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平基因转移,一般分为细胞内部或者跨越物种边界的遗传物质交流。跨界直接介导方式,包括共生、内共生、寄生、嫁接等。细胞内的基因转移,主要包括细胞核与细胞器基因组间的相互渗透;跨越物种边界的遗传物质交流,主要涉及寄生与寄主植物的基因横向转移,寄主与寄生植物mRNA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移。基于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的迁移序列类型、迁移方向及迁移机制:首先,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组能够整合细胞核转座元件以及叶绿体起源的tRNA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功能基因及间区序列能够迁移到核基因组;其次,植物种间,通过寄生、嫁接等方式转移大量的DNA(如线粒体基因、叶绿体基因和转座元件)和RNA(如mRNA)序列;迁移机制涉及到DNA介导和RNA介导方式,迁移方向包括单向和双向转移。迁移序列的基因功能活性研究是重要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真核生物水平基因转移的4个种类:内共生和大量的基因转移、原核到真核的基因转移、真核到真核的水平基因转移和真核到原核的水平基因转移,以及真核水平基因转移的4种检测方法:序列相似性分析法、密码子分析法、基因分布分析法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法,并分析了水平基因转移在真核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等植物的基因转移及其在作物改良上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14(4):102-104
本文从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侧面,简述了近年来高等植物基因转移技术的一些进展及其在作物改良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5.
董延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6)
基因转移是遗传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本文仅就植物基因转移的若干问题:目的基因的分离、基因转移途径、转基因的表达及基因转移与作物改良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而在已发现的 HGT 事件中基因从真核生物水平转移至原核生物的现象相对比较罕见。对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文献进行了概括与总结,综述了基因水平转移的普遍性,真核生物至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的基因水平转移研究现状,分析此类基因转移事件频率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多种进化关系并不密切的细菌均能合成河鲀毒素,揭示了产河鲀毒素细菌间可能存在水平基因转移现象,但通过何种途径并不清楚。为调查产河鲀毒素的气单胞菌(Aeromonas sp.)质粒中是否存在与水平基因转移相关的元件,通过PCR扩增分别发现该质粒中存在tra,rum及vird4基因,扩增出的906 bp的tra,681bp的rum及1 319 bp的vird4,分别与多种菌株的转座酶、松弛酶和Ⅳ型分泌系统中的ATP酶基因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并具有这些酶的保守结构域,结果表明产河鲀毒素的气单胞菌具有通过接合转移和转座方式转移基因的能力,同时具有转移河鲀毒素至宿主的能力。对于进一步了解产河鲀毒素细菌之间以及产河鲀毒素细菌与河鲀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帮助。研究亮点:本研究首次在产河鲀毒素的气单胞菌质粒中明确鉴定出与水平转移相关的基因,表明该细菌不但具有通过接合转移和转座方式转移基因的能力,而且具有转移河鲀毒素至宿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耐药细菌随着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后,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可移动元件传递给其他环境微生物,从而导致耐药基因的传播和扩散。目前对耐药基因转移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对噬菌体在耐药基因传播中的贡献了解甚少。在河流、海洋、污水等自然环境中通过噬菌体转导机制进行基因转移已经被证实,噬菌体作为可移动元件在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中的作用频率比人们预想的要高。为了能正确认识噬菌体在畜禽粪便抗生素耐药基因水平传播中的作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环境噬菌体的特性及其生态分布、环境噬菌体携带耐药基因情况、噬菌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机制以及噬菌体在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中的作用,以期为了解环境噬菌体在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种植Bt早粳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以及Bt早粳稻中的外源DNA向土壤微生物水平转移情况,以Bt早粳稻各生长发育期田间土壤为试材,用平板菌落计数法、PCR法测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Bt基因等DNA片段等数据,主要结果显示:在水稻生长发育的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种植Bt早粳稻‘HD1’, ‘HD2’, ‘HD3’和‘HD4’等品系的田间根际及行间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种植其受体品种对应田间土壤微生物数量相比,均未见显著不同;未发现Bt早粳稻各品系外源DNA片段向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水平转移现象。Bt早粳稻田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普通水稻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中也未见来自于Bt水稻的外源DNA。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究氨氮浓度对高温厌氧消化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etracycline resistance genes,TRGs)绝对丰度变化及其微生态机制,设置氨氮浓度为600、1 100 mg·L-1和1 600 mg·L-1的牛粪高温厌氧消化体系,分析了TRGs、可移动遗传元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氮浓度为600 mg·L-1和1 100 mg·L-1时,高温厌氧消化的产气速率和总产气量相似;氨氮浓度为1 600 mg·L-1时,二者均受到抑制。tetC、tetO、tetQ、tetT和tetX的丰度在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均减少,但tetA和tetG的丰度在氨氮浓度为1 600 mg·L-1条件下增加了1.05倍和1.85倍。不同处理中细菌群落差异明显,TRGs潜在宿主菌的种类和数目均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TRGs潜在宿主菌的差异可一定程度解释TRGs的丰度变化,但tetA和tetG丰度在氨氮浓度为1 600mg·L-1条件下的增加主要与intI1和intI2的增长有关。综上所述,牛粪中较高的氨氮浓度会增加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TRGs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途径增殖的可能性,从而增加TRGs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影响,采用2014—2021年中国1 610个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基准回归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2)门槛效应分析表明,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作用边际递减;3)数字经济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4)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所属地级市距离较远、土地经营规模小、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效果更明显。由此,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和实施差别化农机策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西部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雌/雄激素受体(ER α/ARα)基因和卵黄蛋白原(VTGα)基因的转录水平为生物学指标,对广东省四会市邓村河的雌/雄激素物质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未受造纸废水污染的对照点REF相比,受造纸废水污染位点A、B、C中雌性食蚊鱼臀鳍中的雄激素受体ARα mRNA转录水平均比对照点显著升高(P<0.05),雄性食蚊鱼臀鳍的雌激素受体ERα转录水平不明显(P>0.05).造纸废水暴露位点A、B、C中雄性食蚊鱼肝脏中的VTG受体VTGα mRNA转录水平均比对照点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生活在受造纸废水污染的邓村河中的食蚊鱼受雌/雄激素物质干扰明显,且受雄激素物质污染更严重.鱼类肝脏VTGα基因和臀鳍ARα基因转录水平可适合作为监测水体环境雌/雄激素物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劳动力转移模式分化以及不同农作物机械化程度存在差异的事实,将劳动力转移分为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利用江汉平原农户调查数据和DEA-Tobit方法,实证检验不同模式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水稻和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且这种影响因作物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均对样本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异地转移对样本农户棉花生产技术效率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本地转移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提高农户耕地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等均能有效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眉县5个镇7个村169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为样本,对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眉县农村地区45岁以下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现象显著,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和低素质化,导致劳动力转移家庭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减少积极性下降,对新型农业科技的学习态度消极化且使用频率较低。这些变化一方面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稳定与提高,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