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国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安徽农村处于破产的境地。1927—1937年这一时期的安徽,灾荒连年发生,使农民的生活更加贫困。为了拯救日益萧条的农村经济,政府和民间组织发起了农村合作运动,寻求解决自然灾害的办法。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30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农村合作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以及地方政府和基层公职人员的配合,吴县地方知识分子、社会团体以及广大民众都积极参与其中,合作社数量迅速增加。与江苏其他地区情况不同,吴县农村合作社主要以生产合作社为主,并较早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水平位于江苏前列。尽管如此,由于农民的参与度不高,且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自主能力,合作社经营遭遇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科技》2007,(5):23-23
时间:新中国成立前 早期合作社思想和实践 被誉为中国合作运动导师的薛仙舟最早传播合作经济理论。他曾先后到美国,德国和英国留学,研究并接受了西方的合作改良思想。1910年薛仙舟回国后任复旦公校教授,即以讲台为阵地,积极传播合作经济理论,培育中国的合作经济人才。1919年,薛仙舟在上海复旦大学创办上海国民储蓄银行,是中国最早的信用合作社。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农村也同全国一样,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家庭承包制取代了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人民公社体制,这在解放农村生产力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走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那种合作化的新型合作经济的道路。这种新型的合作经济需要一种载体,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分为试办、起步和完善等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特征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中出现的网点设置营业化、变相吸收存款、超比例发放贷款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立足农村、坚持合作、资金互助、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的原则,以实现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金融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供需问题已成社会共识,但当前其发展的必要性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遭到了质疑,亟需明晰和解决。通过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现状、农村合作金融与农业的契合情况,揭示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必要性。考虑到金融政策、金融环境等背景的限制,要想落实农村合作金融的新内涵及提升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可行性,应从条件、路径和保障3个层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合肥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发展合肥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合作组织的发展,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合作组织要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自由自愿、以经济事务为中心、多种形式并存、政府有限参与、稳定与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易凤林 《农业考古》2022,(4):134-142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为了救济、振兴江西农村经济,在省政当局的领导和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江西开展了持续一二十年的农村合作运动。江西农村合作运动持续时间长,在全国的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救济振兴了江西农村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但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其目标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李美亭 《山东农业》2003,(12):82-83
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农村改革出现了经济主体多元化、经济结构多样化的格局后,要求农村金融市场也要与之相适应。而农村信用社在多年“官办”下形成的僵硬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发展迅速的农户、村集体和乡镇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村信用社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多数乡镇企业发展艰难,破产企业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增长缓慢,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降低、农村中非正规金融机构大量出现,争夺了大量的存款贷款业务。外在环境的改变使得农村信用社本身存在的矛盾和弊病暴露得更为突出,集中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黑龙江地区在伪满洲国时期采取了低价收买和收缴土地以及粮食统制的农业政策,造成了黑龙江省的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外国面粉大量进口、小麦加工业萎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马骏  黄泽文  安宓  郑庭义  向安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89-1091,1119
介绍了珠三角地区农业人口流动的现状,及由此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人口流动不仅推动了流入地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加快了人口流动速度;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新问题,如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管理与乡村稳定治理、土地再次流转的利益分配、农业补贴归属、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区域内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彭生顺  董为  李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01-9703
通过对重庆周边农村的调查,分析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及其绩效,设计出了适合重庆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是“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意味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通过阐述乡村旅游的产生、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情况以及概念.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厕所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厕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卫生设施,是反映社会变迁和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我国农村厕所改革是乡村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视和领导。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是提高农村干部胜任力的中心环节,更是农村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通过分析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重庆市如何在新环境下构建有效的农村干部激励机制,以提高重庆市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推进重庆市农村地区政治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乡村人居环境的涵义,介绍我国目前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分析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从规划的角度构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韩国新村运动对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的新村运动较为成熟的理念与方法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研究韩国新村运动概况及新村运动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后认为,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从转变观念,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优先发展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方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支撑。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支持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构深入农村,拓宽农民的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