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景观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联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乡村景观旅游发展为基础,进行了我国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研究,重点突出以乡村景观环境设计为导向、以乡村旅游开发为中心,以融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元体研究.  相似文献   

2.
海南森林覆盖率达55%,热带原始雨林更孕育了千姿百态的森林旅游景观,尤以奇峰峻岭、天然氧吧、生物多样为主要特色。海南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应因地制宜大力挖掘、开发;森林旅游收益除用于生态保护外,重点是让当地居民受益,其目的也是为了当地森林生态的保护;森林旅游要尊重目的地原有生态的完整性,并积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以曹妃甸新区为研究实体,应用GIS技术对曹妃甸新区城镇扩张安全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别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和无生物保护约束下的城镇扩张格局及其等级分类,最后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叠加构建城镇扩张安全格局。结果显示,与常规的规划方法相比,这种安全格局下的未来发展的城市空间模式,可以在保障城镇发展水平的同时协调各类用地之间的矛盾,也为未来留足了城市发展空间,为曹妃甸新区城镇用地可持续扩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台湾溪流生态工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功的生态工法,需要与生态原理相调合的设计方法论;近年来,台湾溪流整治工法逐渐尝试不同方式,亦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及水中栖息生物。在诸多案例中,有些堆石护岸工法虽已达生态保育目的,但一经台风或豪雨,常造成严重之冲蚀或破坏;所以在溪流整治时,必须充分了解溪流特性,并经审慎评估后,以最佳施工方法及生态观念相结合,建立适合台湾溪流之生态工法。  相似文献   

5.
以东圳库区的法国SPOT-5遥感影像和相关图件为源数据,以影响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类型、地貌、坡度、坡向、土壤等景观因子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提取各因子特征信息,采用侵蚀强度系数、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3种数值评价指标方法,分析了各景观因子类型的水土流失强度分异特征与变化规律,为库区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景观因子的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东圳库区的法国SPOT-5遥感影像和相关图件为源数据,以影响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类型、地貌、坡度、坡向、土壤等景观因子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提取各因子特征信息,采用侵蚀强度系数、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3种数值评价指标方法,分析各景观因子类型的水土流失强度分异特征与变化规律,为库区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景观因子的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孟霖  郭杰  欧名豪  李昆鹏 《土壤》2018,50(5):1032-1040
城镇建设用地多情景模拟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扬州市为例,以2005年、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训练数据,借助景观安全格局与ANN-CA模型模拟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并利用城镇建设用地转移矩阵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13—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情景下的城镇建设用地模拟扩张占用其他景观规模不同,但均占用农村居民点规模最多,其中,惯性发展情景下,模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以布局在低景观安全格局为主,占用耕地、水域、林地规模较高;基本保障情景下,模拟新增的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中景观安全格局区域,较惯性发展情景占用耕地规模增加,占用水域、林地规模减少;与惯性发展情景、基本保障情景相比,最优保护情景下占用耕地规模略高但集中于高景观安全格局区,新增占用水域规模、林地规模降低。(2)不同情景下的景观格局也存在差异,惯性发展情景下,景观格局变化一定程度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但不利于耕地机械化生产,影响林地、水域生态服务功能;基本保障情景下,景观格局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对非人工景观的破坏程度较惯性发展情景降低;最优保护情景下,景观格局变化更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发展。(3)惯性发展情景下,应适当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严格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基本保障情景下,应充分发挥景观安全格局的生态底线功能,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开发与布局;最优保护情景下,可通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等措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 ,随着经济、社会逐步由农业化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转变 ,势必对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将不仅是农业的命脉 ,也成了工业的命脉 ,城市的命脉 ,整个经济、社会和人类生存的命脉。与此同时 ,水危机也日益加剧 ,而且已成为一个引起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这一点在陕西省显得更加突出 ,因此 ,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发挥山区旅游公路水土保持措施的景观功能,以湖北神农架木鱼坪至兴山县昭君桥旅游公路为例,从景观美化功能和景观协调功能2方面进行水土保持设计。景观美化功能方面,根据项目沿线的自然、人文和公路本身的特点,分为3类景观特色带、3个景观过渡带和8个景观特色点,并配置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景观协调功能方面,依据沿线的具体情况,使用渐缩式(阶梯式)空心砖护面墙、上挡墙L形种植槽、路基外侧悬墙式植槽和木桩栅栏式挡墙等绿化技术,进行公路沿线的绿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侵蚀角度看,自然生态系统景观由微度土壤侵蚀和其它等级土壤侵蚀强度的地域组成 ,其景观基本元素有斑、廊、基.在GIS支持下研究了宜昌地区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的面积对比、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多度等参数.通过RS-GIS一体化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认为宜昌地区中观尺度的土壤侵蚀强度景观结构类型有散置斑块景观、指状交错景观、网络景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1976年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和1989,2000,2005,2008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了嫩江干流及其10 km河岸带不同景观类型以及河岸带整体的景观格局变化对嫩江水体及其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嫩江经过近30 a余的演变,水体面积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河道蜿蜒度明显减小从而不利于嫩江生物多样性恢复。河岸带内耕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加剧嫩江水质恶化,河岸带整体景观格局的演变也不利于嫩江水体自然恢复。但从2000年起,林地景观格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有利于嫩江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这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政策和生态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土壤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壤层的水文特征,而不同植被类型对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造会导致不同区域土壤层蓄水保土功能表现出较大差异.以祁连山黑河流域上游的天老池小流域为研究区域,研究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亚高山草甸、灌木和干草原5种植被对于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林土壤的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粒为主.干草原和草甸草原土壤的容重最大,孔隙度最小;同一种植被类型在不同坡位的容重和总孔隙度大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植被类型上中下坡位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增大,总孔隙度减小的趋势.(2)研究区草甸草原0-20 cm的土壤物理性质具有相似性,20-50 cm土壤层的物理性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新疆玛纳斯河水量波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玛纳斯河发源于北天山中段,消失于准噶尔盆地西缘,是天山北麓流量最大的内流河.分析1954~2001年红山嘴水文站的流量资料及1986~2001年的石河子市降水资料、温度资料,得出近46年来玛纳斯河流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可以发现在一般情况下,玛纳斯河的降水与流量之间正相关,但在相对冷的年份,降水与流量的关系比较复杂,这是由于相对冷的年份,冰雪消融量减小,而抵消了降水引起的流量的增加;夏季温度的变化对玛纳斯河的流量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景观功能分区的山地旅游地水土保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旅游地在我国旅游目的地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景观生态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差异性和资源合理利用为原则,把山地旅游地分为旅游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景观、旅游引景空间景观、山地混合景观等功能区.基于景观功能分区,提出了山地旅游地的旅游景区型、农旅结合型、自然生态型、农业经济型等水土保持模式,为山地旅游地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郊工业废弃地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其景观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郊工业废弃地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进行工业废弃地旅游开发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方法,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SWOT分析法,以新乡市凤泉区一处工业废弃地为实证案例,全面分析城郊工业废弃地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SWOT矩阵(细分为SO矩阵、WO矩阵、ST矩阵、WT矩阵)确定了城郊工业废弃地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以SWOT分析结果为依据指导了凤泉区一处废弃地的旅游景观规划,将其改造为集经济生产、生态保护、文化教育、科学研究、避灾防灾为一体的旅游地。  相似文献   

16.
北江上游紫色砂页岩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砂页岩沟状侵蚀区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措施主要采取等高定距植物坝,即利用上一年已筑好的等高风化石坝种上乔灌草植物,形成绿色等高植物带;其次是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可将10°以下的山坡直接爆破成水平梯土,经过1~2次翻动加速风化后,第二年春种植黄烟。这些措施既达到了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又可增加农民收入,是值得推广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黑河中游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可为该流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根据黑河中游33个观测井1985—2010年的地下水埋深资料,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采用随机森林法研究了埋深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下水埋深自南向北减少;甘州区和临泽县的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前呈增大趋势,之后又逐年减小,高台县北部地区埋深呈持续减小趋势,而东部地区呈增大趋势;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地下水埋深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各向异性有增强的趋势;影响黑河中游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渠系水利用系数、地下水开采量、地表水引用量及蒸发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5-2018年黄河三角洲景观格局脆弱性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景观最适宜分析粒度、尺度,并进行景观格局脆弱性演变规律分析,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5,2012,2018年3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变异系数法从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两个角度确定研究区最佳空间分析粒度;运用网格法和地统计方...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就其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优化结构、生态经济制度创新层次结构和生态经济管理创新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以汉江上游——西北地区秦巴山地与汉水谷地泥石流治理区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区生态认证的内容:一是植被的生产过程能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二是植被的生产过程能否降低或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反映着人地关系演变趋势的同时,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Voronoi图和生态景观指数法,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域,全面分析了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集聚型分布现象明显,表现出大聚居、小散居的分布特征,整体呈现破碎度低、分布零散、分维数小、斑块稳定的景观格局;山区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坡度、水系、道路交通等,其中受地形和道路交通影响尤其明显,呈现出较强的地形和道路交通指向。研究对目前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开展具有引导作用,同时可为政府部门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