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合心镇2008年和2009年玉米生产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玉米总产出的实地调查,用修正的全要素生产函数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合心镇玉米产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合心镇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合心镇2008年和2009年玉米生产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玉米总产出的实地调查,用修正的全要素生产函数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合心镇玉米产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合心镇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适合黔中地区的玉米水分生产函数,基于不同灌水处理下玉米的耗水量和产量数据,比较分析了Jensen模型、Minhas模型、Blank模型、Stewart模型和Singh模型5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结果显示,乘法模型Minhas模型的λi顺序与玉米水分生理特征不符,加法模型Blank模型的Ai值在第②阶段最高、Stewart模型中Bi值②阶段>④阶段、Singh模型中Ci值在第③和第⑤阶段出现负值,这都与玉米的水分生理特性及灌溉实践不符,而由Jensen模型推算出的作物缺水阶段敏感顺序与玉米的水分生理特性以及灌溉实践相一致,因此确定适合贵州黔中地区的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  相似文献   

4.
钾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施钾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叶鞘干物质重与施用钾肥有关,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值,蜡熟期叶、叶鞘干物质重均呈下降趋势;茎秆和地上部干物质总重量与钾肥施用水平有关,干物重随生育进程推进而增加;钾肥用量在75~225 kg/hm2,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钾肥用量达300 kg/hm2水平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225 kg/hm2施钾水平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快玉米生产的主要任务是“一增四改”,“一增”就是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各地推广的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667m^2。“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力争到2010年耐密品种的推广面积由目前的666.7万hm^2达到1333.4万hm^2。  相似文献   

6.
师宗县是云南省主要的农业县,在师宗县的农业产业种植过程中,玉米是师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玉米新品种、种植新技术的不断突破,给师宗县的玉米种植业带来了美好的未来。基于此,介绍师宗县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师宗县玉米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庆元 《南方农业》2008,2(4):86-88
立足国内食品工业、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玉米需求逐年增大的趋势,根据奉节县玉米生产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现状,从产业布局、稳定面积、规范耕制、品种更新、合理密植、加强田管等方面,提出了奉节县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以期达到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玉米生产信息化为对象,针对目前我国玉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玉米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在吉林省的玉米种植区,将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专家系统、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技术相结合,融合农业和专家知识,研究用以土壤、作物空间变异规律,建立玉米精准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模型,研制出具有特色的专家系统,指导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半旱地区机械化玉米生产新体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加速现代化农业建设,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模式,针对吉林省半干旱地区传统人畜力生产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立具有旱田垄作特色的机械化玉米生产新体系,研制选用出适应秋季整地、春季播种,药剂灭草、雨前中耕四个作业过程需要的一系列农业机械,实现了除收获环节外,全部作业机械化。该新体系经3年实地试验研究表明,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探索》2010,(11):37-37
截止2010年10月15日,该省玉米收获基本结束,完成机收面积240.7万hm^2,机收率达到71.51%。影响玉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机收。山东全省玉米机收率超过70%,标志着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省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影响玉米薄层干燥速率的诸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吉林省几个主要品种的玉米进行薄层干燥试验,确定了影响玉米薄层干燥速率各因素的主次,分析了各因素对玉米薄层干燥速率影响的规律性,提出了玉米品种对薄层干燥速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建立了吉林省两个产量较大的玉米品种的薄层干燥方程,从而为进一步进行玉米深床干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为设计适合我国特点的玉米干燥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光合生产模拟模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在水肥适宜情况下逐日模拟夏玉米光合生产的动态模型SIMPSM,并用其对夏玉米从播种到成熟地上部干物质增长进行模拟,经与1990、1992和1993年实测值比较,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27个玉米自交系的氮素生产效率。结果表明,高氮和低氮水平下,高产氮高效型玉米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吐丝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施氮后,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下降。高氮条件下,氮素子粒生产效率与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低氮条件下,氮素子粒生产效率与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显著相关性。高氮和低氮条件下,高产氮高效型生育后期植株氮积累量高于低产氮低效型,氮积累量的差异主要在于吐丝后氮积累,高产氮高效型生育后期根系具有强吸收能力,子粒氮素利用效率高;施氮后,后期氮吸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切碎方式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试验以乳熟期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分别进行揉切、粉碎和切断处理,使用60 L青贮桶作为青贮装置,在室温下密封贮藏60 d后开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用全株玉米的干物质含量为23.5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9.12%、粗蛋白含量为9.35%,为优质的青贮原料。经不同切碎方式的各组青贮饲料的有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pH值均在4.0以下,而且氨态氮与总氮的质量比也均在5.0以下,达到了优质青贮饲料的标准,虽然各青贮饲料的粗蛋白、粗灰分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为优质的青贮饲料。综合比较,揉切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消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战略物质,玉米生产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深入了解当前全国玉米生产形势和技术需求,近期在玉米主产区开展了一些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兰芳 《南方农业》2022,(6):185-187,218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饲、经、农等工业原料性农作物,在工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和玉米总产量均居全世界第2位.广西百色市玉米常年种植总面积在1200 km2,亩产量(1亩=667 m2)为300 kg,玉米种植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分析百色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玉米生产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过程中涉及的外植体选择、高渗和农杆菌共培养、选择培养基筛选转化体等因素对愈伤组织生长及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玉米自交系中有少数幼穗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转化效率高;高渗和农杆菌共培养以及除草剂筛选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致使部分转基因愈伤不能分化成苗,并提出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特用玉米现状、趋势及生产基地布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析了吉林省特用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根据依靠市场、因地制宜、行政区完整、可持续发展的布局原则,将吉林省特用玉米种植基地分为5个大区,提出建设特用玉米生产基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温室效应将导致下世纪中叶前后全球气候明显变暖。为了适应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量大影响,必须增加农业投入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生产水平函数,并运用此函数初步计算及讨论了气候变暖情景下山东,河南及全国的农业种植业投入费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元刚  高凤菊 《核农学报》2016,(8):1646-1655
为了明确与鲁西北地区生产水平和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间作模式,选用登海605和德豆1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单作玉米(SM)和单作大豆(SS)作对照,设置玉米和大豆2∶4间作(IC1)、2∶6间作(IC2)、4∶4间作(IC3)和4∶6间作(IC4)共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IC3优势明显,群体籽粒产量略低于SM,但差异不显著;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和相对拥挤系数(K)均高于单作,表明玉米、大豆在间作模式下较单作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侵占力(A)和竞争指数(CR)的变化规律均表明在间作栽培条件下,玉米相对于大豆为竞争优势物种;间作群体经济产值显著高于SM和SS,增值范围为13.93%~22.95%,其中IC3的经济产值最高,分别比SM、SS增加4 144.46元·hm~(-2)和3 546.88元·hm~(-2)。间作群体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作物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保证了较高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但群体收获指数较低,限制了群体籽粒产量的提高。由于边际优势,间作玉米处理的单株各器官和地上部总重以及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间作大豆与间作玉米表现规律相反,存在一定的负间作效应。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大豆4∶4间作模式下复合群体配置相对合理,生产优势明显。本研究为玉米-大豆间作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