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开展小麦不同播期试验,探讨播期推迟对其出苗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小麦出苗所需天数延长;播种至出苗期间日均温与出苗所需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苗率与出苗所需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播后连续无雨日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错过最佳播期,产量和效益随播期推迟逐渐下降。小麦种植散户在12月底前播种,均能取得正效益;土地流转种植大户,推迟到12月份播种,则会出现亏损,11月底播种为本地小麦种植大户盈亏平衡点。生产上,应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来弥补因播期推迟对小麦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度弱筋小麦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设计品种、播期、播量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本地主推弱筋小麦品种不同的播期、播量对产量及倒伏和冻害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上应合理选择品种、播期、密度,在特殊气候(冬春多次低温寒潮导致小麦受冻影响较大)条件下,本地区晚播麦产量高于早播麦,不同播期的产量高低顺序为11/1111/1711/510/3010/24;在早播情况下,每亩以8万基本苗为宜,迟晚播条件下,以16万~24万基本苗为宜,常规播期以8万~16万基本苗,可以获得高产。从播期、密度综合角度考虑,若要规避不利气候(冻害)对小麦生产的威胁,可以选择比常规播期推迟1~2周、16万~24万基本苗播种,从而可以减轻冻害给小麦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越冬期冻害是北方小麦生产的灾害之一,尤其在低温、干旱年份,冻害更重。根据经验,预防小麦越冬期冻害,主要有以下10项措施。1.选好品种使用适合当地的抗寒品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2.适量追肥对于播种前施肥不足的麦田,越冬之前追肥,能巩固小麦的有效分蘖,增  相似文献   

4.
冬型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坝下地区春播的生育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短一长”特征。播种一生理拔节期间的天数和同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呈极 显著正相关。生理拔节-抽穗天数与此间的“平均光温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了温光互作效应。在一定温 度范围内,抽穗-成熟天数与此间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春型小麦品种相比,弱冬性的冀麦7号千粒重 和产量较高。通过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种试验,冬型小麦品种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胶东半岛的牟平农商里村试验田为研究区,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胶东半岛地区冬小麦最佳播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从播种至出苗需积温118.9℃,从出苗至越冬前每长1片叶需积温86.7℃;小麦在越冬期间仍在生长,一般生长1片叶上下,每长1片叶需积温43.4℃;从返青期的心叶算起到旗叶期主茎都是生长7片叶。为形成冬前6叶1心的壮苗标准且达到最高产量,需要在9月29日至10月5日间播种。小麦的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在生长期间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而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7.
小麦播期与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播期与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播种早晚、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生长.播种过早,温度高,出苗快,冬前易旺长,不仅消耗养分,而且易受冻害.播种过晚,温度低,冬前积温少,苗小、苗弱、分蘖少,不利越冬.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9.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中国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冻害的类型与诊断特征,提出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灌水防霜冻;科学追施速效氮肥,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等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在此基础上力求根据不同受冻苗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