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6,25(2):109-112
从(南农73-935×Beeson)F3株行和Co60γ射线辐照处理南农87C-38的M5株行分别发现2个育性异常材料NJS-18H、NJS-19H.后裔试验育性鉴定表明NJS-18H、NJS-19H不育株的雌性与雄性育性均不正常,不能正常结荚,可能为联会异常突变体,其不育性均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2个突变体可能用作大豆雌雄配子发育及其相互遗传关系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苎麻雄性不育系育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种N8855种子浸种后播于消毒土的盆钵内,置于无光照的生长箱内,生长温度为29℃,于第8天发现-株突变体(M0)子叶表现互生现象,而其余植株子叶表现对生(图A)。此株子叶互生突变体(M0)的M1株系置光照培养箱是生长,同N8855一样表现子叶对生;而经暗室诱导子叶表现互生,植株其余性状同于N8855(图B)。M2代表现同M1一致。这一经暗诱导表现子叶互生现象在双子叶植物上是首例报道。   大豆正常子叶对生情况下,位于子叶节以下的茎状轴称为下胚轴,子叶节至第一对真叶节部分称为上胚轴;暗诱导的子叶互生突变体,其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得复杂,正常对生子叶节拉开,两片子叶的节间可能为中胚轴,而中胚轴在禾本科植物中常见、在双子叶植物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NJ89—1的发现与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马国荣  刘佑斌 《大豆科学》1993,12(2):172-174
1986年在[(南农1138—2×南农 493—1)F_3-1-9-3-2×诱变30]杂交组合的F_6代植株行中,发现一个不育突变株,从不育株上得到一粒种子。其后代一株1987年表现可育。这一单株后代,1988年共有37株,其中26株表现可育,11株不育(3:1X_c~2值为0.1126,0.50相似文献   

5.
F型不育系(FA)是我国近年来新选育的普通小麦细胞质的CMS型不育系,为确定FA育性基因的遗传模型,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5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FA/临汾3158、FA/冬81、FA/HB-7三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群体和FA/HB-7的F2:3群体为试材,分析了FA育性的遗传特性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A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基因互作效应明显。三个F2群体结实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0.58%~71.77%,多基因遗传率为0~45.58%,环境遗传效应值为3.84%~44.12%;三个F2群体结实小穗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2.35%~66.36%,多基因遗传率为0~17.77%,环境遗传效应值为25.70%~47.65%。FA/HB-7的F2:3群体育性在北京、南阳两地的主基因遗传率相差较大,北京、南阳结实率和结实小穗率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0%和5.45%、90.89%和77.83%,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00%。FA育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但环境对性状的影响较大,推测FA育性可能具有一定的环境诱导效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FA及其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叶色突变体不仅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同时对杂交水稻育种也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作为观赏稻打造乡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点,促进乡村振兴。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辐射诱变获得的一个水稻亮绿叶突变体bgl-2,比较了突变体bgl-2与野生型SIPI在叶片颜色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突变体bgl-2叶片呈现出不同于野生型SIPI的亮绿色。在分蘖期利用95%的乙醇提取测定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发现突变体bgl-2的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SIPI相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突变体bgl-2其他的植株形态发现,其剑叶和倒二叶叶尖均表现不同于野生型SIPI的弯折形态,且剑叶显著短于野生型SIPI,同时其株高也显著矮于野生型SIPI。收种后拷种发现,突变体bgl-2的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均显著小于野生型SIPI,但其长宽比与野生型SIPI的相比无显著差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分蘖期野生型SIPI和突变体bgl-2剑叶叶细胞结构,表明突变体bgl-2的细胞壁显著增厚,但细胞膜外膜厚度显著减小,内膜几乎退化,且其叶绿体超微结构中的类囊体的片层结构比野生型SIPI的疏松。通过将突变体bgl-2作为母本,野生型SIPI作为父本,...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粉育性分类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完全不育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完全可育的保持系、恢复系为对照,以5个分离群体为主要试材,将花粉败育率分为11个等级,观察、分析了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不育对照花粉败育率均在95.1%以上,实际观察值为99%以上.可育对照败育率均在10%以内,实际观察值在5%以内.分离群体花粉败育率有三个高峰,第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0~10%,植株高度可育,其中95%植株集中在0~5%之间.第二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为95.1%~100%,实际观察值均高于98%,植株高度不育.另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40.1%~60%之间,是典型的半不育.以此为中心向可育和不育两个方向递减.花粉败育率10%和95%是两个明显的分界点.依据分离群体和对照的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将大豆花粉育性分为4类.1、可育:花粉败育率0~5%.2、不育:花粉败育率95.1%~100%.3、半不育:花粉败育率10.1%~95%.4、典型半不育:花粉败育率40.1%~60%.  相似文献   

8.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稳定、高效的诱发点突变的诱变剂.采用EMS处理大豆"南农94-16"的种子,在初步构建大豆突变体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了大豆突变体库,获得95份茎、叶、花、种子等性状变异的突变材料.采用200对SSR标记分别对其中高蛋白、叶黄化等9个不同性状的突变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突变体发生了多位点的变异.构建的突变体库不但可以作为新的种质资源,而且可促进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10.
大豆突变体库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突变体库是大豆农艺性状变异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选育新品种资源和大豆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综述了几种常用大豆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及其构建特点和应用范围,介绍了一些突变体库构建的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这些新方法在大豆突变体库构建应用中进行了展望,为大豆育种实践和基因功能研究拓宽思路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豆抗食心虫性的遗传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大豆抗食心虫性的遗传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表现为数量性状,也可能表现为质量性状的不连续变异。在适宜的接虫强度下,抗食心虫性的选择可能会比选择其他数量性状更易奏效。同时,对大豆抗食心虫与生育期及其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选用295个国内外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通过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进行测交,筛选含恢复基因的品种,并研究其地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的恢复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分布率明显不均;具强恢复基因的品种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方大豆生态区域,而东北大豆生态区域以具保持基因的品种为主;日本、韩国及美国北部品种也多具保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全国2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干豆腐产量有差异的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杂交后代植株世代干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豆腐加工过程中每100g干大豆种子平均生产51.80g干豆腐,其中包括23.94g蛋白质、12.73g脂肪和10.03g总糖;蛋白质、脂肪和总糖的利用率分别为53.34%、68.85%和34.43%;干豆腐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总糖含量和蛋脂含量分别为46.22%、24.67%、19.42%和70.80%。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10.58%~38.13%。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干豆腐产量的遗传均符合一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干豆腐产量的遗传率较高,为87.86%~99.83%,F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严重地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提出了以保主根,促进侧生根生长为要点的农业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技术,有效地防治了大豆根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大豆不同来源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和有关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吉林引入的短叶柄材料公交7622—4—1—4 在南京与2 个长叶柄亲本南农94—524、洪引1 号杂交,表现一对基因分离结果,其与南京发现的短叶柄材料NJ90L—1SP杂交,F1 和F2 均表现为短叶柄,表明二者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因NJ90L—1SP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故推论公交7622—4—1—4 可能亦受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从南农86—4×D76—1609 组合BC2F2 群体初步结果表明,D76—1609 短叶柄性状与豆荚伏茸毛间存在连锁现象,重组率r= 3.01±1.21% 。源于NJ90L—1SP和公交7622—4—1—4 的短叶柄叶枕不正常,农艺性状较差,尚难直接利用;源于D76—1609 的短叶柄与长叶柄后代相比表现晚熟、较易倒伏,但有可能获得高产、抗倒重组类型。  相似文献   

16.
矮秆大豆突变体HK808结荚期的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NaN3诱变获得的大豆矮秆突变体HK808,对其部分结荚期的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表明:突变体叶片大小和叶柄长度分别是东农42的1/2;成熟种子蛋白质含量比东农42高2%,粗脂肪低0.2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东农42的低,总叶绿素含量是东农42的77%,但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不大,均为2.6 : 1。开花结荚后突变体叶片蛋白质含量、SOD活性逐渐升高,脯氨酸含量逐渐下降,而且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都低于东农42;突变体的SOD活性显著高于东农42;东农42的MDA含量在鼓粒期以后增高。表明结荚后期突变体具有较强的防御自由基伤害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豆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大豆根腐病的主要种类与症状识别,分析了大豆根腐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大豆根腐病的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网室内用3种昆虫为大豆不育传粉,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传效效果最好,不育系单株异交结荚率,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分别是开放条件下自然传粉不育系的10.5,12.8和11.8倍;不育系产量(按小区面积折算)2:1行比处理平均为488.4kg/hm^2,比1:1行比产量提高23.5%;喷糖,吹风,放彩带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蚂蚁和苍蝇传粉效果差,无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o improve seed yield of male sterile l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crossing rate and climate factors was explored. Data of blooming period, outcrossing rate of male sterile line and climate during 2006–2016 growing seaso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shortest blooming period was 18.8 ​d with mean temperature of 24oC–25 ​°C and 18.5 ​d with about 125 ​h natural illumination. More rainfall caused a longer blooming period, and a high outcrossing rate was found with about 100 ​mm rainfall and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24oC–25 ​°C. Increased natural illumination time by tapetum lucidum mulching improved outcrossing rate by 42.48% compared tocontrol. Overall, the selective combination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uld be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outcrossing rate and hybrid seed yield in the male sterile line of soybean.  相似文献   

20.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尤其在干旱盐碱及沙土地带危害最大且发生最普遍的病害,对大豆产量影响极大。介绍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