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薯13号(原编号9505-12)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于1994年用K299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经多年所内试验及山西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2004年1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晋薯13号。  相似文献   

2.
"同薯22号"是山西省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11号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7和2008年2年参加全国马铃薯品种中晚熟华北组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均居参试第1位,2009年7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次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同薯22号"。  相似文献   

3.
1品种来源 晋薯14号是山西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96年用9201-59作母本,JS-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无性多代繁育,于2003年选育而成.原代号为9703-44,2004年1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晋薯14号.  相似文献   

4.
同薯20号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同薯2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用Ⅱ-14[8408-22×(晋薯6号×Solanum chacoense)]作母本,新型栽培种NS 7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5年6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同薯20号。  相似文献   

5.
1 选育过程晋薯 11号 ,原代号为 9341 14 ,该品种利用H319 1作母本 ,NT/TBULK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经实生苗单株筛选 ,于 1992年得到杂交种子 ,1993年育苗并从中选出单株 ,1994年进入选种圃再经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繁殖而成 ,该品种于2 0 0 0年 12月 2 8日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 ,命名为晋薯 11号。2 特征特性9341 14即晋薯 11号为中晚熟品种 ,出苗到成熟 110d左右 ,株型直立 ,分枝较少 ,株高为 70~ 10 0cm ,茎紫色 ,茎秆粗壮 ,生长势强 ,叶淡绿色 ,复叶大小中等 ,开花多 ,花冠白色 ,天然结实性中等 …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0号”康崇全(山西省农科院五寨试验站五寨036201)1品种来源由山西农科院五寨试验站从81—5—62品种自交果实生苗中选育而成。1986年由实生苗入选单株,后经品系鉴定、品比、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优于晋薯7号和2号。1992...  相似文献   

7.
‘晋薯29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五寨农业试验站2005年以‘虎头’作母本,‘晋薯14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合作选育而成的马铃薯高产中晚熟新品种。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薯2015006)。该品种生育期114 d,株型半直立,生长势强,薯形扁圆,皮色淡黄色,薯肉白色,薯皮光滑、芽眼浅,无裂薯及空心薯,结薯集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2 195 kg/hm2,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20.30%。块茎干物质含量15.60%,淀粉含量9.58%,维生素C含量14.60 mg/100 g,还原糖含量0.98%,蛋白质含量2.07%。中抗早疫病,抗晚疫病、病毒病、黑茎病。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马铃薯一季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豫薯8号”是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7年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中产量高于对照。熟食味腻甜带香味,适口性好,肉质洁白,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徐薯18,其主要经济指标完全符合国家“八五”选育兼用型品种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秦薯5号系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选育。1997年用优质多抗食用品种秦薯4号作母本,选用栗子香、香黄、秦薯3号等优质、高产、高干材料作父本。采用重复嫁接诱导开花技术,诱导杂交亲本开花,经放任授粉结合人工辅助授粉杂交,单系选择、无性繁殖、多点鉴定和品质测试选育而成,原名秦秀2000,省区域试验代号宝04—2。  相似文献   

10.
晋薯19号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以9665-7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6~2008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田间鉴定。2010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19.0%,淀粉含量16.0%,还原糖含量0.29%,维生素C含量19.0 mg/100 g鲜薯,田间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2号’,由山西省农科院五寨农业试验站马铃薯育种课题组于2001年以‘五薯1号’作母本,‘底西瑞’作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统选择方法培育而成。经山西省马铃薯中晚熟组两年的区域试验及同步生产试验,每公顷可产鲜薯26 004 kg,比对照‘晋薯16号’平均增产20.5%。该品种属中晚熟类型,植株较高、直立、紧凑,根系发达,适宜山西省马铃薯中晚熟区种植,也适于我国北方一季作区选择。  相似文献   

12.
晋薯21号新品种是2000年以K 299-4作母本,以NSO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0年5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41.4 kg/667 m2,比对照晋薯14号增产16.6%.块茎干物质含量192%,淀粉含量10.5%,堆生素C含量18....  相似文献   

13.
优质、抗病马铃薯——晋薯1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亲本来源原品种名称:同薯15号(系谱号9909-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11号作母本,9424-2作父本杂交,经1999年实生苗圃,2000年株系圃,2001年升入品鉴圃,2002 ̄2004年在高寒作物研究所内参加品比试验。由于表现突出,2004年同时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次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通过8年的抗病、抗逆、产量等性状鉴定后,2005年完成育种、区试程序,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晋薯15号”。  相似文献   

14.
晋薯21号新品种是2000年以K 299-4作母本,以NSO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0年5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41.4kg/667m2,比对照晋薯14号增产16.6%。块茎干物质含量19.2%,淀粉含量10.5%,维生素C含量18.0mg/100gFW,还原糖含量0.13%。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15.
十四个马铃薯新品系在晋北地区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适合山西省一季作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课题组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优良亲本材料,并进行杂交试验。通过几年对杂交后代的选育,选出了1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系。以‘晋薯16号’为对照,从生物学特性,薯块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对14个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系‘10-20-32’和‘12-2-23’分别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49.88%和48.86%。综合来看,‘10-20-32’和‘12-2-23’产量和综合性状较好,下一步可在山西省一季作区进行多点试验或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产量高、抗晚疫病性能好、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西吉县对23个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庄薯1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等品种高产、抗病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产量在1 000 kg/667 m2以上且抗性较好的品种依次是:‘晋薯14号’、‘宁薯4号’、‘晋薯15号’、‘宁薯13号’、‘同薯23号’、‘克新17号’,适宜做轮换品种。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病情指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马铃薯》2016,(1):15-17
马铃薯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约为22万hm2。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品种类日益增加,马铃薯种植效益稳定增长,播种面积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新品种‘晋薯23号’。该品种为紫皮白肉,品质好,食味佳,在晋北地区非常受欢迎。选用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晋薯23号’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津引薯8号”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吴炳坤(安徽省蚌埠市郊区农技推广中心233002)1992年秋,我们从天津蔬菜研究所引进了茎尖脱毒种薯“津引薯8号”早熟品种,经1993与1994年2年4代繁种种植,平均亩产量达1750kg左右。表现早熟、高产.该...  相似文献   

19.
晋薯16号是2006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其特点是生长势强,薯块大,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好。但由于配套栽培技术的落后,其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因此我们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达到指导生产,提高种植晋薯16号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新品种跃进8号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苗保河跃进8号(菏88—23)是菏择地区农科所1983年以菏7513(科系5号×索尔夫)作母本,跃进2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黄种皮,高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新品种,其选育特点是经连续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