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秀丽高原鳅属于鳅科高原鳅属鱼类,仅分布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自然形成的龙潭及其附属河流,随着人类活动及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其种群生存面临严峻挑战,亟须进行相应的苗种人工培育,开展保护性研究工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试验用鱼来自2015年8月人工繁殖的秀丽高原鳅幼鱼,体表无伤痕,活力较好。1.2试验方法将投喂生物饵料的秀丽高原鳅幼鱼,移至钢化玻璃缸中,引金沙江干流自然水,形成微流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刘利林  王帅 《中国水产》2011,(11):33-35
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r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又名叶尔羌鼓缥鳅、叶尔羌条鳅,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亚属,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是塔里木河流域中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一种,是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优势土著鱼类之一。叶尔羌高原鳅在鳅科鱼类中属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之一,最大体长可达30.0cm、体重在305g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俗名狗头鱼,是鳅科高原鳅属报道个体较大的优良物种之一,我国主要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目前是塔里木河主要的优势土著鱼类。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人类开发的加剧、外来物种引种逃逸现象普遍、塔里木河水水量枯竭和盐碱化程度加剧等原因使得叶尔羌高原鳅鱼类资源锐减,成为较严重的濒危鱼类。目前,国内外对高原鳅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分类和生物学研究,叶尔羌高原鳅目前在高原鳅  相似文献   

4.
经鉴定,采自广西都安县红水河水系的条鳅亚科鱼类标本代表2个新种:丽纹云南鳅Yunnanilus pulcherrimus在侧线、鳞片分布、鳍条数目、尾型、吻须长度等方面与侧纹云南鳅Yunnanilus pleurotaenia(Regan)1904最为相似,但本种独特的斑纹和上下唇的长乳突可明显与之相区别,二的区别还体现在一些度量特征上;黄体高原鳅Triplophysa flavico,pus与同分布于西江水系的南丹高原鳅较为接近,但以下列鉴别特征组合可与高原鳅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背鳍分枝鳍条10根、臀鳍分枝鳍条6—7根、体被细鳞、侧线完全、具6条宽横斑和l条沿侧线的细纵纹、尾鳍深分叉、尾鳍基具l半圆形黑斑、尾鳍上下叶各具2条黑色横斑、腹鳍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腋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上唇中央完全中断等。云南鳅属和高原鳅属均是高原特有类群。前仅分布于云南东中部地区,后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此次在广西红水河发现的2种条鳅鱼类,其分布地远离这两个属的分布中心,而且呈间断分布。进一步分析丽纹云南鳅和黄体高原鳅与各自相近种的谱系关系显示,这种特殊的分布格局是通过隔域分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鳅亚属;曾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的破坏,致水量减少、盐碱加剧、资源锐减,亟待增殖保护,其苗种培育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池塘鱼菜共生模式开展土著鱼类的苗种培育,效果颇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世界上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本文通过综述高原鳅属鱼类线粒体DNA、微卫星标记开发的研究现状以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为该属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遗传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是能够适应于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环境,为鳅科中个体较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青海的黄河干支流及附属湖泊。似鲇高原鳅以小型鱼类为食,其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生境变化、分布的局限性及生长缓慢等原因,造成其野外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笔者于2015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金沙江下游现有鱼类资源可能发挥的替代生境保护作用,在对金沙江下游鱼类进行多次实地采样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梳理了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名录,并与“保护区”内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布于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共有194种,其中土著鱼类162种,隶属于5目15科79属;分布于“保护区”内的鱼类197种,其中土著鱼类187种,隶属于6目21科94属。进一步分析显示,既见于金沙江下游又见于“保护区”的土著鱼类129种,反映出两者在鱼类种类组成上有较大的相似性;“保护区”内未能包括的仅见于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多为金沙江下游支流或附属高原湖泊中生活的种类,“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金沙江下游替代生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区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2007年对新疆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生境,在整个调查范围内设置鱼类采集点200个,共采集鱼类标本3000余号,经鉴定有1目2科5属12种,均为中亚高山复合体的裂腹鱼和高原鳅种类。其中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扁吻鱼仅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下,裂腹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1 300~2 700 m一带,裸重唇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1 500~2 900 m一带,重唇鱼属鱼类主要聚居于海拔2 700~3 700 m一带。高原鳅分布在裂腹鱼分布范围之内,最高可至3 700 m,土著鱼类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塔里木河水系土著鱼类在大尺度、大空间的分布格局有缩小的趋势,扁吻鱼栖息地岛屿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15,(3):53-54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高原鳅属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目前已描述120多个有效种,我国目前分布有约105种高原鳅。日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对外发表了新近发现的高原鳅属新种——祁连高原鳅,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海省首次发现高原鳅新物种。2015年1月出版的杂志《动物学分类(Zootaxa)》,发表了署名李文靖、陈晓澄、胡延萍的论  相似文献   

11.
短须裂腹鱼鱼苗感染不动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短须裂腹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裂腹鱼亚属鱼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和乌江等水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当地民众青睐。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水电开发等的影响,其种群的分布和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记录为"近危"物种。为更好地保护该鱼类资源,短须裂腹鱼已被列为雅砻江和金沙江的增殖放流鱼类。虽然短须裂腹鱼人工驯养  相似文献   

12.
正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隶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为小型底栖鱼类,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浅水处的草丛或砾石之间,主要以剑水蚤、摇蚊幼虫和底栖介形虫为食。高原鳅属分布于海拔5 000米以上的高原,与裂腹鱼共同组成了青藏高原区系鱼的主体,是青藏高原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原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河流湖泊中。  相似文献   

13.
代应贵 《水产学报》2011,35(6):871-879
为了全面深入研究都柳江的鱼类区系并为开展其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通过2002年10月—2010年6月的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出都柳江共分布有鱼类4目13科56属88种(亚种)。其中,四须盘鮈、粗唇鮠和月鳢等28种鱼类为本次调查都柳江鱼类的新记录,而横纹南鳅、短鳔盘鮈、云南盘鮈、棒花鱼、长脂拟鲿和黄等6种鱼类为柳江水系鱼类新记录。多鳞盘口鲮、中间爬岩鳅和麻鳜为都柳江鱼类特有种。都柳江鱼类区系以鲤形目鲤科为主。都柳江鱼类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富于特有种和受威胁种、缺乏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属等高原鱼类、无洄游鱼类和洞穴鱼类等特点。都柳江鱼类区系起源于第三纪早期,并分别来源于老第三纪鱼类、中印山区鱼类、南方热带鱼类和中国江河平原鱼类等4种区系成分,都柳江鱼类区系属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华南小区。  相似文献   

14.
前鳍高原鳅Triplophysa anterodorsalis Zhu Cao, 1989是一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其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水域。2014年1-12月在金沙江一级支流黑水河下游江段逐月采集样本,对其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前鳍高原鳅的性成熟个体在1-2月以及9-12月出现,其雌、雄个体的性成熟系数平均值均在12月份达到最大值;50%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全长分别为雌性72 mm,雄性78 mm;繁殖季节雌雄性比为0.98:1;平均卵径为0.64 mm,卵径分布呈单峰型;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1428-6356粒/尾,平均值为3834粒/尾;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250-938粒/g,平均值为535粒/g;全长、体质量与绝对繁殖力呈二次项函数正相关;繁殖季节的水温变动范围为9.3-20.6 ℃,平均值为14.1 ℃。研究表明:前鳍高原鳅有明显的产卵集群情况,且其为一种均衡策略者鱼类。本文能够为前鳍高原鳅资源的保护,特别是为其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石城子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区系组成,于2016年5—6月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石城子河流域有鱼类10种,隶属于2目3科,渔获物优势种为麦穗鱼、鲫鱼以及斯氏高原鳅。鱼类群落结构以杂食性、中下层鱼类为主。斯氏高原鳅、长身高原鳅以及短尾高原鳅为该流域土著鱼类。同历史文献资料相比,鱼类区系已经发生变化。综合分析认为,石城子河流域鱼类区系应划入中亚高山区陇西(山麓)亚区;石城子河流域与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在历史上具有紧密的水力联系;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水文条件改变加之人工移植是内陆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区系组成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鱼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在历年工作基础上又经过三年多的专题研究总结,查明云南现有金线17种(其中金线属16种、近金线属1种),分布于东径102°10'-104°30'。北纬23°15'-26°30'间的7地州20余市县,包括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条水系,以南盘江水系最多共16种(金线 属15种,近金线 属1种),文中对云南金线 的伴生鱼类,地理分布,物种分化和起源以及金线 对环境的适应等作了初步探讨。本项目研究中发现金线 新种5个,已先期发表3个,审定待刊1个。发现伴生鱼类云南鳅新种3个,分写成两篇论文已审定待刊。  相似文献   

17.
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铜鱼属,俗称尖头、水密子、尖头棒、尖头水密子、黄道士等。铜鱼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干支流和通江湖泊,多在金沙江下游及朗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中,尤以长江上游数量较多,黄河水系也略有分布。每年春秋两季为铜鱼的捕捞期,长江下游则在7~8月可捕获当年的幼鱼。  相似文献   

18.
正似鮎高原鳅(Triplopysa siluroide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俗称老虎鱼、黄河鲢鱼、土!鱼,是鳅科个体较大的鱼类。其主要国内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肃的黄河干流中上游及其支流中,宁夏黄河干流也偶有分布,是黄河上游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头部及体前躯平扁,后躯近圆柱形,眼小,口裂大;唇窄,唇面常  相似文献   

19.
正长薄鳅属鳅科、薄鳅属,是最大鳅科鱼类,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由于环境的变化,其野生种群的数量日益减少,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均被列为保护物种。近年来,长薄鳅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围绕长薄鳅的驯养繁殖、病害、生理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也都相继展开,为长薄鳅的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基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一直从事于长薄鳅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在长薄鳅人工繁殖和驯养方面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20.
紫薄鳅的人工繁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aps(Sauvage)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附属水体,属底栖性鱼类,喜生活在流水环境中,食物为底栖无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