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离体穗培养方法研究了脱落酸对小麦穗粒数的调节作用。在开花前15天和开花前8天进行离体穗培养,不同肖度(10^-6,10^-4mol.L^-1)ABA处理均显著降低穗粒数,ABA的作用一方面是降低了离体器官的蔗糖吸收量,另一方面是降低了穗器官的蔗糖代谢活性。开花期穗培养,ABA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力较小,而且主要是通过降低蔗糖吸收量而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穗发育过程中,蔗糖与AB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穗粒数的调节Ⅰ.开花前穗发育过程中的果聚糖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小麦品种开花前穗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分析表明,在穗发育早期阶段,穗中WSC的主要组分是果聚糖,穗果聚糖浓度约在开花前11~12d达高峰,此后迅速下降。测定了穗中与果聚糖代谢有关的几种酶[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果聚糖水解酶(FEH)和酸性蔗糖转化酶(AI)]的活性表明,在穗发育早期阶段,SST活性>FEH活性,而在穗发育后期阶段,FEH活性>SST活性;AI活性只在开花前的8d内维持较高水平。根据研究得出结论:果聚糖的积累和利用是麦穗开花前糖代谢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品种穗粒数的差异是与穗中果聚糖代谢能力的差异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小麦穗茎生长与穗粒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栽培密度的植株开花前穗与茎的生长进行了考察,分析表明,小麦开花期穗干重,穗/茎(W/W)比率以及开花前16天内穗生长率/第1~2节间生长率的比值均与最终穗粒数有密切的正相关性,据此,对小麦穗粒数的构成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小麦幼穗器官中蔗糖降解酶的活性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开花前的穗中丰硕一种蔗糖降解酶:转化酶(主要是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在小花器官。SAI活性最高,在穗轴和颖片中,SST活性最高,而SS活性仅仅在小花中可测。一穗上不同部位小穗的酶活性不同,中部小穗的酶(SST,SAI,SS)活性明显高于上部和下部小穗。讨论了穗器官蔗糖降解酶活性与糖分代谢及小穗结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裸燕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了3个裸燕麦品种不同幼穗长度的离体培养效应。结果表明:(1)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为1.0~2.0cm,出愈率为74.7%;(2)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3个品种的幼穗出愈率有显著的差异;(3)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率;(4)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既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也可以通过胚胎发生途径来形成,这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开花前花粉发育时期是决定作物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从水分胁迫后导致作物穗粒数降低、降低的可能原因、花粉发育与穗粒数的关系、花粉发育进程的AD值4个方面,阐述了生殖生长早期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穗粒数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作物如小麦、谷子等花粉发育特点和生长环境,提出了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穗粒数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降低作物穗粒数的水分阈值、光合产物在作物源库流中的转化与穗粒数的关系、激素在作物花粉发育中的作用等。为作物的分子设计育种以及水分胁迫降低作物穗粒数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建成的生理差异,以大穗基因型(JS)、小穗基因型(XS)和中穗基因型(JM22)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器官干物质积累、蔗糖含量和蔗糖相关代谢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以及成熟期穗粒数和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2)大穗基因型冬小麦从四分体时期到成熟...  相似文献   

8.
小麦开花前的穗中存在三种蔗糖降解酶:转化酶(主要是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在小花器官中 SAI 活性最高,在穗轴和颖片中,SST 活性最高,而 SS 活性仅仅在小花中可测。一穗上不同部位小穗的酶活性不同,中部小穗的酶(SST,SAI,SS)活性明显高于上部和下部小穗。讨论了穗器官蔗糖降解酶活性与糖分代谢及小穗结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ABA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及在田间稻穗萌芽的抑制作用,用浓度为110mg·L~(-1)的ABA对杂交水稻亲本金23B和V20B种子浸种及其田间稻苗齐穗后7d进行喷施处理,并分析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ABA对种子萌发与稻穗萌芽中α-淀粉酶的活性起了抑制作用、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抑制了可溶性蛋白含量,ABA处理对离体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效果优于大田稻穗。  相似文献   

10.
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胚对ABA敏感性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穗发芽抗性与其对ABA敏感性关系密切,一般认为ABA处理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本研究用不同穗发芽抗性的白皮小麦品种陕优225和冀麦1号扬花后25 d的胚在±1 ?mol·L-1ABA溶液中处理48 h后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依据蛋白质表达差异,鉴定出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LEA)、NAD(P)H脱氢酶亚基Ⅰ、盐胁迫后根表达的蛋白(RS1)、生长素反应蛋白IAA19、20 kD的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CAM)和肌动蛋白解聚因(ADF5)等7个蛋白点。按其表达丰度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如LEA,在抗穗发芽品种中的表达量比易穗发芽品种高,ABA处理可以增加其表达。第二类如生长素反应蛋白IAA19,在易穗发芽品种中的表达量较高,ABA处理可以降低其表达。抗穗发芽品种的离体胚更易于表达ABA上调的蛋白质。这些结果为了解抗穗发芽基因表达蛋白质的过程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外源氮与小麦穗部建成的关系,采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NH_4NO_3)供给条件下,小麦离体穗部干物质及微量元素Zn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外源氮促进了离体穗干物质的积累,培养25 d,周麦18(Z_(18))和济麦22(J_(22))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均以N0.5处理最高,以N0处理最低。随外源氮水平的增加,旗叶、旗叶鞘、穗下节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变化趋势相同,外源氮供给降低了穗部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高氮处理促进了旗叶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N2.0处理下,Z_(18)和J_(22)离体穗干物质转运量均表现为旗叶旗叶鞘穗下节。穗离体培养过程中,Z_(18)穗器官Zn积累量峰值早于J_(22)。离体穗器官中,Z_(18)培养20 d、J_(22)培养15 d和20 d时,在所有氮质量浓度处理下均以籽粒Zn积累量较高,旗叶鞘较低。培养25 d,Z_(18)籽粒Zn积累量高于J_(22),但在N0.5和N1.5处理下其旗叶、穗下节及穗轴+颖壳Zn积累量则低于J_(22)。外源氮供给对小麦离体穗的Zn积累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高质量浓度的氮供应会抑制Zn积累。培养25 d,Z_(18)和J_(22)离体穗的Zn积累量均以N0.5处理最高,籽粒Zn积累量分别以N1.0和N0.5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诱导小麦赤霉毒素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浓度水杨酸 (SA)分别在小麦开花前和开花后进行处理 ,研究水杨酸对小麦离体穗的赤霉毒素抗性诱导和对小麦赤霉毒素胁迫下离体穗的幼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0 0 5~ 0 1mmol·L-1水杨酸处理小麦 ,可使小麦离体穗在小麦赤霉素胁迫下延迟衰老 ,离体穗的百粒重比对照提高 9%以上 ,幼胚培养的绿苗率显著下降 ,愈伤组织出愈率显著上升。低浓度水杨酸对离体小麦抗赤霉毒素诱导无显著影响 ,高浓度水杨酸对离体穗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13.
裸燕麦幼穗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三个裸燕麦品种不同长度幼穗的离体培养,明确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以1.0-2.0cm为宜,出愈率为74.7%。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个品种在幼德出愈率上有着显著的差异。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率。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可以通过器官发生途径或胚发生途径来形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  相似文献   

14.
开花前后的离体麦穗(带有穗下节间)可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并结实(Donovan and Lee),这为研究营养、激素物质和环境因素对穗粒发育的调控作用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实验方法。然而,麦穗离体培养过程中,为避免微生物对培养基的侵染,要求将无菌培养瓶保持在1~2℃的冷水浴中,这在一般实验室难以做到,且难以进行多重试验处理。我  相似文献   

15.
初步探讨孕穗前喷施生物微肥对小麦穗粒数和粒质量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小麦穗粒数、粒质量,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以半冬性品种郑麦379为供试材料,利用赛土丰和赛苗旺复合营养剂于小麦孕穗前分别进行根部和叶面喷施处理,对不同喷施条件下的小花数、小花败育速率、成熟后小麦穗部性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赛苗旺、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可降低小麦败育阶段基部和中部穗位的小花败育速率,并显著提高其部位的小花数,与喷施清水相比,2个处理基部小穗位的小花败育速率分别降低18.9%,20.5%,中部小穗位小花的败育速率分别降低14.7%,23.6%。综合产量各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基部穗位,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和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的粒质量分别较清水对照高7.7%,0.2%,12.2%,穗粒数分别较清水对照多0.1,1.7,1.9个;在中部穗位,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和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的粒质量分别较清水对照高13.5%,-3.6%,14.6%,穗粒数分别较清水对照多0.5,3.55,4.85个。综上说明,在小花发育后期,土壤喷施赛土丰处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小麦基部、中部穗位的粒质量来提高产量,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小麦基部、中部穗位的穗粒数来提高产量,土壤喷施赛土丰+叶面喷施赛苗旺处理则可通过同时提高小麦籽粒质量和穗粒数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著。生物微肥营养剂赛土丰和赛苗旺结合施用,在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最终粒质量方面有较大的调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花后高温和外源脱落酸(ABA)对不同持绿型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籽粒灌浆和内源激素的影响,为高温逆境下采用激素调控措施提高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持绿型汶农6号和非持绿型济麦20,花后1-5 d,用透明聚乙烯塑料膜搭设增温棚进行高温处理,同时花后1-3 d喷施10 mg?L-1的ABA于穗部,用量100 mL?m-2,3次重复。定期取籽粒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内源激素,用简易胚乳细胞计数法测定胚乳细胞数目,Richard方程对籽粒增重及胚乳细胞增殖动态模拟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两品种强弱势籽粒的胚乳细胞数目,降低胚乳细胞增殖速率,但延长了籽粒胚乳细胞活跃分裂期和实际分裂终期;显著降低两品种弱势籽粒的灌浆速率,缩短了两品种弱势粒的生长活跃期及实际灌浆终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两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其中汶农6号强、弱势粒分别减少3.7和8.2 粒/穗,济麦20强、弱势粒分别减少1.3和4.3 粒/穗;显著降低两品种产量,汶农6号和济麦20产量分别降低19.65%和26.22%。常温及高温下喷施ABA均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灌浆速率,提高了籽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扩大胚乳细胞数目。高温处理降低了强弱势籽粒ZR含量,显著提高了济麦20强、弱势粒花后3-27 d的GA3含量,显著提高汶农6号花后12-27 d的GA3含量;但降低了弱势粒花后15-27 d的IAA含量。高温处理下喷施ABA,降低了济麦20强势粒花后3-9 d ZR含量,但显著提高济麦20强势粒花后3-28 d内源ABA含量,显著提高汶农6号强势粒花后3-18 d ABA含量。常温下喷施ABA显著降低了济麦20和汶农6号强、弱势粒的GA3含量;高温下喷施ABA,显著降低了汶农6号强弱势粒的GA3含量,降低济麦20强势粒花后3-12 d的GA3含量,显著降低弱势粒花后6-15 d的GA3含量。常温下喷施ABA显著提高济麦20强势粒花后12-18 d的IAA含量;提高了汶农6号强势粒花后6-18 d IAA含量,显著提高两品种弱势粒花后6-27 d IAA含量。持绿型汶农6号的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大于非持绿型济麦20。【结论】高温胁迫对非持绿型品种的产量和两品种弱势粒粒数影响较大,高温降低了两品种籽粒胚乳细胞数目,降低籽粒灌浆速率,最终导致粒重及产量降低。喷施外源ABA通过调节内源激素水平,促进胚乳细胞分裂,扩大了常温及高温下籽粒库容量,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7.
内源激素对植株的器官发育与性状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不同穗库特 性的玉米自交系082(多雌穗,第一穗发育受抑制)、48-2(单雌穗)与3H-2(多雌穗,第一穗发育正常)雌穗中内源激 素脱落酸(abscisicacid,ABA)、生长素(indoleacetic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riboside,ZR)、赤霉素(gibberellinacid, GA)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在吐丝前雌穗发育过程中,082的GA质量分数随雌穗发育不断下降,48-2 与3H-2下降之后有一个上升的阶段.在发育后期,082雌穗的ABA 质量分数明显上升,48-2与3H-2稍有下降. 在激素间的平衡上,在吐丝前12d,082与3H-2的IAA/ZR 和ABA/ZR 值均表现为最低,48-2的IAA/ZR 和 ABA/ZR值表现为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吐丝前12d可能是影响植株除第一雌穗以外其他穗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 低IAA/ZR和ABA/ZR值抑制第一雌穗的发育,促进其他雌穗的发育,而高IAA/ZR和ABA/ZR值则表现出相反 的作用.这一结果将为雌穗发育的化学调控与高产玉米自交系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直立穗型水稻的研究Ⅲ.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成粒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直立穗和弯曲穗型品种 ,在不同肥力、不同密度条件下栽培 ,并通过剪叶剪穗遮光处理 ,分析了两种穗型品种的成粒率。结果表明 :①品种间成粒率差异较大 ,直立穗型品种的成粒率低于弯曲穗型品种 ,但有的直穗品种的成粒率高于弯曲穗型品种 ;②成粒率亦受环境影响 ,特别是二次枝梗的成粒率变化大 ;③不同部位子粒成粒率不同 ,上部成粒率高于中下部 ,一次枝梗的成粒率比较稳定 ,主要是中下第二次枝梗的成粒率低 ;④穗遮光后成粒率下降 ,直立穗品种下降的幅度大于弯曲穗型品种 ;⑤随着源减少 ,成粒率降低 ,但弯穗品种的成粒率下降的幅度大于直立穗品种 ;⑥在气候正常情况下 ,空粒主要是在开花后形成的 ,开花前形成的比例很低 ;⑦成粒率与产量性状呈负相关 ,与茎叶鞘干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蔗糖、谷氨酰胺和不同植物激素对杂交稻组合汕优10号、KA/2469穗培4~6d籽粒的溶液、蔗糖吸收,以及籽粒淀粉积累和淀粉合成的酶活性的 影响。在5~15g/L蔗糖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液中蔗糖浓度的提高,籽粒吸收溶液、蔗糖的量及淀粉积累、蔗糖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的酶有促进作用,其余3种植物激素对离体穗培籽粒吸收溶液和蔗糖及淀粉合成的酶活笥有负效应。本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小麦小穗离体培养法,研究了在含蔗糖和琼脂的MS培养在基中添加BR120或BR对颖果形成的影响。在开花前4d小穗培养中添加0.010,0.100mg/L BR120或0.01mg/L BR可使小穗颖果数由对照的1.4粒增加至2.1-2.5粒,而颖果重比对照提高31%-84%;在开花后2d小穗培养中,则可使颖果数由对照的1.9粒增至2.5-3.0粒,其颖果重提高34%-50%,表明BR120和B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