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种草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出退耕种草的草种选择和种植模式,并探讨了发展草产业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种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种草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出退耕种草的草种选择和种植模式 ,并探讨了发展草产业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以改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植被,根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为根本目的.因此,工程建设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同时强调预防为主,保护好现有植被,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最终实现以粮食换生态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1 南阳市林业基本概况南阳是一个林业大市 ,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地理位置优越 ,林业资源丰富 ,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林业用地 96 6 7万hm2 ,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中有林地 6 3 9万hm2 ,疏林地 3 5 6万hm2 ,灌木林地 7 12万hm2 ,未成林造林地 0 81万hm2 ,无林地 2 1 35万hm2 ,林木覆盖率 2 8 82 % ,活立木蓄积量 2 5 0 8m3 。现有经济林 2 4万hm2 ,西峡的山茱萸、南召的辛夷居全国县级首位 ,西峡的油桐和猕猴桃、镇平的杜仲、淅川的柑橘居全省县级首位 ,桐柏的板栗、唐河的梨年产量居全省前列。 2 0 0 0年全市林业产值2 …  相似文献   

5.
有力的工程运行机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选择出适合不同类型区、不同退耕主体和不同还林方式的退耕还林模式,是不断提升工程科技含量,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有机载体。奇台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优选出8种退耕还林模式,探索强化4种工程运行机制,抓重点,树样板,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操作难度大、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在简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实行工程监理的必要性、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工程监理的机构建立及管理、监理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阿克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采取的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产业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4年实施,我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加快了我区防沙治沙和国土整治步伐,提高了林草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风沙危害不断减轻,绿洲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各地还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果业、速生丰产用材林和优质牧草,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为振兴当地经…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地区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具有的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时效性特点,决定了工程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工程措施的多样性,只有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程技术,制定出切实了可行的政策,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使三者之间以最佳的组合方式出来,使这一德政工程利 国、利民。  相似文献   

10.
管亚东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106-107
分析云县基本情况,阐述营造林工程的特殊性,提出退耕还林工程监理的方法、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在溆浦县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退耕还林后续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工程管理、后续产业规划发展等。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县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工作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当前收入和长远生计,还涉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笔者仅就退耕还林工程中经济林过热问题作探讨,以保证退耕还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为例,采用土壤蓄水量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改良土壤、改善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分别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工程建设取得的数量化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管理需要,运用Delphi法、AHP法、AHP-Delphi法、把握度-梯度法和最大熵-最大方差法,通过对指标体系科学筛选,确定权重,利用专家知识库和实测数据库,确定可以量化评价的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From 2002 to 2003,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ample plots and stem analysis of remained plan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area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the 1980s in Dat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s tree productivity and mois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six types of plantations on the land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such as green poplar (Populus cathayana Rehd.)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Betula platyphylla) and China spruce (Picea asperata) mixed forest, Dahurian larch (Larix gmelinii) pure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ub-humid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3 000 trees per hm2 is a proper standard of planting density. Under current condition, the productivity index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forest with the density of 2 100–3 333 trees per hm2 can serve as potential productivity standard of actual biomass of arbor established forest. In sub-humid area, Thornthwaite Model is adopted to estimate plant climat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which is about 8 462 kg•hm–2•a–1. The actual potential water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Purplecone spruce (Picea purpurea)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established forest are 17.22 and 22.14 kg•mm–1•hm–2•a–1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established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established forest are 21.14 and 19.09 kg•mm–1•hm–2•a–1 respectively.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which have grown into forest with the density of 3 000 trees per hm2 have attained or been close to that of local climax community, which is local maximum tree productivity at present. These types of forestation models ar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理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理州的基本林情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分析大理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为我国的林业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研究迁西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各项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在迁西县林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20.
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满意程度及影响因子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耕还林工程为背景,以参与式造林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创新项目要求为依据,对平山县上三汲乡河渠村农民退耕还林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满意程度依次取决于国家的补偿政策、经济收入调整、村民的文化程度、还林的技术要求程度、还林树种选择、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了量化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