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病斑的扩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喷雾法接种,观测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不同叶层和部位病斑面积与数量,分析其与接种天数和温湿度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病斑扩展与温度在20~30℃的时间累计值、10℃以上的有效积温、接种天数、相对湿度90%以上的时间积累值和品种抗性等均极显著相关(P0.01);抗病品种病斑小而少、产孢少,感病品种则相反;病害主要发生在穗位及以下叶片,病斑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中上部,并以纵向扩展为主,横向扩展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  相似文献   

3.
灰斑病是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上一种重要的病害。文章分析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并从农业和化学角度对灰斑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文章综合分析并深刻认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分析整理防治措施,为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易门县玉米灰斑病暴发成灾,造成玉米产量严重损失。玉米灰斑病主要在玉米抽雄后侵染植株叶片、叶鞘和包叶,灰斑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明显,尤其以湿度最为关键,相对湿度在90%以上且维持时间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2008年,易门县在龙泉镇曾所村委会举办13.33hm^2山地玉米多样性种植样板,采用玉米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结合其他农艺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使其通风透光,降低玉米群体间的空气湿度,达到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近两年在罗平县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2003年零星发生,2004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据调查,2003年全县发病面积仅4hm^2,2004年发病面积增加到143.16hm^2,特别是2005年8月以后,玉米生长处在灌浆期,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蔓延,部分田块发病率达9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发病趋势坝区比山区重,低洼地块比山地、坡地重,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比密度小的重。玉米灰斑病已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使玉米单产损失达30%~50%,现已成为罗平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玉米圆斑病(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Ullstrup)在我国玉米上发生早有报道,但是70年代以来,在优良自交系吉63上发生玉米圆斑病,并导致果穗黑腐,严重地影响吉63的繁殖和吉单101、铁单4单交种的制种,使良种繁育蒙受巨大损失。经过白金铠等研究,明确了玉米圆斑病的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治措施,并在生产上得到了应用。据白金铠等报道,炭色长蠕孢病菌只侵染少数自交系,并且主要侵染叶片,形成椭圆形叶斑,在吉63上除危害叶片外,则主要危害果穗,造成穗腐,对玉米制种产量影响极大。随着新的自交系的更换,20多年来尚未见到其它玉米自交系严重发生玉米圆斑病影响产量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而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目前吉林  相似文献   

8.
郑宇鸣  李勃  张锡顺  林郁  刘振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11-19412,19415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属世界性病害。文中详细阐述了玉米灰斑病在国内外及云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总结归纳了玉米灰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介绍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及该病害的GPS监测。  相似文献   

9.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对夏玉米常造成严重危害。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的斑点,有退绿的晕圈,  相似文献   

10.
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玉米灰斑病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境因子。描述玉米灰斑病季节流行曲线(S型曲线),Gompertz模型比Logistic模型更切合实际。灰斑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此病害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和种植形式等的关系密切,而与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和施肥的关系不密切。通过秋翻春耙和间套作种植形式等措施可有效地减轻玉米灰斑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灰斑病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15;(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12.
玉米灰斑病是丘北县玉米生产的一大病害,严重制约高产、优质玉米生产的发展。就此阐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病状特征、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82-84
自1925年玉米灰斑病首次报道以来,至今该病菌已经在世界各地暴发,并导致产量大幅度的减少。农业科研人员从不同的方面对玉米灰斑病进行的研究,如病菌发生的条件、病菌传播的途径、对抗此病菌的方法等。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对抗灰斑病主要是改良品种、利用农药及改变农艺习惯。现阶段,对于利用分子辅助性育种来改良玉米品种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研究其QTL上。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滇西南暴发的玉米灰斑病现已传遍云南大部分地区,该病对滇西南全部玉米地方品种及云南省已往种植的绝大多数杂交种均能感染并导致严重减产。经多年观查研究,在滇西南至滇中地区,该病主要发生在海拔1 750 m以上的玉米生产区域,海拔越高危害越重。发病严重区域的气象特点是温凉湿润环境,即7~8月月降雨量160~180 mm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平均气温18~20℃,20℃以下较有利于发病。这与中国北方玉米灰斑病发病规律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表明,某些相同寄主如M017Ht1、沈137,在中国北方鉴定是高抗玉米灰斑病的,但在滇西南地区则表现感病,这表明中国事实上已存在玉米灰斑病病原的不同生理种群,亟待深入研究。同时,在云南玉米灰斑病严重危害地区,只能推广应用在当地经试验鉴定证明较抗玉米灰斑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孙丹 《吉林农业》2010,(7):76-76
1.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预防,药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50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7%银浊利悬浮剂每亩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在云南省发生的一种新的农业病害,在云南省的部分州、县相继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本文阐述了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条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灰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病斑潜育扩展和寄主抗侵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就能够萌发,但未见附着胞形成;花粉和叶面物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抗干燥能力较强,萌发孢子须经3-4d干燥才完全丧失存活能力。对灰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的杀菌剂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大生、多菌灵等。病害潜育期较长,潜育期随玉米生育期推进而增长,在不同品种上潜育期为11-18d。病斑长度(Y)和病斑13龄(x)的关系大体为对数曲线,回归方程为y=0.2635+5.163ln(x+1)。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抗侵染力逐渐增强。施用氮、磷、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玉米的抗侵染力。  相似文献   

19.
玉米灰斑病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引起的,最早于1924年在美国亚历山大州和伊利诺斯州发现,该病现在美国普遍发生。1991年陈刚在辽宁发现该病,至今该病在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区均有发生。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玉米品系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病害发生率(DI)和病害严重度(DS)两种,两者相比各有优缺点。对玉米品系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时,不仅要注意方法的选择,而且还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和在整个玉米生长期内等级划分的次数。同时选择好一个适合鉴定的环境也是很关键的。国内外现已鉴定出一系列抗性品系,其中抗性品系主要存在于自交系中。玉为灰斑病的遗传属数量遗传,且主要受累加基因控制,并可以通过回交和轮回筛选转移。玉为灰斑病病原菌种群中致闰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玉米灰斑病在红河州山区和高海拔、雨水多的地区近几年发生突出,危害重,损失大,遇到种植感病品种易绝收,为从生育期上避开玉米灰斑病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找到适合红河州高海拔地区和多雨多湿往年发病重地区的播种时期,以减少灰斑病的发生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