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犬瘟热和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共同在一株细胞内培养、复制的可行性,通过本实验及电镜的观察已得到充分的证实。电镜下证明犬瘟热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并自细胞膜上出芽式成熟释放出病毒粒子。而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则呈结晶状在细胞核内复制。二种病毒在同一株细胞培养液中已分别测得了毒价,犬瘟热病毒为5.0TCID_(50)/0.1毫升,犬传染性肝炎病毒为4.7TCID_(50)/0.1毫升。本试验在国内首次获得了二种病毒共在一个细胞内复制的电镜照片,证实了犬瘟热和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共同在一株MDCK细胞内复制不产生任何干扰。本项研究为犬用多种联苗的研制找到了新的、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用聚乙二醇提纯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对提纯病毒,测定其完整粒子和不完整粒子的浮密度分别为1.336g/ml和130g/ml,沉降系数分别为747S和285S;用PAGE分析病毒蛋白质,含12种多肽,用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11.5、7.8、7.0、6.4、5.8、5.4、3.2、2.7、2.4、1.8、1.6和1.3KD;提纯病毒核酸,测定其沉降系数为28S,分子量为18.77×10~6D,解链温度约为82℃,病毒核酸为线状双链DNA,核酸含量为12.5%。  相似文献   

4.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的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 virus,ICHV)能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中和(Serum neutrolization,SN)抗体与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本研究对8份ICHV免疫的犬血清同时进行了其SN抗体和HI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SN抗体和HI抗体具有正比线性关系SN≈8×HI,并绘制了标准曲线。由于血凝和HI试验不需应用活的试验宿主系统,而且可在3 h内获得结果,操作经济简便,因此可通过测定HI抗体的效价来推算出SN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5.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在犬肾传代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抗原定位,发现ICHV除了在宿主细胞核内发生外,还有细胞质内发生途径.在细胞质内,病毒核壳体的装配以均质致密包涵体和副晶格包涵体为“基地”,这与细胞核内形态发生方式相似.免疫金标记显示,细胞质包涵体中含有大量的ICHV抗原成分,是核壳体在细胞质内装配的病毒结构蛋白来源.同时,在感染的细胞质内也观察到与细胞核内相同的病毒核心样结构.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镜原位杂交技术,在超微水平上对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DNA在感染的犬肾传代细胞内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胶体金颗粒不仅特异地标记在细胞核致密型包涵体上,而且在细胞质致密型包涵体上也有胶体金颗粒的特异标记,提示细胞质内含有大量ICHVDNA成分,从而为ICHV的细胞质内装配途径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在犬肾传代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及其病毒抗原在感染细胞内外的定位.结果显示:(1)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的病毒粒子,主要通过细胞吞饮作用侵入细胞,而吸附在微绒毛膜表面的病毒粒子则可直接“渗入”细胞;(2)在病毒感染不同时用的细胞核内观察到均质型、微粒型、颗粒型、副晶格型、病毒包涵体型及致密型等6种类型包涵体,其中前5种能被免疫金标记,它们是尚未形成病毒粒子的抗原蛋白、病毒装配后剩余的抗原蛋白或ICHV的病毒粒子结晶,致密型包涵体未被免疫金标记,可能是病毒DNA;(3)感染细胞内出现的某些特殊结构均不具有病毒抗原性,其中纤维样结构和管状结构在病毒增殖过程中起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检测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3~6月龄比格犬甲状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比格犬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22~220.00μm,平均90.80μm;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高度3.04~7.11μm,平均5.18μm,电镜下可见功能状态不同的两型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很多,直径4.40~8.82μm,平均6.23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也可聚集在一起形成滤泡样结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电镜下也可见两种类型的滤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能引起仔猪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PRRSV感染仔猪肾组织的病毒定位及产生的超微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以期了解PRRSV对肾组织细胞以及血液循环的影响.主要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血清生化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对仔猪感染PRRSV后肾组织进行超微病理...  相似文献   

12.
透射电镜下,犬传染性肝炎急性坏死型病例肝细胞线粒体高度肿胀,嵴断裂。病变严重的,肝细胞胞浆固有结构崩解、碎裂。核内包涵体由基质和ICHV粒子构成;在不含包涵体的核内也见到ICHV粒子。核内的ICHV粒子通过溶解的核膜或由于核崩解而释入胞浆;当细胞膜局部破裂或整个细胞崩解时,细胞内的ICHV粒子释放于细胞外。在嗜酸性小体的胞浆内观察到ICHV粒子。窦状隙内皮细胞和星状细胞呈现与肝细胞类似的变化。扫描电镜下,组织学呈凝固性坏死的胆囊粘膜袁面平坦无结构;亦见胆囊粘膜有局部灶坏死,与周围界限明显,坏死灶外围的上皮细胞结结构不整,上皮顶部凸出的颗粒大小不一或脱落。透射电镜下,呈坏死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固有结构消失,呈均质状;其余部位的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脱落;线粒体肿胀,嵴溶解,上皮顶部堆集大量的致密小体,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结构消失;亦见血管均质坏死,血管内皮的坏死与粘膜上皮的坏死同步或先于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镜对1997年本实验室从野外捕获的恒河猴分离的BV147在Vero细胞上的形态发生和增殖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分离为BV147是疱疹病毒属成员,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在核内膜以“出芽方式”获得囊膜而达到成熟,通过细胞的胞吐或胞系统排到细胞外,接毒后18h病毒主要在核内,24h则可在核膜间隙、胞浆和细胞外见到大量成熟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4.
重组H5N3禽流感疫苗株在MDCK细胞中大规模增殖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通过反义遗传学技术构建的重组禽流感病毒rH5N3疫苗株在MDCK细胞中大规模增殖规律,确定最佳增殖条件,将rH5N3疫苗株分别在500mL和10L转瓶培养的MDCK细胞中进行增殖试验,检测不同接毒量以及接毒后不同时间里的血凝价,以确定病毒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最佳病毒增殖条件下,该重组rH5N3疫苗株在500mL转瓶和10L转瓶中可获得大量增殖,病毒的最高血凝价均可达到1:1024。rH5N3疫苗株可以在MDCK细胞中大规模增殖,操作方法简便,成本低廉,该方法为禽流感细胞培养型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雏鸭人工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金定鸭,对接种后48 h后血清中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Ig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量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尿酸、IgA和IgM含量在发病时略微升高(P>0.05)。上述结果提示,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和肾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用犬肾细胞 (MDCK)从疑似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感染犬的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血凝试验、免疫电镜观察、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细胞培养特征观察和回归动物试验等鉴定 ,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命名为 BJ- JB- 3。  相似文献   

17.
雏鸡感染IBDV后法氏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了雏鸡实验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其法氏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光镜观察表明,在感染早期,淋巴滤泡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发生坏死,间质轻度水肿。感染后4d,淋巴滤泡皮质内的毛细血管呈一典型的出血带环绕髓质,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多已坏死、崩解。继之,整个淋巴滤泡呈网络状或囊状空泡。感染6d以后,固有膜内的网状细胞和毛细血管大量增生,新的淋巴滤泡形成。电镜观察证明,在感染早期,淋巴细胞质内的内质网与核膜扩张,线粒体嵴紊乱或空泡化。继之,淋巴细胞核液化,细胞坏死、崩解。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出现,其胞浆内含有大量吞噬体和吞噬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Re-7株在MDCK细胞上的增值规律,确定最适的接毒量与最佳收获时间。将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Re-7株接种至100 L生物反应器全悬浮无血清培养的MDCK细胞进行增殖试验,检测不同病毒感染量,接种后不同时间病毒的HA、TCID50以及EID50。根据确定的最佳增值条件将病毒接种到MDCK细胞中进行大规模增殖培养。确定最适接毒量MOI为10~(-2),最佳收获时间为60 h。在100 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重复验证,获得稳定的试验结果,病毒HA达到1∶1024,每1 m L病毒含量达到107.33TCID50,每0.1 m L病毒含量达到106.83EID50。研究为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Re-7株的全悬浮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将APMV-I鹅源分离株YG97鸡源分离株Y98和NDV强毒株F48E8感染SPF鸡,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该2株病毒分离株对机体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禽副黏病毒均引起机体肝、胰、脾、肾、心、胃、十二指肠和直肠等实质器官组织细胞的超微病变,如黏膜上皮细胞多处受损,表面微绒毛脱落;实质细胞核固缩、凝聚、凹陷、核多形性,线粒体嵴断裂、空泡样变、膜溶解,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变,细胞浆的囊泡内及细胞浆内存在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等,但YG97和Y98对不同实质器官的组织细胞超微病变程度不一:胃、肝、胰、脾、肾超微病变比心脏的超微病变严重。电镜观察结果还表明:3株禽副黏病毒引起宿主细胞的超微病变有2种形式:坏死性病变和凋亡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