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选育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美国光身稻种质资源可以创造“三系”光身杂交稻新的种质资源 ,以遗传改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采用复交选育、回交改良 ,系谱选择保持系、选育不育系的技术路线 ,我们率先培育出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配套亲本光香A、光香B、光香R,并选育出具有光身稻特性、中国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配合力、国际水稻所品种的株叶型 ,即“三合一”的优质高产“三系”光身杂交早稻光香优德87和光叶与非光叶籼爪交“三系”超泰米优质早稻光香优菲7号、光香优D13等亮点组合。“三系”光身杂交稻选育成功具有四大创新点 ,有望使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MR365的香味遗传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R365及其作香味供体育成的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新香A、湘香2号S与V20B、V41B、珍汕97B、明恢63等非香亲本杂交,采用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1F1植株和F2米粒的香味表现,结果表明,MR365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MR365育成了几个香稻不育系,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香优63、新香优77、新香优80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认)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MR365的香味遗传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R365及其作香味供体育成的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新香A、湘香2号S与V20B、V41B、珍汕97B、明恢63等非香亲本杂交,采用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1F1植株和F2米粒的香味表现,结果表明,MR365的香味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利用MR365育成了几个香稻不育系,并选配出一批香型杂交稻组合,其中香优63、新香优77、新香优80等高产优质组合已通过省级审(认)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光香A的选育目的、技术关键及选育过程,指出了光香A的利用范围.从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产量表现、抗性表现等方面描述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出光身杂交稻所具有的创新点,预测了光身杂交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云光 9号等 6个优质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和冬繁 1号等 14个优质粳稻恢复系进行抗病鉴定 ,筛选出高抗组合云光 9号、70优 9号、70优 0 4,中抗组合云光 8号可应用于生产 ;高抗恢复系冬繁 1号、冬繁 4号、冬繁 2 3、冬繁 85 ;中抗恢复系冬繁 2号、冬繁 3号、冬繁 5号、冬繁 47、冬繁 5 4、冬繁 86用于新组合测配选优 ,为两系杂交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批优良的后备亲本  相似文献   

6.
丰两优香一号(广占63S/丰香恢一号)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先后通过江西、湖南、安徽和国家品种审定,2009年5月被农业部确认为第3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根据亲本特征特性,结合该组合在江苏多年制种实践,提出了丰两优香一号高产保优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三系”光身杂交稻不育系光香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光香A的选育目的、技术关键及选育过程,指出了光香A的利用范围。从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产量表现、抗性表现等方面描述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出光身杂交稻所具有的创新点,预测了光身杂交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中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2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所承担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等5个2011年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进行评审验收。"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三系杂交稻亲本的分子遗传改良与强优组合的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繁源A强优势组合的配制与利用"、"水稻区试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在育种上的应用"等项目共育成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育成2个优质水稻不育系,改良育成1个抗稻瘟病恢复系,配制了30多个品种参加省级各级区域试验,建立了水稻研究所水稻苗头品种所区域试验平台。"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陕西汉中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两优1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稻,在汉中市种植表现出熟期适宜、适应性较广、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米质优良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轮回选择法创造粳稻三系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份光温敏核不育粳稻材料及28份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良粳稻品种(系)作为原始亲本开展轮回选择育种,育成了吉粳85、吉524、E180和E385等4个具有三系恢复基因的粳型恢复系。这些恢复系性状稳定,恢复度好,测交F1代产量优势明显,表明轮回选择为粳稻恢复系选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并使三系杂交稻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的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和6个灿稻材料作父本,共配制灿粳亚种间杂交组合40个,品种间杂交组合19个,对杂种F1与双亲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亚种间杂种F1籽粒充实度与其父本、母本籽粒充实度及双亲平均籽粒充实度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选用充度好的亲本配组很重要,对解决两系灿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籼扬稻6号及其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稻6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点,对野败型及其它恢保关系相类似的不育系无恢复能力,而对红莲型和光温敏核不育系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以扬稻6号作父本配制的两优培九、广两优6号、粤优938等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组合,均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综合性状优良,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说明常规稻的高水平育种,有利于提高杂交稻育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映照  胡昌  陈芳远 《杂交水稻》2003,18(2):19-21,74
利用空间诱变育成的粳型亲籼恢复系,分别与多个不育系配组成杂交组合种植,连续3a观测了同一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配成的各组合和同一组合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表现,并对一些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由这类型亲籼恢复系与籼型不育系配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其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度好,且季节间、年度间均表现稳定,特别是部分组合的单产和日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可见,这类粳型亲籼系在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3G59S等4个粳型两用不育系与盐粳48等4个常规优良品种(系)共配成16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分析了各不育系杂种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4个两用不育系的杂种均具有明显的产量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其中以2003G59S最高,其次依次为G72S、G89S和G82S;16个具有产量竞争优势的组合中,以G82S/C258组合为最高,其次依次为G59S/辽盐92、G72S/盐粳48、G82S/盐粳48。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杂交水稻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必须通过育种方法和材料的改进来提高组合的多样化、产量潜力、品质、抗性和制种产量。两系杂交稻正在走向成功,三系杂交稻在本世纪仍将是主力。杂交水稻国际开发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7.
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不育系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克堡  肖建平 《杂交水稻》2012,27(2):15-17,32
概述了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的主要方法以及水稻淡黄叶隐性叶色标记不育系的特点和应用价值。自从2006年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光温敏不育系安农标810S育成以来,以该不育系为标记基因供体,采用常规杂交转育的方法,初步育成了标泰S、标88S、标CS、1166S和H159A等多个淡黄叶标记新不育系。介绍了这些不育系的主要特性及所配部分组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湖南省“八五”期间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就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面临的困境作了技术分析,并展望了“九五”以及提出了“九五”攻关的重点与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农标810S是2003年冬在海南三亚安农810S繁殖田中发现的具有淡黄叶标记性状的自然突变体,2006年8月通过湖南省科技厅技术鉴定。安农标810S性状稳定,全生育期整株叶片均表现淡黄绿色,其它农艺性状、育性和配合力等与安农810S基本一致。其淡黄叶标记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易于转育新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有利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除杂保纯和杂交种子纯度快速鉴定,对降低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的纯度风险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辽宁杂交粳稻育种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北方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