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省是一个少林省份。据1984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全省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86%,森林蓄积量只有4483.32万m~3。这两项指标在全国均处后列。建国以来,我们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造林,但是由于在监督管理,资金下达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病,所以造林面积不实、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效益不高是我省造林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这些问  相似文献   

2.
所谓“工程造林”,就是按国家基本建设的程序施工,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造林实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造林方法。“工程造林”这一概念,是全国几百万林业职工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造林工作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提出来的。如我省建国以来,造林累计面积1.32亿亩,数字不少,但问题是造林质量差,成活率低,保存率更低。保存面积仅占造林面积的25.2%,约3100万亩,而国家投入造林资金却达3亿多元。这就严重影响造林绿化速度和挫伤了群众积极性,给国家造成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很大浪费。执行工程造林的目的,就是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成果,集约经营,力求从整体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效益达到有机的统一,是造林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各地的造林力度逐年加大,但造林成活率又如何?据笔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分析,造林成活率极低,当年成活率只有80%,次年保存率不到50%,以后逐年减少,如果不是每年补植,基本上是造林不见林。这不仅收不到绿化环境、保护自然的效果,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大了造林投资,也给造林单位加重了负担,形成了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在去年开展林业质量年的活动中,吉林省把提高营林生产质量作为重点,在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上狠下功夫。一是适当调减造林计划。几年来,由于造林计划安排得偏高而财力、物力却严重不足,出现了一些粗植滥造现象,致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不到要求。1990年在保证完成十年绿化  相似文献   

5.
《河南林业》2002,(4):4-9
一、正确认识我省林业形势 (一)成效显著 一是森林资源明显增长。1990年以来,我省平均每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近13万公顷,在全国始终位于前10名。据1998年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和近3年造林核查结果推算,与建国初期相比,有林地面积由130万公顷增加到217.6万公顷,增长67.4%;活立木蓄积量由0.96亿立方米上升到1.44亿立方米,增长5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34%,增加了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贵州省造林保存面积1,000多万亩,建了87个国营林场、3,000多个社队林场,生产商品木材1,700多万立方米、楠竹1,700万根,完成森工基建投资1.3亿元,为国家积累资金7亿元,修建林区公路6,100多公里。但是贵州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究竟如何?三十二年的历史,已经作了回答。总的结论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不少,林业经济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7.
浅谈鼢鼠对林业生产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鼢鼠在镇平县分布很普遍。在海拔500米左右低山,最高海拔2500米的范围分布,并且数量多,危害大,严重影响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很多地方造林不见林、成活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损失。从而推迟和延误了人工造林建设的进度,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鼢鼠在镇平县分布很普遍。在海拔500米左右低山,最高海拔2500米的范围分布,并且数量多,危害大,严重影响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很多地方造林不见林、成活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损失。从而推迟和延误了人工造林建设的进度,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荒山绿化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 ,中西部地区都要抢抓机遇 ,真抓实干 ,全面展开生态建设攻坚战 ,为林业生态建设作出贡献。但是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是干旱严重地区 ,植株季节缺墒少雨 ,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好造林植树环节 ,不少地方出现了“年年造林不见林 ,年年造林老地方”的现象 ,造林成活率低 ,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也挫伤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在总结多年林业生产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认为要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 ,应采取措施 ,把好“五关” :1 细致整地关细致整地是保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三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造林,但由于4~5月份严重干旱的气候特点,致使造林成活率很低,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严重影响绿化进程。为此,我们进行了冷藏苗木雨季造林,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农间作是林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杨国英,李成建(舒兰市大北林场)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地区的造林绿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更新造林一项,每年都给企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可采伐木短缺,导致大多数林业企业处境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2.
我县林业用地为农业用地的8.4倍,由于人多、山多、田少,林业在我县经济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林业的“两户一体”象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县依靠“两户一体”,开发山区,振兴林业。1985年以来,年年造林超过10万亩,成活率高,质量好。其中每年容器育苗600万株,营造湿地松“脂材两用”基地林10万多亩;完成玉桂、八角等经济林102544  相似文献   

13.
张伟自任县林业局副局长以来,不断探索林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用创新的经营机制推动林业发展。2004年完成人工造林4.2万亩,绿化荒山42座。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97.8%。  相似文献   

14.
邵世办 《湖南林业》2001,(4):11-11,10
新邵县从1995年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通年5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累计完成营造林1750.4公顷,为计划面积的175%;完成总投资525万元。经过多层次严格检查,历年新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造林面积保存率100%,达到了速生丰产林标准,项目营造林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据专家测算,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森林蓄积量20.2万立方米,楠竹115万根,实现产值7210万元,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13.7,且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科技兴林和林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世行贷款造林是迄今新邵林业投资最…  相似文献   

15.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对荒山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荒山造林中使用TCP植物蒸腾抑制剂能显著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容器苗造林,起苗前2d~3d叶面喷洒植物蒸腾抑制剂1次,栽植后间隔10d叶面喷洒,连喷两次,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提高7.6%;裸根苗造林,栽植前用植物蒸腾抑制剂蘸根处理,栽植后间隔lOd叶面喷洒,连喷两次,成活率提高24.0%。使用TCP植物蒸腾抑制剂可降低造林成本,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16.
菌根化苗木造林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河北省已全面推开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工程,林业跨越式发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但是恶劣的气候,十年九旱,土壤贫瘠,缺氮少磷,降雨量少,是坝上造林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问题。造林成活率低,要想达到国家验收的标准,往往需要全民一补再补,这样大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随着工程向纵深发展,苗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能育出优质化的苗木和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以利用菌根资源,接种菌根菌,培育菌根化苗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山阴县集中资金,实行专业队造林,7年时间新造林285万hm^2,为过去保留面积的475倍。 2002年,该县只有林地06万hm^2。为了加快造林步伐,该县有效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大工程、大项目。  相似文献   

18.
赵体顺 《河南林业科技》1998,18(4):15-17,20
1990年实施《河南省十年造林绿化规划》以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全省1990~1997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8565万hm2,调动了各级领导和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林业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河南省十年造林绿化...  相似文献   

19.
油松种实害虫的危害,是我省沁源地区油松种子产基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据1985年调查,该县油松球果受害率平均55.10%,最高达91.19%。油松种子年产量仅为20万斤左右,比正常年景下降77.8%,且品质低劣,给我省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油松造林带来严重困难。鉴于生产所需和此类害虫生活隐蔽,防治难度较大,我们在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64—1966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1986年又对沁源县油松种实害虫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大的、长期存在的造林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建国到1975年的27年中,全省累计人工造林270多万公顷,保存面积仅70多万公顷,占造林总面积的25%。为了提高营林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986年对我省1985年人工造林进行了抽样调查,被抽查的16个县人工造林实测面积为2万多公顷,成活率在85%以上的只占26%,成活率在41~84%的占51%,成活率在40%以下的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