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双峰驼的面神经在伸出茎乳突孔之前发出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和一加入岩小神经的交通支,并接受一条来自前庭耳蜗神经的交通支和迷走神经的耳支。面神经穿出茎乳突孔之后发出耳后神经、耳内支,腮腺支二腹肌支、颈支、耳睑神经,上颊支和下颊支。6/10例面神经发出一交通支连于舌咽神经。耳后神经与第一、第二颈神经之间不见有交通支。耳后神经和耳内支有侧支分布于腮腺和腮耳肌。上颊支在犬齿肌深面分为许多小支与眶下神经的分支形成一神经丛。下颊支在下颌骨的外侧面与颏副神经有较粗的交通支相连。  相似文献   

2.
1981年在进行四头水牛的脑神经解剖研究时,均发现其咀嚼肌系每侧各有一条新的肌肉,经查阅现今的解剖学文献,未见有对该肌肉的叙述,似乎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该肌肉靠近翼外肌的背侧,两者之间有颊肌神经和脑膜副动脉通过,从起止点、肌肉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神经支配等,均可确认是一条单独的肌肉,参照国际解剖学命名法,初拟命名为翼小肌(M.pterygoideus minor)。  相似文献   

3.
作者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双峰驼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峰驼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均起于三叉神经节,其中眼神经的分支有颧颞支、泪腺神经、额神经、额窦神经、肌支、鼻睫神经以及连于睫状神经节的交通支。鼻睫神经分为滑车下神经和筛神经。筛神经分为鼻内支和鼻外支。鼻睫神经有交通支连于睫状神经节。上颌神经分出颧面支、副颧面支、颧骨神经,鼻后神经、腭大神经、腭小神经和上齿槽后支,其主干延续为眶下神经。颧骨神经在眼眶后部分出。鼻后神经在翼腭窝内分为数支参与构成翼腭神经丛。腭大神经分出腭副神经以及进入鼻腔底壁的侧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采用32例灌注红色过氯乙烯的成人头颈标本上,对舌神经及其邻近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结果:舌神经全长为(69.7±7.9)mm,以翼内肌为界将舌神经分为三段,①舌神经起始处至翼内肌后缘为第一段,该段长为(8.1±4.2)mm,直径(1.8±0.3)mm;②自翼内肌后缘至其前缘为第二段,其长为(32.2±5.3)mm,直径(1.9±0.3)mm;③从翼内肌前缘至舌神经分为舌下支和舌支之前为第三段,该段自翼内肌前缘至下颌下神经节中点为节前段,长度为(14.3±3.5)mm,直径(2.4±0.6)mm;从下颌下神经节中点至舌神经分支之前为节后段,长为(14.8±3.9)mm,直径(2.9±0.6)mm。该神经的分支有咽峡支、扁桃体支、舌下支和舌支等;而与舌神经交通的神经有下牙槽神经、鼓索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神经和下颌舌骨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的上下径与横径分别为(2.7±0.6)mm和(2.9±0.9)mm;根据它与舌神经的关系而分为融合型(46.9%)和游离型(53.1%)。舌神经及其舌支与下颌下腺管的关系极为密切,存在两个交叉,第一个交叉部位平对第二磨牙的占90.6%,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在贵州省望谟县获得3条大型前沟牙类毒蛇,长105~142 cm,竖立前半身时颈背露出单圈"眼镜"状斑纹,无颊鳞,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前颞鳞2枚,后颞鳞有变异,上唇鳞7枚(2-2-3式),下唇鳞9枚,前颔片2枚,背鳞平滑、23-21-15行,脊鳞两侧数行较窄长、斜列,腹鳞173~178枚,尾下鳞48~...  相似文献   

6.
在光镜及电镜下,双峰驼骨骼肌的肌外膜与肌束膜均较厚,其中除有不等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成纤维细胞及血管、神经外,还有丰富的脂肪细胞。在肌纤维外有薄层肌纤维膜,后者与肌内膜相连。骨骼肌肌纤维一般较粗,但其粗细差异很大(长约4~55mm,宽约9~125μm),呈长短不一的圆柱状、A带、I带相间的横纹明显。肌原纤维也较粗大(直径约7~14nm,长约15~2.5μm)。肌原纤维间的肌浆中响大量线粒体及糖原颗粒。线粒体体积大,嵴较长,呈典型的板层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颌面部缺损的修复术,探讨颏下皮瓣的应用解剖基础。方法:在36侧经红色乳胶或墨汁灌注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对颏下区的血供情况等进行了较系统的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颏下动脉由面动脉绕下颌骨下缘前(0.6±0.4)cm或距颈外动脉起点(3.1±0.7)cm处发出。面动脉发出颏下动脉前的外径为(3.1±0.9)mm,颏下动脉起始处外径(1.8±0.5)mm,起点离下颌骨下缘(1.1±1.4)cm,距下颌角(2.6±0.4)cm。主干沿下颌下腺浅叶上缘与下颌骨下缘深方之间的软组织中前行(2.6±0.6)cm,继而穿入二腹肌前腹深面。全长为(4.3±0.6)cm。该动脉有1~2条伴行静脉,全部汇入面静脉,汇入前外径为(2.3±0.7)mm。另外,出现副颏下动脉的占8.3%。颏下动脉的分支有下颌下腺支,占100%(36侧),皮支100%(36侧),二腹肌前腹支100%(36侧),下颌舌骨肌支100%(36侧),浅筋膜颈阔肌支100%(36侧),下颌骨骨膜支83.3%(30侧),下唇支75.0%(27侧),舌骨舌肌支47.0%(17侧),舌下腺支41.7%(15侧)和舌支13.9%(5侧)。根据颏下区皮肤一侧动脉灌  相似文献   

8.
骆驼消化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口为消化道的起始部,其两侧壁为颊,上壁为硬腭,下壁为下颌和舌,前经口裂与外界相通,后与咽相连。唇主要为肌肉和唇腺所构成,外面覆盖皮肤,里面衬着粘膜。上唇和下唇在口角相连形成口角。上下唇均长,运动灵活,长有触毛。上唇像兔的一样,正中有一唇裂。粘膜光滑,唯在口角长有锥状乳头,与颊粘膜的乳头连成一片。构成唇的肌肉有口轮匝肌、上切齿肌和下切齿肌、鼻唇提肌、上唇提肌、颊肌浅层、颧肌和面皮肌亦参与构成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6具尸体(32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解剖,就面神经干分叉点,下颌缘支支数与支形、行程与颊、颈支吻合情况作了描述与分析.指出耳垂下端是确定面神经干分叉点的一个体表标志;下颌缘支有1~0支,与颊、颈支有广泛的吻合;下颌角、面动脉、面后静脉及下颌下缘是寻找下颌缘支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解剖了15例北京鸭的眶部,左右两侧共30面。观察了眶部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以及眼球的附属构造。北京鸭的眶部由额骨、筛骨、泪骨、蝶骨及鳞颞骨共同组成骨骼支架。眶底部有眶中隔。泪骨与颧突间由下颌长韧带相连,形成完整的眶缘。眶部的肌肉有眼睑肌和眼球肌。第三睑即瞬膜由瞬膜方肌和瞬膜锥状肌牵引。眶部的神经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分布至眼球肌外,尚有由上颌神经的分支——额后神经,下睑神经和颧神经分布至眼睑及周围的皮肤。由眼神经分出的睫状长神经入眼球,额前神经分布至眼前角的皮肤。眶部的血管有眶上动脉、筛动脉、眼颞动脉及眼内动脉的分支分布。它们间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双峰驼桡神经起于第8颈神经、第1、2胸神经腹侧支。桡神经的肌支主要分布于臂三头肌内侧头、外侧头、长头,时肌,腕桡侧伸肌,指内侧伸肌,指外侧伸肌,指总伸肌,腕斜伸肌及尺骨外侧肌。桡神经分出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面的筋膜和皮肤,分出的其余皮支分布于前臂前外侧面、腕内侧面前部、掌内侧面和第3指系关节远轴侧面的筋膜和皮肤,还分布于腕关节囊的背侧面。前臂内侧皮神经也山桡神经分出,分支分布于前臂前内侧面,掌近端半部内侧面的筋膜和皮肤。  相似文献   

12.
双峰驼股神经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体解剖学的方法对一个成年母驼后躯及3个股中部以下的标本(左二右一)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股神经由第五至第七腰神经的腹侧支构成。股神经由腰荐神经干的前部发出后,在髂腰肌里延伸,有髂腰肌神经发出,并有肌支分布于髋关节肌、股四头肌,主干延续为隐神经。隐神经主要分支分布于股膝内侧、小腿和跗关节内侧面的皮肤和筋膜。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对1个成年母驼后躯及3个股中部以下的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坐骨神经由第7腰神经腹侧支及第1、2荐神经腹侧支构成。坐骨神经在伸延途中主要分成胫神经、腓总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肌支,而胫神经又分成足底内、外侧神经,腓总神经又分成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肌支有肌闭孔内肌肌支、肌股方肌肌支和臂股二头肌半健肌半膜肌肌支。  相似文献   

14.
非洲鸵鸟冠状动脉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对6羽非洲鸵鸟心脏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洲鸵鸟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同侧主动脉窦内;左冠状动脉分为浅支(旋支)和深支(前降支),浅支先分出左心房支布于左心房,主干分支分布左心室的左缘壁和隔壁及右心室隔壁的部分;深支又依次分出动脉圆锥支、左缘支和前室间隔支,动脉圆锥支分布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左缘支分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前降支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右冠状动脉也分为浅支(旋支)和深支,浅支分出窦房结支和右心房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窦房结支分布于窦房结和升主动脉,右心房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室后支分布于右心室的隔壁;深支分出后室间隔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右缘壁。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果表明,驴下橄榄复合体由主核、两个副核和三个细胞柱组成,平均长度14.4mm。主核呈囊状,囊壁皱襞少而小,囊底不弯曲;内侧副核有6个多变的组成部,以“八”字形B核为特殊;背侧副核结构松散;三个细胞柱未见报道,暂名:下橄榄背板背侧细胞柱、下橄榄腹内侧细胞柱和下橄榄底细胞柱。主核和两个副核主要成自中等卵圆形细胞,它们占细胞总数的89.8%,其余为小细胞。三个特殊细胞柱除含中、小细胞外,还有13.1~58.5%的大细胞。  相似文献   

16.
将明胶墨汁溶液注入到15例狗脊髓动脉系统内,观察其灰质内动脉构筑,结果如下:供应脊髓灰质内的动脉分别自脊髓背外侧动脉、沟动脉和周缘支发出。背角内侧动脉和背角外侧动脉分布于背角的头和颈部。中间外侧动脉发出分支到灰质侧角。供应灰质腹角的动脉有腹角外侧、腹侧和内侧动脉。中间内侧动脉分布于灰质中间带的内侧2/3。背连合动脉供应背侧灰质连合。在中央管两侧各有一条中央管旁动脉,纵向将各沟连合动脉串连一起。分布于灰质内的相邻各动脉间均存在吻合,构成灰质内动脉网。  相似文献   

17.
解剖成年双峰驼跗关节8个,结果发现双峰驼跗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1.中央跗骨不与第四跗骨融合;2.距骨近端具嵴状滑车,远端具髁状滑车,近端滑车的嵴和沟向前内侧倾斜,与矢状面间的夹角为10°,远端滑车的髁和沟朝向正前方,双重滑车结构使跗关节伸屈运动范围加大,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侧向运动,这是骆驼驮载重物时能够自由起卧的重要原因之一;3.具有跟踱外侧韧带,而牛马均缺如;4.跗关节外侧短韧带从外侧踝达于跟骨,牛的从外侧踝至距骨,马的则从外侧踝达跟骨和距骨;5.跗背侧韧带位于内侧面,形成内侧侧副韧带之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膈神经、副神经转位重建大鼠股四头肌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三级SD大鼠膈神经、副神经转位桥接尺神经修复股神经,观察此手术对重建大鼠股四头肌功能的疗效.方法 大鼠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左侧行膈神经桥接带血管蒂的尺神经转位修复股神经手术,右侧切断神经不吻合,作空白处理.B组:左侧行副神经桥接带血管蒂的尺神经转位修复股神经手术,右侧切断神经不吻合.A、B两组于24周后观察股四头肌电生理、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及截面积、股四头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比等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17.55±0.69)vs(15.48±0.66)]、股四头股湿重比[(2.0199±0.0698)vs(1.9527±0.0271)]、肌纤维截面积比[(2.108±0.027)vs(1.990±0.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隔神经、副神经通过桥接尺神经移位吻合至股神经,可恢复股四头肌部分功能,用膈神经转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