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高压是目前世界食品工业中的一项前沿技术。应用超高压技术加工食品可以改变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降低酶的活性、杀灭微生物。本文阐述了高压技术的原理及处理方法,介绍了超高压技术在多种肉类及其制品保藏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超高压技术在畜产肉类及其制品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高压是目前世界食品工业中的一项前沿技术.应用超高压技术加工食品可以改变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降低酶的活性、杀灭微生物.本文阐述了高压技术的原理及处理方法,介绍了超高压技术在多种肉类及其制品保藏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超高压技术在畜产肉类及其制品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水产品加工中超高压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水产品加工中超高压技术及装置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具体分析研究了水产品加工中超高压技术应用,其中主要分析了海参保藏中超高压技术应用、虾脱壳中对超高压技术的应用、鱼糜加工中对超高压技术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技术在五味子饮料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避免五味子饮料生产工艺中热对营养成分的破坏,促进超高压技术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该文提出应用超高压技术制备五味子饮料的新工艺,即原料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饮料灭菌均采用超高压技术。应用均匀设计方法求得最优提取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实用工艺参数:压力为350 MPa、溶剂为60%乙醇、固液比为1∶50(w/v)。饮料超高压灭菌条件:压力为400 MPa、保压时间为5 min。超高压提取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得率为2.99%;经超高压灭菌的饮料符合GB2759-81规定。应用超高压技术制备五味子饮料不仅确保了质量,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回顾了近40年来我国在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肉类产品辐照业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热点,并就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饮料超高压杀菌实用性工艺及设备探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介绍了超高压饮料杀菌的两种处理工艺及两类设备的设计方案,评述了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的优点及其在国内发展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超高压、热烫、冻藏3种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对虾蛄脱壳效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通过对脱壳时间、虾蛄仁得率、汁液流失率、虾蛄仁质构、色泽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合适的虾蛄脱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热烫、冻藏处理相比,超高压前处理能较好的缩减虾蛄脱壳时间,降低汁液流失率,提高虾蛄仁得率及其完整性,同时超高压处理能较好的提升虾蛄仁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黏聚性。当压强为350 MPa、保压时间为8 min时,超高压处理对虾蛄脱壳效率及肌肉质构的提升效果最好;超高压处理后虾蛄仁pH值和水分含量略有增加,而其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考虑,350 MPa保压8 min的超高压前处理,能在提高虾蛄脱壳效率的同时较好的保持其肌肉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辅助虾蛄高效脱壳及超高压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皮明胶提取过程中的超高压预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的酸碱法预处理明胶的生产工艺中存在生产周期长、酸碱产生的污染严重等问题,探索用超高压预处理的新工艺,以期改进明胶传统生产工艺,建立清洁高效的方法。以新鲜猪皮为原料,以提取率和凝胶强度为评价指标,以不进行预处理、传统酸处理为对照,研究比较了添加不同传压介质的超高压预处理对猪皮提胶效果的影响,从而选出效果较优的超高压预处理方法,进一步对超高压压力、超高压时间、酸质量分数等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超高压有助于提高明胶提取率和凝胶强度,在超高压处理组中以酸/超高压组的提胶效果最优,较优的提胶工艺条件为超高压压力250MPa、超高压时间10min、HCl质量分数0.75%。在此条件下,猪皮明胶提取率可达88.62%,凝胶强度可达384.43g。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酸/超高压组明胶的α、β、γ等亚基组分含量较高,这可能是其高凝胶强度的原因所在。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压技术在明胶制备中的应用乃至明胶清洁生产工艺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技术是目前热门的农产品非热加工技术之一,也是最具产业化潜力的热处理替代技术之一。近年来,该技术已成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开展农产品及药材等原料的活性成分的超高压提取技术研究则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从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风味物质等功能性成分的角度,对超高压提取技术在农产品(食品)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述,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处理对南美白对虾在冷藏过程中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该文以不同的超高压条件(200,400,600,700MPa)对南美白对虾进行处理,通过考察与比较不同压力处理组冷藏过程中感官、微生物以及各化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揭示超高压技术对南美白对虾冷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南美白对虾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抑制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的积累,延缓pH值的变化,从而延长南美白对虾的货架期,且处理压力越高延长效果越显著;超高压处理会给鲜虾带来不同程度上的煮熟虾的风味;400MPa和600MPa处理使虾在冷藏过程的黑变提前,而700MPa处理可以完全抑制南美白对虾黑变现象的发生;超高压能够改变腺苷三磷酸(ATP)及其代谢产物的代谢情况,但不影响腺苷酸(AMP)的代谢途径。因此超高压处理可以改善南美白对虾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对南美白对虾冷藏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茶鲜叶的前处理是茶叶加工和优良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适宜的鲜叶前处理技术有利于各茶类风味品质的形成。综述了茶鲜叶超高压处理技术、人工光源处理技术和冷冻处理技术等在茶鲜叶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核磁共振技术定义、分类及其对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油脂类食品及其他食品的成分分析、分子结构分析以及食品品质优劣检测、溯源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超高压对泥蚶脱壳率及其肌肉品质的影响,以鲜活泥蚶为材料,初步确定合适的辅助泥蚶脱壳的超高压处理参数,并在这些参数条件下,考察超高压对泥蚶肌肉色差、质构、菌落总数和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经300 MPa保压5 min(300/5),350 MPa分别保压3、5 min(350/3、350/5),或400 MPa保压1 min(400/1)处理,其脱壳率均达到100%,同时具有较高感官质量。在上述4组优化参数下,超高压组泥蚶肉的白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但超高压组间的总色差值无显著差异;其硬度值提高,黏附性、弹性、内聚性和恢复度值均有所减少;泥蚶的菌落总数从5.3×104 CFU·g-1 降至10~100 CFU·g-1;泥蚶肉氨基酸总量随压力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400/1组色氨酸未检出,氨基酸总量比新鲜泥蚶肉下降7.58%,且除400/1组外,其余组泥蚶肉的蛋白均为优质蛋白。传统漂烫、超高压处理均不改变泥蚶肉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种类,分别为甲硫氨酸和色氨酸。综合超高压处理对泥蚶脱壳及泥蚶肉品质的影响,合适的工艺参数为300 MPa保压5 min以及350 MPa保压3~5 min。本研究结果为超高压脱壳技术在泥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程用超高压设备的设计及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超高压设备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促进超高压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该文阐述了HHP-700-400L型食品工程用大型超高压设备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主体结构和工作过程,分析并确定了双向水介质增压器、直推式容器堵头及其密封系统、承压容器材料和结构等相关参数。设备单体容积为100L,总容积为400L;最高工作压力为600MPa;处理能力达到1.68t/h。经性能试验表明:设备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研究结果为大型商业化超高压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热处理对蜂花粉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莎  王斐然  赵柳微  吴黎明 《核农学报》2020,34(8):1754-1762
为探究更有利于保留蜂花粉原有营养和风味的杀菌方法,本研究分别用辐照、超高压和高压静电场3种非热杀菌技术处理蜂花粉,并测定营养及风味的指标。结果表明,7 kGy辐照、500 MPa超高压、30 kV高场强处理对蜂花粉中的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且辐照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超高压和高压静电场对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经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蜂花粉脂类含量增加了23.3%,酚酸等活性成分含量增加,且其抗氧化活性降低程度最小,颜色和风味最接近未处理蜂花粉;30 kV高场强处理后,蜂花粉抗氧化活性显著下降、颜色偏深偏暗;7 kGy辐照处理后产生了明显的辐照味。综上,蜂花粉经超高压灭菌能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能最大限度保持蜂花粉原有品质。本研究为非热杀菌技术在蜂花粉加工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缩短蒜片热风干燥时间,提高干制蒜片品质,将超高压与超声波技术应用到蒜片干燥前处理,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分析预处理对蒜片干燥过程中内部不同状态水分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前超声或超高压预处理有利于加快干燥过程,超声、超高压和超高压-超声预处理的干燥时间分别比没有预处理的对照组降低了37.50%、43.75%、62.50%;三种预处理均可以降低干燥能耗,尤以超高压-超声最为显著(P0.05),相比对照降低了32.31%。低场核磁共振测定结果表明,预处理后蒜片中存在三种状态的水分,自由水占的比例最大,不易流动水次之,结合水最少。干燥过程中脱除的主要是自由水,超声和超高压均降低了自由水的脱除时间,超高压-超声预处理脱除自由水的时间最少,为90 min,说明超高压和超声联合更有利于减弱蒜片组织对水分的束缚并增强水分的流动性。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超高压使蒜片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壁破坏严重,而经超声预处理的蒜片组织出现疏松多孔的结构,超高压-超声扩增了蒜片的显微通道,验证了超高压-超声更有利于提高水分的流动性。经超高压或超声预处理后,干制蒜片的色差降低,复水比和蒜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超高压与超声联合预处理得到的干制蒜片品质较优,色差值为16.11,大蒜素含量为2.67 mg/g,复水比为2.90 g/g。研究结果为高效节能、高品质的大蒜干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杀菌方式对即食胡萝卜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杀菌方式对即食胡萝卜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运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新鲜胡萝卜片和经巴氏杀菌、超高压杀菌、热辅助超高压杀菌处理的即食胡萝卜片及其贮藏期间(4℃,60 d)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鲜胡萝卜片的主要芳香成分为萜烯类物质。与未杀菌组相比,经不同杀菌处理后,即食胡萝卜片的萜烯类物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巴氏杀菌组降低的最多。在贮藏前期(20~30 d),超高压处理即食胡萝卜片的萜烯类物质的含量最高,超高压杀菌在短期内较好地保持了胡萝卜特有的香气,即食胡萝卜片品质较好;其次是热辅助压力杀菌组,热辅助压力杀菌组即食胡萝卜片的β-蒎烯、β-石竹烯的含量较其他处理组较高,较好地保持了胡萝卜的松树树脂香气以及辛香气味;而巴氏杀菌组即食胡萝卜片的萜烯类物质含量最低,即食胡萝卜片的品质相对较差。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杀菌技术在即食产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标记技术属于DNA溯源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在肉产品溯源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肉类品种的鉴别、个体来源的鉴定和产品产地的鉴别等方面。本文系统阐述了SNP标记的特点和SNP的开发情况,总结了SNP分型检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并归纳分析了当前SNP标记技术在肉产品溯源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今后研究方向作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9.
超高压对鲜榨果蔬汁的杀菌效果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防止鲜榨果蔬汁受微生物污染而腐败变质,通过超高压加工处理降低其污染的风险,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该文通过研究超高压处理鲜榨苹果汁和胡萝卜汁及其在贮藏期的菌落总数变化,确定超高压杀菌后的鲜榨苹果汁和胡萝卜汁的生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对低pH值的鲜榨苹果汁的杀菌效果优于pH值偏中性的鲜榨胡萝卜汁。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鲜榨苹果汁和胡萝卜汁中的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0.05)。经过400 MPa、15 min处理的鲜榨苹果汁可在4℃下贮藏7 d仍保持食用安全性,而鲜榨胡萝卜汁经400 MPa、45 min处理,仅能在4℃下贮藏3d。  相似文献   

20.
生鲜肉类产品中腐败细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生鲜产品因其自身丰富的营养组成,极易受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本文介绍了生鲜肉类产品中的各种常见腐败微生物,分析了各种腐败微生物在肉类产品中的生长代谢特征、污染途径、腐败能力、相互间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腐败微生物的污染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