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研究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种类、分布及复合侵染情况,为广西番茄育种及抗病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1年起,对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进行调查、鉴定,并采集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番茄样品189份,提取样品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对样品进行检测,挑选部分阳性样品的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已报道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选取不同地区的各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序列扩增和测定,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研究其进化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PCR检测发现,189份番茄样品中139份为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73.54%.挑选具代表性的番茄样品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有4种:中国番茄曲叶病毒、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且样品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存在7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复合侵染现象;共获得47个各病毒分离物的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各病毒分离物按地域处于不同的分支,表现较丰富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有4种,广泛分布于广西主要的番茄种植区,且病毒的侵染多为复合侵染.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具地域分布性.  相似文献   

2.
以感病番茄‘1479’和抗病番茄‘H24’为试验材料,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侵染对植株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YLCV侵染后,‘1479’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增加;‘H24’各个参数变化不显著;2个品种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幅度较小,‘1479’的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而‘H24’则降幅较小;‘1479’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升高,而‘H24’升高不明显。表明TYLCV侵染使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对感病材料影响显著,而对抗病材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番茄病毒病调查及其毒源种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在郑州效区对番茄病毒病进行了调查,平均病株率为36.4%,最高达50%以上,平均病情指数为19.4,最高达30以上。症状以花叶为主,占60.4%,条斑和蕨叶并重,分别占16.8%和16.5%,其它症状占6.3%。毒源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春番茄上主要毒源种类是TMV、CMV,分别占46.5%和38.0%;其次为二者复合侵染,占8.0%;还有PVX,占3.0%;未检出病毒的样品占6.5%。秋番茄主要毒源为CMV,占40.0%;其次为TMV和TMV与CMV复合侵染,二者均占28.0%,未检出病毒的样品占4.0%。引起番茄3种主要症状的病毒种类不同,花叶型主要由TMV或CMV单独侵染,分别占47.2%和44.0%。蕨叶型主要由CMV单独侵染,占63.2%。条斑型主要由TMV和CMV复合侵染,占50.0%,TMV单独侵染占32.8%。  相似文献   

4.
辣椒和番茄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病的发生导致严重减产。2013-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采集了253份辣椒病毒病样品和289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DAS-ELISA对7种主要病毒及病毒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辣椒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59.68%,CMV的检出率最高,为41.11%,存在7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30.83%,优势毒源为CMV和TMV。番茄病毒病的总体检出率为44.64%,TYLCV的检出率最高,为22.84%,存在10种复合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15.57%,优势毒源为TYLCV和CMV。样品相对含量测定显示,在辣椒中CM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在番茄中TYLCV的相对含量最高,BBWV的含量最低;辣椒样品中除CMV含量高于番茄外,其他病毒的含量均低于番茄。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河北省番茄上主要病毒病种类,明确病原和分布。[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试纸条技术,对2016—2018年采自河北省8个县市18个番茄主产区的番茄样品进行病毒病种类鉴定。[结果]采集的番茄样品中共检出3种病毒,分别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其中TYLCV是目前河北省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病毒,各调查地区均能检出,检出率为63.29%,其次为ToCV,检出率为17.19%,田间主要表现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混合侵染;ToMV检出率仅为0.09%,为零星发生。[结论]河北省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种类为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种类、分布及复合侵染情况,为广西番茄育种及抗病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1年起,对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进行调查、鉴定,并采集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番茄样品189份,提取样品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对样品进行检测,挑选部分阳性样品的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并与Gen Bank已报道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选取不同地区的各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序列扩增和测定,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研究其进化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PCR检测发现,189份番茄样品中139份为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73.54%。挑选具代表性的番茄样品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有4种:中国番茄曲叶病毒、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且样品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存在7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复合侵染现象;共获得47个各病毒分离物的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各病毒分离物按地域处于不同的分支,表现较丰富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有4种,广泛分布于广西主要的番茄种植区,且病毒的侵染多为复合侵染。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具地域分布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危害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设施番茄的病毒种类,为该区域番茄病毒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秋季,在洛浦县设施蔬菜产区采集8份番茄疑似感病样品.利用已报道侵染番茄的7种主要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采集的番茄疑似感病样品进行RT-PCR检测,对番茄褪绿病毒阳性样品的CP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进行同源性、地理...  相似文献   

8.
甘肃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病原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6-2008年对甘肃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河西地区番茄病毒病田间表现为花叶和条斑等症状,种子可带毒.采用DAS-ELISA方法,从田间样本及该地区出入境番茄种子上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花叶病毒(To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并对TMV 和ToMV阳性样品进行了 IC-RT-PCR鉴定.该地区番茄病毒病优势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13%的样本中检测出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北京地区梨园健康状况并明确梨树感染病毒和类病毒的主要种类,本研究利用RT-PCR对北京市重要梨果生产区的157份样品进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和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的检测。RT-PCR的结果表明,ASGV的检出率最高,高达91.1%,其次为ASPV和ASSVd,检出率分别为59.2%和54.8%,ACLSV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为35.7%。统计分析发现,84.7%的梨树样品表现出复合侵染,其中受到ASGV+ASPV+ASSVd复合侵染的样品数量最多,占所检样品数的25.5%;受到ASGV+ASPV或ASGV+ACLSV侵染的样品各占11.5%。同一果园中不同‘京白梨’植株所感染的病毒种类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明确了北京地区梨园感染病毒和类病毒的主要种类,为梨病毒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马铃薯Y病毒(PVY)株系对马铃薯的影响及危害,采用PVYN:O、PVYN-Wi、PVYNTN-NW(SYRⅠ)和PVYNTN-NW(SYRⅡ)株系分离物人工侵染马铃薯,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PVY侵染后马铃薯植株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敏感品种更适用于PVY病毒致病力鉴定,敏感品种‘克新13’和‘克新18’对PVY不同分离物的反应强烈,差异显著,而‘兴加2号’对4个PVY分离株均表现耐病,虽然细胞内均出现叶绿体变形、单层膜小囊泡和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但症状只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花叶。同时,发现PVYN-Wi致病力较弱,侵染后,4个马铃薯品种均出现花叶症状,细胞内部产生多膜结构、风轮状内含体,引起敏感品种‘克新13’和‘克新18’细胞变形、叶绿体变形和髓鞘样结构;PVYNTN-NW致病力最强,感病的‘克新13’和‘克新18’植株受害症状明显加重,且植株早衰、细胞破坏严重,有些死亡较快的植株甚至未产生特征性内含体结构;PVYN:O致病力中等,植株受害症状和超微结构变化也介于PVYN-Wi和PVYNTN-NW之间。不同马铃薯品种对PVY病毒的感病程度有较大差异,‘兴加2号’为耐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CMV和ToMV的RNAi表达载体pBi35STC12转入红番3号加工番茄,获得抗CMV和ToMV的加工番茄植株,为加工番茄病毒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选取新疆加工番茄CMV分离物NS0-4 1a复制酶第1 051-1 350bp序列和ToMV分离物SCS-2 130/180ku复制酶第1 920-2 200bp序列,作为干扰片段CR12和To12。通过T克隆载体将CR12和To12连接成拼接片段TC12,构建成含反向重复结构拼接片段的RNAi表达载体pBi35STC12。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其转化红番3号加工番茄,经过筛选、PCR检测得到转基因植株。【结果】成功构建了抗CMV和ToMV的RNAi表达载体pBi35STC12,并用其转化番茄植株,从转化的1 500个愈伤组织中获得33株再生植株,利用PCR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显示从33株再生植株中获得了19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1.26%。【结论】构建了抗CMV和ToMV的RNAi表达载体pBi35STC12,用其转化红番3号加工番茄,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南南瓜上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的全基因组特征及系统进化情况,为南瓜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DAS-ELISA和RT-PCR等方法,检测采自海南澄迈桥头镇疑似感染PRSV的南瓜叶片中是否存在PRSV,采用分段扩增测序方法拼接获得PRSV-HnPumpkin基因组,利用NC-BI中的BLAST工具、DNAStar和MEGA 6.06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关系树构建。【结果】DAS-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采自海南澄迈桥头镇疑似感染PRSV的南瓜叶片中存在PRSV(PRSV-HnPumpkin)。PRSV-HnPumpkin基因组全长为10 327nt,具有典型的PRSV基因组结构特征,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含有3 345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PRSV-HnPumpkin与已报道的其他PRSV分离物核苷酸和氨基酸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80.6%~95.1%和90.7%~97.9%。系统关系分析表明,PRSV-HnPumpkin与亚洲分离物处于同一组中,且与我国台湾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获得了PRSV-HnPumpkin全序列,但其进化来源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及马铃薯新病毒的发生变化,为马铃薯种苗、种薯的生产提供早期预警监测,并为防止新的病毒病害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从云南马铃薯春作区和冬作区的不同田块采集各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叶片,共采集到510份植株叶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中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和间接ELISA(I-ELISA)两种方法进行病毒检测。进行蓟马采集时,同样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从云南马铃薯春作区和冬作区采集各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花和叶片,将样品放入采集罐后带回实验室,对罐中的蓟马进行整理,共采集到8 953头蓟马。将蓟马制作为临时玻片标本,参考中国蓟马属蓟马检索表及Oz Thrips(http://www.ozthrips.org/),通过形态学特征对蓟马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510份马铃薯样品中,共检测出6种常见病毒和2种新兴病毒。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为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检出率高达63.53%,其次是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  相似文献   

14.
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 cause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losses to the citrus industry worldwide. Mild strain cross protection (MSCP) against tristeza has hardly been practised due to mixed infection of different CTV-strains and little background of its molecular biology in China. For better cognition on CTV, 192 sweet orang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eight provinces (Chongqing, Sichuan, Fujian, Hunan, Guangxi, Yunn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were tested by 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 (DTBIA), and 158 of them were tested positively, which therefore were subjected to coat protein gene (CPG)/Hinf Ⅰ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alysis. Sample bulks were compared between Chongqing and Fujian by some statistical data, including ratios of single infection and mixed infection to local samples, proportions of CTV isolates with single RFLP groups, and rates of each RFLP group.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the other six provinces were then conducte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TV isolates with CPG/Hinf Ⅰ RFLP groups Ⅲ and Ⅰ are the main epidemic ones in China, and mixed infection of CTV in fields are popular. Based on observation of severity of stem-pitting symptom in field trees, CTV isolates with CPG/Hinf Ⅰ RFLP groups Ⅲ and Ⅰ caused severe stem-pittings in sweet orang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 SPVD)是甘薯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严重时可造成90%以上的产量损失。论文旨在对甘薯SPVD染病植株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 SPCSV)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情况进行研究,建立SPVD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为SPVD的早期预警和流行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选取重庆地区具有不同SPVD典型症状的甘薯品种(系)叶片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症状和SPFMV、SPCSV的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NCM-ELISA)检测;对供试材料叶片中的SPFMV外壳蛋白CP和SPCSV热激蛋白HSP70核苷酸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荧光定量RT-PCR检测引物。以甘薯泛素(ubiquitin,UBI)和组蛋白(histone,H2B)编码基因为内参对供试样品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与感染SPVD典型症状和NCM-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取自不同甘薯品种(系)、相同品种(系)不同单株以及相同植株不同部位叶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筛选可快速、精确、定量检测SPVD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症状学诊断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系)的感病叶片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典型症状特点,同一品种(系)的不同感病植株感病症状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SPFMV至少存在2个株系类型(RC和EA),SPCSV至少存在1个株系类型(WA)。在15份供试材料中,10份材料由NCM-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均检测到SPFMV和SPCSV的共同感染,且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与发病症状和NCM-ELISA检测结果相吻合,其检测结果可准确反映甘薯SPVD染病植株中2种病毒复合侵染情况。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还表明,不同品种(系)或相同品种(系)不同单株病叶中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存在差异;相同植株顶端幼嫩叶片和中部成熟叶片中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也存在差异。染病材料中SPFMV中CP转录水平均相对较高,是SPCSV的HSP70转录水平的3-556倍。4份材料经NCM-ELISA检测只有SPFMV而没有SPCSV感染,而荧光定量RT-PCR还可检测到其中2份材料中SPCSV HSP70转录水平,说明这2份材料中也存在SPFMV和SPCSV的共同感染,表明荧光定量RT-PCR比NCM-ELISA检测结果更灵敏、准确。【结论】 筛选出可利用SPFMV CP与SPCSV HSP70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引物,建立了SPVD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为SPVD针对性地监测预警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方法。在建立甘薯SPVD防御体系时,需综合考虑2种甘薯病毒的共侵染特性和甘薯品种差异,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分别携带有 Ty1/ Ty1· Ty3a/ Ty3aTy1/ Ty1· Ty3/ Ty3的番茄材料09(1)和09(2)为亲本的F2群体的89个单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对F2群体所有单株的抗病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明显发生交换的单株有6个,占到F2群体89个单株的6.74%。表明 Ty1位点与 Ty3位点之间属于不完全连锁关系且连锁较紧密,为番茄抗病基因 Ty1Ty3(或 Ty3a)的聚合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由烟粉虱专性传播的毁灭性病害,为明确烟粉虱带毒率及其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和危害程度的影响,采用PCR检测方法对陕西和宁夏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寄主作物上的烟粉虱带毒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6月番茄上的烟粉虱带毒率最高,均达到100%,9月次之,为90%,说明5、6、9月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高发时期;陕西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宁夏所采集的烟粉虱带毒率均在60%以上;对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豆角5种不同寄主作物上烟粉虱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番茄上的烟粉虱带毒率最高,为78%,说明番茄是带毒烟粉虱更喜食的寄主作物。烟粉虱广泛的分布区域、高携带双生病毒率和高种群密度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近年来危害不断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杀虫剂对烟粉虱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通过化学药剂防治烟粉虱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感病品种‘圣帝’为材料,在烟粉虱密度较低(三叶每株15头左右)和较高(三叶每株60头左右)的大棚中,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采用间隔3 d和6 d施药频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传播媒介烟粉虱进行灭杀,调查烟粉虱虫口减退率、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番茄带毒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在药后24 h能够有效降低烟粉虱的虫口密度,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0.2%、84.8%和83.9%,但在药后72 h的虫口减退率分别降低至12.5%、22.8%和23.5%,烟粉虱种群迅速恢复。杀虫剂施药后第6天,番茄植株带毒率即可达到100%,第18天植株出现症状。药剂处理与对照组番茄植株的番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也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烟粉虱具有极强的传毒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整个生命周期能够持久性获毒、传毒,单纯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不但无法实现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控,还会增加种植者的经济负担和工作量,生产中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结合调整定植期、防虫网与黄板阻诱联用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黑枸杞LrAN2基因在花青素合成代谢中的调控机制,在与枸杞同属的番茄中做了进一步验证.黑枸杞LrAN2基因参与调控黑色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同时诱导烟草产生紫色表型,受限于枸杞转基因组培技术,选择枸杞亲缘物种番茄进行LrAN2转基因功能分析及其调控机制.基于前期分离的LrAN2开放阅读框序列,通过表达载体构建,...  相似文献   

20.
从苹果寄主上分离得到了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中国株系。经基因克隆,测序后发现苹果茎沟病毒中国株系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含有714个核苷酸,编码表达由23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27 ku蛋白。通过构建含有ASGV-CP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ECASGV-CP,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成功表达ASGV-CP蛋白。SDS-PAGE显示其分子质量与预计大小一致。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和DAS-ELISA检测技术。基于血清学检测,发现陕西苹果主产区ASGV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