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探索甘蔗—花生间套种的最佳模式,为当地生产中甘蔗—花生的合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糖29号甘蔗品种和桂花22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常规甘蔗种植行距(1.0m)和宽行距(1.2和1.4 m)下间种不同行数(0、1、2行)的花生,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蔗茎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甘蔗种植行距相比,宽行距种植时甘蔗萌芽率、有效茎数及产量有所下降,甘蔗分蘖率、茎径有所提高.在相同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萌芽率、株高整体上相对提高,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整体上相对减少.与不间种花生相比,1.0和1.2m行距下间种花生时甘蔗产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1.4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甘蔗显著增产2.4 t/ha.宽行距下不间种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下降,间种花生后经济效益增加,且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高,达3.132万元ha.[结论]适当的甘蔗—花生间套种方式可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且以1.4 m甘蔗种植行距下间种2行花生时蔗地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甘蔗间套种玉米有隔行间种、行行间种等2种方法,不同方法对甘蔗产量影响不同;新植蔗和宿根蔗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甘蔗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新植蔗每667 m~2间种玉米1 127株以下、宿根蔗每667 m~2间种1 262株以下比较合适;玉米间套种时间过早造成甘蔗产量减产,一般在新植蔗幼苗长到2叶1心、宿根蔗出苗达30%时播种玉米,不影响甘蔗的生长;生育期短、株高较矮、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的玉米品种,对甘蔗产量的影响较小;甘蔗套种玉米对甘蔗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0引言甘蔗是我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甘蔗间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蔗田小气候,发挥作物间互利作用。合理间种不仅可促进甘蔗生长,而且还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甘蔗生育期较长,前期生长缓慢,行距较宽,行间裸露时间长,水份蒸发大,漏光较严重,因而近年来甘蔗间种其他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生产上许多蔗农由于间种不合理,导致甘蔗产量严重下降,间种作物收成不大,经济效益比较低,为了进一步探讨甘蔗合理间种的作物及其方式,提高蔗田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甘蔗间玉米新技术能获得玉米甘蔗双丰收唐应虎,杨祖毅,伍良碧(四川省会东县农业局)蔗地间种其它作物已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甘蔗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各蔗区普遍采用和提倡的是甘蔗间套瓜、菜、豆、药材等矮杆作物,这对靠近城镇蔗区的甘蔗发展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但...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用马铃薯品种合作88和3个不同甘蔗品种进行田间间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平均每公顷产17.589t,产值11 960.52元,纯收入8 377.02元,投入产出比1:3.33.甘蔗平均每公顷产123.80 t,产值24 768元.达到了增加蔗田复种指数,提高蔗田经济效益的目的,为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稳定制糖产业甘蔗原料基地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甘蔗与其他作物的比较效益下降,蔗农的种植效益受到严重影响,也影响了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间套种措施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通过与各类生长快速、生长期短的作物组合,搭配构成多作物、多层次、多功能的甘蔗复合群体,可提高光能、养分和土地利用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蔗农收益。一、甘蔗间套种玉米1.种植时间。甘蔗间套种以春植蔗为主,玉米的种植时间选择在1~3月进行,具体栽种时间根据当地玉米、甘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机械化宽行植蔗区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封行前控草减药与增效增收,以甘蔗单作为对照,选择7个花生品种和5个甜玉米品种开展配套农机的甘蔗宽行间作花生和甜玉米试验,对2种间作系统生产力与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甘蔗的株高与行间间作甜玉米的株高呈负相关,与行间间种花生的株高呈正相关。与甘蔗单作相比,间种花生的甘蔗单茎重无显著下降,间种甜玉米的甘蔗单茎重显著下降;2种间作模式下甘蔗的分蘖数、有效茎数和产量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均表现为间作甜玉米显著高于间作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甘蔗田间糖锤度的影响不显著。间作甜玉米的田间糖锤度和穗产量分别以‘中农甜414’和‘华美甜9’最优,间作‘粤甜28’能够收获较高的产量和农田秸秆输入量;间作‘湛油1155’‘热红1’和‘湛油1155’‘湛油75’‘湛油62’分别获得最优的花生仁产量和出油率。间作系统纯收益增幅在30%以上的处理表现为间作‘中农甜414’>‘华美甜9’>‘ZGP113’>‘湛油1155’,但间作‘华美甜9’和‘ZGP113’的甘蔗减产率分别比间作‘中农甜414’和‘湛油1155’提高13.73和4.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甘蔗地间种桂选5—18绿豆,能提高蔗地的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间种绿豆纯作肥的处理能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若考虑蔗农经济收益,间种方式则以行行蔗行间种单行绿豆收豆后留茎叶作肥为宜,因其做到肥豆兼收能提高蔗地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徐林  邓展云  刘晓静  陆建勋  李鸣  贤武  刘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3-19974,19999
[目的]研究了不同种植期(冬植,春植)对不同品种甘蔗生产的影响。[方法]采用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作为参试甘蔗品种,调查了不同种植期不同甘蔗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产糖量和蔗糖分等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于春植蔗,冬植蔗与春植蔗产量和含糖量间差异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冬植蔗蔗糖分均高于春植蔗。除桂糖26外,桂糖21和桂糖27冬植蔗产量和产糖量均明显高于春植蔗,差异性显著。[结论]甘蔗冬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产糖量占食糖总量的九成以上。甘蔗田间管理分为新植蔗田间管理和宿根蔗田间管理,它是确保高产量、高含糖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广西桂中蔗区甘蔗管理情况,以旱地甘蔗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甘蔗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进行探讨,怎样通过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甘蔗田间管理,达到甘蔗高产量和高含糖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莆田市现有围海造田形成的海滩地面积近 2万 hm2 ,除少部分高滩位地方经土壤改良已种上甘薯、花生等作物外 ,绝大部分面积尚未利用 ,而其中的 50 - 70 %海滩地据盐分测定 ,较适宜种植耐盐的甘蔗 ,如何克服和防止盐害、风害、旱害 ,提高海滩蔗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是栽培上的重点课题。我们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宜海滩地种植的甘蔗良种 ,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海滩地甘蔗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技术》2013,(2):25-26
耿马县勐永镇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频繁发生,甘蔗生产立体条件显著,80%属无灌溉条件的"雨养型"旱地甘蔗,其抗旱栽培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为下:1、槽植法"槽植"法即沿等高线开植蔗沟并封闭蔗沟两端,形成一个"槽",保持水土,减少径流;蔗种置于沟底板土上,覆盖土后加以镇压(压实覆土层),使沟底板土、种苗和覆土层紧密结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利用毛细水管以提高出苗率;充分发挥"槽"的保水、保肥作用,加宽播幅,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为甘蔗产业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16年甘蔗作物地块矢量数据,选取土壤、地形、气象和经济4个因子共16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加权指数和模型评价江州区甘蔗种植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采用GIS技术将甘蔗种植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域.[结果]将甘蔗种植最适宜和适宜面积与部分"双高"基地(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差异较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甘蔗种植最适宜区面积为3799.80 ha,占最适宜区总面积的36.90%;崇左市新和镇甘蔗种植不适宜区面积共177.85 ha,占不适宜区总面积的28.84%.[结论]为了科学、合理及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甘蔗产量,建议新增"双高"基地,可调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布局区域向濑湍镇、罗白乡、太平街道、驮卢镇和左州镇等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豆压青对蔗地培肥及甘蔗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和绿豆品种郑绿8号、品绿04108为材料,设计不同甘蔗行距和绿豆间种方式,研究绿豆压青对蔗地培肥及甘蔗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绿豆压青可以增加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蔗地有较好的培肥作用;在绿豆花荚期压青培肥效果较好,土壤有效磷增加量达40~50 mg/kg,是CK的2.0~2.5倍,速效钾增加量达14~22 mg/kg,是CK的3~5倍;行距1.2 m间种绿豆的C、D处理甘蔗产量分别比CK增产7.66%、3.30%,说明甘蔗合理间种绿豆可以促进甘蔗增产。  相似文献   

17.
<正>甘蔗是龙陵县的主要税源之一,也是蔗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009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8 666.7hm2,产量50万t,实现农业产值1亿元,计划新植1 540 hm2,其中冬植蔗533.1 hm2,较2008年408.9hm2增30.5%,占全县计划新植面积的34.61%。  相似文献   

18.
粉垄栽培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粉垄栽培”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与传统种植(拖拉机整地等)相比,粉垄栽培玉米、花生、大豆、甘蔗、桑树,其产量分别增加25.60%、13.78%、1000%、21.91%、54.81%;大豆蛋白质增加12%,甘蔗蔗糖分增加3.81%;相应地,作物的根系数量增多,长度增长,垂直分布下移,水平分布拓宽。表明这几种旱地作物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与“粉垄栽培”能促进根系发达密切相关。并对这一农耕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甘蔗间套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家爱  林琳 《广西农学报》2011,26(3):29-31,35
甘蔗间种玉米,属高秆作物间或套种高秆作物,多年来在业界内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甘蔗间种玉米,玉米对甘蔗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不能提倡。上思县三年的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种可以使甘蔗和玉米协调生长,可提高甘蔗地的复种指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文章论述甘蔗地套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并介绍关键技术,为今后广西推广甘蔗地间套种...  相似文献   

20.
<正>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适宜于甘蔗、香蕉、菠萝等热带作物和烤烟、菜豆等多种喜温农作物的种植。为充分利用蔗地早期的土地空间和气候资源,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麻栗坡县农技部门通过试验示范,成功探索出"春甘蔗间种矮生菜豆高效栽培模式",2012年经县农科局组织实测验收,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甘蔗4.8吨、产值2160元,产菜豆550千克、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