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稻瘟病菌不同菌株DNA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rep-PCR指纹技术对70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测定。菌株间显示了DNA图像的多态性,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出2-15条DNA带。经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9个遗传谱系,其中第3,6,9为优势谱系。菌株的遗传谱系与菌株的原寄主和原采集地之间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重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p-PCR指纹技术,对73个重庆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扩增。结果表明,菌株间显示了DNA指纹的多态性,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出2~17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其中谱系L7,L9,L12为优势谱系。重庆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原寄主品种和地理分布之间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致病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ep-PCR技术对福建省189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58%相似水平上可以将供试菌株分为15个遗传谱系,表明该菌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中谱系FJL04出现频率为35.98%,为优势谱系.利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体系和LTH-NILs鉴别体系从供试的189个稻瘟病菌株中分别鉴别出15和21个致病型(生理小种),优势型分别为ZB13和J76.2,出现频率分别为58.72%和28.57%.采用这2套鉴别体系鉴别的致病型与DNA指纹图谱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RAPD分子指纹技术,对86个重庆晚疲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扩增.结果表明:菌株间显示了DNA指纹的多态性,供试菌株扩增的务带分子量大小在500~2 000 bp之间.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6个遗传谱系,其中谱系L1、L2、L3为优势谙系.重庆晚疫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较简单,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地理分布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洲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4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40个菌株共分为5群,15个小种,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ZA3,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6.
重庆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测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4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40个菌株共分为5群,15个小种,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ZA3,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 同一生理小种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7.
贵州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3~2005年采自贵州省内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 grisea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20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774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19个遗传谱系,141个单元型。优势谱系为GZL7和GZL6,分别拥有49个和26个单元型,其菌株分别占42%和20.5%。研究显示,贵州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揭示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品种和生理环境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于兰  谭萍  向红琼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38-2441
为厘清贵州省稻瘟病菌主要菌株的遗传谱系的划分及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采用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对贵州省的稻瘟病菌进行基因组指纹分析,结果显示从154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DPS分析软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3.85遗传相似水平处,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供试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进行测定,将154个菌株分为6个组群21个小种,其中ZB群占优势,ZB1、ZB13为优势小种。比较按遗传谱系和生理小种对菌株的分类,可见,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菌株亦可分属于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rep-Pot2-PCR指纹技术,对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在73%的指纹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04菌株划分成112个不同的单元型和14个遗传谱系:14个谱系中没有出现绝对的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未发生明显的演化.DNA指纹分析的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致病类型)之间呈复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8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在选用的10个ISSR引物中,有2条引物建立了8个菌株的指纹图谱,能将所有供试菌株相互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个供试茯苓菌株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括6个菌株,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类群Ⅱ包括2个菌株;菌株岳西和闽006的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15.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