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探索桂蚕8号亲本的即时浸酸适宜范围,通过对桂蚕8号亲本锦、绣、壮、丽4个品种的母蛾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交配产卵后的蚕种给予同样的保护条件后进行即时浸酸试验,以两广二号原原种中系、日系品种的浸酸标准作为参考,设置不同的浸酸时长,调查该亲本的催青发育情况及孵化成绩.探讨各品种不同的交配时间点和浸酸时长对该亲本即浸种的孵化成绩...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桂蚕2号杂交原种浸酸后再冷藏的期限,本试验调查了桂蚕2号杂交原种浸酸后再冷藏不同时间的蚕种实用孵化率及蚁蚕绝食生命力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浸酸后耐冷藏能力和蚁蚕绝食生命力都不同,中系较日系耐冷藏。932×8810、8810×932、8711×7532浸酸后再冷藏安全期限分别为40d、30d、20d。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甲醛和盐酸在蚕种孵化中的应用,降低二者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改进蚕种冷藏保护孵化办法,开展亚热带地区蚕种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的研究.通过对两广二号原种芙蓉×932、湘晖×7532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处理,调查实用孵化率和蚕卵胚子中感发育进度,找出不同库外保护时间、不同冷藏时间下蚕种实用孵化率达标、蚕种中间感...  相似文献   

4.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桂蚕N2"原原种繁育的过程中单蛾产卵量偏少的原因,调查"桂蚕N2"4个亲本NC99R、NC9C、NJZ、NJ7的单蛾产卵数和遗腹卵数。结果显示:NC99R单蛾平均造卵数仅476粒,与其余品种相比明显少,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的重要原因;NC9C单蛾平均产卵率仅有67.43%,导致了该品种单蛾产卵数偏低。分析表明,"桂蚕N2"的两个中系亲本的单蛾产卵数明显偏少,是导致该品种原原母种单蛾产卵量少的主要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改善原原母种蚕期饲养、蛹期种茧保护以及延长交配时间等措施来提高中系品种的产卵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家蚕冷藏浸酸蚕种对盐酸刺激量的承受能力,以液温47.8℃、比重1.093、内含2%甲醛、浸渍6.5 min的盐酸刺激量为对照,以明虎A系和B系为供试品种,设置49.0、50.2和51.4℃3种盐酸液温,1.096、1.099和1.102共3种盐酸比重,9.0、11.5和14.0 min 3个盐酸浸渍时间,4%、6%和8%3种酸液中的甲醛浓度,分别比较了不同处理对冷藏浸酸蚕卵实用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蚕品种(系)间对盐酸刺激量的适应范围有较大差异,但整体倾向于适宜刺激量大于上述对照刺激量.蚕种对盐酸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当盐酸液温51.4℃时,蚕卵表现出死卵和迟发育卵增加等发育不良影响;而甲醛浓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微弱.在现行47.8 ℃盐酸液温条件下,盐酸比重增至1.099或盐酸浸渍时间延长至11.5 min(明虎B系),能够显著提高调查品种的实用孵化率,降低催青过程中的死卵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蚕种浸酸处理,是提高蚕种孵化率,满足秋季蚕种有效供应的关键技术。试验表明,冷藏浸酸种在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刺激下进行常温浸酸,能起到促使孵化的效果,而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蚕种的孵化率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蚕种盐酸孵化法标准及浸酸前后的冷藏抑制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新 《蚕桑通报》1995,26(4):30-31
蚕种盐酸孵化法标准及浸酸前后的冷藏抑制标准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冯家新一、蚕种盐酸孵化法标准(一)即时浸酸孵化法1.即时浸酸种的浸酸适期如表1表1即时浸酸种的浸酸运期注:1.积算温度以10℃为起点.10℃以厂为无效温度。2.27℃,以上温度仍作27℃计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2年秋—2015年秋4年春夏秋多月份共11批次对家蚕新品种桂蚕N2的杂交原种进行饲养繁育一代杂交种,探讨该品种的繁育效果与技术。结果表明,原种茧平均死笼率NC99R·NC9C、NJZ·NJ7分别为3.09%、5.39%,NC99R·NC9C与同期两广二号中系原种932·芙蓉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NJZ·NJ7与同期两广二号日系原种7532·湘晖相比差异不显著;张原种制种量正交种为61.89张,比同期两广二号提高14.85%,正交品种间有极显著提高,反交种为35.41张,反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3.36张、2.66张,与同期两广二号相比正交种差异不显著,反交种差异显著。只要根据新品种的特性要求进行繁育,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掌握好对交品种的出库、收蚁日差(日系比中系早3~4d);加强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稀座;良桑饱食;中系品种提早1 d收茧、削茧;适量投蛾,加强巡蛾等,就能获得良好的繁育成绩。  相似文献   

10.
影响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成绩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 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方法在秋季蚕种供应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在冷藏时间较短时,部分蚕品种,特别是现行春用品种的孵化不够稳定,对生产有较大影响。近年来,蚕种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和经验总结工作,本文将这方面的内容作了归纳,并结合谈谈笔者的理解和体会,以图为生产提供一点资料。一、影响短期冷藏浸酸种浸酸成绩的因素(一)蚕卵条件的影响1.蚕卵的滞育性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孵化的方法是在  相似文献   

11.
自有人工孵化法以来,人工孵化种因没有经过长时间保护,卵内营养消耗少,具有孵化齐一,体质强健,茧丝质量好,能灵活供应蚕种的优点,所以广泛加以使用。加温即时浸酸孵化法是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一种人工孵化蚕种的方法,其浸酸效果由浸酸适期与刺激量决定,而刺激量又由盐酸浓度、温度和浸酸时间决定。在浸酸适期、盐酸浓度、温度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浸酸时间直接影响蚕种孵化的好坏。目前,加温即时浸酸孵化法在技术推广上已经比较成熟,但若在浸酸过程中技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笔就浸酸时间对蚕种孵化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施显辉 《广西蚕业》2004,41(1):10-13
试验结果表明:室温即时浸酸(盐酸液温28℃,比重1.100)浸渍时间两广二号正交35分、两广二号反交45分、桂蚕一号正交40分、桂蚕一号反交50分为最佳浸渍时间。加温即时浸酸(盐酸液温46℃,比重1.075)浸渍时间两广二号正交、桂蚕一号正交5分:两广二号反交、桂蚕一号反交5.5分为最佳浸渍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滞育卵浸酸冷藏再浸酸孵化技术,处理云蚕7、云蚕8原种,调查其孵化率及饲养成绩。结果表明,滞育卵浸酸种和对照种的龄期经过、虫蛹率、幼虫生命率、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指标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冷藏时间条件下,常温浸酸对我省现行生产使用蚕品种孵化率的影响,在盐酸比重1.125、浸酸时间40 min,冷藏时间在40~70 d的范围内,常温浸酸对孵化率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杰  陈灵方 《蚕桑通报》2000,31(2):9-12
通过对现行10对主要蚕品种冷藏浸液蚕种采用常温浸酸的试验,得出在春制春、夏秋用蚕种采用常温浸酸法浸酸都可获得较高的实用孵化率的结果,可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浸酸和催青条件对广蚕三号×7532蚕种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蚕三号×7532品种自通过省级鉴定之后,在生产上正逐步扩大饲养。随着养蚕数量的增加,为能更好地把握蚕种在冷藏、浸酸、催青各个环节的技术处理措施,提高蚕种的孵化质量,解决在生产上所遇到的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不同浸酸时间、温度以及不同温湿度的催青条件对广蚕三号×7532蚕种的孵化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生产参考。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广蚕三号×7532正反交杂种。二、处理方法 1.浸酸处理用产后在75~78°F的常温条件下、经过20小时(以当天18时盛产~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蚕种场的早秋桑叶又兼顾中秋蚕适时收蚁,一般对早秋饲养的苏12原种,出库要求早,但这时春制苏12原种冷藏只有20日左右,从1982年早秋苏12原种只冷藏20~25日,浸酸后发生大量的白、黑死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3年蚕种公司委托我库用苏12原种即时浸酸后以不同的胚子入库冷藏,观察在冷藏和催青过程中所发生的死卵及孵化情况,来探讨即时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最长时间,以保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桑叶成熟度对桂蚕N2中系原种质量的影响,利用不同成熟度的桑叶饲喂NC9C和NC99R,调查蚕种的不受精卵率、死卵率、有效卵圈、产卵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成熟度显著影响NC9C×NC99R的有效卵圈和产卵量,影响NC99R×NC9C的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繁育NC9C×NC99R原种,可选择适熟叶和老叶,繁育NC99R×NC9C原种,可选择适熟偏老叶,降低不受精卵率,选择适熟叶,降低死卵率。  相似文献   

19.
蔡晓明  朱勇 《四川蚕业》2006,34(1):10-16
为了探寻已经进入滞育状态的蚕种的利用方法,对夏芳×秋白、洞庭、碧波等蚕品种,在蚕卵产下后,放置于室温下6~50d,其间用盐酸、硫酸进行浸渍处理、发现滞育卵可以解除滞育而孵化。对滞育卵浸酸发现:含多化性血缘品种的孵化率明显优于不含多化性血缘的品种;浸酸处理后,蚕卵胚胎发育开差较大,孵化明显不齐。对滞育卵进行浸酸时间与孵化率回归相关分析发现,其最佳浸渍时间为24min,在6~24min范围内,蚕卵孵化率随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超过24min时,蚕卵的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延长而减小。蚕卵在47℃浸渍42min和46min后,明显有死卵的发生。根据回归分析,夏芳×秋白的最高孵化率为62.7%,虽然试验中部分蛾区有100%的孵化,但群体总体孵化并未达到80%,若要在生产实际中应用,滞育卵浸酸方法尚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产后100小时内蚕卵的即时浸酸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温46.1℃,比重1.075的盐酸浸渍8个家蚕现行品种(或杂交型式)产下后20至100小时的滞育性卵(25℃保护中),无论是普通孵化率,还是实用孵化率(二月或一日),要达到一定高值,在5至23分钟浸酸时间内,浸酸时期越迟,所需浸渍时间越长。产下后100小时以内的蚕卵,浸酸后都有较高的实用孵化率,而且产下后60至100小时的蚕卵比产下后20至40小时的蚕卵有效盐酸浸渍时间范围更广,安全系数更大。所有供试蚕品种,达到95%以上两日实用孵化率所需的盐酸浸渍时间分别为:产后20至40小时蚕卵5分钟;60小时蚕卵11至14分钟(7532×75新在14分钟时略低);80小时蚕卵14至23分钟;100小时蚕卵为20至23分钟。浸酸时期越迟催青经过也越长,25℃中催青的收蚁时间,产后20至40小时浸酸卵为浸酸后第11日,产后60、80、和100小时浸酸卵分别为浸酸后第12、13和14至15日。由于浸酸时期推迟,加上催青经过延长,产后20至100小时浸酸卵,收蚁时间可在蚕卵产下后第12至19日变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即时浸酸的适期范围,还可代替因收蚁推迟而需要的浸酸前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