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价镉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Cd2+对梨形环棱螺的毒理效应,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镉(Cd2+分别为0、0.05、0.10、0.20和0.5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 d)下对梨形环棱螺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并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螺肝脏和鳃组织中DNA单链断裂程度随暴露的剂量增加而增加;肝脏在暴露的前4 d内,DNA完整性(F比值)一直下降,鳃组织在暴露的第1天时,DNA损伤显著或极显著,随后F值上升,显示断裂的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然后DNA单链断裂程度继续加重,F值持续下降,直至第14天。结论:低浓度的Cd2+暴露可引发梨形环棱螺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上述指标对Cd2+污染敏感,可以作为Cd2+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张玉军  王清路  孔浩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58-59,216
为了探讨不同污染水质对嗜热四膜虫有性生殖的影响,实验中取淄博市博山区孝妇河上、中、下游3段的河水,配制四膜虫培养基培养四膜虫B2086,结果发现四膜虫生长速度变慢(上游大于中游大于下游)。用此3段河水培养四膜虫B2086和Cu428,然后进行交配实验发现:随河水污染程度的升高,交配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3.
正犬梨形虫病是动物门诊常见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原虫可引起多种动物发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如能及时确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病原及生活史犬梨形虫是一种经蜱传播的血液原虫,虫体在红细胞内寄生,进行无性繁殖,分裂成新的虫体,新的虫体再次进入健康的  相似文献   

4.
<正>2000年以来,我国已多次爆发大规模动物疫情,包括非典(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H1N1),对人类的生命及生活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一项具有公益性、技术性、综合性、社会性、敏感性、长期性和强制性的工作。动物疫病监测为国家制定各种动物疫病防控规划、疫病的预警以及动物保健咨询提供科学依据。因为监测的质量受到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为确  相似文献   

5.
设置4个试验组,CK为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组,A组在幼苗期施用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菌剂,B组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施用印度梨形孢菌剂,C组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分阶段施用印度梨形孢菌剂,探讨印度梨形孢对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块茎形成期分阶段追施印度梨形孢菌肥可以促进马铃薯生长,最终提高马铃薯产量。苗期和块茎形成期追施印度梨形孢菌肥,马铃薯产量、大中薯率、淀粉含量、还原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施了印度梨形孢菌肥的马铃薯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印度梨形孢可以作为生物改良因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建华巨英超  霍桐树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65+6679-6665,6679
使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是保证各类生物学试验结果正确可靠的重要前提。实验动物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对实验动物的健康、福利和试验数据的可靠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控制饮用水污染成为了保证水质量的首要任务。实验动物饮用水可以通过纯化和无菌处理达到无菌要求,纯化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和过滤膜过滤等方式,紫外线消毒及臭氧杀菌等也是无菌处理的重要保障,但水质监测和不良监测结果的处理对控制水的微生物污染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别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ST-MSA-2c、GST-HSP20、GST-Tams1作为抗原,对2006~2008年全疆14个地州的牛梨形虫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方法】使用三种已建立的牛梨形虫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1)在三年采集的1340份血清样品中共检出牛梨形虫阳性血清280例,感染率为20.90%,其中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泰勒梨形虫单一感染率分别为8.21%(23/280)、15.71%(44/280)和43.93%(123/280)。(2)新疆牛梨形虫混合感染上升,为15.35%,甚至出现个别的三重感染。(3)2008年在流行区内的牛梨形虫感染率高达74%(37/50),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分别64.85%(24/37)和35.15%(13/37),流行区的混合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新疆牛梨形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感染率逐年增加,疫区不断扩大,混合感染使疫情趋于复杂化。这是新疆首次利用血清学方法对全疆牛梨形虫病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追施印度梨形孢菌(Pirformaspore indica)对渍害的预防和补救作用。试验设5个处理,A为渍前苗期施加印度梨形孢菌;B为渍前初花期施入印度梨形孢菌;C为渍后结荚期施入印度梨形孢菌;D为渍水不施加印度梨形孢菌(CK),以上各处理均在油菜盛花期进行15 d渍水处理,E为不加印度梨形孢且不渍水的正常管理组。结果表明,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追施印度梨形孢菌对渍害油菜产量的恢复和抗渍性具有显著影响,以渍后结荚期追施印度梨形孢菌的效果最佳,产量为137.9 kg/667 m2,较正常管理组减产22.3%,较CK组弥补产量损失101.9%,每667 m2约增收556.8元。  相似文献   

9.
渍水危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施用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固体肥、液体肥和不施肥后渍水7 d的3个处理盆栽试验,分析了追施印度梨形孢生物菌肥对渍害小白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印度梨形孢固(液)体菌肥均能显著减轻小白菜渍害,提高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蛋白质含量、还原型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叶绿素含量、CAT含量、SOD含量均显著提高,尤其以追施印度梨形孢液体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发现于印度北部沙漠地区植物根系,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生物逆境与非生物逆境的忍耐性。简要综述了印度梨形孢在定殖过程、生物学功能和菌肥制作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印度梨形孢菌液在油菜上的最佳施用时期,研究了在油菜不同生育时期(苗期、蕾期、花期、荚期)施用印度梨形孢菌液对油菜的增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与CK(不施加印度梨形孢菌液)相比,苗期施用印度梨形孢菌液能显著提高油菜的根质量;花期、荚期施加印度梨形孢菌液可显著提高油菜的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其中单株产量比CK分别增加27.43%、27.95%。各时期施加印度梨形孢菌液均能提高油菜的实际产量,其中荚期加菌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达3 004.65 kg/hm2,较CK增产37.30%,增加经济效益2 448.90元/hm2。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施用印度梨形孢菌液可以降低MDA含量,提高POD、SOD活性,进而提高油菜的抗逆性,促进油菜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前期研究发现,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与油菜拌种可以有效缓解乙草胺药害。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悬浮培养法测定乙草胺对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印度梨形孢菌液、施用印度梨形孢的土壤以及使用印度梨形孢拌种的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乙草胺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其对固体培养基中印度梨形孢生长速率的相对抑制率为98.12%,对悬浮培养液中印度梨形孢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5.11%和96.40%。当乙草胺质量浓度分别为20、50、100 mg/L时,在不添加印度梨形孢的悬浮培养液中,乙草胺的半衰期均为115.52 d,添加印度梨形孢菌饼后,乙草胺的半衰期缩短至9 d以下;每千克土壤添加2 g印度梨形孢菌丝后,土壤中50、100、200 mg/kg乙草胺的半衰期分别为10.35、11.18、11.55 d,均低于未添加印度梨形孢处理的半衰期(11.18、11.95、12.38 d);同样,采用印度梨形孢拌种的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半衰期均短于未进行拌种的处理。综上,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的生长受乙草胺影响而减缓,但其自身也可降解培养基中的乙草胺,并能加速土壤及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代谢。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完善动物疫病监测与动物疫情预警工作对于从根本上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阐述了河南省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方法,即通过研究监测模型、建立监测网络、筛选监测方法、开展监测分析,建立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提出了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的各项保障措施,同时对河南省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后的运行成效进行...  相似文献   

14.
梨形虫也叫血孢子虫,寄生在牛血球中,引起牛贫血、黄胆、发热等一系列症状,病牛死亡率高.这类虫包括巴贝斯虫、泰勒原虫、边虫(也叫无浆体)等,由蜱传播.近几年中我们试验研究了一套效果较好的防治技术,已由农业部组织鉴定为科技成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动物疫病监测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可以在根源上抑制疫病的蔓延,降低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基层疫病防控工作中,动物疫情监测工作不容忽视。在对动物疫情的监测过程中,能进一步了解动物疫病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及蔓延速度,并结合以上数据进行系统化分析,提升疫病控制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只有在科学的动物疫病监测基础上制定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才能够有的放矢,实现成本最低化、效果最大化。哨兵动物作为对特定病原的敏感者,在动物疫病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某区域环境的特定病原,我们把哨兵动物引入该环境中,对其进行观察和检测,从而掌握该环境中病原污染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有关"哨兵动物在动物疫病监测中的作用"的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牧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地提高,为促进动物疫病控制,县级兽医实验室监测能力逐步得到提升,现不仅能开展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试管凝集实验等血清学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开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病原学检测。因为监测任务的加大,各养殖场(户)及基层兽医人员在采样送样中因技术水平、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存在不少问题,影响检测效果和疫病诊断,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兽医实验室工作的经验,针对当前动物疫病监测采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注意事项,以便保证采样质量,促进动物疫病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九条对疫点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一)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二)对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三)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动物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第三十条对疫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一)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二)扑杀并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销毁染疫和疑似染  相似文献   

19.
正运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原理的电子标识,相对于纹身、剪耳、断趾、耳标等传统的动物个体标识方法,具有更高的保留性和可读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管理中。电子标识在奶牛现代化饲养管理以及绵羊和山羊生产、动物屠宰过程、溯源系统中的应用试验效果显著。针对电子标识在畜牧业养殖系统的应用效果欧盟已进行评估,建议将电子标识投放到监测动物健康、生长及生产的信息系统中。特种经济动物是指在驯化程度上不及家畜、家  相似文献   

20.
<正>为贯彻落实《遏制细菌耐药性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印发《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以下简称《监测计划》)的通知。通知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任务分工作了规定,农业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