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系统的基础,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在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法治和乡村和谐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珠海市三板村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和总结村法律顾问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扩大现场服务范围、丰富法律宣传方式、创新法律顾问走访模式、改进法律顾问参与换届选举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完善村法律顾问工作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赵涵巧 《乡村科技》2023,(13):18-21
建设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面临平台建设不完备、专业人才稀缺、实用效能不彰、评估机制不健全等诸多挑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只有完善乡村公共法律平台建设,壮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实用效能,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评估机制,才能满足村民的现实法律服务需求,从而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斐然,公共法律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优质特色资源相对不足,在质量、效率、普及率、专业性、多样性等方面有待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能力的提升,应当完善激励政策,增强供给的适应性、针对性,促进与乡村服务需求的匹配度,丰富和创新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松原市委、市政府坚持重心下放、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持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各项文化惠农工程,结构合理、服务优质、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一、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健全乡村文化保障机制为全面深化农村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松原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  相似文献   

5.
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是促进乡村振兴、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当前法治乡村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但在实践中还面临多重困境。基于此,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应向多元化维度推进,从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提升乡村法律服务的实用效能、加强民间法和国家法的融合、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载体、壮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入手,从而助推新时代法治乡村的优质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服务强有力的支持。报告同时强调,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当前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求更系统、标准更严格、路径更明晰,《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上升到了法律层面,《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首次以考核的形式确保各项政策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因此,要深刻认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长效服务机制,用金融“活水”浇灌广袤的农村大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44-246
建设法治乡村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法治乡村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农村法律制度、健全农村法治化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目前,乡村中存在着基层权力行使不规范、法律规章不健全、乡村治理方法落后、法律服务不健全的问题。应通过强化基层权力使用、完善法律规范、创新乡村治理方法、构建多元化乡村法律服务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文章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深入教育培训政府主管部门和等教育培训实施单位进行农民培训供给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形式对1700多名农民进行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发现省内农民教育培训存在教育有效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失衡错位、农民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未被重视、训后跟踪服务流于形式、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建立全省“一线牵”的管理运行体系、建立全省四联通”的培训资源网络、开展“个性化”的农民教育培训、确保“全方位”的软硬件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完善面向农民工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指出图书馆在服务的法规制度、服务设施、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解决资源缺乏者”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健全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法规制度,完善面向农民工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创新面向农民工的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手段等。  相似文献   

10.
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大重要环节。对乡村法规政策和现实情况进行梳理,厘清进入“后乡土社会”的乡村地区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思考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使命、新内涵和新场景,并提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应在“乡政村治”的既有治理体系格局下加强关键领域立法,完善乡村法律制度体系,突出党领导下乡村居民治理主体地位,构建智慧治理机制,加强乡村地区司法保障,完善乡村地区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与共同富裕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1.
围绕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展开系统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法、实地调研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找出了制约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整合农村资源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要整合广大农村的政策资源、资金资源、载体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3.
要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就要在法治的轨道上逐步推进乡村法治现代化建设。而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夯实基层治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制度保障。因此,亟需厘清其制度需求,针对当前制度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乡村法律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振兴离不开公共文化的建设。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科学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外部单向输入为主的服务模式,要培育乡村文化的内生机制,健全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通过树正气、定规矩、明责任、强服务、讲道德、兴产业等探索了“以法治村、以文化人、以业兴村”的村庄治理之路,但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外国人聚居生活、政经不分等问题。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行村庄政经分开试点、加强村庄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等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保障各民族人民共同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着“铸魂”“供智”“厚基”作用。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基于当地实际和特色,持续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健全“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依然面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专业化人才较为欠缺、数字赋能水平有限、“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路径:着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效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活力,为乡村振兴厚植“智治”基础,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皖北地区示范家庭农场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发现目前皖北地区家庭农场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场融资渠道不顺畅、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农场经营服务体系落后等问题,认为应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基本农田改造,推行农场信用评级、拓宽农场融资渠道,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建设“三农”生产服务网点、健全农场经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三农”问题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在振兴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振兴乡风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可及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标准。鉴于此,阐述了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的重要意义,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挖掘公共文化服务本土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42-243
安徽省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策环境、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缺乏健全的制度法律法规设计以及科学管理手段,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地区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专业人员队伍缺乏等问题。为此,须从制度、理念、法治等方面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从而提高我省民众的素质,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是在政府的引导下,让农村周边地区的法律从业者与某村形成绑带关系[1],为村民纠纷解决提供制度基石。但由于法律顾问供需差距、积极性不高、村委会资源储备不足和村民对顾问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将该制度有效贯彻实施,希望通过健全评价体系、减少供需差距、增加经济补贴、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等措施,能够加强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其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农村法治的重要杠杆,推动农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