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农业的发展,越南秸秆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产业化发展滞后,秸秆焚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高温热裂解生物质炭化与生物质农业应用成为秸秆资源化的新方向。笔者以越南广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走访农村并发放调查问卷,采集农业废弃物利用信息,特别是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估算农户规模水稻秸秆生产生物质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炭化收益最高可达1275元/(hm2·a),生物质炭的碳交易收益可达117元/(hm2·a)。笔者还分析了农业废弃物制成生物质炭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以期为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秸秆炭化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生物质炭产业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吕娜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5):156-164
为推动北京地区绿色农业高效发展,了解广大农户的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并寻求可靠提升路径意义重大。本研究借鉴技术接受模型的分析框架,将意愿的影响因素设计为农户感知和政策因素两大类,利用北京市10个区35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户感知与政策因素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效果及其相互关系。感知有用性和政策响应对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对意愿产生影响;政策执行力通过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政策响应的中介作用对意愿产生影响。并对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力进行了比较。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提升北京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路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户对发展绿色农业有用性和易用性的认知;科学合理设计有效政策,力求提升政策响应效果;强化政策执行落实,发挥政策应有效力。  相似文献   

3.
沈显华 《种子科技》2019,(12):138-138,142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秸秆具有很大的综合利用空间。简要针对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提出建议,并分析了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希望我国在注重农业生产的同时,重视对农作物秸秆的研究处理,最大程度利用秸秆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4.
温昕明  唐健  邓善初 《种子科技》2024,(2):95-97+133
农作物秸秆曾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物质资源,在传统农村发电、生产天然气等环节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农村发电等环节有了更加高效的方法,农作物秸秆开始出现季节性、地区性过剩等问题,农作物秸秆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废弃物。基于此,总结了农作物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要点,包括栽培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而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能够有效处理秸秆遗留问题。对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农业、畜牧业大国,化肥(用量占世界的35%)、农药(用量占世界的1/3)的不合理及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势头,提升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种养模式及其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种养业如何处理废弃物实现绿色发展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孙体爱 《种子世界》2021,(12):0177-0179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为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有利契机。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水平,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再利用,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生态环保压力,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本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农户经营的多元化,借贷资本对农业及农户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农户的借贷需求将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也将影响农户的生产、生活现金支出,进而影响农户生产投资的规模和农户商品需求的规模。因此,分析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研究农业信贷需求的决定规律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首先描述影响农户借贷的因素,构建理论假说;然后运用农户数据和计量分析方法(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农户收入水平、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规模以及自身特征对农户借贷需求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秸秆利用途径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秸秆年产量在7 亿t 左右。以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原料转变成能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从秸秆制备乙醇、甲烷-甲醇及气化、液化制备柴油几个方向进行讨论。用秸秆等废弃物制造能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处理秸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对这些方向的原理、操作条件、设备、经济性等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秸秆转变能源途径中最有利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每t 秸秆产生的热量最多(18900 MJ),且产生的价值可观,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潜力最大。秸秆制乙醇的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利用秸秆能源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新品种的出现,对于农户和农作物市场来说是一件顺应农业发展的好事,但是农户对农作物新品种是否支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主要是指农户收入水平及来源、受教育水平、对新事物接受的积极性、家庭耕地面积和可耕种人员数量等;外因主要涉及农作物新品种的价格、特点、宣传、售后服务、技术指导以及农户的种植习惯等。对这些影响农户对农作物新品种态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杨树销售阶段是杨树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栽植农户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销售环节的健康运行。文章研究了栽植农户杨树销售决策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在对江苏省278个杨树栽植农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9个可能影响农户销售决策的影响因素中提取了3个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农户通过市场销售杨树时面临着很大的付款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而对付款因素和价格因素最为关注。农户在选择杨树的销售渠道时主要受到“价款因子”、“信任因子”和“便利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灰岩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山区因土地利用存在可用面积少和可利用方式有限等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研究石灰岩贫困山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探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缓解石灰岩贫困山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权属和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着手,系统分析现阶段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土地承包政策依然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素;而农户自身的家庭类型、个人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则分别通过农户不同方面的土地利用转型需求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当地政府应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为基本原则,根据石灰岩山区的特殊背景,从差异化修正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蜜蜂授粉产生的价值达3042.21亿元,农户是授粉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了全面了解农户对蜜蜂和蜜蜂授粉价值的认真情况,对福建省的6个市194户农户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数据,对农户关于蜜蜂、蜜蜂授粉价值、租蜂授粉和蜜蜂保护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78.87%的农户认识到蜜蜂授粉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62.37%的农户将蜜蜂授粉看作是像化肥农药一样的必要农业投入,68.04%的农户认为政府应该开展蜜蜂资源保护工程并愿意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但只有16.49%的农户打算在农业生产中租蜂授粉并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蜜蜂授粉事业发展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结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扶持养蜂合作组织、统一租蜂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冯桂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124-129
本研究从服务受体农户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全国7个样本村为对象,对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的采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建池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影响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采用意愿的农户个体因素为,户主年龄与采用意愿呈显著负相关、户主的教育水平与采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与采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农户耕地面积与采用意愿呈正相关,农户不同的种植结构对采用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农户不同的养殖结构对采用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养殖猪牛羊的农户更愿意采用有偿服务。环境因素为农户对沼气改善环境功能的认知程度与采用意愿差异显著,农户对服务网点的评价与采用意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西安市农田面源污染现状及其特点和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采取清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按一定抽样比例确定的典型农户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农作物秸秆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农作物总的氮、磷、钾施用比例(1:0.71:0.19),与旱地农作物需求的最佳比例(N:P:K=1:0.32:0.59)相比,明显不够合理,粮食、蔬菜、果树在施肥上存在偏重施用氮肥和磷肥,而钾肥施用量明显偏低等问题;农药用量与一般推荐用量相比,超标7.3%~33.3%;农作物秸秆年生产量320万t左右,约有22%的秸秆被当做燃料焚烧或田间焚烧;地膜年用量为1800.16 t,残留量为531.93 t,残留率为29.5%。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化肥施用结构、用量、比例不够合理,农药用量明显超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农膜回收率较低,这些问题是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草资源量估算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稻草是中国产量最高的农作物秸秆种类。对中国的水稻草谷比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考证,并以此为据,结合水稻生产统计数据,对全国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稻草产量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结果表明,中国早稻草谷比为0.68,中晚稻草谷比为1.00;2009年全国稻草总产量为18443.04万t。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的稻草利用方式,包括稻草快速腐熟还田、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微贮养畜和稻草种植食用菌等。稻草资源肥料化、饲料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提高稻草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开发稻草的经济利用价值,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户的基本特征与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江西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45;2江西省吉安市委党校)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州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06-412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八一村和沙县延溪村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s模型对影响农户选择农业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获得政府补贴、农户对污染的可控性态度、经营土地总面积和家庭能源月消费额等四个因素对农户采纳沼气技术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农户采纳太阳能技术的主要因素是农户受教育年限和采纳技术是否获得政府补贴;而农户采纳轮作技术主要是受教育年限、经营土地总面积、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数、是否参加农技部门的指导和培训、对农业部门的服务是否满意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采取政府主导型、加大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倡适度规模经营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摘 要]为了解云南省农户的农资消费行为,采用走访、问卷法,选取云南省种植业代表性地区农资消费人群为对象,从购买动机,购买渠道,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资消费人群主要是理智型、习惯型,具有求实动机、求便动机,同时发现农户对于农资市场的三主体现象已经接受,但并不满意,农户对于农资市场的监管并不满意,而且发现服务质量的竞争是现在农资市场的最大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为了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影响农户征地意愿的因素,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征地意愿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试图为保障农户利益提供依据。计量结果表明:年龄、家庭纯收入、农户对征地补偿合理性认识、被征地地区是否兴建工业,对农户征地意愿有着显著正效应;而征地前家庭人口抚养比例、离区域中心的距离、土地依赖度、征地比例,对农户征地意愿有着显著负效应。提出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更合理的补偿方式,保证征地过程中农户的权利,安排或者引导农户就业,努力实现征地后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 关键词:农户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