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水、氮、气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2个灌溉水平(4 950和4 050 m3·hm-2),4个施氮水平(280、250、220、190 kg·hm-2),2个加气水平(掺气比例15%和掺气比例0%),共1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水、肥、气处理下新疆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番茄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同灌水量下,加工番茄单株产量、单果重、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变化,有机酸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单株果数随施氮量增加呈减小趋势。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高灌水量处理的单株产量、单果重、果实横径和纵径均高于低灌水量处理,但低灌水量显著提高了加工番茄单株果数、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加气灌溉下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和单果重分别显著提高6.14%、3.67%和2.35%(P<0.01),果实横径、纵径和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大了1.91%、1.85%、1.17%、2.37%、2.42%和4.68%。通过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灌溉定额为4 050 m3·hm-2,施氮量为250 kg·hm-2的加气灌溉可以满足加工番茄高产、品质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最适宜的滴灌定额,为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压砂瓜增产增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灌溉定额设置5个标准:高水40 m3/667 m2(A1)、中水30 m3/667 m2(A2)、中水20 m3/667 m2(A3)、低水10 m3/667 m2(A4)和不灌水(CK),共计15个处理,设置灌溉次数为5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压砂瓜主蔓长、纵横径和产量随之增大,表现为A1>A2>A3>A4>CK;在品质指标上,压砂瓜的水分含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A1处理最高,A2略微次之,CK最低;心糖、边糖和可溶性总糖在一定的灌溉定额下(10~30 m3/667 m2)随灌溉定额的增...  相似文献   

3.
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 生长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规律的影响。【方法】 设3种灌溉梯度,分别为:5 250 m3/hm2(W1)、6 000 m3/hm2(W2)、6 750 m3/hm2(W3),在灌水量为6 000 m3/hm2(W2)下,设3种灌溉定额分配模式:(1)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F1)、(2)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F2)、(3)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F3)。在三种灌溉梯度下分别设3种施磷模式为:施P2O5 50 kg/hm2(P1)、100 kg/hm2(P2)、150 kg/hm2(P3)。【结果】 不同灌溉定额分配条件下,各茬次F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7~18 d,F1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且受灌溉定额分配的影响最小;不同水磷耦合条件下,各茬次W3P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5~16 d,W1P3处理、W2P3处理、W3P3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W3P3处理受水磷影响最小。【结论】 在苜蓿达到最大生长速率15~18 d时进行水肥管理效果最佳,且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以及适宜灌溉量(6 000 m3/hm2)与施磷量(P2O5 100 kg/hm2)的有效耦合,均有利于建植第二年滴灌苜蓿生长潜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黄瓜根系土壤水分分布及生长的影响,构建合理的日光温室滴灌技术体系。【方法】 以黄瓜品种黄乳4号为材料,在滴灌条件下设置1d(D1)、3d(D2)、5d(D3)3个灌水频率和W1(150 m3/667 m2)、W2(200 m3/667 m2)、W3(250 m3/667 m2)3个灌水量的田间试验,在生育期内测定黄瓜各项生长指标。【结果】 全生育期中,黄瓜耗水呈现初瓜期少,盛瓜期大,末瓜期少的规律;黄瓜株高、叶面积、果实干物质和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均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大,均呈现下降趋势,黄瓜产量在D3W3处理下达到最大,为11 380.1 kg/667 m2;灌溉水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随灌水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在D3W1处达最高,为67.21 kg/m3。黄瓜品质除可溶性固形物、果长、果径外,其他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中水灌溉时达最大。【结论】 D3W2(5d,200 m3/667 m2) 处理得分最高,表现为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最佳滴灌频率和灌水量。  相似文献   

5.
以成龄红枣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灌溉水平(W1,6 000 m3·hm-2;W2,6 600 m3·hm-2)和3个基肥水平(S1、S2、S3,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1 200、1 650、2 100 kg·hm-2),以不施用生物有机肥的作为对照(W1CK,W2CK),共8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灌溉水平下,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红枣梢长、梢粗、叶绿素相对含量、果实形态,及0~150 cm土壤有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在相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下,随灌水量增加,0~150 cm土壤有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含量减少。与对照(CK)相比,W1和W2灌溉水平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增加4.65%~19.83%和8.17%~19.08%。施加生物有机肥可提高红枣的总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各处理对比,W1S3处理的果实形态、单株产量和品质指标均不劣于W2CK处理。基于新疆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在6 000 m3·h...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化北方设施番茄灌溉施肥模式,为区域设施番茄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设3个灌水额水平(低水W1单次灌水额80 m3·hm-2,中水W2单次灌水额160 m3·hm-2,高水W3单次灌水额240 m3·hm-2),以田间持水量θ为基准,从番茄苗期到膨大期采用60%θ为灌溉下限,番茄着色成熟期采用50%θ为灌溉下限,设3个施肥水平(低肥F1总肥量N120-P2O560-K2O 75 kg·hm-2,中肥F2总肥量N180-P2O590-K2O 112.5 kg·hm-2,高肥F3总肥量N240-P2...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新疆北疆粘壤土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赤霞珠葡萄生长的灌溉量,为赤霞珠葡萄生产上的栽培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量:即220、260和280 m3/667 m2、以常规灌水量330 m3/667 m2为对照,在葡萄果实膨大期选择晴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各处理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并综合分析。【结果】不同灌水量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灌水量在220 m3/667 m2时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均值13.11 μmol/(m2·s),较对照高1.47%;蒸腾速率日均值最低,为4.48 mmol/(m2·s),较对照低8.5%;水分利用率日均值3.07 μmo/mmo1,较对照高8.8%。【结论】在新疆北疆产区,赤霞珠葡萄在220 m3/667 m2的灌水条件下,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灌溉处理,水分得到了高效利用,更有利于葡萄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灌水量对黄花菜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灌水量梯度,研究黄花菜土壤含水量、生长指标、产量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 800~2 700 m3/hm2时,不同处理下黄花菜株高差异不显著。当灌水量为2 475 m3/hm2时,株高表现最好;黄花菜花薹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长,灌水量2 700 m3/hm2处理黄花菜花薹粗表现最优;黄花菜花期耗水量在各生育阶段内最大,超过了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0%。综合各项监测指标可知,处理T4表现较优,推荐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滴灌灌溉定额为2 475 m3/hm2,全生育期灌水10次。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转色期皱缩现象,以‘西拉’为试材,分析了遮阳网不同遮光率(40%、60%和80%)处理对转色期果实皱缩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果实着色和果实周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遮光降低了果实周际微环境的日最高温度和气温日较差,增加了相对湿度,太阳光辐射能变化趋于稳定;不同遮光处理后,果实单粒重、单穗重、果实纵横径显著提高,果实的皱缩现象明显改善,产量增加了1倍以上;遮阴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单宁含量降低,遮光率40%和60%处理的果实品质指标降幅不大,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的光泽明亮度(L*)和色泽饱和度(C*)显著低于对照,遮光率40%和60%处理的果实红色度(a*)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80%遮阴处理的a*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的果实蓝色度b*和果实颜色指数(CIRG)均高于对照,CIRG均大于6,且果实均呈蓝黑色。综上,在‘西拉’果实转色期进行遮光率40%~60%遮阴处理,能有效改善果实的皱缩现象,研究结果对改善酿酒葡萄转色期皱缩现象及提高葡萄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增温与灌溉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自动控制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设置3个增温水平,即T0(0℃)、T1(1.5℃)、T2(2℃),以读水表抽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水,按照大豆正常灌水量4 000 m3/hm2的100%、115%和130%设置3个灌溉定额,即W0(4 000 m3/hm2)、W1(4 600 m3/hm2)、W2(5 200 m3/hm2),增温幅度与灌溉定额两两组合,共9个处理,探究增温与灌溉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和大豆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大豆水分利用率在苗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合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结果如下:T1W2处理使大豆单株结荚数较对照(T0W0)增加了27.77%,T1W2处理使大豆三粒荚数增加了30.09%,T1W2处理较对照大豆单株粒数增加57.40%,T1W2处理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1.
吴佐斌  肖斌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5):38-39,58
研究了山区富士苹果进行根区坑穴交替灌溉以后,果树的萌芽、开花以及坐果率萌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区富士苹果萌芽前进行3/4体积灌水,可推迟发芽和开花时间1-2 d,提高枝条萌芽率,缩短花期。同时随着灌水体积的逐渐增大枝条萌芽率随之增加,当灌水体积为3/4时达到最大;相反,成花力及坐果率随着灌水体积逐渐增大而降低。同时研究发现,随着灌水体积的增加,单果重、花色素、着色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以及钙含量等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在3/4体积灌水处理时达到了最高,随后有所下降。而果实含酸量随之降低,在3/4体积灌水处理时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石番47号番茄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以灌水定额与施钾肥量为因素对膜下滴灌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于成熟期测定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构成。结果表明,水钾耦合对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在灌水定额相同的处理下,随着钾肥量的不断增加,可以促进产量的增加,最后基本趋于平稳;在相同钾肥量处理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加工番茄单果重、产量基本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钾肥量25 kg、灌水定额250 m3的处理下,667 m2产量达到最大,为8 833 kg。在相同灌水定额处理下,随着施钾肥量的增加,加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钾肥量处理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基本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667 m2施钾肥量25 kg、灌水定额250 m3的处理下,可溶性糖、总酸、Vc都达到最大,但水钾耦合对丸粒化加工番茄心室没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认为,667 m2灌溉定额为250 m3、施钾肥量25 kg组合时,加工番茄产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都达到最大,为最优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水定额对赤霞珠葡萄土壤水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6 750、6 000、5 250、4 500 m~3/hm~2这4种灌水定额对赤霞珠花前、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期土壤水势变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生育期,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势的变化明显,降低灌水定额,能有效提升土壤吸水力,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适度减少灌水定额,可有效提高枝条茎流量,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色素、单宁含量,极显著提高总酚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4种灌水定额处理中以5 250 m~3/hm~2处理的为最好,葡萄萌芽期、抽枝期、花前、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期、冬灌的灌水量分别为900、450、600、1 200、600、1 500 m~3/hm~2,其中葡萄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期分2次灌溉,灌水时间间隔为15~18 d,期间如遇降水,应适度延长灌水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14.
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当灌水定额为480 m3·hm-2时,能明显增加深层土壤的蓄水量。当灌溉定额低于360 m3·hm-2时,灌水量严重不足,土壤水分亏缺明显。在非灌溉期,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在表层耕作土壤中积聚。垂直方向上,在0-4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80-100 cm土层发生脱盐现象。在灌溉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淋洗深度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发生脱盐现象,40-10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但0-100 cm土层内,土壤全盐量盈亏量总体基本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以滴头为中心向滴灌带两侧运移,滴头间土壤水分的交汇作用将原耕层的部分盐分迁移到滴灌带的湿润锋边缘处。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滴灌带间较滴头间增加明显。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影响不显著,对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影响显著。降低灌溉定额可增加春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但对作物增产无显著作用。【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春玉米耗水量受灌水量影响,适度水分亏缺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使春玉米产量降低4.45%-20.99%。春玉米全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定额为420 m3·hm-2,灌溉定额为4 200 m3·hm-2的灌溉制度节水、压盐、增产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适宜红寺堡地区酿酒葡萄园的最佳滴灌灌溉模式,以6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供试材料,灌水方式采用滴灌,设计5个不同灌水量梯度:1 500 m3·hm-2(T1)、2 250 m3·hm-2(T2)、3 000 m3·hm-2(T3)、3 750 m3·hm-2(T4)以及4 500 m3·hm-2(T5),分析了不同滴灌量对酿酒葡萄植株生长、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3 750 m3·hm-2)处理对新梢长及株高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养分吸收状况最好,且能显著提高酿酒葡萄花期和膨大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植被差异指数值,鲜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显著(42.69%),单株产量最高(2.24 kg)。当滴灌量超过3 750 m3·hm-2时,则会引起一定量的减产。另外,单宁含量随滴灌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花色苷含量随滴灌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酿酒葡萄果皮总酚含量与滴灌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4处理下,酿酒葡萄可溶性固形物(19.87%)、可滴定酸含量(0.72%)及可溶性糖含量(19.44%)均处在相对适宜的水平,糖酸比较高,单宁含量高(30.51 mg·g-1),总酚含量最大(10.65 mg·g-1),葡萄品质最佳,是本研究中最佳滴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调亏灌溉对黄土高原地区枣树生长与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揭示枣树不同生育阶段进行调亏灌溉的适宜度。【方法】2009-2011年,在陕西省米脂县孟岔试验站的枣树试验林进行调亏灌溉试验,试验设置充分灌水(对照)、萌芽展叶期中度调亏灌水(T1)、开花坐果期中度调亏灌水(T2)、果实膨大期中度调亏灌水(T3)和果实成熟期重度调亏灌水(T4)共5个处理,其中充分灌水处理保证土壤含水率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否则按定额30mm灌水;中度调亏处理灌水定额为15mm,灌水时间与对照相同;重度调亏处理不灌水。试验期间每5d测定1次土壤水分和新梢长度,枣果成熟后分处理测定产量及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萌芽展叶期和开花坐果期中度调亏处理均显著(P0.05)抑制了枣树的新梢生长,与对照相比,2009,2010和2011年新梢长度的降幅分别达到28.8%,35.6%,32.5%和6.5%,9.9%,7.2%。T1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减少2.6%,但各项品质指标的变化幅度不大;T2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减少14.0%,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提高25.3%;T3处理的产量较对照降低12.6%,单果体积降低18.7%,单果质量降低16.9%,果实含水率降低8.0%,果实硬度提高11.0%,可溶性蛋白减少16.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T4处理的产量较对照提高3.9%,并且在降低坏果率和有机酸含量、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效果显著,其中坏果率和有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9.7%和23.9%,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升高20.9%。【结论】综合考量各调亏灌溉处理的影响,确定果实成熟期和开花坐果期分别为黄土高原地区枣树最适宜和最不适宜调亏灌溉的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辽西建昌县糯高粱高产栽培全生育期膜下滴灌最佳灌溉定额,采用灌水量、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为变量,通过测产、测墒方式,找出膜下滴灌适宜灌水量,为糯高粱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提供灌水制度方面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糯高粱膜下滴灌栽培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和灌溉定额的增大,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逐渐增加,说明灌溉对糯高粱生物学性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拔节孕穗水能使糯高粱上部功能叶面积增大、光合产物增多,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要保障拔节孕穗水的有效供给;膜下滴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露地滴灌、常规沟灌和地膜覆盖无滴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也随着灌溉次数和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当亩灌溉总量在150~180 m3之间时,水分利用效率出现下降。因此在糯高粱全生育期降水量311.9 mm的条件下,在播种至拔节、拔节至抽穗、抽穗至开花、开花至灌浆、灌浆至成熟各时期各灌1次水,每次亩灌水量30 m3,合计全生育期亩灌溉总量150 m3,此灌水量为最佳灌溉定额,可实现最佳亩产量843.20 kg。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经济性和...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钾肥对‘玫瑰香’葡萄品质的影响,以 6 年生‘玫瑰香’葡萄为试材,研究了 3 种钾肥施用量(30、40 和 50 kg/667m2)对果实品质(硬度、果形指数、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以及 VC 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钾肥施用量为 30 kg/667m2时,果实的硬度(1.03 kg/cm2)、可溶性糖含量(5.37 mg/g)、果形指数(1.2)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可滴定酸含量(0.22%)、含水量(74.35%)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施用量为 30 kg/667m2的钾肥处理,果实的综合品质最好,平均隶属函数值为 1.16,其次是 40 kg/667m2的处理,平均隶属函数值为 0.80。因此,补施 30 kg/667m2 钾肥可显著提高‘玫瑰香’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灌溉频率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频率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灌溉定额(4 650 m3/hm2)下,设置5个灌水频率(3、6、9、12和15 d/次,其中6 d/次为CK),分析灌溉频率对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的影响。【结果】高灌溉频率(3 d/次)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同化物向生殖器官的分配率较高,开花结铃数也较高,有利于提高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4 650 m3/hm2常规灌溉定额下,3 d/次的高频灌溉能够提高棉花的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非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枸杞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干旱区枸杞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灌水量灌溉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以习惯灌水量为对照,其他处理灌水量为对照的2/3、1/2、1/4, 分别记为 L1、L2、L3、L4,重复3次。分析灌水量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增加灌水量,枸杞各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增加,各处理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均以对照最大;灌水量对枸杞果形指数和枸杞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枸杞受水分胁迫的程度加剧,果实横径、枸杞总黄酮含量和枸杞多糖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蒸腾蒸发量逐渐降低,产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均表现为减产,降幅依次为11.31%(L2)、43.07%(L3)、45.69%(L4)。【结论】在生产中,453.30 m3/667 m2的灌水量为枸杞适宜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