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志帮我走出了困境我是70年代初跟父亲学养蜂的。由于没有理论知识,缺乏养蜂技术,年年越冬死蜂,年年买蜂,连年亏损,造成家庭经济危机,所以养蜂中断了。1983年农村实行承包制,我又开始养蜂,但经济效益很差,蜂群发展也不理想,总找不出原因来。1990年在...  相似文献   

2.
养蜂要尽量开发蜂产品现在不少养蜂员因循守旧日,不订杂志,不讲科学技术,信息也不灵,养蜂只搞单打一(指光取蜜),加之蜂种退化,防治蜂病失策,故而年年养蜂不见收入。而我的胞弟孙继进订有《中国养蜂》、《蜜蜂杂志》。善于学习与实践,注意改良蜂种,尽量开发蜂产...  相似文献   

3.
养蜂经验教训四则一则:蜂场勿设在制药厂、糖厂附近我的蜂友老张是我县公认的养蜂老手。60至80年代初,养蜂年年获得高产,经济效益十分好,是受人尊敬的养蜂致富能手。1982年以后,由于年纪大了,不能长途转地放蜂,他就定地在老家养蜂,自那以后至去年病逝,他...  相似文献   

4.
刘清河 《蜜蜂杂志》2005,25(11):40-40
养蜂是一项独特的养殖业,养蜂的用具和方法也不与其他养殖业相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各种蜂具和养蜂方法都是无数养蜂前辈经过无数次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结晶,对养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遍指导性。然而有的蜂友却随意去标新立异,蜂具越改越离谱,结果是年年养蜂不见效益。我市地处广西西北山区,蜜源条件优越,除专业养蜂场外,业余饲养中蜂者也不少,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笔者走访多位蜂友,发现他们在养蜂方法和蜂具上都犯有一个致命的通病——那就是随意标新立异。某蜂友定地业余饲养中蜂已达10年,却是年年从头来。笔者看到他的蜂箱十分怪异…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养蜂年年丰收,箱箱强群,框框布满蜂,人养蜂,蜂养人!可有人养蜂年年亏本,一年含辛茹苦,结果还劳民伤财,亏本是小,垮场蜂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蜜蜂是昆虫,是小动物,同样会生老病死,蜜蜂患病司空见惯,而养蜂人既要懂管理技术,还要当好蜜蜂医生,要会给蜜蜂看病,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最后达到药到病除。蜜蜂疾病多种多样,常见病  相似文献   

6.
养蜂是一项独特的养殖业,养蜂的用具和方法也不与其他养殖业相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各种蜂具和养蜂方法都是无数养蜂前辈经过无数次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结晶,对养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遍指导性.然而有的蜂友却随意去标新立异,蜂具越改越离谱,结果是年年养蜂不见效益.  相似文献   

7.
卢天理 《中国蜂业》1998,49(6):23-23,28
养蜂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并有较好经济收入的工作,可以作为业余消遣,也可以作为一项专业。但是,要真正养好蜂,却不是一件易事,且不说有的人辛苦了一年毫无收获,更有甚者,全群覆灭、全场覆灭。有的养蜂者年年养蜂,年年死光,虽然灰心丧气,却也不甘失败。笔者于...  相似文献   

8.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11):42-42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乔师傅很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钻研养蜂技术,更可贵的是他能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让蜂友们少走弯路,增加效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经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他蜂养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可他却忘不了那些养不好蜂,年年见不到效益,已经失去养蜂信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9.
“数控养蜂法”使我转亏为盈以前我用传统法养蜂,年年春天要买蜂,且各项产品收成都不高。传统养蜂法提倡保温,春繁时我五面保温(上下左右后面),仅留出蜂箱前面不保温。夜间还用塑料布盖于箱盖上。蜂繁殖不好,我以为保温不够,就再加强保温,但蜂还是没养好。然而我...  相似文献   

10.
漫谈垮蜂     
我们这个地区,由于农村种植业体制的改革,政府对养蜂业的扶持,从事养蜂的农户不断增多,但形成规模取得一定效益的并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养蜂户年年买蜂,年年垮蜂,其教训有以下几点。一、爬蜂病爬蜂病主要是孢子虫病和麻痹病,有时这两种病混合感染出现爬蜂。本地暴发的特点:春季在蒲公英花盛期,秋季在蜜源结束之后。如果气温下降,久雨不晴,箱内潮湿,或喂稀薄饲料极易暴发爬蜂病。一旦暴发了爬蜂病,蜂群很快就垮了下去。对付爬蜂病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此病应及时对症下药,可以减少损失。在饲喂蜂群时每公斤糖浆加入2片天滴灵…  相似文献   

11.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12.
郭成志 《蜜蜂杂志》2007,27(1):28-28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这些蜂友们家住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镇,每户饲养蜂群在二十群以上一百群以下,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小转地放蜂,全部为业余养蜂。以产蜜为主。我的这些蜂友有养蜂50多年的,也有近几年开始养蜂的,年龄最大的蜂友70多岁,年龄最小的30多岁。虽然养蜂时间相差之大,但他们都能将蜂群养的全县大有名气,并年年有效益。蜂群无疾病,都能年年安全越冬,无损失,使外地很多养蜂户前来参观取经,包括专业养蜂场也前来交流。那么,我们这些蜂友们有哪些比其他养蜂人高明之处?那究竟在哪里?通过与其他蜂友交流,结论有了。  相似文献   

14.
李易谷 《中国蜂业》2010,61(8):48-48
经济发达地区的蜂农嫌养蜂收益差而改行,使养蜂业面临萎缩;欠发达地区,蜂产品价格不稳定,蜂农因为亏损而改行,故蜂业界人士惊呼养蜂业后继乏人。江西省乐平市思红蜂业专业合作社是在金市养蜂联合体基础上于2007年7月1日建立的,由于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两年半来,社员蜂场年年增收,成了发展养蜂的榜样,因此他们的亲友便将学养蜂办蜂场当成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养蜂业的不断发展,蜂群转运生产的数量大幅增加,蜂病、螨害等传染概率加大、传播速度加快,蜂病、螨害等在国内大面积暴发,严重威胁了养蜂生产的正常健康发展。“蜂农年年治螨,蜂螨年年泛滥”,常年施药治螨,蜂螨对药物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因此,单凭药物控制螨害是无法彻底觖决根本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門头沟区妙峰山公社南櫻桃大队养蜂場,1964年以前年年賠本,蜂場只剩22个弱群,蜂具也破烂不堪。当时部分社員主张卖掉算了,原来的养蜂員嫌工分少,也有的主张坚决不养蜂了。  相似文献   

17.
怎样减轻蜂螫的肿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减轻蜂螫的肿痛[英国]巴斯,F.一代又一代的养蜂者,都体验过养蜂的乐趣,同时也吃够了蜂螫的苦头。在漫漫岁月的长河中,养蜂先辈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止痛消肿。这些民间药物疗法,大多数仍很有效,经济实用,有兴趣者不妨一试。蔬菜中的大葱,是缓解蜂螫肿痛最有效...  相似文献   

18.
庞敏 《蜜蜂杂志》2019,(2):46-46
2018年12月12日,重庆市南川区养蜂协会在区林业局会议室召开2018年年会。大会由协会会长池增军主持。区科协唐主席、畜牧局卢站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由常务副会长肖仁森同志作蜂协2018年年度工作总结及2019年年度工作计划。2018年,在区养蜂协会的大力推动下,全区养蜂户在大自然的实践中,提高养蜂技能,增加养蜂收入。  相似文献   

19.
庭院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是家庭致富的好门路。本人1984年开始业余养蜂,开春买意蜂2箱,当年即收回成本。我的两箱蜂年年发展壮大,现在已有10群蜂。蜜蜂深受果园、瓜园、菜园的欢迎,不用人工授粉,提高了座果率。在我们这个地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清水河县杨家窑乡养蜂专业户甄虎元,是个远近闻名的双万元户,他今年31岁,1975年6月跟朱小平师傅学习养蜂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掌握了防治蜂螨、培育适龄越冬蜂、造脾和养王等养蜂技术。1980年他花1,500元买了杨家窑大队蜂场的50群蜂和蜂具,办起了家庭养蜂场,走上了专业养蜂之路。由于他认真总结经验,蜂场越办越好,收入年年增加,1982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