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于1997年诸暨市“国营白塔湖鱼场”,产出了一颗直径1.46厘米,重为7.4克的大型晶莹、色彩鲜艳的园珠(我国古时珍珠以5克以下称珠,5克以上为“宝”)曾引起珍珠界人士注目。而今处于白塔湖畔的山下湖镇个体育珠、经销大户何小法,却从一只重为1.5公斤,育珠龄为六年的珠蚌中,获得一颗重达10克,直径为1.96厘米的珠形园浑、色泽晶莹的更大宝珠。见珠者均称稀罕!实属珠中之宝。国外珠商对此珠大感兴趣,有一意大利珠商,欲以3.5万元购去,而何小法挽言谢绝出售。“珍珠之乡”诸暨市又现巨珠$浙江诸暨市白塔湖渔…  相似文献   

2.
用人工的方法培育出具有大直径、大重量的名珠是困难的。所以一般说,人工养殖的珍珠,若重量超过6克的大珠,都可作为名珠而闻名世界珠宝市场,并载入史册,若达到直径10毫米左右,重量10克左右就可成为“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3.
有核再生珍珠(图见彩中插2)培育是采用活蚌取珠的方式,即用开壳器将珠蚌撑开,在珍珠囊中活体取珠,利用珍珠囊上皮细胞重新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新珍珠,这样一只育珠蚌可循环多次利用,资源利用率高,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年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培育有核钮扣珠的珠蚌作为再生珠育珠蚌,活蚌取珠后培育有核再生珠。由于培育钮扣珠的珠核形状规则,大小一致,其形成的珍珠囊大,因此培育的有核再生珠大小均匀,规格大,珍珠光滑细腻,珠光强、质量好,适宜加工成多种新奇饰品。目前,该有核再生珠已成为国内外珠商抢手货,市场价5万~10万元/千克之间,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岳阳市南湖水产养殖场,在1982年冬季收获珍珠时,从一只三角帆蚌中收获无核珍珠40颗,共重14克,最大的一颗达0.5克。珍珠颗粒饱满、光洁。据估计,是1973年育珠时植的片,以后掉入泥中,一直未被收获,到去年冬天才从泥中挖出。  相似文献   

5.
育出珍珠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广东省陵水县海陵珍珠养殖场合作,继1981年用白蝶贝培育出一颗大型珍珠后,1982年又培育出一颗龙眼般大的晶莹光亮的珍珠.经初步鉴定,该颗珠重达4.5克,近圆形,表面光滑,呈金银色.光泽美丽,是一颗高质量的大型商品珠,在我国还是首次育成.  相似文献   

6.
<正> 1966年以来,我县鱼、蚌混养鱼产量稳定,珍珠质量较高。就太仓县水产养殖场而言,1980年收获育珠蚌2,813只,产珍珠23,894克,其中1~3级珍珠14,911克,占62.40%,平均每只育珠蚌产珠8.49克,产值32.09元,亩产珠1,493.38克,产值  相似文献   

7.
珍珠,素为稀世之宝。古时,珠宝商把珍珠按重量分为珠和宝两类。每颗珍珠重量达8分(折合2.5克)以上者谓之宝,重量不足8分者谓之珠。由于珍珠价格昂贵,加上市场管理较混乱,一些不法分子用伪珠冒充兜售,牟取暴利,致使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为此,作者把从越南、广东流入的伪珠与合浦海产珍珠作一鉴别。  相似文献   

8.
论育珠手术作业与淡水无核珍珠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芳  方爱萍 《内陆水产》2002,27(12):18-20
在大陆,规模化人工育珠生产已有30年历史。由于生产的迅猛发展,国内淡水珍珠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在数量上已大大地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对珍珠的需求,从而对珍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虽然人工育珠手术工艺的理论基础尚无新的突破,但是在操作技术上仍有许多革新。育珠蚌养殖期限从3~4年,已经延长到了7~8年。大颗粒、光亮圆润的优质珍珠越来越多,使得工艺珠的等级标准也有所提高。珍珠生产不再是生产多少买多少、以量取胜的年代,优质高产和降低死亡率成了生产的关键。本文就珍珠质量相关的育珠手术操作技术问题谈一看法…  相似文献   

9.
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及良好的药材,不同等级珍珠之间的经济价值相差很大。为有效降低珍珠的次品率,提高优质珠的比例,现将次品珠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分述如下。1.盐珠珍珠的表面附有一层不透明的白色物质,珠身表面无光泽。这类珍珠多从病弱蚌体或死蚌中采收。珍珠采收期不当或采收后久置未经加工处理,也易形成盐珠,珍珠表面被有机酸腐蚀或外被不透明白色珍珠基质。防止产生盐珠的方法是:在水温10T以下的冬季采收珍珠,并及时加工处理。对于死蚌珠可用柠檬酸或稀盐酸打光,能恢复珍珠的光泽。2生珠也称骨珠,无光珠。珠体表面无珠…  相似文献   

10.
万年县石镇珍珠场在蚌源紧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展了再生珠养殖试验,为提高珍珠质量和育珠效益及大规模发展珍珠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走出了一条效益型、节蚌型、集约型的新路子。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对比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再生珠养殖,就是采收珍珠时,不杀死珠蚌,在珍珠囊上划一伤口,把珍珠取出,然后把育珠蚌再养到水中,原来的珍珠囊细胞继续分泌珍质,沉积成再生珠。这一育珠方式虽然过去许多地区试养成功,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较高,而未能推广开来。本试验旨在探索适于方年县规模化育珠新途径,完成“八五”期间发展万亩珍珠的生产任务。为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合石镇珍珠场开展了再生珠先导工程养殖试验示范,并已初见成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对本试验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珍珠生产正朝着大型化、高级化、工艺化的方向发展,并十分注重光、圆、大、彩。如日本的龙珠,南朝鲜的鲍鱼珍珠及我国的象形珠、半球珠、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为了使珍珠创造更大的价值,增加花色品种,扩大销售市场,珍珠加工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在珍珠市场上,占有较大比例的淡水无核珍珠因其规格小,圆整度差,在竞争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成圓率高,规格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又因产量低,成本高而且与海水有核珠争核源等因素,使它的批量生产受到限制。本着充分利用现有的育珠生产资源,就地提高淡水无核珍珠的圆珠率,自1980年起,我们在县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无核珍珠促圆技术的研究,获平均单位蚌产珠30—40粒,珠重4—8克,其中粒径5mm以上占40.0%,2.6—5mm占28.5%,圓珠率达68.2%,比一般方式接种生产的无核珍珠,成圆率高二倍多,产量和产值都有明显的提高,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粒径珍珠价高货俏,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大粒径珍珠是广大育珠户孜孜以求的。 元旦假期,一为学习,二为推广,笔者来到武进县一户育珠能手家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1958年,继承了十三世纪创始的“佛像珍珠”的传统,开始了海、淡水珍珠的养殖。在淡水育珠方面,最初用插核法,1962年转入插片法。江苏省的同志从广东学习后,回去发动群众大搞珍珠养殖,由1966年到1972年育出了七吨珍珠,远超日本淡水珠的产量,他们以渔促农,以农促渔,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南海水产研究所和广东陵水县海陵珍珠养殖场合作继1981年培育出我国最大的商品珍珠之后,又育出一颗大型珍珠。这颗珠直径15毫米,重达4.5克,近似圆形,金光闪闪,色泽引人,质量比第  相似文献   

16.
佳民 《渔业经济研究》1992,(4):47-48,F003
东珠,一称北珠,即产于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珍珠。辽、金时代东珠即成为封建统治者掠夺人民财物的贡品。清代用以为皇室、官吏“制珠冠,嵌玉器”,因而是东北人民向皇室进献的主要贡品之一。古时,皇后、妃嫔、贵妇多用珍珠装饰头饰,以显示珠光宝气,雍荣华贵。也有用珍珠缀成颈饰(项链)的,叫珠璎;缀珠为帐的,叫珠帐。  相似文献   

17.
白蝶贝又称大珠母贝,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其栖息环境从具有海草床的浅海一直延伸到具有珊瑚礁的深海区,是4种主要海水珍珠母贝中规格最大的种类,最大个体的壳长超过30厘米,体重达4~5千克.由大珠母贝培育的珍珠称为南洋珠,因珍珠粒径大、珠层厚、品质好,其价值远高于其他珍珠贝所培育的珍珠.至今,已有较多关于大珠...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1978,(2):10-11
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生产的无核珍珠,一般具有色洁白、成长快、颗粒大、产量高的特点。但有珍珠表面皱纹多、不光滑、光泽弱、珠形不圆整、优质比例少的缺点。因而,绝大部份做药用珠,不适于做装饰品珠出口。  相似文献   

19.
常德市珍珠产业化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常德市淡水珍珠业已成为一大重要支柱产业,珍珠年产量占到全国的1/4,现存塘珍珠资产(现行价)已达6.5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全国淡水珍珠养殖之乡。但要实现常德淡水珍珠业持续稳步发展,提升珍珠品位,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扩大内销和出口,还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1常德市珍珠产业发展现状1.1育珠面积稳步发展近几年,常德市抓住水域水质优良、育珠基础牢固、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特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大力发展珍珠生产,使育珠面积实现突破性发展。2001年全市育珠面积达0.95万公顷,比20…  相似文献   

20.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7):15-16
1.1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周期 圆球形有核珍珠的育珠周期根据插植珍珠核大小而定。5-6mm珠核,养殖1年即可采珠;7-8mm珠核,养殖1.5-2.0年采收,珍珠皮层厚可达0.8mm以上;9~10mm珠核一般要养殖2~3年。珍珠皮层可达1.0—1.5mm。珠核越大.珍珠皮层要求越厚,养殖周期越长。总体来说.珍珠皮层厚的有核珍珠,质量佳,价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