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用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尿囊腔接种10日龄非免疫鸡胚,以血凝(HA)试验检测接种后24、48、72、96,120、144和168小时所收集的鸡胚液(尿囊液和羊水)、胚体、尿囊膜的HA价。结果表明,在上述时间内,胚体、尿囊膜的含毒量很低,无收获价值;病毒在鸡胚液中自接种后24小时繁殖呈线性上升,至120小时,胚液中含毒量最高,以后则下降,故此时是收获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2.
用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尿囊腔接种10月龄非免疫鸡胚,以血凝(HA)试验检测接种后24、48、72、96、120、144和168小时所收集的鸡胚液(尿囊液和羊水),胚体,尿囊膜的HA价,结果表明,在上述时间内,胚体,尿囊膜的含毒量很低,无收获价值,病毒在鸡胚液中自接种后24小时繁殖呈线性上升,至120小时,胚液中含毒量最高,以后则下降,故此时是收获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生产中,用尿囊腔接种法代替绒毛尿囊膜接种法,收获的胚液和绒毛尿囊膜的含毒量(EID5D)均可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对制苗的要求,提高了种蛋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鸭胚上增殖规律的研究,证实了鸡减蛋综合症病毒在尿囊腔接种10日龄鸭胚,接种后24h以前病毒未增殖,24h后才开始增殖,120h ,病毒增殖到高峰,以后随时间延长下跌;同时还表明,鸡减蛋综合症病毒在尿囊膜、尿囊液、羊水中含量较高,病毒纯化及其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鸡胚接种NDV病毒后尿囊液量及血凝效价的研究伍富尧,刘治西(莱阳农学院)王元彬,王洪本(临沂市畜牧局)试验I为了解不同来源的鸡胚接种NDV后的尿囊液量及其血凝(HA)滴度的差异,进行本试验。1材料和方法1.1毒种新城疫毒种为LaSota弱毒株,由中监...  相似文献   

6.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死鸭肝脏制成1:1匀浆,分别接种9日龄鸡胚和11日龄鸭胚,鸡,鸭胚均于接种后24~36小时全部死亡,取鸡胚尿囊膜制成1:2匀浆 接种11日龄鸭胚,鸭胚于接种后64小时死亡,取鸡胚尿囊液回归4日龄雏鸭进行人工发病雏鸭于24~96小时全部死亡,用已知抗鸭肝病毒卵黄液对发病鸭群紧急被动免疫注射,病鸭群于注射后3天全面停止死亡,取鸡,鸭胚尿囊液制成油乳剂免疫注射后3天全面停止死亡,了  相似文献   

7.
鸭黄病毒BZ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黄病毒(DFV)是一种对鸭具有致病性的新病原,本文对新分离的一株DF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为有囊膜的单股RNA病毒,对氯仿和去氧胆酸钠敏感,对酸敏感,不耐热,MgCl2不起保护作用.该病毒不能凝集鸡、鸭、鹅和鸽的红细胞,可适应鸡胚和鸭胚,可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细胞病变,但不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经卵黄囊途径接种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的含毒量最高,其次为尿囊液,胚体的含毒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尿囊腔接种方法相比,用绒毛尿囊膜渗透接种的方法感染鸡胚,收获胚液制备疫苗,解决了接种后部分鸡胚在规定时间内不死的问题,可明显提高鸡胚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不同接种途径对IBDV致死鸡胚时间的影响张雅坤胥桂华辽宁省益康生物制品厂辽阳111000收稿日期:1997-03-24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可通过鸡胚增殖,其接种途径可采用绒毛尿囊膜(CAM)接种和尿囊腔(CA)接种。根据我厂生产IBD苗的...  相似文献   

10.
经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或尿囊腔接种鸡瘟种毒后,无菌采集正常死亡和接种后120小时存活的有病变的鸡胚胎和CAM。单独采用上述经无菌检验阴性的鸡胚胎或胚胎加适量CAM制备成冻干苗。经安检、效检和无菌检验证明,该苗符合《规程》 ̄[1]所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通过对鸽新城疫病毒(NDV)在鸡胚上增殖动态的研究表明,ND-gs01病毒经尿囊腔接种9-10日龄鸡胚、24h内病毒处于“掩蔽期”,24h后开始增殖,72h左右鸡胚死亡。新城疫病毒在尿囊膜、羊膜、尿囊液、羊水中含量较高,增殖动态趋于一致。卵黄、胚体中含量较低。上述结果,为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O、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IBDV、ILTV、EDS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鸡胚尿囊液中IBV.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不同浓度的鸽新城疫病毒(NDV)PB9601株在不同日龄的鸡胚上繁殖,观察鸡胚的死亡时间、尿囊液的收获量,并分别测定尿囊液中HA滴度和ELD50值,比较结果表明,以1:500稀释液0.1ml接种9日龄SPF鸡胚或1:100稀释液0.1ml接种10日龄胚产毒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胚适应株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野毒株分别经绒毛膜和尿囊腔途径接种于鸡胚进行传代培养,应用AGP法和Dot-ELISA法分别对每代收取的不同培养物(绒毛膜和尿囊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经绒毛膜途径传至第3代,尿囊腔途径传至第4—5代,即成为鸡胚完全适应株,可作为鸡胚培养病毒用毒种,方法应选择操作简便、且收获物质量高。数量多的尿囊腔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ND)病毒和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混合种接种在12—14日龄鹅胚上,在接种后120小时收获尿囊液,用0.4%甲醛溶液37℃24小时灭活,加入10号白油,制成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异源二联苗,经20余万只鸡试用表明,该苗能有效地控制ND和EDS-76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C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0、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TBDV、ILT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表明,IBD毒株首次分离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为首选,卵黄囊接种次之。本试验将经CAM驯化的鸡胚适应毒转卵黄囊(Yolk sac)驯化培养,培养结果显示卵黄囊接种的方法,CAM、胚体及尿囊液混合物中的病毒含量高于CAM接种方法的病毒含量,提示该接种方法可用于规模化培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鸡减蛋综合征(EDS-76)K-11株细胞毒为种毒,通过鸭胚盲传5代,使其扩增,收获尿囊液作为基础种子毒。基础各 非免疫歪 增殖动态的试验表明,EDS-76病毒在羊水、尿囊膜(包含羊膜)、尿囊液中含量较高,增殖动态趋于一致;接种病毒后120h为最佳收毒时间,突破了传统的只收集尿囊液作为病毒材料的做法,使收 病毒材料由原来的每胚5.2mL增加到每胚49.4mL,显著降低了研究费用和制苗成本。确定  相似文献   

19.
将四株青岛地区分离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SH,J和M株)和传统的疫苗株H52株,分别接种于鸡胚,收获尿囊液,经甲醛灭活,按一定比例配合(每头份疫苗中含各株病毒的量不低于10^6个气管环组织半数致死量)以矿物油为佐剂制成多价油乳剂灭活苗,本苗接种于15日龄的雏鸡,免疫后30天保护率达到100%,而H120免疫后的鸡群仅获得80%的保护率,免疫后16天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免疫后190天,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20.
提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抗原滴度途径及抗原灭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7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H120、Holte、Gray、Connecticut、Iowa609和T株)和6株分离株(NIBV、GIBV、M、SH、J和H株)分别接种于鸡胚,收获尿囊液,经浓缩后,用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制备血凝抗原。其中,H120株血凝滴度最高,T、M、J和H株无血凝性。应用含有不同滴度IBV母源抗体的鸡胚增殖病毒制备抗原,效价与用SPF鸡胚增殖病毒制备的抗原效价一致。尿囊液经反复冻融后再制备抗原会使血凝价降低。抗原分别用甲醛、高碘酸钠、硼氢化钾和SDS灭活,其中甲醛灭活效果最理想。抗原对氯仿敏感,对乙醚稳定。适宜浓度的Na+、Mg2+可显著提高抗原的血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