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初生东北虎主要消化管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一例初生东北虎主要消化管进行了大体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东北虎的食管起始于咽,分为颈、胸、腹三段。胃是单室胃,黏膜分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各部界限不很明确。肠管较长,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直肠。盲肠不发达,呈圆锥形短粗盲囊状突起,与回肠之间无韧带连接,并且与回肠和结肠共同开口。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解剖学方法对9例小灵猫食管、胃和肠等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小猫胃是单室胃,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同时对食管、怕的管壁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1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2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3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相似文献   

4.
初生东北虎胃和肠的动脉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脉灌注法观察了1例初生东北虎胃和肠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胃、肠的动脉分别来源于腹腔动脉、肠系膜前动脉、肠系膜后动脉和阴部内动脉的分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分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两支;回结肠动脉的结肠支分布于升结肠。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及微生态制剂对肠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动物消化系统的组成动物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2部分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消化系  相似文献   

6.
马骡结症又叫肠便秘或肠阻塞,是马骡肠管内粪便停滞而引起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发病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在临床上,中兽医学分为前、中、后三结;现代医学分为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结肠、盲肠)、直肠结三个部分。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与摸索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对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皖西白鹅小肠和大肠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VIP日性细胞在十二指肠平均为(42.20±1.27)个/张,空肠平均为(41.18±1.05)个/张,回肠平均为(43.12±2.02)个/张,盲肠平均为(22.06±1.05)个/张,直肠平均为(8.06±1.26)个/张.经方差分析,小肠各段差异不显著(P>0.05),并与大肠各段差异极显著(P<0.01),盲肠与直肠间差异极显著(P<0.01).肌层的VIP神经纤维密度最大,浆膜层最小.由其可见VIP阳性细胞在皖西白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均有存在,多成群分布.神经纤维分布于肠壁各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HSP70在牦牛肠道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选择6头份健康成年(3~6岁)牦牛的肠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蛋白免疫印迹(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SP70在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P70在牦牛小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均有表达,其中小肠黏膜上皮的柱状细胞呈强阳性表达,杯状细胞未见表达;小肠腺的肠腺细胞和肌层的平滑肌细胞也呈阳性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HSP70在大肠中的定位表达与小肠相似,在大肠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三层结构中也均有表达,其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内散在分布的结缔组织细胞中,而固有层内大肠腺细胞仅在细胞核有表达,细胞质呈阴性。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分析得出,从小肠的前端到大肠末端,HSP70的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盲肠中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且盲肠和结肠中HSP70的相对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P70mRNA在盲肠中的相对转录量最高,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2、1.68、1.06、1.43和1.52倍。本试验显示牦牛肠道中HSP70呈广泛性阳性反应,HSP70基因和HSP70蛋白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揭示了HSP70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所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异同,为HSP70在反刍动物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 四、小肠 小肠(Small intestine)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进一步消化来自胃的食糜,并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和淋巴,因此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壁的组织结构和胃基本相似,亦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构成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0~42日龄樱桃谷雏鸭消化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以240只0-42日龄樱桃谷雏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3,5,7,14,21,28,35和42日龄肉鸭食管膨大部、肌胃、小肠各段及盲肠组织的pH值,小肠各段及盲肠的长度,肌胃食糜中的胃蛋白酶水平,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食糜中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以及盲肠食糜中纤维素酶的活性等.结果表明:①雏鸭小肠长度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小肠增幅于7日龄左右达到最大,然后呈逐渐降低趋势;②食管膨大部、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pH值分别为5.057~6.685,2.670~4.003,6.012~6.375,6.047~6.512,6.302~6.901.其随日龄的变化幅度不大,并随日龄的增加趋于稳定;③胃蛋白酶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14日龄时达到高峰值,然后逐渐降低;脂肪酶、肠道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在7、14和28日龄达到峰值,且空肠和回肠内容物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高于十二指肠;盲肠中纤维素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7~14日龄是樱桃谷雏鸭消化道发育和消化酶分泌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结症是马骡肠管内粪便停滞而引起的一种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病。在临床上,中兽医将结症分为前、中、后三结。现代医学认为,结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前结;结在大肠(包括结肠、盲肠)为中结;结在直肠为后结,这样区分比较科学。  相似文献   

12.
固原乌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养殖的特色禽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与营养价值,但对其消化器官的显微结构研究甚少。本试验利用HE染色法与Masson-Fontana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固原乌鸡肠道黑色素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固原乌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盲肠肠壁均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且分层较为明显。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肠绒毛较长,黏膜上皮杯状细胞较多,固有层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而盲肠的肠绒毛较短,大量淋巴细胞聚集于固有层内。黑色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肌层及浆膜内沉积,且回肠、十二指肠和盲肠较多,空肠较少。本次试验旨在丰富黑色素细胞生物学内容,且对黑色素沉积量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邻的肠管之中,致使相互套入的肠段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渗出等过程,引起肠管粘连,肠腔闭塞不通。如空肠套入空肠、空肠套入回肠、盲肠尖部套入盲肠体部、十二指肠由于逆蠕动套入胃内、小结肠套入横结肠等,因猪个体小长呈急性过程,往往来不及确诊即死亡。1病因一般将病因大致归纳为机械性和机能性两种,但二者常互相影响,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4.
<正>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接的另一段肠腔之中。相互套入的肠段发生循环障碍及渗出等过程,致使肠腔狭窄,严重者肠腔闭塞,肠管粘连。肠套叠通常发生空肠套入回肠,回肠套入结肠,盲肠套入结肠,十二指肠套入胃内。最近我院连续收治犬肠套  相似文献   

15.
<正>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邻的肠管之中,致使相互套入的肠段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渗出等过程,引起肠管粘连,肠腔闭塞不通。如空肠套入空肠、空肠套入回肠、盲肠尖部套入盲肠体部、十二指肠由于逆蠕动套入胃内、小结肠套入横结肠等,因猪个体小长呈急性过程,往往来不及确诊即死亡。1病因一般将病因大致归纳为机械性和机能性两种,但二者常互相影响,同时存在。从机械性病因为主的肠嵌闭来看,先天性孔穴或后天性病理裂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探索牦牛肠道黏膜上皮內淋巴细胞的特点与分布规律。采用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皮內淋巴细胞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牦牛小肠上皮內淋巴细胞数量在小肠以十二指肠分布最多,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大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以结肠最丰富,盲肠相对较少,从结肠到直肠逐渐减少。整个牦牛肠道上皮內淋巴细胞的分布形成两个高分布区,即十二指肠和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显示,上皮內淋巴细胞胞质少,胞核较大。提示牦牛肠道黏膜分布着丰富的上皮內淋巴细胞,其中以十二指肠和结肠最丰富。  相似文献   

17.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接的另一段肠腔之中。相互套入的肠段发生循环障碍及渗出等过程,致使肠腔狭窄,严重者肠腔闭塞,肠管粘连。肠套叠通常发生空肠套入回肠,回肠套入结肠,盲肠套入结肠,十二指肠套入胃内。最近我院连续收治犬肠套叠病例9例,经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ghrelin的功能性受体GHSR-1a(Growth hormone seeretagogue receptor-1a,GHSR-1a)在奶山羊胃肠道的分布和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HSR—1a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奶山羊胃肠道。在皱胃主要定位于黏膜层和肌层;瘤胃、网胃和瓣胃黏膜层及肌层中也可见GHSR-1a免疫阳性细胞;在小肠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在结肠、盲肠和直肠GHSR—1a免疫阳性细胞也有广泛分布;GHSR—1a主要表达于内在神经丛神经细胞、胃底腺上皮细胞、肠腺上皮细胞、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GHSR—1a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显著高于瘤胃、网胃和瓣胃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ghrelin可能通过GHsR-1a对奶山羊胃肠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ghrelin的功能性受体GHSR-1a(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1a,GHSR-1a)在奶山羊胃肠道的分布和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HSR-1a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奶山羊胃肠道。在皱胃主要定位于黏膜层和肌层;瘤胃、网胃和瓣胃黏膜层及肌层中也可见GHSR-1a免疫阳性细胞;在小肠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在结肠、盲肠和直肠GHSR-1a免疫阳性细胞也有广泛分布;GHSR-1a主要表达于内在神经丛神经细胞、胃底腺上皮细胞、肠腺上皮细胞、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GHSR-1a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显著高于瘤胃、网胃和瓣胃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ghrelin可能通过GHSR-1a对奶山羊胃肠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獭兔胃解剖观察,探索其血管分布规律,为最优化手术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獭兔70只,体重2. 5±0. 5 kg,剖解观察胃部血管分布特征,分析胃部手术的优化路径。结果:胃部血管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后动脉和短动脉;血管网主要分为胃小弯、胃大弯和胃底背侧的左部3个区域; 3种手术预设切口分别是延胃大弯纵向切口、延横断面预设线切口和靠近幽门部的斜向切口。表明掌握獭兔胃血管分布特征有助于确定手术切口位置和手术优化设计,可减少手术对其造成的组织损伤,大幅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