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坐水播种时耕层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朝阳县的旱地土壤取得基本参数后,应用数学模型计算了坐水播种时耕层土壤水分再分布时的土壤湿润状况参数,通过数值分析揭示了坐水播种湿润锋运动和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湿润锋运动速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速度都是由快逐渐减慢,所形成的湿润区近似一个球冠体;土壤含水率中的最大值出现在沟底附近;并提出可以用历时7 d的土壤湿润状况参数作为衡量坐水播种灌水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大通县浅山面积大,旱情严重,春小麦产量低而不稳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增产措施,春小麦播种及出苗期仍严重缺水的问题,探索在旱地无灌溉条件下改善播后耕层土壤水份条件,以利春小麦出苗,保苗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半干旱地区坐水播种的调查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地区属风沙干旱地区,全年降水量平均为430mm,春季降水仅49mm,且多大风,因此抗旱保苗历来是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近年来,三犁串打垄坐水发展很快,成为重要的安全保苗增产措施。我们对其形成过程、应用效果、保苗增产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及研究。一、打垄坐水种是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结果白城地区抗旱坐水种从50年代就已经出现,当时用吃水的土井,畜力车拉大缸,人挑等办法运水播种,由于水源短缺,提水困难和运力的限制,在生产上作用很有限。 70年代是白城地区水利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全区2000万亩耕地共配套机电井2.5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滴灌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对合理滴灌与作物增产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行距为50cm的滴灌种植模式计算求解。[结果]通过模拟得到土壤水分入渗的速度分布云图与各点水分分布云图。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入渗速度随入渗深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减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平均入渗速度分别为2.73×10~(-4) m·s~(-1)、2.24×10~(-4) m·s~(-1),水平方向入渗速度较大;水分到达距地面10cm深处作物根部所需时间大约为100~120min;入渗时各点土壤含水率增速随时间下降,随宽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反映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规律,为确定最优种植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坐水播种是辽西地区重要的保苗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坐水量为40 t/hm2、60 t/hm2和80 t/hm2时,出苗率可分别比对照增加17.5、22.7和21.4个百分点,播种后20 d玉米株高可分别比对照增加30.7%、51.4%和54.5%。玉米坐水播种保苗效果好,从减少用水量角度和效果综合评估,以坐水量以60 t/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杏树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快、结果早、适应性强等特性,是西部大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的主选树种之一。笔在干旱沙地上连续2a进行了杏树坐水播种育苗技术探索,研究总结出了适用于该地区恶劣气候环境条件下的杏树育苗技术,收到了当前出圃山杏苗、两年出圃优质嫁接苗的良好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波涌灌间歇供水土壤水分入渗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歇供水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动态模拟,探讨了间歇供水的入渗机理,提出了描述波涌灌效果的指标-后续供水渗速度的折减系数。利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灌水技术参数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参数的影响,给出了各供水段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参数的求解方法,为田面行水流动模拟时入渗过程的描述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8.
1、浸种关玉米在催芽前一定要进行浸种,具体方法是将开水和凉水各半对好,用小缸、大盆或其他用具盛装对好的水,然后将选好的玉米种子投入水里,水面要超过种子20~25cm,同时要及时用木棍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水温要控制在25~28℃,在此温度条件下浸种3—5h,当种子吸水膨胀后,立即捞出种子进行催芽。  相似文献   

9.
龙胆草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地区,是北方地道药材,一向畅销国内外。龙胆草野生草甸、山坡及灌木丛中,喜阳光充足,较湿润的地方,喜凉爽气候,可耐-40℃以下的严寒,怕炎热和烈日暴晒。龙胆草每年5月初返青,10月下旬枯萎,这些特点构成龙胆草的生长习性。其栽植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HYDRUS-1D/2D在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英  徐利岗  张红玲  鲍子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90-22393
介绍了HYDRUS-1D/2D软件的特点及其组成,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融雪水入渗过程为例,基于各项土壤物理特征参数,应用该软件模拟了沙漠垄间及垄顶距树干不同距离处的土壤含水量随入渗时间的变化过程,并以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模拟效果良好。总结了模型应用步骤、该软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小管出流环沟灌溉土壤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和环沟内水流推进模型,并用数值法求解,应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小管出流环沟灌溉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傅民  谢富明  李彦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12):3075-3083
【目的】 研究不同滴头流量在滴灌条件下对风沙土中水磷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相同灌水量不同滴头流量(0.3、0.9、1.2 L/h)单点源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和有效磷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滴头流量为0.3 L/h时,土壤湿润范围由0~15 cm深度向30~45 cm深度逐渐缩小,土壤中有效磷分布较均匀。滴头流量为0.9 L/h时,各深度土层土壤湿润范围一致,滴头下方15~30 cm深度土壤有效磷浓度峰值为800 mg/kg,高于滴头流量为0.3 L/h时。且有效磷含量水平方向上分布范围较1.2 L/h流量时广。在相同的滴头流量下,磷肥随着水分入渗向下迁移,有效磷含量主要聚集在15~30 cm深度内;随着滴头流量增大,磷肥向土壤深层迁移量增大。【结论】 在灌水量为225 m3/hm2、磷酸二氢铵施入量为300 kg/hm2时,土壤中有效磷浓度较高。在不同滴头流量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分布符合滴头正下方浓度较高,随水扩散后含量逐渐降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入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资料查阅方式,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土壤水分入渗机理、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对入渗机理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的土壤水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垂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模型及选取的参数是可行的,并为新疆地区评价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大田沟灌入渗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在土壤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沟距、湿周与侧向影响数对沟灌入渗及考斯加柯夫模型入渗数K,α的影响,对改善考斯加柯夫模型在沟灌入渗中的实用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汽车碰撞中车身主要吸能构件之一的典型截面的薄壁梁进行了动态仿真.介绍了动态显式有限元技术的基本理论,指出了薄壁梁构件仿真的关键技术,即接触碰撞算法和焊点的模拟,着重讨论了对焊点的处理情况,并在自主开发的程序中完成了整个仿真计算,最后将有限元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应用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梁的屈曲变形情况,算法的有效性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下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不同雨量条件下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下渗过程,得出不同雨量下的土壤水分下渗深度即稳定渗深。阐述了降雨量、前期土壤水分含量和下渗历时与水分下渗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河北省临西县灌溉试验站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咸水灌溉条件下的水盐运动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当地某一平均年份及正常的灌溉制度下,咸水灌溉可以起到压盐的作用,使土壤耕作层的平均含盐量呈下降的趋势,且保持在作物正常生长的范围之内,但地下水的矿化度却在明显增加;尽管排水沟排盐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仍为咸水灌溉地区排盐的一条主要途径;为增加排水沟的排盐量,应适当加深排水沟的沟深,延长排水时间。  相似文献   

19.
在土柱内装填人工土滤料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排放的混合污水进行了3种配水时间4种湿干比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在人工土运行过程中 ,短的配水周期和干化时间可恢复较大的渗滤速率 ,而较长时间淹灌 ,需要相应地延长其干化时间 ;春、夏、秋、冬4个季节人工土滤出水COD、BOD 5 和SS值均以配水8h去除率最高。全磷含量的配水8h最低 ,去除率一般在40 %~68 %。对氮的去除能力 ,湿干比越小 ,干化时间越长 ,则越有利于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20.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软土地区悬臂桩支护基坑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对基坑周围土体和支护桩随开挖加深和应力释放而产生的变形作跟踪分析,得到了在各开挖阶段桩后地表沉降曲线和桩顶位移曲线,以及在不同地面荷载下桩体的变形曲线,并且分析了变形原因和发展趋势。本文还对基坑土体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土体的破坏位置并探讨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