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姚培文 《蜜蜂杂志》2010,30(3):40-40
<正>我经常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中发现一个好像极不顺眼的对养蜂人的称谓"蜂农",我觉得不够实际,这是对养蜂人员极不负责的称呼。我从事蜂业这一行,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不算短了。从我刚开始学养蜂时的1977年起,养蜂人基本上是农民,在那个时期称"蜂农"是恰当的,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养蜂人为什么养蜂?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这样说:为了得到蜂产品、为了生活才养蜂。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说:为了给农作物授粉而养蜂。如果哪位养蜂人这样说:"我将蜂义务为农作物授粉,受益的是你,付出的是我,这是极不公平的。"那么这位养蜂人肯定会被人家赶走,因为凡人都有自尊心,伤了人家的心,人家不会原谅!我假设个案例来说明:某养蜂人(编者注:以下称"蜂友")将  相似文献   

3.
黄孝恩 《蜜蜂杂志》2014,34(10):2-2
<正>在《蜜蜂杂志》上看到山东五征集团为中国蜂农量身制造的A型、B型等4款大中型养蜂专用汽车,这是养蜂人期盼已久的喜事。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为中国蜂农向全国人大多次提交议案,使养蜂人的运输车辆在全国所有高速公路上行驶都享受绿色通道的优惠,让购买奥驰养蜂专用汽车也享受国家财政30%的农业机械补贴。更可喜的是,山东省为山东的蜂农在购买奥驰养蜂专用汽车时除了30%的农业机械补贴外,还给蜂农5万元的购车补助。这是山东蜂农的特大喜讯,全国的蜂农也高兴。笔者2年来和许多蜂友都在探讨养蜂专用汽车的问题,认为:山东五征集团制造的奥驰养蜂专用汽车  相似文献   

4.
我是山东的一位蜂农,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了,多年来<中国养蜂>教会了我很多养蜂知识,通过它了解了很多信息.我一直都很信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良师益友,为蜂农服务、主持公道.这些年当我需要购买一些养蜂机具和蜂药、蜂王等都要参考<中国养蜂>上的广告.大部分情况我所购买的东西都没什么问题,其中当然也会有些麻烦、纠纷,但经过<中国养蜂>调解,最后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养蜂的云彩样在世上流浪,牧人样到处把蜂群牧放;他们背负着那酿蜜的蜂箱,到处去寻找花朵的家乡......”。这首由著名诗人唐湜于 1 967 年写成的 《养蜂的》 的诗,是对那些追花夺蜜的专业养蜂者的真实写照。的确,养蜂是一项酿造甜蜜的事业,但养蜂人的生活却十分艰辛。进入新的世纪,蜂农怎样才能致富 , 蜂 业 如 何 进一 步 发 展 , 从 而 依靠 养 蜂 奔 向 小 康呢 ? 带 着 这 个 问 题 , 笔 者 自 2001 年 开 始 , 深 入 蜂场 ,走近蜂 农,了解 蜂业,采 访了 部分 专业 养蜂 者,倾听了这些追逐春天的人们的心声,感受到了他们执著于养蜂事业…  相似文献   

6.
宋心仿 《蜜蜂杂志》2014,34(12):47-47
<正>看到《蜜蜂杂志》2014年第10期发表的吉林省东丰县黄孝恩蜂友《蜂农期盼奥驰养蜂专用车》一文,深感黄蜂友对养蜂车的期盼之情代表了诸多蜂友的心意,特提笔作如下解答。近5年来,我一直参与和支持五征集团研制开发奥驰牌养蜂专用车,先后召开了二十多次研发论争座谈会,广泛征求养蜂专家和养蜂人的意见、建议,目的就是设计制造岀适合我国国情和适应养蜂生产实际需要的养蜂车。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我感受到不同养蜂人对养蜂车的需求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各式各样  相似文献   

7.
快速绷框梁     
<正>每年春天,百花盛开的季节正是养蜂人最繁忙的时候。笔者也是养蜂人,闲暇时就和蜂农们一起交流养蜂经验。笔者发现很多蜂友框梁绷得很不理想。特别是刚养蜂的,框梁绷得紧的紧、松的松,造成巢础和框梁脱节,不但影响巢础的美观,而且缩短巢脾使用时间。笔者这几年养蜂积累了不少绷框梁的经验,现在  相似文献   

8.
邓社全同志:我非常好奇地从《蜜蜂杂志》1990年第10期读了你的信,深表同情。出于我对蜜蜂和养蜂人的酷爱,故而毫不客气地给你去信。养蜂的目的无疑是要求得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业余爱好和陶冶情操是养蜂人独特的收获。你养蜂失败的原因已在你的信中“供认不讳”,但你却还不以为然。1.养蜂发财心切,急于求成。这是养蜂新手的“共病”。若不是养蜂世家的后代,指望有钱买蜂而迅速发财,其结果往往事与  相似文献   

9.
<正>6月中旬,笔者一行4人来到陇南进行中蜂资源调查。在康县姐妹花蜂农合作社调研期间认识了90后养蜂人石宝平,他是康县姐妹花蜂农合作社的1名社员。初见石宝平,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很难让笔者将他与风餐露宿的养蜂生活联系起来。因为一路走来,所见养蜂户大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地处大山深处,他们大多遵循前人传统的养蜂法。见到90后的养蜂人,让笔者眼前一亮,急切想了解他的生活世界及他的养蜂事业。  相似文献   

10.
定地养蜂与流动养蜂是相对而言的:前者坐地采蜜,局限性大;后者追花夺蜜,前景广阔.第一类人将养蜂作副业,多为养蜂爱好者或离退休人员;第二类人将养蜂作主业,多为蜂农或城镇专业养蜂人. 定地养蜂,要卓有成效,我认为必须把握"六要六忌".  相似文献   

11.
养蜂生产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产业,多年来,养蜂人采取传统的作业办法,产量较低,质量较差,劳动强度很大,80年代以来,新蜂药、新蜂具的不断推出,迅速提高了蜂农的作业水平,加上<中国蜂业>杂志等对于养蜂技术的不懈传播,更成为蜂农接受新发明、新技术的桥梁和纽带.蜂友们通过媒体,购买自己需要的蜂药或蜂具,极大地方便了养蜂生产.  相似文献   

12.
“蜂友”这称呼是咱养蜂人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友”何意?友好的关系,相互帮助。爱情是专一的,亲情是局限的,只有友情才是无边的。在人类饲养的动物中只有养蜂的人称蜂友,没有养鸡的称鸡友,更没有鱼友、牛友、羊友之说。所以,咱养蜂人应该以“蜂友”为荣。从《蜜蜂杂志》上和我这几年的养蜂实践中,都可以看到很多养蜂人并不以“蜂友”二字为荣,而是借蜂友的名欺骗咱养蜂人。就拿给《蜜蜂杂志》投稿一事来说吧,有几位养蜂人根本不顾蜂友的面子,竟然全文照抄投到编辑部,钻编辑工作忙的空子。象《蜜蜂杂志》这样的良师益友,哪里有养…  相似文献   

13.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0,30(10):38-38
<正>我是定地养蜂人,出于对养蜂的爱好,年养蜂控制在50群左右。我养的意蜂提供给消费者的蜂产品是货真价实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养蜂路     
张为风  张耀健 《蜜蜂杂志》2020,40(10):22-22
笔者出生在养蜂世家,祖父在1930年开始饲养意蜂采荞麦蜜,以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后,笔者父亲一直维持家庭养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笔者已二十多岁,看到浙江的养蜂人到我地采洋槐蜜,我也跃跃欲试,希望像他们一样到祖国各地去放蜂采蜜。虽然父亲当时已年近60岁,但非常支持我这个决定。1979年,我们灵寿县的养蜂人一起拼车到广东省乐昌县坪石镇开始春繁,从此我们走上了大转地放蜂的道路。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使养蜂人如鱼得水,也很有自豪感。在十多年的大转地放蜂生活中,我的养蜂技术在不断提高,同时也经历了养蜂人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5.
当前,蜂产品特别是蜂蜜价格偏低,1千克蜜价不如1千克糖价高,咱地区糖的零售价为1.75元,蜜的零售价1.60元(500克),蜜价虽低但还滞销,这是蜂农弃蜂转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咱们乡原养蜂户9家,垮了8家,现在只剩我一家,养蜂人卖蜜难,蜜价低无收入,年复一年。难哪!  相似文献   

16.
每个养蜂人都希望自己蜂壮群强,以便实现较好的养蜂效益。饲养强群需要三个必备的条件:一个好品种,一套科学养蜂技术,充足优质的饲料。饲养蜜蜂在我地有着良好的基础,我地对于批量生产的蜜蜂饲料的使用刚刚起步,多数蜂农只是向蜜蜂索取蜜蜂产品,而没有舍得主动投入饲喂,常常出现蜂群瘦弱、见子不见蜂,导致相同蜜源场地、别人取蜜我喂蜂等现象。但是,在观念新型的李建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老养蜂人对蜂毒产生抗体,蜂螫后不会有过敏反应。读了赵正虎蜂友的文章也想说几句,我先后见过4~5位老养蜂,养蜂年龄均在10~40年,原来被蜂螫根本没事,但在养蜂6~20年后出现过敏反应,严重的全身出现红肿,奇痒,抓破后出水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爱好者,也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兼销售蜂药、蜂具等。我一直依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老师,我一直以来销售的产品都是参考《中国养蜂》广告里厂家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王乔 《中国蜂业》2013,(9X):63-66
<正>我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温斯顿·丘吉尔佛子庄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北部大石河中游,地处山前暖区,蜜源植物丰富,素有"京西蜜库"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养蜂传统产业,佟福华正是坚守这一产业的京郊老蜂农的优秀代表之一。从集体蜂场养蜂到养蜂协理员管理养蜂,再到家庭养蜂,佟福华走过的养蜂事业路,见证着不同时期房山区养蜂人的辛劳历程,诠释着温斯顿·丘吉尔笔下的奉献……  相似文献   

20.
徐传球 《中国蜂业》2013,(11):16-17
养蜂人与蜂打交道,往往习惯了蜂蜇,蜂蜇次数多了,人也产生了抗体,一般上午蜂蜇肿起,下午就消肿了,但毕竟蜂蜇的一瞬间是有疼痛感的。要是蜂蜇中眼部,脸部肿起很难看,出门影响美观。我老伴常说,养蜂确实好,蜂不蜇人就更好了。在长期养蜂过程中,我总结出一些减少蜂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