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虾夷扇贝生产性育苗的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方李虾夷扇贝生产性育苗的高产技术;受精卵孵化应在与种贝生水温相差较小条件下进行;幼体培育过程禁止投喂污染及老化的饵料,幼体饵料应多样化;中间育成时稚贝下海水温及育成器材网目大小要适宜。  相似文献   

2.
虾夷扇贝稚贝中间育成技术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4年-1997年虾夷扇贝中间育成试验研究证明,使用60目筛绢网做网箱底部,30目筛绢做其它网面进行虾夷扇贝中间育成,比用一种筛绢网包围网箱育成率提高近一倍,并且便于管理,节省劳力,减少贝苗损伤,生产上可节省二级使用的网箱及筛绢网,大大降低中间育成成本。  相似文献   

3.
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海区采集的虾夷扇贝苗种比人工苗种晚2个月,为了实现当年采苗,当年培育成3 cm以上增养殖用苗种,2006—2008年,就虾夷扇贝中间育成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育成密度为90~110个/层,密度对中间育成率影响不显著。密度为70~90个/层,平均壳高达到3.28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为83.33%;密度为120~130个/层,平均壳高3.08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为61%;密度为160~170个/层,平均壳高2.77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仅为22%,密度对苗种生长影响显著。分苗时间早晚对苗种生长有一定影响,分苗时间早,天然苗可充分利用7-8月快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提高3 cm以上个体的育成率。中间育成期间的水温对育成率有一定影响,23℃以上水温持续时间较长时,育成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1998年进行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高产试验。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16℃产卵孵化,16.5℃幼虫培育,投喂金藻3011,8701和扁藻,14天投放附着基,稚贝培育18天,中间保苗70天,出苗量达到42.19万粒/m^3。  相似文献   

5.
用亲贝促熟法提早进行虾夷扇贝育苗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亲贝人工促熟的结果,使产卵盛期提前了20天;稚贝出池时间提前了17~25天;育出壳高600微米左右的稚贝平均104.25万个/m~3,最高达178.29万/m~3;由于提早下海,稚贝充分利用适温期生长,在高温期到来之前可进行两次分散,提高了育成率;稚贝下海至3cm左右的育成率可达42.24%;每立方米水体提供3cm左右的苗种达31.09万个,为增养殖生产提供了早苗和大苗。  相似文献   

6.
500m^3水体育出虾夷扇贝商品苗1.2亿粒。虾夷扇贝幼虫培育最适水温14-15℃;以金藻和扁藻投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亲贝培育是扇贝育苗的基础,亲贝培育好坏,影响亲贝生殖腺发育的程度,并影响获卵的质量,影响育苗生产。因而若想育苗的顺利进行,抓好亲贝培育是重要环节;虾夷扇贝属于低温贝类,它的培育有其特殊要求,实践证明,抓好虾夷扇贝亲贝培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净化海水,控制水质理化因子,选择合格亲贝,搞好亲贝控温促熟和产卵孵化,并采取换水充气,倒池施药,兼用光合细菌等措施培育虾夷扇贝幼虫。结果:单位水体平均虾夷扇贝出库苗760万粒/m3。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近年来扇贝育苗生产效果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从水源选择、水质净化、饵料的选择与使用、亲贝的质量与数量、促熟培养以及苗种培育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虾夷扇贝苗育成海区应选择在内湾,水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流速小于0.5m/秒,水深8~15m之间。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虾夷扇贝苗种生产的实践,围绕亲贝培育期间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一、亲贝的选择1.注意亲贝的产地,要在水清、水流大、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的养殖海区挑选亲贝。2.成贝要健壮、无病害,养殖与越冬期间死亡率低。3.壳高10~15厘米,2~3龄,外观完整、无损伤、壳上  相似文献   

12.
虾夷扇贝生产性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为生产性育苗,育苗水体约为120m~3.试验采用适当加大幼体培育密度(8~9个/ml),适当加大投饵量,特别是加大稚贝期的扁藻投喂量并采用控温水(15℃左右)培育幼体等措施,获得了较好的育苗效果:三批幼体入池后至下苗帘时其累计成活率为59.9%,单位水体(1m~3,下同)育出壳高为600微米左右的贝苗平均为70.4万个/m~3,最高达163.5万个/m~3。  相似文献   

13.
虾夷扇贝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虾夷扇贝育苗一般在1~4月份,正是比较寒冷冬季,室内育苗的成功率较低,由于海水温度较低,海上稚贝的保苗率也很低,有的甚至为零。为此我们近几年在虾夷扇贝育苗中,通过种贝蓄养、幼虫培育、下海保苗等措施入手,探索一套虾夷扇贝稳产高产育苗技术,并于2001年春在文登市北海综合育苗基地,取得单位水体平均出商品苗近100万粒(5毫米)的较高记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虾夷扇贝种贝购于大连长海县海区,2~3龄,大小10~16厘米,共260个雌贝,20个雄贝。2.育苗设…  相似文献   

14.
1993年7月~1997年5月,在夏季采用网袋、网箱开展虾夷马粪海胆F2代稚海胆的海区渡夏,壳径日平均生长量比室内提高33.6%~61.6%;采用网箱平面培育方法进行F2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和F3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中试,壳径的日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为0.53×10-2~1.46×10-2cm/d,体重日平均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介于2.32×10-2~10.72×10-2g/d之间,培养中密度过大会降低海胆的成活率并导致疾病发生;采用立体水槽开展陆地工厂化养成,经13个月,海胆壳径由1.16cm增至5.98cm,体重由0.47g增至61.0g,性腺指数达18.0%。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片沿海滩涂的不断开发,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形势喜人.但在发展水平上南北差异很大,尤其是苗种的供给水平差异更大,上海地区的对虾苗种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自给,大部分是从外地运来的.本文是上海市科委下达的“大规格对虾虾种高密度培育技术及设施”研究课题的总结,其中对如何提高放养成活事,减少用苗量、准确掌握养成期的投饲量,增大养成规格以及增加单产等方面都有所论述.旨在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宣传放养大规格虾种的好处.  相似文献   

16.
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与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繁殖期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亲体,采用阴干、流水和升温海水催产以及小水体、高密度、雌雄分池排放、人工授精的方法,可获得批重受精卵。分别使用浓度为0.05,0.10,0.15,20,0.30,0.50和0.70mmol/L的6-DMAP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实验水温分别为12℃和14℃。结果表明,水温12℃,6-DMAP0.05mmol/L时,在授精后67min处理胚胎45min诱导三倍体效果较好,三倍体率达83.3%,面盘幼虫相对孵化率达69.5%;水温12℃和14℃时,6-DMAP可诱导17.3%-100.0%的三倍体面盘幼虫;6-DMAP处理组胚胎发育至面盘幼虫的时间比对照组慢,故应推迟1d选优;处理组幼虫初始壳长、壳高及日生长速度皆高于对照组;6-DMAP的残留人影响处理幼虫的成活率,用0.2ml/L的DMSO海水浸洗处理可减轻6-DMAP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97年取材研究了大连长海县的虾夷扇贝的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虾夷扇贝的精巢构造与栉孔扇贝,贻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含单层柱状上皮及较厚的肌层。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神经及输精细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不断向腔内增殖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业郛。  相似文献   

18.
虾夷扇贝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虾夷扇贝闭壳肌、外套膜、内脏团、瓣鳃和性腺中Cu、Fe、Mn、Zn、Pb和Cd等元素的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内脏团中的Cu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织,其他各组织间差异不显著(P>0.05);闭壳肌中Zn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内脏团、外套膜、瓣鳃和性腺中的含量;Fe含量内脏团和瓣鳃中显著(P<0.05)高于性腺、闭壳肌和外套膜;各组织中Mn的分布特性为瓣鳃>闭壳肌>性腺>内脏团>外套膜;Pb的分布特性为内脏团>闭壳肌>性腺>外套膜>瓣鳃;内脏团中的Cd占全贝总量的67%,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因此,约占全贝质量10%的内脏团蓄积了较高含量的Cu、Fe、Pb和Cd,尤其是Cu和Cd(分别约占全贝蓄积总量的71%和67%),食用时去掉内脏团,可保证虾夷扇贝的食用安全和较高的食用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景山 《水产科学》1999,18(3):46-46
虾夷扇贝(peclenyessoesis)属冷水性贝类,适温范围是5℃~20℃,最适温度10℃~18℃。23℃以上的持续高温将引起大量死亡,5℃以下将延缓生长或停止生长。在大连地区现有的虾夷扇贝养殖方法中,最易被忽视的是在冬季分苗和夏季倒笼过程中,使...  相似文献   

20.
刘忠颖  陈远 《水产科学》1999,18(3):17-20
在15.0℃、17.5℃和19.0℃3个温度梯度下,各试验组纪体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6.3μm/d,8.6μm/d、9.3μm/d;61.0%、70.5%、23.0%。投附着基经22d培养各试验组稚贝规格(壳长×壳高)分别平均为620μm×595μm、705μm×680μm、745μm×710μm;各组生长速度和附着后成活率分别为17.7μm/d、21.6μm/d、23.4μm/d;35.4%、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