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红壤旱地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壤旱地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研究表明,间作、套种可减轻玉米病虫害。晚玉米间作绿豆,玉米纹枯病和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清种玉米。玉米蚜、玉米螟、黄足蠼螋和出尾虫是玉米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尤其是玉米螟、黄足蠼和出尾虫直接危害穗部,对产量影响较大。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模式玉米害虫种类和数量少,害虫天敌总数多,主要玉米害虫危害率低,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种植花生相比,种植苎麻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28.44%)、田间持水量(10.06%)和总孔隙度(5.65%),土壤密度则显著降低7.20%;2)监测期内,花生地各层土壤以及整个0~ 100 cm土体水分变异系数普遍高于苎麻地,苎麻地0 ~ 100 cm土体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协调性优于花生地;3)苎麻地0~ 40 cm土壤较花生地延长抗旱时间7d以上,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差异越来越小;4)红壤坡耕地种植苎麻有利于提高红壤旱地土壤抗旱能力,特别是中、上层土壤.从扩充土壤水库的角度考虑,红壤旱地种植苎麻优于种植花生,该研究结果可为挖掘红壤区深层土壤水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宋秉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93-95
对不同降雨年份6种旱地地膜玉米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槽式、垄沟、低穴、撮苗等微集流模式均能小范围富集叠加降雨,改善玉米水分微生境。降雨量不同,模式间集雨效果亦不同,分别比对照多集雨1.9~7.8mm。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增产顺序依次为槽式>垄沟>低穴>撮苗,增产率为12.7%~21.9%。 相似文献
5.
红壤旱地长期试验肥力演变及玉米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方法,探讨高原旱地红壤施N、NP、NM、NPM和NPK对红壤肥力演变、养分供给能力及玉米的效应。结果表明,N处理8年玉米绝收;NP处理前期比施N增产,长期施用不稳产,至23年绝收;NPM处理玉米产量由试验前10年的4628 kg/hm2,增加到后10年的6875 kg/hm2,增产2247 kg/hm2;在NP基础上施K2O 112.5 kg/hm2的NP+K处理,比施NP增产2264 kg/hm2。说明配施增产效果明显,但长期只施NP会导致其它元素失衡不能稳产。有机肥和NP配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红壤28年不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不下降,年施有机肥30000 kg/hm2,不施化学钾肥,也能维持钾素平衡。长期不施化学钾或有机肥导致钾素枯竭。红壤磷素自然供给能力极低,仅为3.6~15.7%,施磷显著增加速效磷含量,施磷或有机肥提高磷素自然供给能力。NP处理11年不施钾,钾素自然供给能力由35%~68%降低为11.09%~23.2%。 相似文献
6.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影响的定位研究,发现施肥耕作18年后,施用有机肥料不但增加了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而且也增加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秸秆还田抑制真菌的生长,对反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生长也没有促进作用。长期施肥耕作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效果以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最为显著,长期施用化学氮磷钾肥料,导致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土壤pH下降1.1个单位,土壤酸化。在红壤地区旱地现有生产水平下,长期单施有机肥料可以保持土壤肥力稳定和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肥力水平,基于1986年建立的江西进贤红壤旱地玉米定位试验,选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5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和比较了连续施肥30年后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旱地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结果表明,数据球形假设检验KMO值为0.73,Bartlett值为127.98,Sig0.01,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NI)以氮磷钾配施猪粪处理最高(0.94),单施猪粪次之(0.92),单施氮肥最低(0.42)。因此,红壤旱地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9.
进贤县位于酒杯东部偏北,属红壤丘陵地区,红壤旱地面积2.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30%。该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充沛。为探索红壤旱地套种玉米的可能性,解决饲源不足困难,提高旱地经济效益,该县进行了大量试验示范。实践证明,红壤旱地套种玉米经济效益较好,不与其它作物争地,是多层次、多熟制的立体种植,在红壤旱地具有广阔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红壤旱地农、桑、草三带综合利用与沟埂工程相结合的模式、沟埂工程的修建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沟埂工程的蓄尼抗旱保墒效应,农、桑、草综合利用与立地条件匹配的种植结构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红壤旱地几种新型耕作制度的综合效益,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菜/马铃薯/玉米-芝麻"灰色关联度最高,能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保证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适宜在旱地上推广应用的"两高一优"耕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旱地实施秸秆覆盖后湍流交换热通量增大、潜热交换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变小,且使秸秆全覆盖和半覆盖处理近地面温度和土壤湿度增高、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湿度降低,秸秆覆盖具有蓄水保墒和低温效应。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旱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红壤旱地(玉米)的长期施肥试验,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线虫分布特征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田间试验处理包括:CK(对照)、ON1(低量有机肥)、ON2(高量有机肥)和ON2L(高量改良有机肥)。结果表明,施肥8a后,红壤旱地中共鉴定出15科、29属土壤线虫,包括8属植物寄生线虫、9属食细菌线虫、3属食真菌性线虫和9属捕食杂食性线虫,短体属(Pratylenchus)、小杆属(Rhabditi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线虫总数的大小顺序为ON2>ON1>ON2L>CK。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对于施用有机肥有不同的响应:除SI外,其他虫群落生态指数均有显著差异,通过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很好地反映了土壤的肥力变化状况,土壤线虫可以作为施有机肥过程中指示土壤健康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旱地养分和结构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20 a长期肥料定位实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旱地养分和结构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肥处理花生果产量分布为:氮磷钾处理>氮磷钾钙处理>磷钾处理>氮磷处理>氮钾处理,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并以长期缺施磷肥对花生果产量影响最大。除全钾含量外,土壤中氮、磷养分全量与有效磷、交换钾含量均较土壤初始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长期单施无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土壤初始值增加了4.6~6.62 g kg-1。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比较,单施无机肥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减少,团聚体破坏率提高了9.38%~16.56%,平均重量直径减少了0.15~0.18 mm。长期施用无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花生果产量,但另一方面其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也影响了花生产量的提高,选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旱地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其孔隙度;增施有机肥后,土壤中大于5mm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增幅达2%~42%;各处理中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为:厩肥稻草绿肥还田对照。各有机肥处理中土壤中有机质、无定形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铝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9%~54%、8.5%~21.7%和10.9%~26.8%。统计结果显示,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有机肥的施入不仅有利于红壤旱地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还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针对江西红壤地区不同利用方式引起的土壤质量和肥力的相应变化,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旱地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养分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荒地土壤中>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花生地和果园土壤则以0.25~0.053 mm的水稳性团聚体为主。各肥力水平下,菜地土壤中除>5 mm水稳性团聚体外,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花生地、果园和荒地土壤。说明菜地土壤长期大量施肥,导致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相对丰富。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中,有机碳、全氮主要分布在>5 mm、5~2 mm和2~1 mm的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说明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其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全氮的消长趋势和有机碳一致。土壤全磷较均匀地分布在水稳性团聚体中,如高肥力菜地和荒地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全磷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利用方式旱地红壤中2~1 mm和1~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连作栽培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南山区连作1年、3年、6年、10年的马铃薯地块为研究对象,利用定位观测数据,对不同连作年限下马铃薯生长特性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高度、叶面积和日净光合速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开花前后是马铃薯需水的高峰期,各连作年限马铃薯地块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但连作6年、10年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连作1年、3年;开花期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水分均在40~60cm层出现水分含量较低的干土层,干化程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加重;连作6年的马铃薯地块在40~60cm处土壤水分含量降至11.63%,开始出现轻度干层迹象,连作10年40~60cm处土壤含水量为10.54%,逐步向中度干层过渡;且连作年限超过3年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由于宁南山区土层深厚,土壤表层水分可通过降雨得到恢复,而连作超过3年深层土壤水分难以恢复,并对土壤水分环境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东南部红壤地区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TIAN Guang-Ming WANG Fei-Er CHEN Ying-Xu HE Yun-Feng FU Qing-Lin S. KUMAR LIN Qi 《土壤圈》2003,13(2):121-128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systems including bamboo plantation (BP), forest ecosystem (CF), citrus orchard (Ctr) and farmland (FL) on erosion and nutrients of red soil were investigated in hilly region of southeastern China to fi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for soil ero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vegetation system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es compared to bare land (Br).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systems to conserve soil and water was in the order of Ctr > BP > CF > FL > Br. Vegetation could also improve soil fertility.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 and total P contents were much higher in all the vegetation systems than in bare land, especially for the top soils. Vegetation systems improve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remarkably. Compared to the bare land, soil organic matter, TP, TK and available K, especially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increased under all the vegetation covers. However, they were still much lower than expected, thus these biological measurements are still needed to be carried out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20.
长期不施磷肥对旱地红壤养分比例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祁阳国家红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于2008年对已有18年旱地红壤肥料试验历史的不施肥、NK、NP、PK、NPK处理下玉米产量、pH以及养分状况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只施氮钾肥导致玉米绝产.施用磷肥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NP、PK与NPK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处理玉米增产33.2%、66.39%与151.45%.施磷的增产作用主要体现在玉米穗粒数、百粒重以及公顷穗数的增加.长期施用氮肥造成了土壤酸化,尤以NK处理酸化严重(pH值降至4.1),导致玉米产量连年下降.长期不施磷肥、只施氮钾肥,导致土壤全磷量和有效磷量降低,而全氮、全钾、碱解氮、有效钾量增加,表现为土壤氮磷钾养分比例严重失衡.NK处理的土壤氮磷钾全量比例为2.8:1:44.5,其它施磷处理的为1.09~1.32:1:17.96~19.36;NK处理的土壤氮磷钾速效量为31:1:57,其它施磷处理的为0.7~1.16:1:1.07~4.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