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61-61
江苏杨树网(网址:http://www.jspoplar.cn或http://www.jspoplar.net)是隶属于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的一个互动式信息平台,在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成立的同时,开通江苏杨树网,其目的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配合江苏杨树产业技术协会,不仅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杨树产业技术交流提供服务,推动科技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杨树产业的应用,而且为会员单位提供快捷的技术咨询和广告宣传服务,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分析江苏省和我国杨树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各级领导和生产企业制订杨树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实现杨树产业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它也是江苏杨树产业的一个国际窗谊。  相似文献   

2.
宜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速生林,尤其是对发展杨树产业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使该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是,由于实施“杨树工程”时间不长,多数群众乃至不少基层干部思想准备不足,对发展杨树产业还存在着认识不明确、机制不灵活、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力等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发展辽宁杨树产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辽宁省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过程中涉及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确提出应把发展杨树提高到发展一个产业的高度,并着重论述了与发展杨树工业用材林相适应的杨树产业化经营模式,林业所有制形式、企业管理机制,以健全杨树产业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悄然崛起的江苏杨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意杨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我省引种并取得成功以来,杨树已成为我省,特别是苏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随着杨树资源的增加,杨树产业迅猛发展。在这一形势下,以淮阴、盐城、宿迁、徐州为代表的苏北地方人民政府,提出了“杨树产业化”发展目标,把发展杨树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项目。在2000年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也已把杨树产业列为农村经济重点发展的15项主导产业之一。截止目前,全省有大小木材加工企业8 000多家,从业人员约27万,年销售收入140亿元,利税718亿元。然而,我省杨树产业化发展才…  相似文献   

5.
该文将辽宁与江苏的杨树产业做比较,指出了江苏杨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杨树栽培业和杨树加工业两方面总结了制约辽宁杨树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辽宁今后大力发展杨树产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湖南林业》2006,(11):38-38
10月18-20日,第二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益阳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杨树产业重点县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与会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促进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加速杨树产业重点市县发展.广泛开展了探讨和交流。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省林业厅副厅长邓三龙、益阳市委副书记胡忠雄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7.
杨树产业——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月19日,第二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会在湖南益阳举行,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在开幕式上说:发展林业产业,满足社会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林业的一项重大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杨树产业已经成为了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杨树产业发展和各方面的关系,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杨树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洞庭湖区杨树科研、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杨树的战略对策:组建杨树产业集团;建立短周期工业用材定向培育基地;推广优良无性系,建立杨树基因库;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加强杨树综合加工利用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杨树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南方型杨树无性系已迅速成长为苏北农区新兴的商品材生产基地,工业性植树造林与传统农业耕作系统相结合,造林面积逐年扩大,资源迅速增长。近年来,江苏省多数地区均把杨树产业作为强市富民的大事来抓,以杨树为主体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和木材加工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杨树产业已成为该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作者在全面分析了江苏省杨树产业的现状及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总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并就主攻方向、发展重点以及保障措施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徐州市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市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美洲黑杨无性系以来,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资源总量增加很快,现已成为该市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项支柱性产业。然而,由于杨树人工纯林大面积的栽植,致使杨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该文具体介绍了徐州杨树产业发展的现状,论述了溃疡病、杨小舟蛾等杨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江苏杨树资源培育与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江苏省目前杨树总面积 1784 4 2hm2 ,总蓄积 2 36 1m3 ,杨树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合理经营和科学管理是杨树产业走现代化发展的核心。作者从遗传改良、定向培育、林农复合经营、人工林地力维护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杨树产业的发展方向 ,对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杨树产业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湖北杨树产业正处于1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回顾总结全省杨树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杨树品种的鉴定推广、定向培育目标、杨树抖学研究、管理措施上存在的不足及杨树产业带来的生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全省杨树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韩梅红  张胜 《中国林业》2008,(10):54-54
杨树具有生长快、成材早、适应性强、品种多、易改良和无性繁殖、用途广泛等多种优点,是发展木材加工业、城乡绿化、营造防护林和用材林的首选树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林业工作者的喜爱。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绿化工作,强势推进林业绿化工程,给林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加之,国际、国内木材市场涨声不断,受经济利益驱动,投资杨树生产一时成为热潮。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笔者欣喜地发现,以杨树为主的营林建设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但同时,在杨树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影响着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黄河河套灌区杨树资源现状及其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河套灌区杨树产业发展目标和模式。河套灌区具有发展杨树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森林自语按培育的市场化程度低,加工增值能力差,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苏杨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以杨树培育、加工为主的杨树产业在江苏特别在苏北地区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江苏林业乃至全国林业的一个亮点。杨树产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四增”产业。持续、健康地推进杨树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扩源———强库———畅流”三位一体的发展对策,并建立起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虽然江苏杨树产业获得较快发展,但明显地带有自我起步和自主发展的色彩,产业基础、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和相关扶持不够是江苏杨树产业大发…  相似文献   

16.
青龙县地处燕山东麓,长城北侧,属季风性气候,很适宜杨树生长。青龙的杨树以其高大、笔直、材质好倍受青睐。为发展县域经济,青龙县把杨树产业列为全县十大产业化之首。通过抓育苗、基地及龙头加工企业.杨树产业化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是一次回顾过去、总结成就的经验交流会,也是一次展望未来、共商大计的发展研讨会,必将对我国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面,就我国杨树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谈几点意见。一、发展杨树产业是加快我国林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河南省杨树资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针对其杨树产业发展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江苏杨树加工产业规模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产业为江苏林业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对苏北和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江苏杨树加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规模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产业集聚、科技推动、管理创新和政策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江苏杨树加工产业规模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民地区的杨树资源优势,对目前林业现状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杨树资源在新民地区林业上的优势地位,认为科学经营杨树速生丰产林、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改变林区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造林管理技术是新时期加速新民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