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地处我国中部,长江流域之南,全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蚕业历史悠久,是桑蚕生产最适宜区之一。解放后,江西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989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蚕桑工程”后,创造了江西蚕桑产业的黄金时期,至1994年全省桑园面积达71万亩,比1989年增长了11倍;生产鲜茧35万担,比1989年增长了7倍,进入全国第7位。然而在1996年全国茧丝绸市场滑坡的冲击下,全省出现了桑园面积明显减少、产茧量严重下滑的趋势。2000年后江西蚕桑产业在加入WTO、市场行情回升、全行业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广西蚕业》1997,34(2):52-52
自1989年起,江西省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并把实施蚕桑工程列入了农业开发总体战的重要战役。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4年全省桑园面积达54万亩,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000多吨增加到1.5万吨,增长11倍,列全国第7位,涌现出修水、永新、金溪等10个产茧万担县。但自1995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疲软的影响,江西蚕桑生产出现较大滑坡。到1996年底,桑园面积下降到24万亩,蚕茧产量降低到8400吨,蚕桑技术推广队伍也被削弱,蚕茧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1990年是省政府提出实施“蚕桑工程”的第二年,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桑园面积由1989年的53592亩增加到89839亩,增长67.64%;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350吨增加到2639吨,增长95.5%。蚕种生产与供应是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在1990年中,全省各蚕种场和蚕种供应部门,积极配  相似文献   

4.
我县实施蚕桑工程始于 1990年 ,当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至 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 ,蚕茧产量 2 5 0余t。由于市场波动 ,1995年桑园逐渐被挖 ,至 1998年仅剩 10 0亩。 2 0 0 0年我县县委、县政府在分析蚕桑生产的特点、规律和我县自然、社会生态条件后作出了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几年来我县蚕桑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桑园面积恢复到 1万余亩 ,蚕茧产量达 30 0余t。1 更新发展理念由于蚕桑生产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其茧丝价格波动大 ,农民从事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得不到稳定 ,为此 ,我县提出了“从容应对市场考验 ,巧…  相似文献   

5.
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 ,也是占当今世界 70 %的丝产品数量与市场份额的优势产业 ,更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 ,全国各蚕区纷纷把它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和亮点来抓。 1989年始 ,省委、省政府从江西省情出发 ,决定在全省实施蚕桑工程 ,并取得了 1992年桑园 71万亩、产茧 1 5万t、全国排位第七的骄人业绩。此后 ,尤其是近几年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其总体形势则似纳川之海 ,潮起潮落。然而 ,原本在蚕桑业名不见经传的东乡县却稳步发展 ,后势强劲。据统计 ,从 1997年到2 0 0 2年 ,全县桑园面积由 5 0 0…  相似文献   

6.
加快蚕桑科技推广促进江西蚕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江西蚕业生产现状 1997年以前,江西蚕业曾有过一段辉煌发展历史,由于技术及市场因素,导致严重滑坡.1997年后,江西省蚕桑业进入了第二轮恢复发展期,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20个种桑养蚕县,桑园面积发展到2万hm2,年发种量26万张.蚕桑产业已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面对的已不是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质量和技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正>1江西省桑品种资源栽培与保存现状1.1江西省桑树栽培现状江西蚕桑在1990~1995年实施"蚕桑工程"时期有过辉煌的发展阶段,为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全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国内茧丝绸市场的频繁波动,江西省蚕桑产业的发展与全国大多数蚕区一样,经历了几起几落[1]。目前全省桑园面积在22.5万亩,主要分布在修水、永新、南昌、东乡、乐安、遂川、宁都等县。目前江  相似文献   

8.
1989年我省蚕桑生产是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年,桑园面积已恢复到53591亩,其中新增桑园面积24000亩,比1988年增加82.7%;蚕种发放量44540张,比1988年增加60.2%;产鲜茧2.7万担,比1988年增长42.1%,是建国后最高纪录。这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全省蚕桑行业齐心协力、辛勤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蚕桑生产在大别山区具有悠久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别山区各级政府将其作为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大力发展,使该区成为安徽省蚕茧重点产区,1995年据金寨、岳西、霍山、潜山、六安等5个主产县统计,桑园面积达到2.46万hm2,产茧1.57万t,占全省蚕茧产量的36.90%,占鄂、豫、皖三省大别山区蚕茧生产总量的44.50%.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相当规模的相关加工工业,消化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维护山区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1蚕桑基本概况 1.1蚕桑生产在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的1995年,贵池区蚕桑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桑园面积达到3800hm2,年发种量突破1万张,年产蚕茧325t.  相似文献   

11.
宜丰县是我省“蚕桑工程”基地县之一,1990年成立了县蚕桑领导小组和蚕桑开发办公室专门管理机构。现有桑园面积3450亩。为了支持蚕桑开发,县财政拿出贴息贷款50万元,决定发展1亩桑园扶助无息贷款50元。计划到1995年全县发展桑园3万亩,蚕茧产量达到1200吨。这项任务已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2.
湖北蚕业科技发展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明  吴恢  范锦 《北方蚕业》2009,30(2):66-68
湖北是我国重点蚕区之一,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95年,桑园面积曾达3.33万hm2,蚕茧产量达2.25万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北桑园面积有所减少.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中部崛起战略,湖北蚕业生产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到2008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万hm2,蚕茧产量达1.35万t.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湖北蚕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湖北蚕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今年五月中旬,我随省委书记张勃兴同志到安康地区调查农桑业生产,在石泉县听取了发展蚕桑的汇报。对石泉这个仅有30.4万亩耕地、15.5万农业人口的小县,现已有桑园面积3.8万亩,1989年发种4.18万张、产茧125万公斤,桑苗、蚕茧、生丝总产值达2300万元的巨大成就,并跃居全省第二的事实,说明发展蚕桑事  相似文献   

14.
1黄冈蚕业生产概况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常年降雨量1200~1400mm,年日照时数2000~2200h,年均气温16℃。黄冈市栽桑养蚕历史可追朔到4000多年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养蚕历史,使黄冈市被全国蚕业区划确定为全国蚕桑生产最适宜地区之一。近十年来,本市蚕桑业经历了大起大落几个阶段。1995年桑园面积2.15万hm2,鲜茧产量16900t,占全省总量的70%,创历史最高纪录。1995~1999年蚕桑生产渐入低谷.1999年全市桑园面积缩减为1.1万hm2,蚕茧产量8000t,比1995年下降50%。近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盐城市蚕桑生产进入低谷期,部分地区毁桑现象严重,全市桑园面积因此减少3万亩,减幅10.7%,但仍然是全省稳桑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区。射阳县2007年桑园面积5.2万亩,到2008年底桑园面积增加到5.5万亩,增幅达到6.2%。在这一轮调整期中,该县的桑园面积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该县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两个重点镇,这一区域的桑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0%以上,5亩以上的规模大户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6.
<正> 江西省自1989年将蚕桑工程列为农业开发总体战的4大工程项目之一,经过4年努力,该省桑蚕茧丝生产取得了超常的高速发展。目前,该省政府决定,把蚕业生产从扩大桑园面积转向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三高”发展轨道,以加快向蚕桑大省迈进的步伐。到1992年,该省桑园面积已由4年前的4万亩增至80万亩,跃居全国第4倍,鲜茧产量  相似文献   

17.
射阳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也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基地县。目前在全国蚕桑生产普遍下行的情况下,我县蚕桑生产仍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年增幅在5%左右,得到了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1射阳县蚕桑业的现状全县现有桑园4000 hm2,2012年饲养蚕种16万张,产蚕茧6250 t,生产一代杂交种10万张,优质桑苗5000万株,蚕桑总产值2.6亿元,单位面积产值5000元/667 m2,蚕茧总量和蚕桑总产值双超历史,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均创17年来的新高。目前蚕业经济总量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二。全县蚕桑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洋马3个镇,分别占全县的63.6%、28.6%、5.5%。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十年来,尤其自1980年到1985年的五年间,南通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全市1980年桑园面积13.85万亩,年发种量30.8万张,总产茧8785吨,到1985年桑园面积达36,75万亩,年发种量66.24万张,总产茧18230吨。在五年中桑园面积增长了1.65倍,产茧量增长了1.13倍。1986年总产茧又获20775吨,连续六年蚕茧总产蝉联全省第一名。南通市近年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蚕桑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稳产性好。南通市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而蚕桑生产的抗灾能力较强。蚕桑生产包含着两个生产环节:一是培桑。桑树是多年生  相似文献   

19.
王爱玲  张波 《蚕桑通报》2006,37(2):60-62
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骨干产业,蚕桑业在宿豫区的大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优势地位。宿豫历史上蚕桑生产最高潮时是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3333.3hm2,年发种量达30.9万张,但自1995年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桑园面积逐渐减少,至2005年,桑园面积减至2833.3hm2,减少10500hm2,减少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浙江省蚕桑生产略有下降,蚕农收入减幅较大。预计全省桑园面积7.8万hm^2(117万亩),其中蚕桑规模小区达3.4万hm^2,占全省桑园总面积的44%,同比分别提高0.73万hm^2和9个百分点;全年蚕种饲养量221万张,同比基本持平;蚕茧产量9万t,减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