林、杉木林、经济林、竹林、阔叶林和茶园)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6类森林景观不同生长型的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表现为灌木层物种丰富度较高,而乔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较低,除个别森林类型外,各森林类型物种丰富度的垂直结构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木层;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物种多样性亦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趋势为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竹林>茶园>经济林,符合物种多样性的一般性规律,即天然林景观>半人工林景观>人工林景观;基质景观天然马尾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随演替进展而逐渐增加。不同研究区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海南森林覆盖率达55%,热带原始雨林更孕育了千姿百态的森林旅游景观,尤以奇峰峻岭、天然氧吧、生物多样为主要特色。海南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应因地制宜大力挖掘、开发;森林旅游收益除用于生态保护外,重点是让当地居民受益,其目的也是为了当地森林生态的保护;森林旅游要尊重目的地原有生态的完整性,并积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1986,1996,2011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景观指数分析法研究皖西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金寨县的森林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5 a间,金寨县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景观类型面积的增减幅度不同。1986-1996年,斑块密度、分形维数、香农均匀度等指标发生负向变化,景观异质性速度加快,景观格局复杂化和破碎化形势严峻;1996-2011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各项指标发生正向变化,景观格局破碎化形势得到有效遏制,景观格局向规则化和均衡化转变,景观结构明显优化。自然地理环境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该县森林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对流域森林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活动从各个尺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以西双版纳流沙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8和2003年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坝区、山区及其中间地带(边缘区)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及森林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越平坦,森林覆盖率越小;人口密度越大,离居民点越近,人类活动对森林覆盖率、森林斑块平均面积以及森林斑块边界密度的影响越大;山区森林的变化与坝区和边缘区相反:离居民点越近,森林覆盖率越大,破碎化程度越小;受森林保护等政策的影响,15年来尽管森林覆盖率降低,但森林斑块平均面积增大。从1988-2003年,边缘区的森林受破坏最严重,其森林覆盖率、斑块平均面积都下降较多,而边界密度增加较大,破碎化程度最剧烈;人类活动对森林影响的空间范围扩大。居民点周围的森林破坏普遍很严重,容易引发局地自然灾害,这是制定流域管理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应用环境行为学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明确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的思想与原则,提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切实解决了校园景观环境在景观分区、路面铺装、植物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森林景观资源承载力内涵及其特点的探讨,提出以承载指数(承载量/承载力)评价森林景观资源的承载状态。采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由经济、生态和游憩3个层次共15个指标组成的森林景观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承载指数计算模型。并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明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对该区域森林景观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综合森林景观资源承载指数为0.3559,森林景观资源总体上处于弱载状态,生态和游憩承载指数更低,分别为0.2308和0.2448;经济承载量接近满载,承载指数达0.9710。调减对森林景观资源的经济需求是提高研究区森林景观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关键,而控制能源性消耗和加强果木林发展是提高综合承载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矿坑废弃地是一种生态严重退化的区域,接近裸地,其植被破坏严重、地形地貌扰动大、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多、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可供借鉴的国内外先进案例越来越多,矿坑废弃地的修复技术愈加全面与丰富,景观改造、旅游开发已成为矿坑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以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东矿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相应技术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各地高校新校区校园景观的迅速建设,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老校区的校园景观的建设,使之与现代高校校园景观相适应。本文以阜阳师范学院老校区绿化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将一个高校老校区的植物景观重新塑造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四川重灾区森林景观变迁及间接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遥感技术获取林地次生山地灾害信息,结合灾前森林资源、植被类型等专题数据,通过空间叠加与综合分析,完成了汶川地震四川重灾区森林植被景观变迁及间接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诱发林地次生山地灾害11 808处,面积32.87万hm~2,占重灾区林地面积的4.66%;以滑坡、崩塌类型摧毁林地最为严重,这两类灾害损毁林地面积占林地损毁总面积的90%;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林、灌丛地、针叶林成为林地的主要受灾对象,以阔叶林受灾损失面积最大.为13.63万hm~2,占受损面积的41.46%.(2)地震灾害造成该区林分损毁面积21.26万hm~2,导致森林覆盖率由44.51%下降为42.64%,降低了1.87%;汶川地震灾区森林植被损毁后,在维护森林资源稳定性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的间接损失共计1 830.96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集作业方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研究人工林伐区不同采集作业方式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皆伐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大于择伐,带状皆伐的影响大于块状皆伐,伐区间隔排列的影响大于连续顺序排列,大面积皆伐的影响大于小面积皆伐;择伐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径级择伐影响大于集约择伐;集材作业对森林景观生态的影响与集材方式有关,其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手扶拖拉机、手板车、土滑道、绞盘机和架空索道。随集运材道路网密度的增大,其影响也增大。进而提出减少采集作业对森林生态及景观生态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京山区森林资源调查二类数据,在ArcGIS的支持下,采用网格样方的采样方法,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北京山区的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山区,坡向、坡位和土壤厚度与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较低,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更多地受到海拔和坡度的影响,海拔是控制森林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坡度;森林景观在总体上表现为人工林分布在低海拔地区,天然林分布在高海拔地区,这与景观类型在CCA排序图上的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利用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在ArcGIS软件和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网格样方的采样方法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冀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总体表现为人工林分布在低海拔地区,天然林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与CCA排序图上的分布一致。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海拔、坡度是影响森林景观格局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2)在保护区内,坡向、郁闭度和土壤厚度对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力极为有限,海拔是控制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坡度,二者间接控制水、热条件,影响林分树种的分布,进而影响森林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9.
蒋文亮 《南方农业》2021,(9):102-103
近年,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林业相关部门为了更好地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但效果并不显著.基于此,从林业资源保护中的防火意义出发,提出了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云南省永仁县1∶50000地形图和1999年Landsat-7 ETM遥感影像对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森林景观是区域景观的基质,对区域及流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②当前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是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因子是形成森林景观自然分布特征的首要因素,而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促使当前森林景观分布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③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区域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较广,制定适宜的管理方法与经营措施,加强对现存稳定植被类型的保护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